原标题:"关于雷军的宿命大全"关于句子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雷军的宿命
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雷军说自己曾经是“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但现在他决心要换一种活法,“我们找对了一个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有这么多人知道,就是形势比人强。”
再出发
200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北航北门的柏彦大厦。金山软件的CEO雷军需要做一次告别,他也许想过,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了。有人记录了当时情形,“掐灭手中的烟头,雷军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拎起双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时沉,他的动作比平时有些迟缓。”
那时候的雷军,已成名多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
2011年岁末,在卷石天地大厦12层的办公室内,他似漫不经心地说:“我是1992年1月4号加入,2007年12月24号辞职,总共差了十来天,正好整16年。”
2011年7月7日,金山软件宣布雷军接替求伯君担任董事长,求伯君“因为健康原因”将于半年后退休。2007年12月,刚刚上市两个月的金山发布声明,雷军“因为健康原因”辞去公司总裁兼CEO。
重回金山后不到一周,雷军作为创始人的小米科技就揭开了面纱。如何分配精力,雷军说:“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张老板和求老板20年来的情谊。对于金山,只有义不容辞。”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时空变化后的权力更迭,而关乎人心的,寥寥数语,被一带而过。
试想,一个劳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6个小时,这种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忽然他离开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万籁俱寂。
“那半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我有的是时间,没人记得我。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冷酷而现实。人情冷暖忽然间也明澈如镜。那个阶段,我变得一无所有,除了钱。”雷军说。
重回董事长,对2011年的雷军来说,似乎只是一个预热。一个多月后,雷军归来,他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
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八百多名听众讲述诞生历史。场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现场颇为引人注目的场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的预售队伍,排了一百多米。
这场新闻发布会,颇像雷军和小米手机的一场脱口秀,有人觉得这和乔布斯在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表演有相当神似的地方,现场有人忍不住喊了起来“雷布斯”。
当天现场播出了一个短片,一帮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齐聚一堂。乐淘网CEO毕胜、多玩网总裁李学凌、金山网络CEO傅盛等人,一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
这是他们给雷军和小米的礼物。他们都曾接受雷军的投资,是老友,亦是曾经或者未来的合作伙伴,雷军更愿意称他们为“兄弟”。
发布会结束不久,雷军公开谈到了他对乔布斯的看法:“他的问题我都想明白了,就算见到了,也没什么可问的。”
有媒体如此评论乔布斯对中国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乔布斯是一尊随时可以被拿来附身的神,他们都知道自己不会成为乔布斯,但当其他同行试图扮演或解释乔布斯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放过任何奚落和吐口水的机会。“雷布斯”的称呼让雷军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事件也让雷军看到了他和乔布斯的差距:“乔布斯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他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这点上我和乔布斯相差很远,虽然我也是个内心强大的人。”
从万籁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嚣,质疑也罢,诘问也好,对雷军来说,媒体的连篇累牍只说明了一个信息:我回来了。
好学生的怀疑
“我从小就是好孩子、好学生,根红苗正,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我如此笃信并践行着所接受的东西。你想想,一个想法单纯、积极向上、非常热情的青年人,他的信仰一点一点被现实无情击碎。他在社会上打拼了一二十年以后,遍体鳞伤,为什么?他发现他所接受的那套教育是行不通的,你知道这多可怕吗?多可悲吗?”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他的中学时代,学习的氛围颇为浓厚,“我们仙桃中学也还挺厉害的。6个班考了了17个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上了清华。”一直处于前几名的雷军,拿着上清华北大的成绩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18岁的雷军进入武汉大学,为了不落后于人,他戒掉了午睡的习惯,把时间分割成以半小时为单位,为自己制定好每半小时的学习计划。
在武大还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对雷军来说,他在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一本讲述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提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他甚至可以迅速把那本薄薄的貌不惊人的书放在记者面前。
20岁,他用两年读完别人4年才能读完的课程,并包揽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22岁,与人合著《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可谓少年成名。雷军记得很清楚,大学班上百十来号人,他入学的成绩是第24名,毕业的时候是第6名。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他延续了大学时的勤奋。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当年雷军每每在下班之后约他在办公室谈工作,一谈就到半夜。16年来,对于雷军来讲,这种劳模式的生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在软件业,金山被称为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一家公司,但这说明不了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窠臼里。以金山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公司死扛民族软件旗帜,雷军接受的教育让他笃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雷军一直活在他这一代人的宿命里,他一直接受这样一套规范:从好学生到好员工,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他从未对这套规划和体系产生过任何怀疑。在他的带领下,金山软件、金山游戏、金山的电子商务,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但是,金山依然成不了一流公司,甚至连IPO都要苦战若干年。
怀疑开始在心里生了根,先是对他早年所接受的教育。雷军第一次去香港,发现凌晨3点街头很安全,并非传说中的黑道横行,他第一次崩溃。
此后,他去美国待了几个月,发现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他又崩溃了。“你叫我说什么好呢?我们整整一代人,都挺可悲的。”
这种怀疑到后来,就衍变成了对金山的商业道路和价值体系的质疑。“其实在金山后期我就觉得不对了,当你坚信自己很强大的时候,像坦克车一样,逢山开路,过河架桥,披荆斩棘。但是当你杀下来以后,遍体鳞伤,累得要死,你在想,别人成功咋就那么容易?”雷军在反思。
雷是一个重义气的人。尽管没能成为传奇,金山还是上了市,虽然市值是国内某些互联网大公司的零头。
比雷军大5岁的张朝阳,清华毕业后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在异国文化的氛围中,他很快就完成了自我转变,而不用遍体鳞伤。
张朝阳在接受柴静采访时说:“到美国之后,我变得非常反叛。我在银行里从没有存款。买车一定是敞篷车,开车路过商店时要来个急停调头,进去买一副墨镜戴上……穿衣服一定要穿Polo,甚至梳过Ponytail(马尾)。那时我希望过Cool的生活。”
在决定经商之前,张朝阳早已放弃了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梦想。他认为诺奖得主并不是那么受人注目,可能看100万次电视才会出现一次杨振宁的面孔。
1996年,张朝阳听到华裔科学家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竟然没有一丝震动。在他看来,那个社会的传奇是另外一些人。
以上关于雷军的宿命大全的内容,由互汇语录网搜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