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楚汉传奇观后感1500字(- 观后感范文)大全"关于句子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第1篇】
今天,把《楚汉传奇》最后三集看罢,胸怀激荡,似有浪花翻滚。特别想与人交流,但苦于身边看这部剧的人太少。此前与好友谈及,他说,他看《楚汉》看为人处事,我说我看,为补历史知识。然80集过后,我深觉除了补课,也涉猎到好友所说的“处事学”。
最后一集,刘邦的一段告白似是对全剧的一个总结,他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麻雀赢了,凤凰输了。项羽是战神,令人钦佩,但他刘邦不怕他……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如此。无论刘邦还是项羽都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但一山难容二虎,最终定会你死我活。而究其根源,项羽败在刚愎自用,武断专横;刘邦胜在任人为贤,用人有方。
项羽年轻,不谙世事,属于鲁莽无谋型,他在该仁慈的时候杀戮成性,比如对秦将章邯二十万部将赶尽杀绝;但在该痛下杀手,以绝后患时却又持妇人之仁,如鸿门宴时放走刘邦。项羽讲义气,重感情,这一点成就了他的霸业,让他手下也拥有一批死士,如季布、子期等,但也因其所谓的义气给了刘邦可乘之机,甚至是纵虎归山,养虎成患。
刘邦虽一介草民出身,但有一帮莫逆之交的铁哥们,他本人又能做到能屈能伸,灵活变通。尤其在用人上,大胆果敢,起用项羽账下执戟郎韩信是他伟业渐丰的良好开端。他广开言路,广纳良才良言,使得萧何、张良、陈平等都成为他的智囊团;樊哙、卢绾、周勃、曹参等则因与他同乡且他奖罚分明,而能阵前效力。这些,都是他最终以麻雀之力战胜凤凰的根源所在。
项羽是楚国大将的后代,天生勇武,坚毅果敢,属于根底好,基础好的领导者,刘邦市井出身,痞气十足,不识几个大字,智谋也并不出奇。一个是“官二代”成长起来的省部级干部,一个却是出身矿山林场的基层科长,因何最终结局那般出人意料?除上述关于脾性处事等原因的分析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缘于社会经验的老到与否,换言之,除了硬打硬拼,谁更懂厚黑,更会“心理战术”。
刘邦的厚脸皮,无耻,下作是挂在项羽嘴边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刘邦多次言而无信,口蜜腹剑,出尔反尔。为达目的,他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尤其让陈平花重金买通项羽部将造谣生事,挑拨离间的行径,都不是君子所为。项羽不耻于刘邦行为,莫说让他去做,即便是刘邦做了,让他去识破,他都非常费力。所以,刘邦绝对是厚黑学的资深高材生,项羽则属于怎么学都不会开窍,甚至不屑于学的类型。另外,楚汉相争过程中,刘邦远比项羽更懂分析对方心理。从项梁战死,刘邦远观,项羽赶到救援,刘邦佯装痛打部下,并为项梁披麻戴孝可见,他早就看准了项羽轻信且重义的心理弱点;此后,鸿门宴上表明忠心,让项羽难下杀之决心;再到后来项羽欲烹其父以表震慑,刘邦却骑马甩过一句“咱们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不怕世人耻笑,你就烹”然后扬长而去,一语击中项羽好面子的心理弱点,刘邦救下父亲的不是三寸之舌,而是他对项羽心理的准确分析。包括韩信,在军机泄露后,他仍坚持原计划,也因他分析透了项羽心理。可项羽在这方面和面对厚黑学一样,是个天生弱智,他一门心思就知道硬碰硬,仗着勇猛,仗着不怕死,凡事就是一个字“战”。刘邦像个弹力球,他却像个玻璃球。玻璃球比弹力球硬,但却终有难以招架,最终碎裂那一天;弹力球呢,经得住摔打,胜了扬扬头,败了拍拍屁股,“皮挑”的紧。
今天,我问一个也看了《楚汉传奇》的同事,你更赞同刘邦还是项羽(其实,这个赞同包括了很多的内容),他想也没想就说刘邦啊。或许这是多数人的看法,因为刘邦的优点很明显,有气度,有胸怀,有方法,会用人。但不知为何,我反倒更加同情末路英雄项羽,觉得这样的侠义之士,勇武之人虽不能得天下,但其人性魅力反倒更加耀眼。或许这就是一个学中文的,充满浪漫情怀的人的劣根性。不知为何,我的眼睛更多看到的是项羽身上那股仗义与豪情,他对投诚部下的狠,他因敌人使用离间计而对部下疑神疑鬼都着实令人生气,但他表现出来的仁义与侠骨却似乎抹煞了那些弱点,让他仍然显得很高大。我似乎能够用虞姬的目光看项羽,虞姬对他的有些所为并不赞同,但还是至死与他相爱,甚至与他穷途末路之余不惜同死。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她面对的是不是一个全心全意爱护她的人,至于那个人的其他社会角色,她都大可不必考虑。就像很多年以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征服》,黑社会头目刘华强手段毒辣,却对女友呵护倍至,以死相护,于那个女人而言,这样的男人不值得爱吗?
《楚汉传奇》非常尊重历史,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好剧。侠、义、情、爱、智、谋、法、略,凡此种种皆有呈现。对比之时下充斥荧屏的无厘头离奇抗日剧自然是金玉糟粕之别。感怀一段历史,痛惜英雄逝去。其实,这也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在时下,如果一个人徒有勇武之风,侠义之气,却不懂变通,不能做到能屈能伸,最终恐怕也难以成功。这是一种历史规律和必然,也是给观者的一个引导与启示。
【第2篇】
最近北京电视台正热播80集连续剧“楚汉传奇”,两千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与思考。我基本上观看了已经播放的几十集,总的印象是该剧的创作者在创作意图上陷入一个矛盾之中:一方面力图忠实再现《史记》中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录,另一方面又将个人偏好加入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创作中,偏离了《史记》的精神。问题很多,但最大的问题莫过于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创作者极力想“软化”项羽的形象,为他的性格刻画中增添“温情”的一面,为此,不仅花大篇幅臆造了项羽与虞姬之间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琼瑶式罗曼司,还让项羽为自己的暴行作辩护。例如,在坑杀秦降军二十万之后表现项羽内心的痛苦,让他一再表白自己是出于无奈;在其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时又让他一再表白自己是出于对秦之深仇大恨。就这两起孤立事件而言,这样的解释似乎都说得通,但综观《史记》对项羽的全面记述与评价则可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电视剧中所创造的项羽形象与《史记》中的项羽形象偏离甚远。
项羽这个人物千百年来受到文人的青睐,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因为他的勇武——“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的勇武可谓举世无双,他创造了多个以少胜多的战例,如秦楚巨鹿之战、楚汉彭城之战等。因此项羽的形象是一个阳刚气十足的“伟丈夫”。第二个原因是太史公在项羽本纪中记述了一个哀婉凄绝的罗曼司——“霸王别姬”,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文学戏剧创作题材。甚至有人断定司马迁本人对项羽这个人物有所偏爱,主要理由是项羽并非帝王,而司马迁将其列入专为帝王撰写的本纪系列。
其实只要系统细致地阅读一遍《史记》中有关楚汉争雄这段历史的记载(本纪、世家与列传)就可以看出,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基本上是一个反面人物,之所以将其列入本纪是考虑到他在推翻暴秦的民众起义中所作的巨大贡献。我们先来看看太史公对项羽的综合评价。在项羽本纪的最后,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用一个“暴”字对项羽的人格行为作了画龙点睛的刻画,与舜同为重瞳子的联想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用舜之“仁”来反衬羽之“暴”。司马迁对项羽的历史作用及其应有的地位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这也是将其列入本纪的理由,但最终对其“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给予了贬斥。这里看不出太史公对项羽有任何的“偏爱”。
再来看看《史记》中关于项羽“暴”(即今之所谓“残暴”)的记录。广为人知的坑杀秦降军二十万是最令人震惊的一个典型案例,但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项羽本纪中记载,当项梁初起事不久,“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坑)之。”这是项羽坑人的第一个记录。不久,“项梁使沛公与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这件事虽然是项羽和刘邦一起干的,但当时刘邦的实力还很弱,再加项羽之霸气,主事的当然是项羽。以上两件事都发生在巨鹿之战之前,是前科,也是其坑杀秦降军二十万的预演。此后,入关后“西屠咸阳,降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平齐时“烧夷齐城郭室,皆阬田荣(时为齐王)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由此可见,项羽之残暴不是偶然的,而是一贯的,是其本性之流露。
此外,《史记》中还在多个场合通过当时人物的口来描述项羽之“暴”。例如在“高祖本纪”中,当秦军围赵巨鹿,“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怀王出此策的原因是: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项羽僄悍不可遣,独沛公宽大长者,可遣。”
这是通过“诸老将”之口来叙述项羽之残暴,其中“襄城无遗类”、“诸所过无不残灭”都说明项羽的残暴。此外,在韩信与刘邦的对话、陈平与刘邦的对话中都一再提到项羽因残暴而不得人心,这也是项羽最终走到众叛亲离而最后自刎乌江结局的根本原因。试问,一个一生中反复多次“坑之”、“屠之”、“残灭之”的人会突然生出恻隐之心吗?所以项羽根本就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冷血暴君。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的创作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借历史人物或事件来表达创作者本人的兴趣或取悦于受众,其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不必拘泥于“真实性”而着重于“趣味性”,所谓“戏说”;另一条路是要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过程及其中人物的个性行为,所谓“严肃”。当然,严肃的历史剧中也必不可少地要有创作,但是这种创作应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真实。何谓“历史真实”?现代人不可能回到古代,那要等到乘时间机器穿越时空从幻想变成现实后才能实现。所谓“再现历史真实”在眼下其实就是再现可信度高的史料。太史公的《史记》千百年来被尊崇为信史、良史的巅峰,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信矣。因此我认为电视剧的创作者如真心要再现楚汉争雄那段真实历史,就应忠实于《史记》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述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可惜的是《楚汉传奇》的创作者囿于历来文人的偏好或未能摆脱“媚俗”的弱点,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被大大美化了的不真实的项羽形象,实为这部总体不错的作品中之一大败笔。
【第3篇】
楚汉传奇主要是讲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事情,里面的关键人物对事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请让我逐一和你分析:
1、范增
军事不如项羽,更不韩信,谋略不如张良,管理后方不如萧何。
整天阴阳怪气,不懂得驾驭项羽的性格,怎能成事。
把刘邦封到巴蜀,殊不知到那里肥沃。攻打荥阳,败北,彭城守备,丢城。管理后方粮草兵员更没有贡献。计谋不如陈平,离间计应该是在韩信与刘邦的啊。刘邦对韩信是不信任的,只是不得不用而已啊。你看刘邦荥阳、彭城收尾,命悬一线,韩信补救。以丢失并将为由。刘邦会想,我没有了,兵给谁留着啊。所以很生气。二人之间应该早就分崩离析了,范增干什么了。当时钟离昧举荐韩信给向往,范增不会不知道吧。所以跟萧何更是没法比了。从出现到离去,没有看见他的亮点。齐地更是攻而不取,灭了一遍又一遍,坐看刘邦韩信灭了一个又一个。都是策略失误啊。英布谋反也是逼得,攻克九江,为何杀他全家啊。难道想不到吗。彭越就是盗匪,很容易满足的,为何不早日搞定啊。当然,上述原因项羽是有责任的,败在其性格。项梁死的太惨,范增如果真的足智多谋,会死吗。韩信可是看出来,点出来的。
或许没有范增的出现,项羽也早就称霸天下了。范增太稳了,项羽是险中求胜的,军队作战又强,当时项羽3万人打败诸侯50万人,彭城之战就应该秋风扫落叶,这时却粮食原因不干了,真的缺吗,即便缺了,攻占可以顺便取啊。这是范增最大的错误。
2、项羽
堂堂正正,男子汉。除了战场杀人,没有不良记录。坑杀秦兵,也是粮食原因迫不得已,否则,就会兵变。因为不能融合到楚军里,当时的文化肯定是不可能的,也许未必啊。反正我感觉不能像国共战争中士兵能融合。家刘邦的事,彭刘老太的事绝对不会做。没有韩信,统一天下的肯定是他。张良、陈平均不就能敌。楚军为何战斗力极强,个人崇拜,英雄主义,都是项羽,二战现在的战争,不都是要有英雄出现吗,况且主帅成为榜样啊。军事才华特高。彭城之战,韩信输了就是明证。我认为二人之间军事计谋不相上下,况且项羽武艺极高。要是输,输在后方啊,江东粮食、兵员哪里去了,比起蜀道该好多了吧。所以,没有稳定的后方是失败根本,彭越为刘邦立了大功。当初,就应该让英布把它灭了。英布是很容易满足的。没有利用好啊。当初就不应该把他封王啊,留作部将就更好了。钟离昧、几步、龙驹、虞子期跟他没笔啊。有一点就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进行了清除内奸的活动,电视剧是否夸张了。看项羽怎么称呼将军的,都是叫兄弟啊。那场虞姬找不到,保卫虞姬士兵自杀,足以说明并将绝对忠心与项羽啊。太感人了。只是没有很深的计谋和处世之道,陈平、韩信都走了,也就败在二人身上。其实,有雾范增都不重要。要是范增把二人留下,那就铃铛别看了,或者发现了,干脆杀子。
3、韩信
最懂得感恩的人
韩信的理想就是把自己的那些杀伐赋予战场,满足自己的 价值。刘邦让他坐到了,这也就是韩信为何补救刘邦的原因,因为可以没有刘邦,但决定韩信不能没有并,刘邦死了,可以有儿子即为啊。篷车让他反了,他不反,就是感恩。因为他知道,现在的自己都是刘邦赋予的,刘邦完全有全力全部拿走。难道他真的不知道三足鼎立好吗,当齐王不好吗,难道真的不知道自己将来可能的局面吗,知道啊。但为何还要灭项羽啊,因为那是他的梦想,打仗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同时顺便把刘邦的事务完成了。我感觉我就是这样的人,知道感恩的人。当然才华没法跟韩信比了。
4、张良
人际关系学专家,是谋
5、陈平
阴谋家,是计,反间计,范增离开了项羽,项羽军中肃反。
6、刘邦
义字当头成功的典范
刘邦发迹前事隔混混,现在人看来,不过,古代看那是义子,那个时候仁是不能接团的,但义子可以。从刘邦兴兵开始,没有当初配线的那帮兄弟,怎能成就啊。认得起步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只要起来了,就会有各种资源主动向你靠拢,你看,张良不就是主动靠过来的吗,这就叫花香自有丢飞来。再就是能忍,韩信那样的见死不救,并且当初在荥阳说好了,只是而,可真成而乐,韩信就是不救啊,忍住了韩信的古怪,还有舍得,最后封了多少异姓王,没有舍,那有的,不管是其资源还是不自愿。还有就是让自己无能,多采纳意见,所以那么多人才愿意来。这个刘邦的正面色彩好多了,估计更靠近历史原型,西楚霸王中的刘邦感觉就是阴险小人,没有性格魅力的人,怎么能让人甘心靠拢,甘心为其卖命。
人得理想都是干中慢慢想出来的,刘邦一开始哪里想天下了,如想,那就是梦想。只要越努力干,自己才会发现自己有理想。否则,一切解释梦想。
7、萧何
知道自己半斤八两,没有称霸之心,只有成人之美。有着良好的修养,与张良、韩信相比,萧何的性格更容易得到柱子的认可,可以说,萧何的性格是所有柱子都喜欢的。是个很好的伯乐,能整合群臣,但又不让人感觉到功高震主。进退有序。发现韩信,就死追,刘邦要死,就是不说谁是日后柱子。太高了。张良不如他啊。日后的丞相曹参,就是他在沛县的部下啊,可以说,汉家的天下事萧何奠定基础的。再说大了,这个汉族都应该感谢萧何了。
以上关于楚汉传奇观后感1500字(- 观后感范文)大全的内容,由互汇语录网搜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