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一个大学生的创业突围之路大全"关于句子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一个大学生的创业突围之路
可能永远就打工了
张金龙,23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人。从家里到金华,火车要乘30多个小时。所以,他每年只回去一次。待金华两年半,他感觉很适应:“金华安逸,安家在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阅历颇广的他,对金华的创业环境也比较认可:“如果毕业回家去,就不可能现在创业了。”
张金龙是个敏感的人,却不夸张。从小,他就向往远方。“走到哪,就留在哪。”他说,从高二就这么想了。另一个原因,就是贫穷。父母都是农民,靠打工维持他和妹妹求学的费用。“在我们那边,女孩最多读到初中。可我父母一辈子的希望就是子女有出息。现在妹妹技校毕业,在深圳打工,也有3000多元一个月。而我,也读了大学。”
父母的打拼,给年幼的张金龙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所有创业的冲动,只有一个:“不想让父母继续这样的生活。”小学3年级,张金龙陪父母所在工场包工头的儿子到兰州玩。包工头的儿子与他是从小的玩伴,但到了外面,张金龙明显觉察到了身份的区别。“我受不了那种异样的眼光,就是低人一等的感觉。”“等我将来有钱了……”张金龙经常这样暗暗地想。初中毕业那年,张金龙第一次随父母出来打工。一个暑假,他像一个成年人似的拼命。45公斤的化肥、大根的木材,闷声不响扛起就走。两个月,只赚到600多元钱。这次打工,他才真正了解父母的不易:打工整整一年,只有2万元左右的工资。押车可以多赚点钱,而这种艰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有亲历才有切身的体会。一趟车有时要跑10多天,只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工资少,又特别辛苦。冬天,也是日夜待在敞篷的火车上。风餐露宿,吃的只有饼或方便面。没有热水,只能等货车靠站时打一点。中途前后不靠,只能干耗着。而刺骨的严寒,他爸爸以及所有押车的人,腿都冻得又红又肿。
2008年高中毕业,张金龙跑到了北京。他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多出去看看。(励志名言 m.taiks.com)到北京,托老乡在一家酒店找了份传菜员的活。张金龙苦倒不怕,可每月只有900元工资,如果这样一直做下去,也会步父母后尘。“一个打工的,永远就是打工。”所以,他回家复读了一年,考上了大学。
大学是我创业的平台
“创业是一个过程,大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可能做事方式会不一样。”张金龙出了门,开了眼界,就做起了第一笔生意。大一时,花了2500元从金华农贸市场批了1000只孔明灯。“我们那没有这个。”他就利用春节前的15天时间,每天到集市上去卖。孔明灯每只零售10元钱,除剩余100只,一算也有6000元的赚头。
张金龙读的是旅游专业,也到双龙景区做过实习导游,但是他觉得没劲。张金龙周末喜欢出去逛,一次在爬北山时,遇到自己学校的一位老师。两人聊起来,说起户外、露营、登山之类,张金龙明白:自己以后要从事这样的工作才好。有一次朋友要露营,不知到哪里租装备。张金龙在老师的引荐下,认识了天下户外的“寻诚”。“我和他特别有缘,第一次见面就聊得很愉快。”经过几次接触,张金龙提出在“寻诚”店里打工。他说,我不要工钱。就这样,他开始在店里独当一面,也渐渐摸清了做户外生意的规矩和技巧。今年3月,张金龙和“寻诚”商量,想在金职院校内办个户外俱乐部。“寻诚”很支持,还给他1000元创业金。
创业三板斧
“我怕毕业后直接面对社会,所以大学就开始创业。”张金龙谈起创业的初衷,就是积累经验。他和学计算机专业的余源合伙,在金职院创业园开了一家“天下驴友社”。两人是老乡,性格上又有些互补,做起来还比较顺利。“不能照搬‘天下’的那一套,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就要重新设计。”张金龙设计了几条线路,是些短途一至二日游的方案。为了适应大学生的需求,收费比较低。比如安地两日游,车费、装备、烧烤、活动、保险、领队等,打包价只要每人150元。“薄利多销,还要会营销。”为了推广,他和余源通过学生会活动、发送传单、设点展示等方法,去招揽生意。开业没多久,已经带过七八个团。“户外活动主要看天气,只要天气好,加上有好的包装,生意还不错的。”
对于未来,张金龙和余源都有个5年规划。他们想开创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把旅行社团队游的实惠和户外驴行的自由结合起来。同时,还想推出旅游的电子商务产品。张金龙说:“我们就是靠服务,眼下赚不赚钱不重要,希望把每条线路都做得很完善,这样对将来的发展会有帮助。”张金龙说,创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他作为总院社联财务部部长、经管学院文学社社长以及旅游学院体育部干事,接触面广,资源多,觉得这对自己的创业有很大帮助:“市场、技能、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创业,缺一不可。”
以上关于一个大学生的创业突围之路大全的内容,由互汇语录网搜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