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推手影评大全"关于句子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推手影评(一)
《推手》以一位从小练习太极拳的朱老先生被在美国当电脑工程师的儿子从中国内地接到美国后,与美国媳妇玛莎在语言,生活方式上的矛盾为主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以及由这条鸿沟生出的代沟,洋媳妇与老公公在饮食上的种种不同,在辅导小孩上的种种不同,最终矛盾激化,老人被迫搬出去,但谁又能保证矛盾会因逃避而淡化,那又该如何做呢?是开陈布公的谈一谈,还是选择继续逃避。正如影片中最后的画面,朱先生问陈太太:“你现在想去哪儿?”正是对这种选择的一种疑问。我们非要靠逃避才能解决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与矛盾吗?
首先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所共享的全部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作为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它明显具有封闭性及开放性。开放性和封闭性是辩证统一的,过分注重开放性会导致思想混乱,而只强调封闭性却又易形成种族中心主义。这种主义有一种倾向,即以自己的文化衡量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文化优越,这种价值观固然对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易忽视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而自己的文化难以继续发展,最后痛失发展良机。
其实人类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种文化只有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及社会背景下才能被理解,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其他文化是片面落后的观点会妨碍人类间文化交流的,也是极为错误的。片中儿媳对公公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武断的以本民族的蓝色文明评价了公公的黄色文明,比如认为公公太老土,侵占她的个人空间等等。而公公也对媳妇充满了不解。每天吃得少,跑步时还要打拳,搞个人创作,这不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的女子形象。
其实这些价值观都是生活在不同土壤下的人民形成的,竭力反对或全盘否定明显是不理智的。朱先生与儿媳妇也不是蛮横无理之人,只是“非我族类”影响太深了。
其次,个人社会化是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正常人都必须经历的。每个人从襁褓出生到油枯灯灭都是在不间断的社会化中。对于个人社会化,我个人认为,个人社会化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我与已经社会化的自我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过程。而更应从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来看,可以知道。个人社会化应包括三个要素:第一为米德说的主我,即生理的自我。第二为渐我,即为自我在社会化进程中一定时期内业已形成建立并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知识、人格等,第三位为外我,为自己尚不了解及不认同的价值观和人格。若用米德的观点,是难以解释为什么老先生难以理解陌生的美国社会生活及被儿媳误解的问题的。因为它很难阐释外来价值观对一个已拥有价值观的个体的影响。如果从社会化三要素中分析,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社会化进程中的渐我与外我两种价值观的斗争。朱先生一生都在中国,他的渐我即中国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而来到美国,作为一个移民他又必须同他的外我即西方价值观发生关系。但他的渐我太强大,使外我无法进入他的价值观。只是进行一味的排斥,却没有进行消化吸收,从而难以在西方社会中生活。媳妇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移民国家所要做的便是将世界各地移民所带来的文化进行吸收融合并发展,媳妇作为国家的公民这样做是她的义务与责任。但同公公一样的是她的渐我也如此强大,以至于对公公保持冷淡的状态并拒绝进行交流。
生活在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年代,固步自封已不被提倡,开放创新才是新新人类的唯一选择。希望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我感觉要想应对时代挑战,融入社会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的便是主动沟通,让不同文化在斗争中求发展,在摩擦中求共识。主动沟通可以破解各种文化间的坚固壁垒,使各种文化间相互沟通,从而为消除文化间的隔阂提供条件,片中两位主角甚至连主动沟通都未尝试过,又怎能生活的融洽呢?幸而儿媳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了兴趣,开始愿意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也许就是导演李安对文化沟通的期待吧!
其次便是相互尊重,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来看待其他文化。如果说主动沟通是破冰剂的话,那么相互尊重则是融合剂。主动沟通并不一定带来好结果,甚至有可能加剧文化间的对立。但若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去沟通,必将使两文化间的交流加大加深。从而消除文化间的隔阂。只有相互交流,求同存异才能共同发展。
我希望李安再拍一部《推手2》,如果能以这些对策作为主要思想。我相信朱先生和媳妇之间会关系融洽。他们的家庭也会十分美满和温馨。同时也祝全世界的移民家庭美满安康,并希望各种文化间加强交流共同发展,共同为我们和谐世界的发展做贡献!
推手影评(二)
著名导演李安所导演的影片《推手》讲诉了一个初到美国想与儿子安度晚年的老人在美国的心酸历程。
片中的父亲—以为从小练习太极拳是武艺高超的太极拳大师朱先生,被在美国当电脑工程师的热子晓生从北京接到美国居住,抱以安度晚年的愿望,到了美国殊不知与美国媳妇玛莎在语言,在生活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影片一开始便刻画老公公与洋媳妇之间的无声的冲突,由此为后来朱先生的心酸埋下了伏笔。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影片开始不到十分钟,矛盾立刻出现: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中国老公公和美国洋媳妇将如何相处。
该片大部分时间都在描绘文化之间的这条鸿沟,以及由这条鸿沟生出的代沟,洋媳妇与老公公在饮食上的种种不同,在辅导小孩上的种种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在生活上,在教育上的差异,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却在于文化间没有相互理解,没有相互尊重,儿时采取那样的方式,要么一方占领一方,要么一方避开一方。该片中美国媳妇对公公的反感就是因为不远去了解对方由此而产生,然而片中的晓生则扮演一个妥协的角色,尽管他念念不忘恪守孝道,尽管他因父亲走失而后悔自责,但是在年与妻子之间存在如此大的文化差异时,他却没有给予适当的因扫。你说,这样家庭矛盾怎会消除,所以对于朱先生,我替他倍感通信,曾经的他,为了保护儿子,而错过了保护自己的妻子,致使妻子死去。带着深深的自责把儿子抚养大,送他出国念书,但是儿子却是这般的令人失望,尽管后来晓生醒悟了,但是那又能说明什么呢?他没有意识舞蹈问题的根本,没有找到根治的好办法,即使最后老人搬出去了,但是谁又能保证矛盾回因此而淡化,而影片中最后的画面:陈太太站在街道边上,不知道自己提着一堆买好的菜到哪里,稍许:朱老先生走出华人活动管,问:“你现在想去哪里?”陈太太回答:“看到今儿个太阳很好,想想该去哪啊?想着想着就站这忘了走了。”两个老人的一问一答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
辛勤的父母把孩子抚养长大,不忘恪守孝道的儿女们为退休的老人买豪华的房子,装饰豪华的家具,想以次作为报恩,然而他们不知道,空虚、无聊才是老人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南怀瑾先生曾在他的书中写到:“一个人老了以后,一定要养成一种兴趣。”片中老先生以太极拳为业余爱好,但是他曾这样说道:“拳谱上说练精还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这练神还虚就难了。”意味何其深长……由此看来,太极拳知识他逃避现实是方法,由于内心的空虚,寂寞,他职能借以太极拳来打发时间。他渴望被理解,更希望被人尊重,希望容入儿子一家,希望容入美国社会。但是现实却已经残酷的告诉他,世界已经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世界,连一个小小的餐馆老板都对他破口大骂。
说到餐馆老板,年迈的父亲因无奈而离家出走,满是寒酸地到一家中国餐馆以洗盘子为生,最后与老板发生冲突,因为不忍餐馆老板的欺侮,使出太极拳功夫坚决不走,捍卫自己仅存的尊严,致使后来警察到来,把他带进了班房。这一幅幅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时我流泪了。导演李安仿佛在叩问我们:如果你是儿子,你将如何选择?如果你是父亲,你又将如何选择?……最后无限自责的儿子从电视上看到了父亲,来不及多考虑什么,直奔警察局……由此,父亲说出了内心的那番感人肺腑的话:“只要你们过的好,我这把年纪了,又在乎什么呢?
导演在影片中刻画了朱老先生一幕幕令人心痛的心酸经历的同时,是不是对素有梦幻天堂之称的美国纽约的一种讽刺呢?曾经记得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或许纽约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你便可以获得你想要的一切,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它将成为你恶梦的开始。正如片中老先生,因为养儿防老,天伦之乐的中国传统观念,从北京来到美国,住在儿子家里,却被洋媳妇所误解,就连只有几岁的孙子也会说:“是你害了我妈妈。”于是他搬出了儿子家,来到一家中国餐馆洗盘子。却也要受到中国老板的欺负,难道偌大的美国就真的没有老先生的一席之地吗?这不由得让人陷入了沉思。
或许导演在片中刻画的陈太太这一角色就是为了给朱老先生的心酸历程的一点点安慰吧。他们有着颇为相似的经历,都有北京人自视过高的骄傲。并且带到了美国这个五彩缤纷的国家,立安也许正是要通过这两位老人对故土的怀恋表达所有海外移民那种无法遏制的乡愁。
不过该片的结尾还可以给人一点点安慰,最后朱老先生的太极拳班出现了美国学生,这无疑是对中西文化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希望,而最后洋媳妇在晓生的解释下,似乎对太极拳之中的奥妙有了一点理解,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洋媳妇已经能够去理解老公公,逐渐去划界对朱老先生的误解,也许这正是导演李安的一种希望,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观影者乃至世界人民的希望呢?
推手影评(三)
《推手》是一部讲中美文化差异的影片,导演用敏感的心理触觉缓缓讲述着这个真实又现实的故事。
朱老先生,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被生活在美国的儿子接到了美国。(m.taiks.com)本想在物质丰富条件发达的美国安享晚年,却不知等待着他的是文化的差距、生活的迥异以及心灵的孤独。他与美国儿媳玛莎在同一个屋檐却因为语言障碍无法沟通,也经常由于各种生活习惯、文娱方式及教育方式的不同而引发家庭冲突,两个人都不知道该如何与对方相处,儿子晓生夹在中间,尴尬又无奈。
影片的最后,朱先生和陈太太约好见面,这其实并不温馨反而让人感觉辛酸。两个身在异国他乡的老人,远离了熟悉的生活,在美国承受孤独,他们并不渴望感情,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亲情。自己的子女都选择了自己的生活,老人不得不离开,这是现实的无奈。他们有相同的悲哀,相同的心情,相同的无可奈何。
这是一部相当感人的电影,真实、现实、无奈和心酸。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缓缓诉说着真实的生活,才更能引起每位观众的共鸣,感动每位观众的心。在我个人看来,晓生没有错,玛莎没有错,朱先生也没有错。这个电影的主题是文化差异对生活造成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无法消除的,难以解决的。在文化鸿沟的压力下,这样的结局才是合理现实的。
李安导演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巧妙地安排了每一个细节,没有堆砌却使得每一个情节都体现了主题。“推手”这个名字起得也是恰到好处,一语双关,表面上看指的是朱先生作为太极推手,实际上又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推手”。
以上关于推手影评大全的内容,由互汇语录网搜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