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观后感悟及影评(合集14篇)

2024-07-11 07:56:49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观后感悟及影评(合集14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观后感悟及影评,本文共14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观后感悟及影评

篇1:《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影评以及观后感悟

卧底无间风云起,生离死别揪人心。卧底,是香港警匪片的灵魂调料。随着街头的恐怖袭击,两位高级警司先后失联, 《使徒行者2》从“片片蝶衣轻, 点点猩红小”渲染开来, 把简单的一个问题:“谁是黑警”变成了一个悬念重重、多方争斗的质变过程。

为了隐藏身份,黑警不得不心思缜密、黑白通吃。孰正孰邪, 不到最后一刻不得皆知。如何甄别港片是精彩还是无味,但看《使徒行者2》无妨, 剧情中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和铺垫圆熟的情感叙事,在不断牵萦缠绕的张力中将气氛推向巅峰。

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的卡司集结,其市场号召力自不必言。单是大排档三人围坐圆桌,拔枪对峙的一场戏,就堪称方法派演技教科书。以前夸演员,到顶也不过是眼角眉梢都是戏,而三人在片中的表现已经让鱼尾纹都能传递情感了。

唯一的疑问就是,从《铁探》到《使徒行者2》,是不是警察的女儿都叫晴晴?刘宇宁的友情出演倒没有特别出戏,不管你抖音有多少粉丝,碰到国际黑帮也在劫难逃。就是临死前,那一声“硬盘”的呼唤把人逗笑了。试想宅男的硬盘里有多少粉红资产,杀手抢盘形同害命啊。

《使徒行者2》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同样鲜明的影片,虽然从故事的感染力、人物的可信度、类型的完整度上,都比《使徒行者》有了质的提升。但篇幅过大的情感叙事,进一步压缩了悬念设置与剧情反转空间。导致“连发盒饭,迅猛催泪”的前作缺点也被继承和放大了。

大卫·波德维尔评价香港电影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这份过火与癫狂,被《使徒行者2》变成了含蓄与迷茫。在主题曲《Here we are》的浅吟低唱中,直达东方人重情崇义的内心深处,猛戳观众的视觉泪点。

无论你是黑帮还是卧底,在我这你都是兄弟。在生死危急关头,都会用身体替对方挡刀枪。看似简单幼稚的成人童话,却是香港警匪片永恒的魅力所在。我的兄弟是黑警怎么办?当然是和他并肩作战!

新港片的暴力美学

吴宇森所处的港片时代,慢镜头下的弹孔流血与满天乱飞的养殖场鸽子,成为一段经典。而今天,当我们把视角放在《英雄本色》33年后的《使徒行者2》,会发现如今港片的暴力美学已进入“高速纪元”,稍不留神能死N次。

电影讲述了童年时期,古天乐与张家辉两兄弟意外失散,30年后因一桩罪案相见时,两人已身处黑白阵营。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多年来隐于幕后的恐怖组织渐渐浮出水面。

剧情初段,就是缅甸街头的一场激烈枪战,紧张刺激先声夺人。警方从黑客姚可仪处获悉了国际恐怖组织的部分计划,为了破解整个系统,必须先得到刘宇宁保管的硬盘。至此,飙车、枪战、搏杀、生死对决的场面比比皆是。

如果仅此而已,《使徒行者2》充其量也只是一部惊悚动作片而已。令人意外的是,在整个故事线索推开之前,电影先花了一定的篇幅去展现幼年古天乐与张家辉的感情。这和以往主要以“闪回”出现的方式不同,影片着力拓展兄弟情的岁月积淀。

两人因为都是魔方高手而结缘,每次一方的进步总会激励另一方的奋起直追。然而好景不长,某日国际恐怖组织欲把两人绑走,以训练成特工。古天乐为了救张家辉而被抓,从此两人走向了命运的两极。这个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玩魔方太厉害,是会被抓去当黑警的。

更巧合的是,古张两人还先后成为了吴镇宇的徒弟。吴镇宇真是好惨一师父,临死前才发现两个徒弟好像都出了问题。通过男性视角看影片中的三个男主,师父吴镇宇是最纯粹的,他从未怀疑过另外两人,并且始终关心他们的安危而非案情。复杂的剧情里陡然出现一个简单的人物,老吴领盒饭的时候真心催泪。

而古天乐和张家辉,呈现在他们俩身上的叙事张力有三个方面:一是动静谈笑间。在张家辉得知警队有黑警,古天乐过来抢案子的时候,两人是剑拔弩张的。尤其是张家辉那一句“我才问了两句你就来了,我是不是该怀疑你”,更把悬疑感推向屏息的边缘。

二是亦正亦邪真自在。本以为是黑警的古天乐,最后有妻子死亡女儿被绑的苦衷。本以为英勇就义的张家辉,却为了蒙蔽国际组织,自称是贪钱的警察;三是角色反转无常态。如果不是张家辉看到了古天乐后背的疤痕,恐怕“谁是卧底”的游戏观众还要猜很久。悬念的设置,让两人之间正反角色颠倒数次,凸显其张力美学的最大魅力。

没有他我就是贼

阿恩海姆认为,“电影的空间并非真实的三维空间,而是观影主体的观影心理与电影运动感和深度感的营造。”观众在视觉上感知《使徒行者2》时,无疑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融入渗透,进而不断地去填充影片所要表现的情感空间深度。

纵观香港警匪片,简单的黑白善恶之分总会失之偏颇。主人公那立体到复杂的性格常常将“卧底”身份错位后的困惑表现到极致,这是一种对抗而又融合的情绪。

在《使徒行者2》中,张家辉与古天乐进行真卧底和装卧底间的斗心与角力,而他俩生死过命的兄弟情谊,却是最终左右剧情发展、调节警匪关系、促使善恶妥协,使电影开启卧底叙事新空间的动力源。

而当我们抛开纷繁的线索,会发现这股动力源简单到“返璞归真”了。张家辉始终在感慨“如果没有你当年救我,现在我就是贼”。他恳求上级,在行动前同意他和古天乐单独谈5分钟;而声称“当年的事很多都记不得了”的古天乐,却对张家辉开了两下空枪。

近乎白描的兄弟情,搭配不露声色的师徒情,《使徒行者2》在技术层面复杂化的同时,将情感叙事做到了极诚极简。吴镇宇生日时,嘴里一直嫌弃张家辉送的手表,说要丢到床底下二十年。可他临死时,张家辉却发现那块幼稚的手表就戴在吴镇宇手上。

他反复向张家辉确认:“你是不是在行动?”张家辉将保密责任丢到一边,“我是,我是在行动”。这个老警司的最后执念,就是不愿意相信徒弟变节。戴着表的手腕垂下的那一刻,呈现给观者的,恐怕不仅仅是叙事空间里搏杀动作的达成感,也有柔软温情的失落感。

比较意外的是古天乐和张家辉,最后搏杀反派Demon的惨烈。没有了灵光一现的金手指,更没有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老鸡汤,而是“杀他之前先过我这一关”的原始孤勇。当Demon用刀扼住古天乐喉咙时,血泊中的张家辉将命运的无力感呈现到了极致。

生死关头,哪有什么漂漂亮亮的赢,如果有一定是主角在凹造型。没有凹造型的《使徒行者2》反而找到了“型”,看着两个血泪纵横却又不肯咽气老男人,竟觉得荧幕上大部分的兄弟情都不够味了。

张亦驰的Demon也可圈可点,始终挂着蜜汁微笑的杀手真的让人后脊骨冒冷汗。暴戾之外的孩子气,更接近一种天真的、梦魇般的残忍。唯一的缺点就是粉有点太白了,咱是国际杀手不是东厂高手啊!延续前作的李光洁,《使徒2》的反派boss也由内地演员黄志忠出演。内地大佬人狠钱多的套路何时能改?

港片的螺旋回潮

香港影评人列孚最早在1995年提出“香港电影之死”,但是面对香港警匪片的未来,列孚解释香港电影并非真的已注定了死亡日期,它或以另一种形态出现。

时至今日,在好莱坞打盹大陆疲软的档期,教你做人的还是唱衰了多年的港片。这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是只有电影工业化才能长存的明证。7月的《扫毒2》票房近13亿,超越清明档《反贪风暴4》的近8亿票房,接续了《无双》12.63亿的成绩。

在《扫毒2》之后,《使徒行者2》首日票房破亿、暑期档即将上映的《沉默的证人》等港式警匪片也被业内看好,港片正在经历一股螺旋式回潮。不同于“港片无港味”的论调,我反倒认为港式警匪片已经通过“合拍”借壳重生。

《扫毒2》糅合香港电影最热门的警匪类型,却又跳脱开常规的类型叙事。邱礼涛放弃了近年港片追求复杂叙事和智性愉悦的惯常做法,警察是片中的正义担当,也是一只“弱猫”。他既缺乏寻踪追凶的智慧,更无力阻止财雄势大的“天”与“地”的毁灭对撞。

和《扫毒2》做减法一样,《使徒行者2》用并不华丽的叙事去包裹厚重的兄弟情。“使徒行者”应该比任何人,都熟谙卧底命运的凶险和身不由己,但他们仍然在声光隧道里铿锵前行。影片真正传达的,其实是某些跨越时空藩篱、不论身份地位的命运悲怆之美。

香港电影人的厉害之处,在于能把混乱的类型元素,统摄在主流叙事的外壳之中。《扫毒2》和《使徒行者2》,都是借此缝合了内地与香港观众观影习惯的差异。实现了对角色的移情与认同,为枪战飙车等“直接过瘾的情感愉悦”打开了通路。

同时,以《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为代表的新主流大片,在兼有港式警匪片强情节、快节奏的类型元素之外,更结合内地主流价值观,赋予人物全新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

当然,港片在商业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品质的瑕疵。造就这一奇观的原因,可以说是暑期档相对疲软,刘德华、古天乐、张家辉作为明星的号召力,以及合拍片在警匪类型上的题材优势所呈现的合力。

庆幸的是,港片回潮既是合拍片兼顾两地市场的商业谋划,也是香港影人对本土电影文化的自信和复归。以后大陆电影选档期,就别再轻视港片了吧。

篇2:《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

《使徒行者2》用交叉回忆的方式讲故事,难以忘记片末,两兄弟哭泣对视的炽热眼神。张家辉饰演的警察程滔,为保护古天乐饰演的同事兼兄弟井进贤,开车挡住横冲直撞的牛,车被牛角撞出一个洞,程滔的血从受损的车洞中渗出。这对幼时意外失散的兄弟,经历30年的分隔,兄弟情却依然义薄云天。

井进贤在恐怖组织残酷淬炼中痛苦成长,而程滔始终忘不了其儿时为救自己、而被挟持成为童兵训练营一员的凄惨命运,他们生死与共、与杀手战斗到最后一刻。两人即使身怀重伤、血肉模糊,依旧哭着相拥:“做兄弟,这辈子还不完,下辈子……”从克制到爆发,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兄弟情,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电影以富有张力的视听语言,再现了林弹雨的交易现场。交易现场是两兄弟矛盾的起点,也是井进贤逐步悔悟,最终与兄弟、战友程滔并肩作战的终点。影片最为动人的是挽救香港市民前赴后继、无畏牺牲的战友情和家国情,更是警匪斗争中血脉相连的兄弟手足情。

该片的IP源于同名电视剧的口碑积累,TVB警匪剧《使徒行者》在内地播放,创平台香港电视剧的历史最高纪录;,电影《使徒行者》在内地获得票房6亿元;,《使徒行者2》电视剧再度回归;直到最近上映的电影《使徒行者2》,让这个系列成为电视剧和电影交替播映的艺术形态。两部电影都是同样的班底,导演文伟鸿,编剧关皓月,出品方TVB,甚至连主角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所扮演的三个警察老炮,也再度出现在同一台戏中,但不同的是和第一部毫无剧情关联的故事。

第一部的故事主线是找出警察安插在犯罪集团中的卧底,第二部则反其道而行之,前半段主线是找出警界内部的黑警,使得“猜卧底”游戏的悬疑和反转不再,而是很快揭晓出正邪对立方——井进贤正是黑警。这对兄弟身处不同阵营,却因跨国案件再次同仇敌忾,正如第一部的关键元素——警匪、兄弟和卧底,导演将香港的老套路组合在一起,全篇给兄弟情留足戏份贯穿始终,彰显两人患难与共的情感。

这样的警匪对峙叙事剧情并非新颖,魔方和硬盘成为关键线索,引发正邪交锋,嫁接在对抗恐怖组织的剧情架构上显得因袭守旧。没有斗智斗勇的猫抓老鼠游戏设置,看起来像是大场面戏和战戏结合的缉毒片。虽然场景调度横跨缅甸和西班牙,西班牙奔牛节的重头戏带来林弹雨的紧迫感和好莱坞谍战片的既视感,但却和《007:幽灵党》里墨西哥亡灵节的剧情如出一辙。

兄弟情虽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但同样是双刃剑,体现在吴镇宇饰演两位警察兄弟的师傅的戏份较少。另外,电影虽有谍战的创新,却不如《碟中谍》的剧情,专注诠释“兄弟情”而忽视细节,使得故事停留在表层中规中矩。井进贤迫于女儿被恐怖组织挟持,潜入警局当卧底,却没发挥作用。他为了卧底而卧底,看起来好使,逻辑却不合理。杀手Demon死前击兄弟两人的头部,中弹后两人居然还能活下来,采用二对一的警察战术控制Demon的双臂正对斗牛,似乎有意制造“最后一分钟营救”,却违背人类生理学常识,经不起推敲。

但可喜的是,该片首日票房就顺利破亿,将香港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义,快意恩仇的标签处重塑。截止8月8日,庄文强执导的《无双》票房高达12.73亿元;最高的当属邱礼涛执导的《扫毒2》12.94亿元,成为港片内地票房之首。但近来年关于“香港电影废了”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些人记忆中的香港电影逐渐消失,那些江湖豪情、赌场风云、人间冷暖的类型片票房,渐渐趋于冷淡。

昔日香港电影的辉煌,和如今香港电影极少卖座形成对比。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的导演在内地票房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所以说“废”的并非香港电影,而是那些悲观者。正如香港极端暴力行为的“废青”,暴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会加深破坏香港的社会秩序。

篇3:《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

不同于好莱坞的奇观营造,港片奇观是建立 在“过火”基础上的,比如《英雄本色》里周润发的双白鸽,《辣手神探》里茶馆战场,而大格局下的“奇观”却不常见。

香港电影不乏匠气,但向来与“大片”绝缘,一来是自身的拍摄习惯,当代警匪片(时装动作片)从邵氏的棚拍功夫片演变而来,突出小格局内的大精彩,就像当年刘家良的《武馆》中狭小巷子中展现的十八般武艺,精彩十足;二来香港地方本来就小,战、动作施展不开,吴宇森可以在酒吧、茶楼里狂泄上亿子弹,成龙可以在一家商场或轮船上打一个小时,但追求的都是效果而不是场面。

就连当年展现街头战的电影也是如此,如《冲锋队》、《暗战》这些,都拍得很好,但格局依然不大。

从这一点上来看,《使徒行者2》,乃至一个月前的《扫毒2》的改变是很明显的,这与新世纪以来从《紫雨风暴》到《逆战》《寒战》这样的港片类似,就是追求大格局。要么如《赤道》这样走出香港,进入国际,要么如《风暴》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城开战”。无论哪种方式,这么做都是为了提升港片格局,让香港电影的类型化更丰富一些,与时俱进的顺应观众审美趋势,让港片走出穷街陋巷。

比起《扫毒2》里结尾的“地铁飙车”,《使徒行者2》则是打遍世界,让昔日港片的黑白道的卧底题材,直接升格为“碟中谍式”的反恐大战。

在结尾持续半个多小时的高潮大战里,从街头的飙车追逐,到奔牛节中的横冲直撞,影迷渴望怀念过去的爆裂怒火,那种粗犷凌厉的影像质感,是香港电影“过火式”的奇观呈现。

不要忘记电影中A、B两位主角合力杀敌那一幕,就是吴宇森《英雄本色》式的英雄片气场和兄弟情怀,双依旧,只不过飞舞的白鸽变成了奔跑的公牛。

真刀真拼一回,这才让最终大战显得猎奇而又合理。不同阵营的兄弟,最终联手御敌,这是前期积攒怒火的释放,也是港片奇观和情怀的体现。

香港电影打算有所出路,可以选择这个方向作为未来的发展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一条捷径。毕竟“大片”的含义在观众心中根深蒂固,将电影做“大”并不难,而且观众也喜欢这种类型,凭借依靠题材和场面烘托起来的制作格局,让港片找一条出路也未尝不可。

记得在《盗梦空间》中汤姆·哈迪那句台词:做梦就要做大一点。拍电影也一样,小片有小片的精彩,但市场是大片的天下,做大没有坏处。

但,我们不能忘本,江湖、卧底、兄弟情,这些标签丢不掉的。比如古天乐氖意射偏的子弹,还有张家辉拿起双那一刻。。。

篇4:《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

提起香港警匪片,不少观众的脑海中都会有几张绕不过去的面孔——张家辉、古天乐、刘青云、任达华、吴镇宇。仿佛有他们在,就是港片。

昨日上映的《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同样凑齐了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这么一套“铁三角”。作为来自上一部中的经典阵容、香港警匪片的中流砥柱,三人合作多年,对于兄弟情的处理早已熟稔、深刻,戏里戏外皆是如此。而这也不禁让我追忆起了之前狂追老港片看时的感觉。

可以说,《使徒行者2》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同时又带有突破和新意的香港警匪片。在片中,你能看到警匪片中常见的元素和情怀,同时又能看到此类电影在如今所产生的一些新的转向。

《使徒行者2》仍选择了系列IP的“卧底题材”,故事始于一场童年伙伴的失散,30年后,双方在同一警署中工作,背地中的身份却已是分道扬镳、处于不同阵营(在此就不过多剧透了)。电影从前半段的“找卧底”,到后半段的“找兄弟”,增强了这种身份反差所带来的阴差阳错的宿命感。

张家辉饰演的程滔、古天乐饰演的井进贤、吴镇宇饰演的叶志帆,三个人虽是同事,但各自背景却都有所不同。他们之间敌友难分的、复杂而又深刻的感情线,几乎构成了电影的最大亮点。

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三人飙戏,从信任到怀疑、从隐忍到反转,每个人的情感张力都维持地稳当出彩。

这次《使徒行者2》选择将重心完全聚焦于男性的情谊。某种意义上,电影中几个人物的关系深化自香港悬疑电影系统的基础谱系,有着《龙虎风云》、《无间道》、《喋血街头》的影子。

编导有意致敬传统港片的人物关系设置,同样是正邪对立、手足反目、改邪归正的经典元素,同时又拍出了每个角色的立足点。此外,编剧也埋设了许多暗示人物背景、推进悬疑节奏的细节,包括人物暗中的行为动机、复杂的械设备、摩斯电码……就是这些细节上的处理,让影片的反转中暗带玄机,每次闪回都能挖掘出新的信息量。

可以发现,从剧集到电影,《使徒行者》系列一直都有着一些巧思,这让它们不仅仅是爽片而已,还需要观众们发现每个藏在片中的细节。

如果说卧底、兄弟情、反转,这些是《无间道》以来的“卧底题材”港片所必然会包囊的元素,那么《使徒行者2》有所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场面之大。

可以发现,无论是《扫毒2》中的“地铁大战”,还是《使徒行者2》中的斗牛节高潮,暑期档的这两部电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战奇观上的打造——让战不止于战。

吴镇宇在片中开的那句“真把自己当汤姆·克鲁斯?”的玩笑话,实则暗含了编导的野心,要把这个系列往好莱坞动作片的庞大格局去进行转向。

电影中,大量跨国转场、战动作戏,以及最终场面宏大的斗牛节,都是走出了传统的香港战场,进入到更加国际化的景观与视野中。在缅甸、西班牙取景拍摄,让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与以往看《使徒行者》的港剧时所截然不同的观看感受。

与此同时,《使徒行者2》中还有一个角色同样值得被注意,那就是张亦驰饰演的反派Demon。他把这个人物演绎得阴邪味十足,即便不是幕后BOSS,但给人带来的印象却更深刻。

他被设定为全片中打斗身手最好的反派杀手角色,从香港菜市场一路杀到西班牙斗牛节街头,构成了“铁三角”最大的威胁。而更令人悚然的是,无论是何场面,他都带着标志性的歪嘴的冷笑和发狠的眼神,分外诡异,仿佛对暴力上瘾。这让我想到了《发条橙》中的Alex的银幕形象。他们同样在脸上会挂着夸张的笑,眼神渗着令人心悸的邪意。

如果说“铁三角”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三人给我的感觉是出演得娴熟自如,那么张亦驰出演的这个今年港片中最“嗜血”、最“变态”的角色,则算是带来了些额外惊喜。

要不是散场后出于好奇心查影人页,我根本不会认出这是张亦驰。这真是他从影目前为止最颠覆、反差最大的一次表演。

上次在大银幕看到他,还是《流浪地球》里那个超高智商、理性而又幽默的“科学家怪咖”李一一。辨识度超高,演技台词也都挺可爱自然的。再查下去,发现他还曾经是《火锅英雄》里那个身上有一股子狂拽气的暴力劫匪“沙僧”。

只能说,并不是我脸盲,而是张亦驰每次出演的角色跨度都不小,让人一时之间难以分清。像他这样敢于不断尝试不同角色的年轻演员,之后还会开拓什么新的戏路,挺让人期待的。

总体看来,《使徒行者2》是今年目前为止我较为满意的一部香港警匪片。它在完成度、可看性上都要强于《追龙2》、《扫毒2》和《反贪风暴4》(这在豆瓣评分上也同样得以体现),是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如今,影迷们经常提起一个词叫“港片已死”。我倒觉得,自《无双》后,香港警匪片在内地的票房天花板突破了10亿,而且未来还有着更大提升的可能。《使徒行者2》是当下一个不错的例子,它在既有类型模板中做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改变与尝试,从而产生出更多的类型面向。也许,香港警匪片会迎来一波“回魂”后的春天,不妨拭目以待。

篇5:《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

在看《使徒行者2》之前,其实我的预期并不高。今年的几部港片《反贪风暴4》《追龙2》《扫毒2》质量都比较平庸,基本陷入到了靠观众熟悉的港星来撑场子、模式化的战爆破追车来作为大场面的尴尬境地,流水的故事,铁打的古仔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使徒行者2》的节奏和角色设计却令我有些意外,文伟鸿虽是电视剧导演出身,但是他很懂得观众希望在电影中看到什么,几乎没有设置闲笔,很快切入到了正题,而坚持去缅甸和西班牙实景拍摄更是展现了足够的魄力。

其实从这部可以看出,导演已经拓宽了《使徒行者》IP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原版TVB剧衍生的影视作品,而是要成为属于中国的卧底特工系列,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的野心很大。能否实现尚且不谈,能有这种想法,没有在原剧故事上吃老本就是一种突破。

事实上这部完成度也还不错,三雄会性格各有千秋,张家辉和古天乐今年银幕作品都挺多,但这部当中的人物性格和角色复杂度呈现都是最好的。结尾的飞车戏与奔牛节结合很壮观,确实花了心思,开放式结局也带给了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

我个人最喜欢吴镇宇这条线,对于兄弟情的诠释很单纯,也找到了传统港片的感觉——对兄弟就是要全身心地信任,有信也有义,但是由于篇幅问题,没有更深入地展开,有些遗憾。

这里就要说到影片的篇幅问题,在影片结构上,文伟鸿的掌控力还是有些生涩,他可能还是以电视剧的创作方式切入,毕竟电视剧有几十集的时间来慢慢讲,电影中很多值得进一步挖掘的人物故事没有时间讲述,也难怪会有观众觉得影片一些配角人物的设计有漏洞。

比如影片中的两位反派,请到黄志忠这样的老戏骨来演大BOSS,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寥寥几笔就将这个人物的狠辣和丧心病狂诠释出来,但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展现,只能沦为比较流程化的反派形象。

令我惊喜的是张亦驰饰演的杀手Demon,如果不是电影结束后看到演员表中出现这个名字,我绝对想不到这个角色是他演的。最早对他留下印象是在春节档的《流浪地球》,他在里面饰演高级码农李一一这个角色,没想到这部当中就变成了冷血杀手。

刚看到Demon,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杀手怎么一直在冷笑啊,演员是不是演的太刻意与生硬了?但越看到后面,随着故事局势的变化,每当他出现的时候,身上就会感到一丝寒意,那层笑容背后的阴森意味也更浓重。

尤其是在最后,张家辉和古天乐二位要联手对战他,即使知道任务失败,即将面临死亡,他仍旧不改微笑,在眼中只有杀戮与血腥,他已经被完全驯化为一台杀人机器,而这样纯暗黑向的设定,在港片中其实并不多见。

我看到有友邻说张亦驰的表现可以与《蝙蝠侠》中的小丑一较高下,这有点类比的太高,应该更像《老无所依》中的杀手安东,每次动手都面无表情,受伤时毫不慌乱,完全看不出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Demon这个反派角色,张亦驰诠释的算是不错,毕竟这样一个看上去毫无来由出现,完全以阴云形象笼罩在影片中的人物,想让人接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表现给人讨论和想象的空间,作为功能式人物,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而这样一个不讨喜,一定会被骂的反派角色,张亦驰敢于挑战,着实是种勇气。

在影片首映礼现场,导演提出关于杀手Demon的设定,因为篇幅有限,所以交代的不清楚。但依照剧情来推断,Demon和古天乐有相似的命运,都是自小进入恐怖组织,但他的遭遇和经历更加悲惨,才变成只会冷笑,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动物”。

如果深入剖析这个人物,Demon完全可以单独摘出来做一个外传了。同样是杀手,相比之下,古天乐饰演的井进贤有兄弟、有家人、有师傅,但他什么都没有,只有自己作为保护伞的笑容和手中的,更增添了人物的悲剧属性。

可惜没拍出来就是没拍出来,这是《使徒行者2》的漏洞,也是电影的遗憾,如果还会有第三部的话,相信导演可以更好地拿捏影片人物篇幅上的取舍问题,将影片的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

人们常说“港片已死”,今年接连几部高票房的港片出现证明港片虽然模式化严重,但想消亡还没有那么容易,从《使徒行者2》中可以看到香港老戏骨的敬业,内地年轻演员的努力,还有导演的野心与魄力,相信未来还能看到更多优质的港片。

篇6:《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

这年头,一个电影系列拍到第二部还能保质保量,基本可以用罕见形容了。

原班人马再度集结回归的《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毫无疑问可以被归为这一类。

相比于前作《使徒行者》的豆瓣评分,《使徒行者2》的评分基本持平。

截至目前,《使徒行者2》的内地票房也顺利突破4亿人民币。猫眼上,影片的预测票房超过8亿——而《使徒行者》的最终票房则是6亿左右。

虽然在故事和人物设定上,《使徒行者2》全都选择了新的开始,但内地观众最受用还是《使徒行者2》中专属于那些港产警匪片的各种套路。

警匪势不两立的设定;恒久流传的兄弟情义;卧底的身份之谜;当然还有,战飞车和硬桥硬马的动作戏份。

回到《使徒行者2》来说,最关键的还有,再一次合作的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三人组依旧犀利无敌。

《使徒行者》中,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三人,主要忙于找卧底。

到了《使徒行者2》,他们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找卧底,而变成了拯救兄弟于水火之中。

于是,三个年纪加起来将近160岁的港片男神,依然要在《使徒行者2》里上演于林弹火近身肉搏的戏码,拼命程度完全不亚于他们年轻时的状态。

老牌男神们还在毫无怨言地拼到底,那么小鲜肉们要靠什么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使徒行者2》里也能找到。

《使徒行者2》中有一个神经质的反派Demon,在片中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

即便是《使徒行者2》有三大男神坐镇,看过电影之后,我也依然对Demon心有余悸,即便他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台词。

而这个角色则由内地90后男演员张亦驰扮演。不看卡司表的话,你完全意识不到,他还是《流浪地球》了那个话多嘴贫的技术天才李一一。

说来,沉默寡言的反派也算是《使徒行者》系列的标配了。

前作中,内地动作演员释彦能出演的打手,一人硬扛古天乐、张家辉两人,人狠话不多,完全是职业杀手的冷酷范儿。

而《使徒行者2》里,张亦驰饰演的Demon则是另一种类型的杀手——变态的那一种。

从一出场,Demon脸上就带着诡异的笑容。之后,无论是追寻目标的时候,还是杀人的时候,Demon脸上的笑容始终如一。

仿佛对他来说,杀人不是犯罪,也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乐趣。

跟前作一样,《使徒行者2》也以一场酣畅淋漓的动作大战结束。

如果说《使徒行者》里的终极大战是肉搏战的话,那么《使徒行者2》中的终极大战可以用虐杀来形容。

决战来临的时候,片中的幕后BOSS已经领了盒饭。但杀手Demon却依然执着地要杀掉古天乐和张家辉饰演的井进贤和程滔。

甚至于,他的行动目标已经不是简单地杀掉他们,而是让他们以最为痛苦的方式死掉。

Demon连刺了井进贤数刀,但刀刀都不致命。

之后,他再不断地攻击井进贤受伤的腹部,也依然保持着他的笑容。

整部影片里,Demon展现出来的全然是杀手恶的那一面。

从这个人物身上,感受不到他作为人的情感。他的存在就是邪恶本身,让人不寒而栗。

当Demon被西班牙奔牛节上的公牛KO掉的时候,我竟然觉得,导演和编剧还算善良,让老天开了一次眼。

类似这样的反派角色,张亦驰在另一部电影《火锅英雄》中也扮演过。

作为“银行劫匪四人组”中的沙僧,呈现出的也是心狠手辣的残忍劲头。

关于小鲜肉要靠什么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正确答案或许有很多种,张亦驰却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需要个人努力的一种。

那就是,像前辈们一样毫无怨言地拼下去,演下去。

就像吴镇宇说过的那样,即便是演了烂片,也要做到没有演过烂角。

许多演员都在抱怨,“做演员很被动”。角色的设定,演员们决定不了,但能不能演好角色,则是演员的工作。

路,总归是人走出来的。也希望张亦驰这样的演员,未来的路能越走越顺。

篇7:《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

警匪片是香港电影的传统,元素丰富,节奏抓人眼球,在带给观众多巴胺加剧分泌的同时也不乏对人性的反思与深究。在香港电影江河日下的现在,警匪题材的电影依然是救市的强心剂,从《警察故事》到《无间道》、《线人》,故事设定从一开始的单男主变为‘双王’;角色形象从一开始的黑白经纬分明,逐渐变得灰色混沌,在战追车这些吸引眼球的动作场面之外,创作者把眼光投向人性的复杂和层次之上,主角从刻板的正义使者向悲情英雄、污点英雄上转变,就像缺失双臂的维纳斯成为美学典范一样,有苦衷有缺点的英雄也比完美英雄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主角身上的痛苦和缺点正是来自现实的映射更能让观众带入,《使徒行者2》是一出悲情剧,讲的是污点英雄的爱恨情仇。

电影里,警匪片该有的元素一样不少:隐藏在警局的内鬼,手段高超的恐怖分子,为维护正义不惜性命的警察……电影由悬念开场,一个谜团扣着一个谜团,节奏把控的十分紧凑,不管是不知去向的被掳走的小男孩,还是恐怖分子死死追逐的少女,都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两条故事线交错讲述,大量使用蒙太奇表现人物内心的转变,情节推进上张弛有度,整部电影完成度很高,是成熟的商业片。

影片中,程滔,井进贤,叶志帆的扮演者均为观众熟悉的老戏骨,演技上无可挑剔,而其中最出彩的当然逝天乐饰演的井进贤,这个不苟言笑,用茶色眼镜遮挡住视线的警官从出场就带着混沌不明的颜色,电梯里的意味深长的话,生日宴席上的疏离,暗示出人物的复杂性,剧情发展中,人物内心在冲突中层层递进,直到影片结尾,这个角色完全立体起来,引得观众同情嘘嘘。张家辉的表演毫不逊色,几次对峙的戏份中,将人物表情拿捏得炉火纯青,无论是为钱背叛警局的黑警,还是重情重义的好警察,都切换的轻松自如。

如何将一个老套的故事讲出新意?在各种已经被用烂的素材和俗套的反转之间挖掘出新的角度,这很考验人。导演在俗套的故事里挥洒着一颗浪漫的心,相较于剧情的反转和紧张的动作场面,该片在人物情感上刻画的更为细致,血浆和炮之下表达出了对人与人关系的理想化升华。

行为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 甚至乞丐或强盗。’他的观点虽然片面,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阿夲在小时候被犯罪团伙掳去,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暗黑血腥,训练成为童军,长大后为犯罪集团服务。在这段充满血泪的历程里,他手上沾过血,无力摆脱之下,只能抹掉从前,沦为黑色的棋子。当这样一个人,被头目以亲人的性命威胁时,他会怎么选择?一个是肉至亲,一个是昔日伙伴,孰轻孰重?已经染上的人命再也洗不白,所幸一条道走到底,全了自家性命,似乎才是正解。

两个小孩,两种命运,被救的脱身了,救人的被掳走,阿夲心里是该怨恨的,为什么被抓走的是他,为什么他要承受这么多痛苦,可是这样一个遭受人间极痛的人,没有怨恨社会,头目没有指令时,他愿意做一个好警察,多年后意外重逢时,死生一线之际,他本能的反应是对昔日伙伴舍生相救。这是一朵在污泥里开出来的花,哪怕见不到太阳,哪怕被风吹雨打,依然毁不掉他心里那最初的善良。

在明知道对方是黑警,彼此立场对立的情况下,程滔的选择是相信,恳求上司给最后五分钟去谈话,他不相信对方已经泯灭人性,想着要尽力挽回;井进贤和程滔浑身是血相拥在一起时,程滔哭道,‘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啊?’,井进贤脸上带着笑,他相信程滔是想救他的,相信自己没有被抛弃,一切不过是天意弄人。这样深重的信任,太感动人,尤其是在普遍缺乏信任的现实中,美好的让人羡慕。

哪怕是剧中戏份稍少的叶志帆,同样令人动容,在高层怀疑他的下属是黑警时,面对大家的质疑和案件的压力,他选择信任,向上司做出担保,‘他们俩都是我带出来的,如果我连自己的徒弟都不信任,那做人也太失败了。’,剧情越紧张,冲突越强烈,对比之下,这样的信任就愈加难得。

导演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情怀,来渲染表达着对男人友情的最大歌颂——朋友情,兄弟义,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情’和‘义’才是港片里永恒不变的情怀,无论是披了警匪的皮,还是画了功夫的脸谱,故事里投射出来的,依旧是男人心里对友情最浪漫的幻想,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古老残破建筑的背景下,井进贤和程滔倒在地上,逆光中尘土飞扬,这里的长镜头特别煽情、缠绵,有种诸神黄昏的悲伤和优美,完全是导演的私心,两个人终于相认,在生命弥留之际说出了一直藏在心底的话,在情感主线达到高潮时戛然而止,反转直下,情义两全之后就是萧然的落幕。

光的背后是影,三大中年老戏骨提炼出的是人性的善,杀手Demon表现出来的就是人性的恶。一开始看电影,我没认出张亦驰,Demon的笑脸太邪气了,让人忽略了五官,这个角色在设定上比较单薄,但他还是做出了自己的诠释。这个年纪比井进贤小很多的青年,可以猜到,应该也是被犯罪团伙养大的童军,从出场到落幕,他总是穿着一身黑衣脸上带着一副面具般的诡异笑容。这样夸张的脸谱化表达方式,把笑脸作为一种符号,可以看出,角色参考了V和小丑,面具的隐喻是本我,挣脱一切道德束缚的为所欲为,脸谱化的表达方式使人物的情绪变得更加克制、饱满,凝固不变的表情有种让人探究的神秘感,给角色一定意义的延伸。杀手的内心世界正如他的外表,内敛的肢体动作,永远勾起的嘴角,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路的杀人如麻,制造出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表现出Demon人格的扭曲和自我的缺失。毫无疑问,Demon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厌恶的角色,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大反派。

如果说阿夲是在暗黑中坚守初心,保存善良种子的反叛者,Demon就是被环境改变,助纣为虐的吃人的伥。Demon的恶,不单单是行为上的残忍,而且已经学会了享受肆意杀戮的生活,融入并融合,成了恶本身,如果这个犯罪团伙不被捣毁,很可能他会被培养成下一任头目,这样毫无感情的杀人机器,是犯罪团伙最成功的作品。作为反派,Demon这个角色的塑造还是成功的,在恶的呈现上有创新和尝试。

因着浪漫情怀,电影在细节上很注意,有诸多隐喻。服装上,那场缅甸的战戏里,其他警官都是身着传统的黑白西装,井进贤穿的却是蓝衬衣,蓝是冷色调,通常让人联想到纯洁、冷静和忧伤,在英国,蓝色还有忠诚的暗喻,也是这场戏井进贤为程滔挡了子弹。警局出现内鬼,各方猜忌时,井进贤戴着副茶色眼镜,目光晦涩不明,随着真相一步步揭露,主角之间沟通加深,这幅眼镜就再也没戴了。最后西班牙奔牛节那场戏,程滔穿着白衣白裤,井进贤穿着一身黑衣,白与黑,正义和邪恶最终对决,而在街道里疯狂奔跑的公牛也暗示了事件的失序,不管是正义的一方,还是邪恶的一方,双方都出现了超出意料的事件。

其实,这部电影算不上爽片,相反,在刺激的剧情下掩盖了悲凉的底色——导演幻想出一种朋友之间最美好的情谊,不随世事变迁,不为身份地位变化,哪怕历经数年,信任和默契依然存在,但是这样美好的感情显得有些不太真实,情深不寿,结尾时,那段两人隔着墙对视的画面,正应了相认后满身血污却相视一笑说出的那句话——下辈子,我们再做兄弟。港片江河日下的当下,这部没有女主角的电影,用正邪对抗,炮阴谋,迂回地呈现出了一个新式又古老的江湖,那曾经在武侠世界里的义气,黑帮电影里的两肋插刀,带着一点淡淡感伤透了出来,似曾相识的同时,时间已经过去了。

篇8:警匪电影《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感悟及影评

今天是和三个铁杆同事去看的,却仍get不到电影中警队里那种互相激励、互相竞争的感觉,刚开始那段两组之间争案子的戏,我对同事说:“电影里跟现实中完全是反的啊,电影里警察抢案子,现实中警察却互相推案子”。同事笑笑,点点头。后来,几个警官之间展现出来的兄弟情,在现实中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甚至一点点蝇头小利都会让他们互相挖坑、互相出卖。

很悲哀吧,但这就是现实。

剧情回顾:

情节不复杂、人物扑克脸、港片的老套路。

可能有张家辉、古天乐、刘青云、刘德华、任达华这些大佬主演,就自然有了港片的味道。

儿时,张家辉、古天乐在孤儿院生活,都是玩魔方的天才,后古天乐为救张家辉被人贩绑走,被训练成特工。成年后,两人都进入警队,在一次恶意开车撞人案件发生过程中,在女黑客(姜珮瑶)拿到犯罪集团背后的重要资料,张、古两人为了铲除这一犯罪集团,各自扮演着“假黑真白”的角色,古天乐为了女儿安全被迫追捕女黑客,张家辉抓到黑客后扮演为了钱而卖女黑客的叛徒警察,在各种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最终将犯罪集团摧毁。

剧中有意思的点,一个是张家辉、古天乐因为儿时都是魔方高手,后在被迫对峙的过程中,用魔方语言进行交流的设定;第二个是女黑客换车的设定,体现了侦查与反侦察的重要性。

最后说一句,在现实中,警察队伍如果能有这种行动和执行能力,那应该是顶到全世界警察打击违法犯罪能力的天花板了。

篇9:警匪片《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观后感悟及影评

如果说有什么因素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选择这部电影的话,那无疑是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组成的黄金三角组合。

在香港电影还没有如此没落的年代,港片中的演员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灿烂夺目,而且多不胜数。张、古、吴三人更是众多优秀港星的代表,三人独自或组合完成了众多好看的香港电影,《无间道》《黑社会》《放逐》《火》《一个字头的诞生》,相信每一个熟悉港片的人对这些名字如数家珍。这些给人惊喜的香港电影撑起了香港娱乐产业的黄金时代,也成就了一大批颜值、演技都在线的优秀演员。不过时至今日,留给香港电影产业的,恐怕也只剩下这些演员了。

《使徒行者》第一部的电影剧情就只能用“还行”来形容,所以并没有对第二部抱太大希望,然而还是没想到整部电影会混乱到这种地步。

首先要吐槽的就是片中恐怖分子的设定,电影开头就展示出了恐怖分子的强大能量,威胁上市公司董事长在闹市飙车撞人制造恐慌,影响金融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人口贩卖;在世界各地掳掠儿童,进行训练,并让他们打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警队中,甚至安排他们担任警队高层的职位。然而就是这么厉害的恐怖分子,他们最机密的网络,被一个当记者的二手计算机玩家随意蹂躏,说入侵就入侵,说上锁就上锁,操作敌军网络如进出自家后院,好吧,编剧就是这么任性。

还有电影里张家辉和古天乐的兄弟情,只有开头几分钟匆匆交代了一下,之后一晃过了三十年,很难想象三十年都没见过面的两人,还会对儿时的感情能有什么深刻记忆,片中两人三十年后再次相遇时的深厚感情,实在很难让观众信服,更无法让观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电影结尾处的剧情更是彻底失控,变态杀手在一番车辆追逐戏中侥幸生还,觉得用结果二人不过瘾,偏偏要拿起刀拍一出动作戏,最后被二人反杀,俗套的让人无语。

除此之外,电影中充满了各种战、车站、斗牛战等无意义的商业元素,让人莫名其妙。剧情上唯一值得称道的,恐怕只有开头十几分钟的谍战戏了,有网友说这部分抄袭了《碟中谍》,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说编剧连抄都没有抄好。

篇10:电影《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观后感悟以及长篇影评

首先,无论是儿时回忆、还逝天乐认出张家辉、张家辉问的那句“你不记得我了?”、熟食市场里的反转暗号,全程以魔方作为线索,剧情紧凑,就连孤儿院里一同对抗小胖子,都是为结局里拼着最后一口气共同对抗反派做铺垫的。全剧都没有多余镜头。

其次,关于人性,开头张被绑架危机时刻古的那个回头,说真的换了是我,再好的朋友我也做不到回去救他。

多年后古暴露黑警身份,张提出想再给古一个聊聊的机会,上司表示明白儿时回忆可贵,但多年过去了,根本无法肯定古现在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时候张义无反顾,这份信任真的是我非常惊讶。

明明是为了回头救张,才被带进了惨无人道的特工训练营,但逝自始至终都没有恨过张,这点其实我挺不可思议的。

西班牙,boss对张下了追杀令之后,古在没有确认自己女儿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站出来救了张,嗯,很触动吧。

【有的人可能觉得人物刻画太理想化了有些脱离现实,但是我觉得电影本身就是为了治愈+弥补】

整部剧都很揪心,每个镜头都有其意义,剧情紧凑,真心推荐。

篇11:《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影评及观后感

死伤,而警方却预先得悉事件,当中涉及黑客姚可仪(姜佩瑶饰)以解密国际恐怖组织获得情况,但同时因而被追杀,刑事情报科警司叶国帆(吴镇宇饰)与总督察程滔(张家辉饰)从情报逮捕可仪,而旧拍档保安部警司井进贤(古天乐饰)欲接手调查。姚可仪指关于组织的数据的硬盘在缅甸的拍档,同时指出当中涉及的贩卖人口集团,同时指警方已有大量黑警渗透。警务处处长遂安排帆、滔与贤三人赴缅甸取回硬盘。行动中遇到组织多名杀手,虽然取回了硬盘,但是却没有内容,而程滔更在行动中失踪。事件惹来帆、滔与贤之间的秘密与信任。

老瓶出新酒,更胜一筹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是导演文伟鸿与编剧关皓月再度合作之作,在故事重新创作下,反而为两人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创造出一个三位主角之间的猜疑与信任,再配上国际组织的故事。电影一开首先行交代一段在菲律宾孤儿院的昔日情节,有关情节却为后段埋下伏线,而电影里也在案件里迅即营造到三位主角亦敌亦友的关系与疑云。继而在外地的情节,更将三人之间的张力拉紧之余,同时也将真相逐步揭开,也将其关系逐步递增。与此同时,电影也将剧情聚焦在三人之间与其案件,节奏来得紧凑。

动作方面,钱嘉乐是本片的动作导演,动作戏分布在香港、缅甸与西班牙三地,当中香港起用飞车的到位形式,而缅甸则因地采用了不少地面的战与打斗,而西班牙更是配合当地的传统风俗,再配上关智耀与郭振明的摄影,看起来亦拍出不同地区的风情与视野。

演员表现方面,虽然电影属于不同的故事,不过沿用了上集三位主角吴镇宇、张家辉与古天乐,三人表现见其默契之余,难得的是三人亦同时各有发挥空间,而且表现旗鼓相当。吴镇宇的叶国帆角色展现其前辈的风范,同时也展现对于自己同僚的信任,看似轻描淡写的方法但却展现其从容之处。

张家辉演绎程涛这个角色摒弃了近期每每演绎仿如轻佻的模式,反而演绎程滔那种具心结的角色来得踏实,表现明显是近年来较佳的一部。至于古天乐的角色是次要更为内敛的演出,而他在演出上看来亦相当胜任,反映他近年即使演警匪电影,也可提供不同面相。电影在男性作主导之下,电影主要的女角来姜佩瑶饰演的黑客身上,她在片中演绎硬朗的角色算是恰当。

剧情通俗套路,但并不沉闷

本片剧情很公式化:各方为争夺重要资料,辗转各地、斗智斗勇,加上《使徒行者》系列“猜猜谁是卧底?”的经典套路撑起了整个剧情主轴。反转亮点是有,不过并不出彩,这可能是看过的观众对此片评分较低的主要原因。不过小齐认为,虽然剧情通俗套路,但整片并不沉闷,三大主演表现可圈可点,角色间张力拉扯更是颇具看点。其次,缅甸和西班牙两处外景更是拍出了异域风情,使观众赏目且有新鲜感。

总结

整体而言,《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作为导演文伟鸿与编剧关皓月再度合作的系列电影,在脱离原有人物设定下,反而更能设定到三位男角互相辉映的效果,而且编、导、演之间的配合更见默契与火花,剧本同时也具有层次,让观众在紧凑的节奏下有追看性。而三位主角吴镇宇、张家辉与古天乐形象鲜明而且各有水准之上的发挥。作为一部续集电影来说,整体成绩更胜上集。

篇12:《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感精选影评

近年港片警匪片的质量有些些回归到正轨,《使徒2》肯定列入好片内。与第1部故事没太多关系,不影响观影。

故事依旧围绕“谁是卧底”展开,故事、人设虽然依然有些旧,主演来来去去又是这几位老演员们,幸好本影片有做到旧酒新装,加上几位影帝坐镇,就是稳上加稳,成功让观众进入猜猜谁是卧底?整部电影全程无尿点,圆桌三人那场戏应该会成为观众们的称赞的(好像隐约哪部港片也有过这样的场景?)结尾的反转+反转有些刻意,但无伤大雅,我们观众乐意见到恶势力被正义打败。警匪双方损失满惨烈的,兄弟情刻画得成功,被黑白CP感动了。挑个问题讲讲,那就是看完电影痛快、感动完,发现电影在输出价值观方面,没什么留给观众反省的地方?但也无伤大雅啦,电影还是好看的啦,具体剧情就不剧透了,推荐大家去感受吧。

啰嗦点关于演员:女主是内地新人演员,虽基本完成了角色任务,但从角色身份来讲,表演稚嫩了些,加上又是和大叔级的演员对手戏,记者整个人物形象缺少历练和力量的质感,如果选一位30岁出头的女演员可能会更合适;

另外一位比较引人注意的是杀手的角色,戏虽然不多,但很出彩,笑起来邪恶疯狂,短短亮相,我便记住了;

最后想啰嗦的是香港演员怎么还青黄不接,这几年来,怎么一直都没有年轻男女演员跑出位呢?金像奖提名的名单,没什么新意呀,港片一直依旧是靠来来去去这些前辈在撑场,虽然不太想频频见到他们,但……望着银幕上的渣渣辉、古仔、大头宇,不禁感叹,他们这一代的演员主演的电影,真的是看一部少一部呀……

这次看的是粤语配音,正值香港**非常时期,很想高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支持香港警察,秉公执法,爱国护港,人人有责!!!

篇13:《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感精选影评

听说港片复兴?反正我是没看出来。近期港片从《追龙2》到《扫毒2》到《使徒2》都是蹭着第一部的IP,说着毫无关系的事情,靠着几位影帝,豪华的演员阵容,撑起了票房。故事剧情毫无新意,情节越来越离谱,当街枪战就跟吃饭一样正常,明明前面有枪战,有爆炸,有各种,开车的司机们照样毫无畏惧的往前冲,刹车都不带一下的。槽点真的是数不完…

枪战,爆炸,飙车这些元素确实能吸引观众,但观众也是会审美疲劳的吧。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这么形容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

说真的这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我感觉在电影院里坐了三个小时。看到最后满脑子想的只有“我系渣渣灰,系兄弟就来啃我”。

其实对港片一直都还是有期待的,但是这种期待,可能慢慢的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后,这头牛才是主角吧?

篇14:《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感精选影评

人们看电影的目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娱乐

如何达成娱乐的目标?

满足人的自我情绪需求。

不外乎就是满足本我、自我、超我

我们观看正能量的电影,对里面的牺牲、奉献感动,产生共鸣,满足我们超我方面的愉悦。

我们观看小人物的逆袭、对里面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感同身受,是我们的自我在产生共鸣。

我们看色情小黄片,看美食片,满足了本我的食色欲望。

而悬疑影片我认为它的特色正在于满足了本我的需求——人类对求知的原始本能。

《使徒行者2》在没看之前就已经成功的挑逗了观众,就提前抛出了一个谜题——

谁是卧底?

在看片之前相信不少人都在猜测,渴望在片中找到答案。

本作几乎是前作原班人马的升级版,因此由于前作票房上的成功,使得已经看过前作的观众很早就会开始议论、猜测,古天乐和张家辉谁是卧底?

这一点本作很好的继承了前作的流程,提出问题-虚假真相迷惑观众-反转-升华核心感情。

是的,所有的谜题只是调动观众胃口,而影片核心还是始终如一,兄弟情,这个几十年来港片经久不衰的题材。

但是国内观众多少年来见过了无数经典,从英雄本色到最近的扫毒2,有兄弟反目,有兄弟肝胆相照。那么如何才能从其中杀出重围呢?

使徒行者系列给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路子,走悬疑路线,而香港电影能够做出真正推理悬疑的导演不多,本片索性完全简化,只是呈现一个并不复杂的谜题——谁是卧底,

全片为了不落俗套,很隐忍的将兄弟情压抑到了最后一点才完全爆发,而这种喷薄式的强烈感情给予观众的震撼要更强烈,同时也让整个片子的卖点(谁是卧底)保留了足够久。使得观众在影片大部分时间,跟影片中人物一样,在搜集线索,寻找蛛丝马迹,始终在思考谁是卧底。

能让人思考,或者即使是让人动脑子的电影,现在并不多了。

当我们在看柯南的时候,在看日本推理片的时候,往往不会感同身受的去努力想谁是凶手,很简单,那些人我们不太认识,而本片在围绕谁是卧底这方面能够让观众主动动脑子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张家辉和古天乐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众脸影帝,谁是卧底?谁更像卧底?

我们对熟悉的人事物更愿意去探究、更好奇他们的另一面。

本片当谜底最后被揭晓时,除了恍然大悟的愉悦,兄弟肝胆相照的主题紧接着扑面而来,连续的强烈感情共鸣,让观众应接不暇,跟着电影达到高潮。

其它方面,特技镜头的确比前作更为大气,和之前的《扫毒2》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提到了《扫毒2》,那就需要比一比。

主创阵容在我来说,都是重量级,都是影帝级的,剧情各有千秋,特效甚至《使徒行者2》要更好一些(话外题,片子里有个反派杀手,是个满脸变态笑容的杀手,我要说,他表演得很成功,在变态方面,片子里面有头牛,是个高手,高到干翻所有人,是扫地僧级别的)。

但是我更喜欢《扫毒2》。

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扫毒2》让我思考导演提出的问题,让看过电影的人去思考如何禁毒,正义和法律是否能够两全,而《使徒行者2》只是导演给了我们谜题,我们动脑子去解开谜题,影片结束后我们不过是一脸惆怅罢了。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两个小时动动脑子,而我们需要永远坚持的是思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