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800字的读后感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800字的读后感,本文共1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读后感800字精选
从小,爸爸就爱跟我讲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上学后,也常听老师讲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他是我们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楷模,三年级时老师还教我们演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现在我阅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对雷锋叔叔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敬佩、爱戴他了。
书中写到雷锋很小的时候家人就去世了,他成了孤儿,但他发愤图强,要好好念书,为祖国做贡献。上课时,他总是认真地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能一笔一画、规规矩矩地完成,从不马虎。他用的课本总是保存得又整齐又干净,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雷锋不仅自己学习好,还经常对比自己小的同学说:“咱们是少先队员,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建设新中国。”
看到这,我顿时感到羞愧不已。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多么优越,可是,我却不好好珍惜,经常在课堂上和同学窃窃私语,下课后更是把玩放在第一位,因此,作业完成得马马虎虎的,总觉得考个80分不就够了吗?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我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们是未来的接班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建设祖国呢?所以,我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积累知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雷锋加入共青团时,更是把帮助他人最为自己的目标。他帮助县委会治理沩河,还帮助政府开发米田为国家生产米粮,而且还把平时自己省吃俭用的钱送到团支部书记那里来购买拖拉机,开拖拉机为祖国米粮事业添一块砖,他还向领导提出到鞍钢去炼钢,后来他却成了一名推土机手来帮助炼钢。当上解放军后,有一次,他虽然肚子疼,依然去执行抗洪抢险的任务,铁锹坏了,他就用双手来挖引河沟……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感人事迹,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
这使我想起了身边的“雷锋”——我的好伙伴、好朋友——徐皓,他总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挂在嘴边。记得刚入学的那段时间,我总是跟不上班级的节奏,几次考试都是倒数,几个同学都在背后嘲笑我是“笨蛋”,我无言以对。当时身为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徐皓就劝我:不要在意别人的话,一定要做好自己,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堵住别人的闲言碎语。之后,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帮我补习功课。他不仅在我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为我解答疑惑,在学习上碰到不理解的地方,他也会苦口婆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弄懂为止。记得有一次他帮我分析一道数学题,讲了差不多十次,我才弄明白。渐渐地,我的成绩有所提升,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也越来越有信心,再也没有人取笑我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啊,助人为快乐之本,我以后也要向雷锋叔叔和徐皓那样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篇2:800字读后感
在曹文轩老师为我们搭的“草房子”里,有油麻地浓浓的麦香;在曹文轩老师为我们搭的“草房子”里,有孩子们无虑的童年;在曹文轩老师为我们搭的“草房子”里,有人们至美的心灵……这本书以曹老师自己童年时的经历为素材,化成一个叫做桑桑的男孩。作为校长桑乔的儿子桑桑,他在这片草房子的学校中里不断的成长着、变化着。
第一章的桑桑,他让别人把陆鹤的帽子挂到高高的旗杆上,使陆鹤的秃头尽遭别人的嘲笑;他把碗柜的玻璃敲掉,为他的鸽子做了新家;他扯下了家里的蚊帐,做成鱼网去捕鱼――是个调皮至极的男孩。第三章的桑桑,他帮蒋老师和白雀姐送信,得以让他们的爱情萌芽;他亲切的问候秦大奶奶,让她感到温暖;他在杜小康潦倒时鼓励他,使他有了信心――他变得有爱心,乐于助人。第九章的桑桑,他承受了疼痛、喝下了苦药更体会了绝望和希望的味道――他敢于向病魔挑战,乐观的面对疾病。
不仅桑桑一步一步的成长,油麻地的人都在变化。秦大奶奶从胡搅蛮缠到善解人意,最后成为油麻地人人尊敬的对象;杜小康从倚仗家财的孤傲到凡事都可以自己担当;细马从倔强无理到精明能干、孝敬邱二妈。什么让他们有这样的变化?没错,是油麻地人至美的心灵。
再来看看题目――草房子。这不仅是在说油麻地里桑乔的学校,而且草房子,它本身就是那么原生态,纯自然的东西,它在赞美油麻地里人们的淳朴善良,“根根乳白色的闪闪发亮的坚韧的茅草,就是它们搭成了草房子”又在赞颂孩子们的朝气与应有的韧劲。
书中的美,使我惊讶,让我震撼,又对美充满了向往。在现在的社会里,至美的心灵几乎成了一种奢望,我们的心灵是否是美的、淳朴的?我们到底是在至美的环境中成长,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又如何去改变现在的乌烟瘴气?这是《草房子》给我们的反思:找会遗落在心底里的那份美。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这是曹文轩留在最后一页的话。用肖复兴先生的话来说:“《草房子》是一首诗。”在我看来,它是一首至美的'诗,更是一首发人深省的诗。
篇3:800字读后感
在假期里,我看了一本叫奔跑的女孩的书,在这本书中讲的是两个小女孩,一个叫骆驼,一个叫猫。两个女孩总是文文静静的坐在教室了上课的小女孩们。她们两不管是夏天还是严冬,他们总是挥汗如雨的跑着。她们都想去省体校,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运动员为国家争光,他们对着自己的目标出发,让自己变得跟强壮!!
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是谁扔了这两个馒头》,万校长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这里面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你们却一点都不懂得珍惜。无论你们的家庭是富裕还是不富裕,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是犯罪!”这又让我想起了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许没有几个人懂得麦子、米粒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艰辛与漫长吧!吃完饭总有些人不吃干净,浪费粮食,而我的碗里总是干干净净,爸爸妈妈都为此夸奖我。妹妹就有这个坏习惯,于是我把这篇文章读给她听,她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从此她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我不想辜负“梦想”先生的期望,于是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我当上了三好学生,可我并不甘心,因为我还能做的更好。刚当上三好学生的那几年,我还不停的向上跑着,不放弃,也不退缩。但是,到四年级时,我厌倦了这种生活,对于“梦想”先生那熟悉的面孔也感到模糊。我开始慢慢地,情不自禁地向低处滑去。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回到我的“颠峰时代”,我只能慢慢调整,直到我再次看到“梦想”先生。他轻声对我说:“你跑起来真的很好看,奔放又轻盈,你要一直跑下去,像一只会飞又会跑的鸟儿那样……”因为这句话,我再一次站在了跑道上。这次,是为了我的理想而跑。
这次,我会认真的,仔细的跑过每一步,为了“梦想”先生,也为了我自己。我会在每一处跑道上,留下我精彩的足迹。我也会让“梦想”先生看到我展翅飞翔!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马上要升五年级了我一定要像“梦想”先生那样说的:“你跑起来真的很好看,奔放又轻盈,你要一直跑下去,像一只会飞又会跑的鸟儿那样……”快乐的成长的!
篇4:读后感800字
天,我读了一个红军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金色的鱼钩》。
这是个感人至及的故事。讲的是红四方面军再过草地时,炊事班班长被派照顾“我”和两个生病的小同志,就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三个病号喝上了新鲜的鱼汤,可就再一次去钓鱼时,老班长昏倒了,在临死前,他依然不忘党给自己的任务和小同志的身体。
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的高尚的品格。“路上照顾三小战士!”老班长深深的记住了指导员的话。为了找鱼饵,他不知翻了多少块草皮。甚至为了三个病号啃鱼骨头,嚼草根,把仅有的食物都给了三个病号,把饥饿的痛苦则留给自己;以至于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都抛弃了,而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三个病号。从他临死前说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当老班长看见了鱼汤,他第一个想到的人是三个病号,而不是自己,可那是临死前啊!这部不就能够体现出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品质吗?再看:“小梁,别浪费东西了。”老班长居然视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就像浪费东西,还催促三个病号快吃,这更能体现出老班长他那舍己为人的品质。
难道老班长的身体是铁打的?难道老班长不用休息?不,他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革命的下一代,更好的传扬革命精神!
再看老班长,他还是吃着许多鱼骨头,并在嘴里嚼,这简直超出了常人所能承受的范围。然后还得咽,织就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而我们呢?在我们平时吃鱼时,吃到一根刺就会吐出来,而从未感受过吃鱼刺的滋味。虽然有时会不小心吃到一根刺,就觉得喉咙里难受得很。又有谁能承受像老班长这样的痛苦呢!
党需要这样的战士,战友们需要这们的好上级。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更需要继承和发挥他的精神!他不能死!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就像鱼钓一样永放着金色的光芒!
篇5: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800字大全
读后感800字大全我最喜欢的书要数《西游记》了。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里面又加上了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
只因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别什么是妖怪,什么是普通的凡人,孙悟空与唐僧彼此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解。
比如说,《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没想到却错以为行凶杀人。
只因为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却没有,所以彼此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误会。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意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教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 ,请保留此标记。 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篇6: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800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所谓闻名不如见面,前不久,我就读了这本好书。
关于革命一类的书籍看得不是很多,但也涉猎过一些,但是这本书对我影响是最大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保尔 柯察金”的青年。在他十二,三岁时,母亲把他送进了学堂。保尔的家庭很贫困,母亲在给别人做佣人,哥哥是一个电工,而父亲很早就死了。所以,进学堂对于保尔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是,因为保尔对于教书先生的不公平,对于教书先生对他的百般刁难感到十分愤恨,因而做出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很快,他被学堂开除了。由于生活的无奈,母亲把他送到一个饭馆做伙计。在那里,他工作了一年多,也是在那里,他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这个社会的最低层。那儿简直就是人间的地狱。然后,在哥哥的帮助下,他被调到了发电厂做了一个电工。在那儿,他认识了一个名叫朱赫来的水兵。在他那儿,保尔接触到了一连串的新鲜事物,关于团组织,党组织以及革命。一些日子以后,保尔偶然得到了一把手-枪,也因为杀了一个敌人,为了逃难离开了母亲哥哥以及生长的家乡。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参加了革命。以后的八年,他都热衷于革命事业。虽然只是八年,对于生命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但是,与某些人的生命比起来,这八年比别人活了三辈子还要珍贵。一次又一次的病魔缠绕着他,他也一次又一次的克服着。后来,由于神经遭受破害,导致自己下肢瘫痪,双目失明。但他还是用他仅有的一点点儿生命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对于保尔来说,能写成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他只读过三年书。以前写文章,总有几十处修辞有问题,但经过几年的大量阅读书籍,完成了一个对于他来说的奇迹。当这一本书发表以后,他的生命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当然,这本书对于我们现在很多人来说,是有点儿看不懂的,这并不难明白。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这样的精神还是可以延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呢?就像保尔一样,为了革命的事业坚持到底,无论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挫折都不屈服。这就是所谓的百折不挠。当然,现在我们这儿没有战争,但是生活中一样的会出现很多的困难,虽然不大,但我们仍旧需要用我们的精神去克服他们,我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不要惧怕生活。它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读<>有感
我惊异于高尔基的勇气:他这样详细甚至于带着一种自嘲幽默的口吻回忆他黑暗肮脏以至于令人绝望的童年.
那个年幼时就丧父,寄宿在外公家里的小男孩阿列克谢从小就生长在人类一切的罪恶之中:暴-力、辱骂、报复还有各种各样不堪入耳的肮脏事情。这里仿佛是一个连阳光都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罪恶泛滥成灾,蔓延成一条散发着恶臭的河水。三岁的纯洁的未经任何罪恶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谢,天使一样的阿列克谢,似乎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而触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无情地将他扔进了这肮脏的臭水里,让他在充斥着荒诞与野蛮的境况下生长,颇有些自生自灭的味道。
于是,三岁的小男孩阿列克谢便蹒跚着开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寻找。能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灭的阿列克谢身边出现了一位慈祥的守护神,多年生活在这样黑暗的角落里,所幸没有使她的心灵变得一样黑暗。她所终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怀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外祖母出现在阿列克谢充满苦痛的生命中,带来一朵黑暗中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谢的生活。每当暴-力和罪恶侵入,试图腐蚀他纯洁的心灵时,外祖母总会适时地出现,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将黑暗的阴影驱赶。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外孙的心灵,希望他能在恶劣的生活境况下茁壮、健康地成长。当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时仍然诚心地赞美上帝和圣母时;当看到她在火灾中临危不乱、镇静地指挥灭火时;当看到她逆来顺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时;当看到她捧着外孙挣来的几个钱币而落泪时,我彻彻底底地被感动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除了母爱还有外祖母的爱。
这是我在阿列克谢黑暗的生活中寻找到的第一朵温暖灿烂的阳光。
事实上我在惊异与高尔基的同时也惊异于我自己,因为这样一本催人泪下的名著我居然没有理所当然地泪流成河。是吧是吧,我越来越没心没肺。但是在读到“好事情”一章时,心里真是很感动呢。我想“好事情”应该是一位辛勤敬业的科学家,由于种种原因,生活变得穷途潦倒,只得住在阿列克谢家的简陋的小屋里。他每日醉心于自己的科学研究,无暇理会他人的闲言碎语。阿列克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和“好事情”成为了朋友。品德高尚的“好事情”向阿列克谢灌输着纯洁的思想,教导他要成为一个对祖国热爱,将来为祖国所用的人。然而这位优秀而孤独的科学家在世俗人们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样丑恶的名号,最终不得不在卡西林的驱逐下独自离开了阿列克谢的家,阿列克谢也为此而感到伤心不已。“好事情”与外祖母都净化了阿列克谢的心灵,不同的是外祖母的净化是建立在虚无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则是用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对其进行教育。阿列克谢在他们悉心的关怀下,内心对这肮脏的社会抱以极大的希望和感恩。
我找到的第二朵阳光充满智慧和希望。
篇7:读后感800字
读书,读取书中的知识。但是,仅仅将书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大脑是不够的。如果任由大量的知识堆积在大脑里,它们基本上等同于无用之物。如何将他人的思想带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两者之间,有一座重要的桥梁,名为“思考”,特别是独立的思考。
叔本华认为,读书人分两种:第一者,也是大多数人,“博闻多识”者,他们只知死读书,不懂变通,不能深入挖掘所获取的知识;另一类则是学者,他们吸收,他们思考,他们与万物对话。
读书,如果获取的是别人的知识,完全跟着别人走,那等于别人在掌控自己的思想,这种滋味是不好受的。当自己摸索出一条真理后,翻翻书,发现另有人早已发表了这条真理,无需气馁,这不仅证明了这条真理的正确与合理,更表明了思考的可贵。
读书,如同吃饭,人之本能——获取食物与知识。而思考,则是一个消化的过程,吃饭使身体成长,思考使精神丰富。我们也不可饥不择食,读书也不可像海锦,有什么就吸收什么,讲述给别人的还是什么。思考,能使思想避免受到“污染”,走入“邪道”,思考是让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学而不思则罔,一味的读书学习而不加思考,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读死书,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失去自我与思想,愚昧者只知一味认同他人,失去自己的灵魂。
“学者”、“思想家”,或许亦可称为“探险者”,他们与自己内心深处对话交流,他们与宇宙对话,自我思考会让他们站在金字塔顶端,有着不一样的格局。思考会在不可觉察的情况下,扩宽眼界。
就如当下武汉的疫情中,有人鼠目寸光,只知当下;有人自私自利;有人救死扶伤;有人倒卖防疫物资,借机敛财;可是,也有人奔赴前线,救治病人,为民为国尽力。一场疫情,众相皆出!这恰恰反映了不同人的眼界与格局,个中的差距,其实与从小的学习、思考与教育息息相关。
眼界与格局,决定了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上限与下限,这一切,又源于自我的思考。自我的思考不能让人直接成功,却能让你在利益面前多一份担当,在纠结面前多一份自省,在困难面前,多一份从容,保持清醒,看脚下与远方。
读书,我们既要多读书,也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因为思考带来的眼界与格局,是一辈子的财富。
篇8:《希腊神话》读后感800字
上周我们语文老师组织了“漂流活动”,“漂流活动”就是同学们把自己心爱的一本书与其他同学交换,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活动看到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漂流到的书是《希腊神话》,记得小的时候我曾看过《希腊神话》动画片十分生动,但是这次的书看起来人物的名字十分复杂,不过故事倒很精彩,其中有几个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个是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当宙斯要求人类在希腊墨科涅,为他和众神献祭时,因为普罗米修斯耍了诡计,使宙斯恼怒,宙斯决定不给人类最重要的东西——火,但普罗米修斯却偷偷的把火带到人间,宙斯一气之下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他又派一只鹰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心脏,心脏在白天被鹰啄食,夜晚又会长出来,白天又会有鹰飞来啄食他的心脏,这只鹰永无休止的啄食普罗米修斯的心脏,最后他被赫拉克雷斯救下。我认为:普罗米修斯的意志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赫拉克雷斯在悲痛中到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王后去世了,而国王怕客人不高兴,就说的像不重要的人去世了一样,当他知道真像后就去找死神,威胁死神把王后还回来,死神没办法只好把王后还了回去,赫拉克雷斯把王后带给了国王,国王不知道她就是王后,就说不能和她在一起,因为他答应过妻子不为孩子找后母,最后掀开面纱一看就是他的妻子。我们不仅为国王的忠诚感到骄傲。其实国王的妻子是替国王死的,因为国王曾在阿波罗困难时帮助他,所以阿波罗找过命运女神,命运女神才答应可以找人代替国王死。国王的父母虽风烛残年,可是都不愿意代替儿子去死,但是王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不因让我感动,一个人原为另一个人去死这样的爱难道不是超出夫妻之间的爱吗?阿波罗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赫拉克雷克的正义都值得我们学习。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人们早已无需借助神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解释对未知世界的疑问,但神话将永远保持无穷的魅力,永远吸引人们阅读的兴趣。 上一篇:那一刻的幸福作文750字 下一篇:狗作文1000字 相关推荐 点亮我心中的那盏灯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友谊,爱一般的香气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演讲稿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作文600字 这次,我没有放弃 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600字 人生路上温暖多作文800字 最好的我们 老师的另一面作文700字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600字_12篇 《法官妈妈》观后感700字
篇9:《论语》读后感800字
读《论语》,才明白了孝字当头必从小事行起,才懂得对父母的爱应当更加的珍惜,而对父母的爱应当更加真切、切实。重读《论语》,受益匪浅,我坚信这部哲学原典的光辉必能照耀普世孩子的心。重读《论语》,对我们意义深远。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
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
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篇10: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800字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虽然在书塾读书很烦闷,但是我觉得鲁迅的小时候还是很快乐的,看到这,总是能回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在现在看来,总觉得小时候无忧无虑,我多麽想再回到小时候,在体验一下那小时候的事情,虽说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感到无聊,没趣。但在小时候,是多么值得回忆的事啊。
还记得那一次,我去乡下玩,和小伙伴下水捉鱼和虾,虽说是个小溪,但还是令我恐惧,但是为了面子,还是下去了。很快我就适应了在水里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拿个小篓子捉鱼捉虾,我不会捉,看着小伙伴捉,看着看着我的手痒痒了,于是我也开始捉了,虽说不大会但是好歹我还捉上来了一两条。我便沾沾自喜。我在水里摸索一会,摸到一个长长的,滑滑的,我一想:不好我赶紧把捉的东西往岸上一甩,一看!蛇啊!这是小伙伴围了上来,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嘿嘿!小伙伴拿着几个小棍,把它挑来挑去,不让它走。蛇不大我们便把它的头压住,然后生起一堆火,然后把它的尾巴放在火里……
那次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深。
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朝花夕拾读后感2
书中的十篇文章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作品,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忆写。从这些描述中,呈现出鲁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对于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对于乡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朴实的笔调背后充满温馨的柔情,蕴含着万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义的鲁迅形象,令人百读不厌。
我很喜欢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本文真实地反映了阿长的形象,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阴暗,心地善良。全文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文中关于阿长的形象都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的。本文还写了作者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原来并不大佩服她,但在她给作者买来《山海经》后,作者发生新的敬意了。
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也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巴金评价:“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后感3
这本书记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生活轨迹。首先描写的是他的童年生活和同心世界,接着描写他青少年时代所面临的人生抉择,最后描写他很怀念之前的老师和旧友,同时回顾了他走向文学道路的经历。作者从自己亲历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糟粕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的不公待遇寄予深切同情并充满愤慨;对胸怀博大的异国老师,则充满敬爱之情!
动物们开会议中发现缺少大象时,而狗把猫看作大象,遭到众人的嘲笑。从此,猫和狗成了仇家。对于猫对狗的憎恨,作者表示同情。同时,对伤害动物们幼小心灵者感到愤怒。从这件事可以明白当动物们遇到阻碍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它们便会得到长久的回报。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森林里面的动物。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存在,不可以随便伤害一个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从“我”不知道“长妈妈”的真实姓名可以看出她的地位很低。她虽然多管闲事,粗俗又没有文化,又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她对“我”的真诚与热情让“我”记忆铭心,无法忘怀。“长妈妈”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由此可以看出“长妈妈”是一个粗鲁和不拘小节的人。但是,“长妈妈”已经去世那么久了,鲁迅还写这篇文章来,体现了对“长妈妈”的无比怀念与依依不舍之情。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位亲人——奶奶,她是我不能忘怀的人。她一直对我很好,从小到大一直很关心我,给我力量,但有时候我感觉她特别啰嗦。每次和她谈话时,我说一句,她便会说成百上千句话,使我无可奈何。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奶奶的啰嗦也是一件好事,证明她心里有我,希望告诉我更多的道理。所以,我至今还铭记着奶奶,我爱她,因为她,我改掉了许多坏习惯,因此,她是我不能忘怀的人。奸诈的衍太太使“我”饱受世人的冷眼而走上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后来到南京求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鲁迅不断求知真理与知识,其实最后发现是多么的不容易,而我们现在可以学习许多的知识与本领,就应该珍惜机会,把握现在,抓住时机,好好学习,不要将来后悔。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的时候不努力,大的时候后悔都来不及。鲁迅写这本书不仅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在我看来,也是在告诉后代的人们,要把握现在的好机会,趁热打铁,好好读书。
看完整本书之后,回忆起来书上的画面,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新中国的成立代表着胜利,也包含着鲁迅的辛勤付出,应当感谢鲁迅。
朝花夕拾读后感4
鲁迅先生的文字,我一向认为晦涩难懂,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但他的《朝花夕拾》,却给我一番别样的美。
风景如画的百草园,意趣盎然的五猖令,是鲁迅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这“美”之中,总掺杂着一些**: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令却无奈地被父亲拦阻。在使人莞尔一笑之余,更能感受鲁迅那颗充满妙趣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层次的方面,是引发了人们对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隐鼠被鲁迅仇视的长妈妈,却费尽心思地买来了《山海经》。尽管她睡姿丑陋、拘泥礼数……可她却有如此“伟大的神力”,实属难能可贵;那位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的藤野先生,在那个国人被随意欺凌的时代,却践行了崇高的师德;最为离奇的莫过于《无常》,地狱勾魂的使者白无常,因怜悯自己的寡妇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儿子还阳半刻。这种只有圣人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出现在铁石心肠的白无常身上,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温情。
最扣人心弦的是《二十四孝图》和《父亲的病》,童年的鲁迅看完《二十四孝图》后,立志要像故事里的孝子一样报答父母,这颗无私的孝心,是无价之宝。最能给我震撼的,是鲁迅父亲即将逝去时,鲁迅希望父亲快点离去以免受痛苦纠结的心理,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时空,感受鲁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乐。
鲁迅先生,似乎永远紧绷着一张拘束而古板的脸,用犀利的笔锋刺下一个个直抵人们灵魂深处的尖锐文字,严肃得令人生畏。读了《朝花夕拾》后,他那冷酷的形象瞬间_,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童心、热爱生活、甚至有些孩子气的鲁迅。
朝花夕拾读后感5
《朝花夕拾》读后感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为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二十四孝图》。
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让人深有感触的。虽是白话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初一时学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那个本应该是个快乐的童年却笼罩在那封建社会里,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于是鲁迅要骂,骂那个封建的社会。
再接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让我感到鲁迅先生写作手法的高超。长妈妈这个角色,需要分一为二看待。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要在新年的早晨对她说恭喜,然后还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的对“长毛”的故事乱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最喜爱的隐鼠。因此,那时的鲁迅对她怀恨在心。但这个粗俗、守旧的妇女却做了些让人对她要刮目相待的事——买《山海经》。在长妈妈知道“我”喜欢《山海经》后,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在这,我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的人格。对长妈妈,他说不出敬爱,也说不出仇恨。也许说这是他善良,抑或说这是他忧郁。因为,文字的创造者赋予了文字的内心一种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许是你看到的样子,内在你却是那么难琢磨到的。
放开心去想,去看,去体会鲁迅先生的世界。
篇11:简爱读后感800字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小说,它告诉人们一个人生的真谛。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温柔,清纯,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众,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
简爱生存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且深深爱上了她。
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虽然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简爱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自己的尊严和真爱。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人的心灵。
简爱读后感范文800字(二)
《简·爱》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我为什么看着这本书?是因为我被书中的人物所感动了,夏洛蒂不管别人怎么嘲笑她,她都不会放弃写作。《简·爱》这本书可以称为是一本文坛巨著。我一直很想读读看,所以,我和爸爸在前几天买了这本书,回到家,细细品读,才发现它给我的启发很大。
这里面讲了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姨妈家,被虐待而想反抗,进入劳渥德学校。毕业后,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却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伤心之余,简·爱孤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后因心中一直对罗切斯特念念不忘,重新又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是面目全非,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简·爱毅然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我觉得里面给我映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就凭这一句话,把我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简爱的坚强。
在生活中我们经过了很多事比如:在农村中有一个小女孩来城市里上学,她的母亲要来看她,可这个小女孩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的妈妈穿的太老气,怕小朋友会笑话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在生活当中人生来有些东西不能决定的比如:你长得漂不漂亮?有没有钱?穿的衣服好不好看?但是,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努力地拼搏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简爱读后感范文800字(三)
前几天,我刚读完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简·爱》。这本书的作者叫夏洛蒂·勃朗特,我学过一篇关于她的课文。所以,她的代表作《简·爱》我也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
我曾经听说过《简·爱》的小部分故事,只知道简·爱和一个比她大四岁的约翰打起仗来,使自己浑身上下伤痕累累,痛苦不堪,还被里德舅妈关在红屋子里,对此,我一直以为简·爱是一个自不量力的人。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简·爱是那么不平凡的一个人,她是一个坚强、善良、勇敢、具有吸引力的小女孩。
刚开始看简·爱时,才发现,原来简·爱是一个弱小的女孩,她常常受到别人的欺负。但是,她被自己的舅妈的儿子欺负的时候,自己的舅妈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经过自己的反抗,小简·爱终于可以离开自己的舅妈,离开别人的欺负,来到了劳渥德。
令小简·爱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舅妈居然告诉劳渥德的牧师,说她是一个小骗子,是一个坏孩子。简·爱虽然小,但她知道尊严,她虽然知道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力量小,根本就不能抵抗,但是我知道,她心中有一团怒火正燃烧起来,跟加强了她要永远离开里德舅妈的意念。
在劳渥德的时间里,或许简·爱她觉得很苦,但值得佩服的是,简·爱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海伦以后,我发现她变的更坚强了,也让我对她有些刮目相看。在劳渥德所学到的东西,可以让简·爱当上一名家庭教师,而她工作的地方,也就是在桑菲尔德府。接下来的时间,简·爱在桑菲尔德府不仅遇到了天真活泼的小阿黛勒,也使她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虽然在寻求爱情的这段时间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但她终于熬过来了,并和她的爱人幸福地生活下去。
书的末尾就是这样,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结果,也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结果。书中的简·爱虽然不美,但是她淳朴、善良、坚强,最终赢得自己的爱情,这不就是她真正的美吗。其实,我们看到的简·爱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化身,她告诉了我们要学会坚强,这不正是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的需要吗?
简爱读后感范文800字(四)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著作,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作者的一些背景故事。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洛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他的小说创作上打下了可见的烙印。《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人生微低,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来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身体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漩涡,个性极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渐形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她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火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之财毁,简·爱全身心的家再次投入到了他的怀抱……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篇一】简爱读后感500字
星期六早上,闲来无事,我打开抽屉,拿出一本浅绿色封面的书,翻开后,一股淡淡的油墨香味扑鼻而来。这本书名叫《简爱》,是我8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
《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这是一本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主要写了出生于穷牧师家庭的简爱从小就受尽舅母与表兄妹的欺辱,后来被送进了孤儿院。进入孤儿院后,她还是没能摆脱悲惨的命运,开心的是结识了新朋友海伦。后来海伦死去,简离开了孤儿院,成为了一个庄园的仆人,这时她爱上了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最后两人如愿以偿,长相厮守。
在这本书里,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简爱这个人物。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不甘忍受社会压迫、用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她在社会底层受尽了磨难,生活遭遇更是令人同情,但她自尊自强。她的一句:“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撼,深深感受到她的崇高精神与人格魅力。简爱认为爱情也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不取决于社会的地位、财富与容貌,只有男女真正爱上对方,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在这点上,简爱就表现出了一心渴望幸福的强烈欲望,尽管自己身处仆人地位,但她还是没有放弃对罗切斯特的追求……
读读《简爱》吧,相信它一定能使你受益匪浅!
篇12: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
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从我的眼前缓缓掠过,在这字里行间,我仿佛体会到了些什么、感悟到了些什么…… 早晨的落花,傍晚拾起,人到晚年来回忆青少年的往事,又该是怎样的.情怀呢?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就像是茫茫书海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但它所散发的光芒却影响了整个中国。
《朝花夕拾》中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场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大相径庭,但它却写出了对当时那个时候封建社会的强烈憎恶,鲁迅犀利的文字并不含蓄而是一剑指出当时社会的腐败。细细读来《朝花夕拾》,发现它是通过许多巧妙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的。而每一个情节,甚至于一个极其细小的让人几乎无法发现的小情节都蕴含着极深的道理。 《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看着《朝花夕拾》,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我。以前的生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每天听着鸟儿脆耳的鸣叫声,闲暇时间还经常可以去小溪、湖泊中拿上几块扁平的石头打水漂,喜欢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周末,总是要找蓝天白云、绿水环流、绿树成荫的地方,好不痛快!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爱憎分明的鲁迅以战士的激情来写文章,永恒的生命力会给读者更多的精神动力,这就是《朝花夕拾》最大的魅力吧!
篇13:彷徨读后感800字
记得在我孩童时,曾读过一些鲁迅的小说,可能那时年幼,看不懂它们,近几天,我重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
《彷徨》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是表现农村妇女命运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诉。《离婚》是鲁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现实,表明农村妇女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最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是《祝福》和《伤逝》这两篇。
《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里面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为一个受侮辱,受迫害,被剥削,被奴役的中国劳动妇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轨迹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精神捶残。
《祝福》把目光关注于农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现状,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凶残本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明在这个社会中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也表明这社会的冷酷、麻木。而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对这种气势,对这一社会的强烈不满,厌恶以至愤怒。
《伤逝》是先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真的是大家手笔,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闪烁。“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着,才能言爱。有爱,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爱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经济上独立了。所以,女孩,当你在爱和事业中面临选择时,千万记得,没有事业的爱犹如无根之萍,多半会飘荡出你的视线。有立足之本才有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与牢骚喂哺自己的灵魂,但同时肩负着旧时代的重担,偏见,愚昧,固执,虚无思想,冒险主义,短视,卑怯,——这样的人们。
《彷徨》中有不少热情向光明的人物,但这些人物也不少缺陷,梦想着深山大泽丛林伏莽的“消生”。现代人不能没有缺陷,因为现代人是前代人的后代,而且是长期被压迫下的人们的后代,又是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包围,被种种偏见与愚昧包围。但是,先生并不以为这种缺陷是“命”定的,是天老地荒终日如斯的,正因为他并不信永远会如此,所以他要无情地剥露这些缺陷的所以然与根源,也正因为他不信,所以他借着“无有”写他的渴望,而《离骚》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的渴望的暗示。
读着《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进!
篇14:《诗经》读后感800字
《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 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
篇15:《雷雨》读后感800字
一个人一生只死一回,我们都欠上帝一死。今天死了,明天就不必等死。(《亨利四世》)
读《雷雨》,我只用了半天时间。应该说能够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感受其神韵的文字魅力和行云流水的情节,本就是一种非凡享受。而其中最玄妙,也是最出彩的地方,无疑是结局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死亡,它会让人们在匆匆的一瞥中有些措手不及的茫然。
然而平复了那些纷乱的情绪,定神浅思,也许“死亡”,对于这些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本就是一种痛定思痛的解脱。抛离爱恨的纠葛,解系世俗的仇恨,最终我们还是要把灵魂交还给上帝,经历审判,得到救赎。
“死亡”一词,可以说贯穿了整部《雷雨》,姑且以此为线索梳理一下思绪,会发现它更像是一个引子,通络了一个家族的命运。
从序幕中两位尼姑谈论的神鬼,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的忏悔或执着,最终直指那些无知青年的咽喉,每一个布景和情节,都或多或少弥漫着对死亡的叹息和恐惧。然而面对这一出悲剧,真正可怕的到底是死亡,还是爱情的盲目?
其实我一直在想,鲁四凤——这个揣着小幸福蠢蠢欲动的女人,这个在爱情与道义的挣扎中活脱出来的女人,如果不是意外,不是命运的捉弄,她是否会得到最终的幸福呢。也许会吧,带着母亲临终的祝福,携着爱人私奔海角,从此摆脱家族地位的一切捆绑和束缚,从此过上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更也许不会吧,因为她双手紧紧挽着的是一个背负罪责,终生处于悔恨和惶恐中的男人,他们可以背离家族的往生,可以亡命天涯追寻他们想要的幸福,然而无论足迹印留在多远的彼处,他们的精神里却始终会残留另一个的女人身影。如那夜雷鸣的雨后,她恶毒的诅咒,那低低的呜鸣声竟会如此四壁回荡。四凤的悲哀并不在命运玩人,而在于她本就选择了一个担不起责任的男人。
所以说周萍的死,在我看来到并不算意外。感情用事地讲,我很不欣赏这个男人。周萍的一生应该可以用极其卑微潦倒来形容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前世深陷在与继母的乱伦情事中,后世又投入了鲁四凤的爱恋纠结。此人活得实在不够坦荡,属于淡薄尊严,丢弃理想,泯灭自由,只把结余的生命留给“情”字,死不撒手。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女人的怜悯下,只有懦弱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