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初中(共13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初中,本文共13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初中
《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用他的智慧、爱心和力量,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着最大的奇迹。他用爱心的力量让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合上书本细细品味,雷夫老师的以下做法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在近25年的教育实践中,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根本落脚点是育人。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己有限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孩子的品格,助力孩子的成长?值得我认真思考。或许,数学学科不及语文学科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文字,朗朗上口的诗句;不及英语学科有漂亮的思维导图,动听的歌曲,有趣的游戏;但我们能够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找到事实的真相,用认真细致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独创性的方法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更能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正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拥有条理清晰地思考问题的方法,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缜密推理的验算态度,不正是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的精髓所在吗?课堂教学中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这是一个慢的过程,需要凝聚所有学科教师的合力,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渗透,才能静待花开。
二、学生品格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书中雷夫老师反复强调“道德培养的六个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在日常教学中,雷夫老师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因孩子们对雷夫老师的信任,使得雷夫老师在工作中更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孩子们也因为有了这样富有爱心,又充满活力的老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而这一切的获得并非是教师最初的目标,而是教师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后才渐渐明白的教育的真谛。只有回归教育的本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充满童真的眼光看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现成的模板,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充满爱的教育智慧,还要有“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信念支持,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帮助孩子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每一阶段的目标,完成品格的塑造。
三、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陪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引领者,又是不断完善学生品格的监督者。雷夫老师在文中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培养卓越优秀的孩子的几点心得:
1.尊重时间。让孩子体会:过去创造现在,现在塑造未来。
2.练习专注。孩子不能专注,往往跟大人有关。
3.避开电视。教导孩子为何电视、计算机能够夺走他的潜能,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
4.做出决定。有周全的计划,才会有明智的决定。
5.肯定自我。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尽力做好行行出状元。
6.不要自私。教导孩子同理心,让他们了解他们并不是宇宙中心。
7.懂得谦逊。满招损,谦受益。要真正成功谦逊是必要美德。
8.选择学校。提醒孩子无论就读哪一所学校重点在于对自我人格的健全。
9.坚持到底。生命不是短距离冲刺,是一场马拉松长程赛。
从雷夫老师的心得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拉长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但我们可以拉长课程的维度和延展度,让四十分钟的教学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每天一节的数学课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不仅仅取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更取决于课堂之外的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有人在评论中这样写道: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品格的形成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修炼自身,完善自我。拥有渊博的学识,收放自如的气度,从容淡定的处事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才是对教师职业最好的诠释,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同仁倾尽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四、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在雷夫老师的精心教育下,使得他班里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出色的人才,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与雷夫老师秉承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雷夫老师提出:孩子并非天生卓越,需要父母及教师不断地灌注正确的价值观。为了能够让孩子在无比强大的能量中获得启发,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走出教室外,人生都是无限宽广的学习体验!雷夫老师身体力行,他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棒球比赛,并跟随着比赛的推进,他旁征博引、寓教于乐。并在教育中融入不同的元素,传递品格教育,引领孩子建立自己的特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就精彩人生!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能够成就精彩人生,与雷夫老师的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雷夫老师广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襟,充满智慧的爱心无不令孩子们深深折服。这正是一名教师的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正是这种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促使他们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成就了自己美好的未来。掩卷深思,既被雷夫老师的这种热爱教育的挚念所深深感染,又被他的这种无怨无悔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为小学教师的我又该做点什么呢?或许他的这种境界、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但是他对教育的这种挚爱的深度和广度值得我不断学习。
读完雷夫老师的书,不禁让我思绪万千。雷夫老师25年的从教生涯,既平凡又伟大。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处处令我感动,又令我心生惭愧。回顾自己十几年的从教生涯,虽无愧于心,但与雷夫老师的境界相去甚远。好在,此时幡然醒悟还不算太晚。
余下的时光里,我将会不断地修炼自我,谨言慎行,更加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爱心感染每一个孩子,让有限的光阴传递出无限的力量。
相信,在明天,当再一次面对渴求知识的双眼,我会更加自信笃定,从容面对,面带微笑,静待花开……(梁娅)
篇2: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我这个老师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这是洛杉矶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的老师的一句普普通通而又实实在在的话。雷夫老师用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读着雷夫老师一个个看似平凡但却用心的教育教学过程,心中感慨万千,曾经我们之间的心情感受是如此的相像,雷夫老师不断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力量创造出奇迹,可我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中,面对着不同却又相似的学生,重复着我不变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将学生不如意的表现和成绩,都归咎为是生源差的原因,在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同时,还是死抱着我自己的老一套思路。
读着一个个故事,年近四十的我,也在不断地思索,孩子若不爱学习,是由于没有兴趣,而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师。对于进行数学学科教学的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严谨的,同时也是单调枯燥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因为考试不得已而学之。(www.Fwsir.com)但是雷夫老师却做到了,他的学生们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会学数学,从不会把学习数学作为是一种负担,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这与雷夫老师精心投入设计每一个教学知识点,每一节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他在教学中设计一个个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学习专家们有效的方法,与孩子们一起设计考题以及探讨考试技巧,更重要的是他遵循“重质不重量的原则”,遵循:“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的原则,使得他的数学教学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始终在轻松、愉快、高效的氛围中完成。
雷夫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深深地爱,令我敬佩! 敬他,学他,做他!
篇3: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我这个老师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这是洛杉矶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正是这位朴实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用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读着雷夫老师一个个看似平凡但却用心的教育教学过程,心中感慨万千,曾经我们之间的心情感受是如此的相像,雷夫老师不断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力量创造出奇迹,可我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中,面对着不同却又相似的学生,重复着我不变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将学生不如意的表现和成绩,都归咎为是生源差的原因,在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同时,还是死抱着我自己的老一套思路。
在看完《加加看》这一章节后,我深受启发,对于进行数学学科教学的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严谨的,同时也是单调枯燥的基础学科,上课过程中是没有什么趣味性、幽默性可言的,也无法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喜欢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因为考试不得已而学之。但是雷夫老师却做到了,他的学生们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会学数学,从不会把学习数学作为是一种负担,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这与雷夫老师精心投入设计每一个教学知识点,每一节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他在教学中设计一个个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学习专家们有效的方法,与孩子们一起设计考题以及探讨考试技巧,更重要的是他遵循“重质不重量的原则”,遵循:“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的原则,使得他的数学教学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始终在轻松、愉快、高效的氛围中完成。
感受着他全身心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身为教学工作者的我,除了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份责任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投入一份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
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趋势,研究课改精神、考试精神运用于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二要研究我们的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的状态。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时,孩子们一下子对各个概念的灵活运用有困难,我设计了通过《让数回家》的游戏一起帮助记忆:将各个不同的数写在小卡片上,随机发放卡片,然后进行回家归类,在游戏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花心思,用心设计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的教学,结合生活中的数学,结合实际问题甚至于是现在比较流行和热门的问题进行情景引入,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效果更有效,更精准;四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式进行反思,得与失,如何改进,及时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例如在进行完去括号法则教学后,自己感觉还可以,但学生的练习反馈却不是很好,进行反思后,发现孩子对括号前系数为“+1”或“-1”的与系数不为“+1”“-1”的在符号方面有点混,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还不懂,所以我停下进度,回炉,通过重点对这两类题的比较,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总结规律和具体在解题时要注意的地方,经过这一次课的回炉,明显孩子们的去括号能力提高了。
总之要用我的爱心和智慧创造属于我的奇迹,用雷夫老师的原则:“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勉励自己!
篇4: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但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 艾斯奎斯的教学目标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他认为“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他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在他的教育评价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团队合作等的要求,他将教育目标定位立于人生、生命的高度。如第56号教室的体育课目标是这样设定的:学生要每天运动;学生要认识体育基本原则和动作的重要性;学生要随时随地展现优异的运动家精神;学生要明白团队合作的价值;学生要把他们从体育活动中尝到的种.种经验应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这句尹健莉老师的话,引起我的思考与联想。我想,一间教室的容量,从空间上来讲一定是有限的,但从它所创造的价值上来讲,是无限的。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中创造的价值就是无限的,因为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成功、喜悦,并诞生着奇迹。于是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教室。
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多,学生常常觉得比较枯燥,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教师教授为主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也千篇 一律,忽视了城乡、班级、学生个体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很难起到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见,关注、研究学情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知识体系往往具有前后相续的特征,先行知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二是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经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经历不同,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也相差甚远。三是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能力、身心特征等“学情”因素。
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开展互动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各种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如果还固守传统的以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无助于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政治课“活”起来,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情景模拟、讨论法、体验法、合作学习、学科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政治课同样也能上得有滋有味,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教育,也提高了一定的学习技能。
在《家家奉献 建设社区》一课,讲到人人有责爱护社区环境时,我进行了知识拓展:垃圾分类。大多数居民都能做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垃圾如何分类,本来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划线操作,试讲下来,效果不是很好。于是设计了“垃圾分类”的实物操作,直观形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通过亲手实践,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原本设计了一个反映社区居民不良卫生习惯的小品,通过小品,倡导要悉心爱护社区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表演的痕迹浓重。当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何不让学生自主到社区进行调查活动,那不是更直观、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于是我在课前设计“啄木鸟行动”,让学生走进社区,拍摄社区中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对居民就社区环境问题进行调查问卷,采访社区居委主任、社区警察等,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样下来,既提高了学生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教育也更有说服力。
在新课的导入中,我运用了学生视角的社会热点,运用了表现邻里关系的音乐,运用了大量发生在学校、社区的图片…….,这些资料都是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观察、参与、体验,从而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曾经有过成功、有过失误,但我会用雷夫老师的话来激励自己:“要达到自己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篇5: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吸引着我,让我走进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在书中,我了解到: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抵挡住金钱的诱惑,俯首甘做霍伯特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如雨露般洒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我垂帘三尺。
在一所全美学生最多、教师最少、装备最差、秩序最乱且位于洛杉矶贫民区的学校,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25年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感悟并积蓄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他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并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的责任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在“点亮一盏有故障的酒精灯”中,雷夫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却通过排除一个小小的故障,让一个小姑娘明白了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道理;在一节综合课上,学生安装火箭模型,雷夫在发现其中一组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时不会主动纠正,而是在试飞失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雷夫认为“火箭飞不起来不是失败,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才是失败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很多时候都会因时间等原因而没有把握好教育的良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我要学会倾听:“给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工作中要不断积蓄经验和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教育我要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和社会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里,我们就要视学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爱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会再因为无知的冲动影响与学生沟通和引导的机会,经常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去想问题,用宽容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事情。这样,我们也会迎来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为学生营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风港的同时学生的心里也肯定会有老师的一块地儿。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每位教者时刻要身正为范,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每位学生想要什么?是一时的分数还是一生的人格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同的国度对教育的解读也不尽相同。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教者要坚信“没有害怕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行为偏差或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者要不离不弃,多一份耐心和关心,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知识、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学生进步了就应该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赞许声中快乐的成长;不要小看比我们年龄小的孩子,要提供一个可以施展孩子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孩子带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无论何时,我们要谨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有学生教者的舞台才会精彩,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思想和情操才是教育的方向。相信,雷夫是每位教者的一面镜子,尽管教育工作中没有同样的舞台却有着同样的目标:让孩子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每位教者都应为这个神圣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和摸索。当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学生的陪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果实”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的人生目标。
篇6:《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很朴实,全部来自于教室里的故事,没有深奥的空话,没有漂亮的废话。雷夫,一位平凡的教师,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信任与耐心,感悟了热情与责任,读到了钦佩与感动。以下就是我的具体感受:
1、做智慧型教师,锤炼好理性智慧
一个具有理性智慧的教师善于在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摸索掌握教育规律。雷夫期望在班级管理上打造良好的班风,尝试过多种方式,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他从劳伦斯·柯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中获得启示,把六阶段导入班级管理中。通过六阶段的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在这个教室里学生作出的任何行为不是屈服于教师的威严、也不是为了取悦教师或是仅仅遵守规则,而是基于内心。
当然,雷夫也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不断实践探索、反思后才渐渐明白教育的真谛:当我们越是想让孩子们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时,我们往往离目标越远。雷夫就是给于学生充分的信任,不断提出“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的高要求。
2、做智慧型教师,锤炼好人格智慧
成名后的雷夫面对许多诱惑——“有些人给我提供很多钱让我办一所自己的学校,曾经也有好莱坞的著名导演想拍一部关于我的电影”在种种光环以及诱惑之下,雷夫选择的仍然是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做一名普通教师。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功成名就后仍然不忘初心的教师形象,他用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一份坚守,用他哲人般的敏锐、专家样的自信、战士般的勇敢让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应以课堂和学生为坚守,这可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也是教师的一种人格智慧。
3、做智慧型教师,锤炼好情感智慧
信任是一种情感智慧,而耐心也是一种情感智慧。雷夫的学生艾伦告诉记者,“我问老师一个问题,雷夫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雷夫告诉我们:“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地态度与绝对的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如果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对教学无激情,对学生无热情。智慧型教师懂得理解、欣赏、尊重、爱对于学生意味着什么,同时也不吝给予。智慧型教师信任学生,对教育有耐心,更是对人性充满美好的向往。
总之,这本书需要我们细心研读,慢慢消化;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总结。这样我们也可以做得这样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一个注定不一样的教室!一个孩子们将来心中向往的地方!(陈娟)
篇7:《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这本书里向我们介绍了一位美国传奇老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之路。他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让孩子们喜欢他的教学,爱上他的教室。孩子们在他的坚定的教育信念,父亲般的关爱中,获得智慧、成功、喜悦。虽然这是他是一位小学老师,我现在是幼儿园老师,但是他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感受到家的温暖。幼儿园里的孩子刚进入小班时,基本上会出现哭闹现象,一个个哭的稀里哗啦,老师也有时也会感到很苦恼。但是在56号教室里,他的特别之处就是——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信任、公平,并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们喜欢我,爱上幼儿园里的生活,慢慢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关爱。记得这届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也是哭的稀里哗啦,每天面对他们,我也觉得很累,很苦恼,也曾想过放弃。可是转过身想想,他们刚从爸爸妈妈环抱里离开,总是会哭闹,我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孩子们,会爱上幼儿园,爱上与同伴一起游戏。看着一个个哭泣的小脸,我要自己树立信心,相信他们会改变。几位老师互相合作,经过努力他们会大声和爸爸妈妈说再见。一位叫马嫣然的宝贝,闭着眼睛,躺在地上放声大哭,我几次尝试着抱她起来,都失败了。我突然想起,她是我上大学时的那个城市来的,我蹲下来和她说着她的家乡,有大海、有花果山,你去过吗?一些她熟悉的事物,她慢慢的对我敞开心扉。我抱起她,和她聊着,她停止了哭泣,还能和我对话了。她感受到了我带给她的温暖,能够从哭泣中走出来,适应并喜欢上幼儿园。对其他的孩子,我们用温暖来对待,也都基本能走出分离的焦虑,适应新环境。
做孩子的榜样。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期,一些好的习惯的培养很重要。例如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一个班级的孩子的性格是多样的,有的腼腆、内向,有的活泼可爱。每当我需要有小朋友的帮助时,拿张纸巾、拿张小椅子、拿一本书等等,都记得和他们说声谢谢。在自己女儿身上尝试,发现她能够学到,也在孩子们这里尝试,慢慢的孩子们也能感同身受,会做个有礼貌的孩子。或者,答应孩子们的一些小奖励也要做到。午睡时,我们进行穿脱衣服的比赛,速度快的宝贝会在午睡起来时有小红花奖励,孩子们很开心,也喜欢这样的比赛方式,我也及时给他们小红花。他们在这样的小比赛中,学到说到做到。
雷夫老师做到信任孩子。并给孩子们做好榜样,我们在这份工作中,也要相信他们,即使是幼儿园的小娃娃,他们也是有自己的能力,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的。
篇8: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拿到一本书我会先看看这本书的序言,尤其是作者的自序。这本书序言开头是这样的“我清醒地知道自己并没有超越常人之处,我所做的工作和其他数以万计努力奉献、希望世界变得更好的老师们是相同的。教学过程中屡屡受挫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饭。我经常大清早醒来,就开始为了一个无法得到妥善教育的孩子而烦恼不已,有时候觉得当老师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段话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我觉得这和自己的内心是极度相近的。抱着好奇的心理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希望自己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困扰自己问题的方法。雷夫,一位平凡的教师,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信任与耐心,感悟了热情与责任,留下了钦佩与感动。
书中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单纯的信任比害怕的威信更重要。雷夫和我们大多数教师一样,最开始都认为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学生才会听话。今年我接手初二学生心里就有一定的忐忑,因为听其他老师说过这届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板着一张脸上课,严肃的处理每一件事情。经常性的大声呵斥,对那些问题学生的批评更为激烈。可开学没有几天就出现了三次学生顶撞老师的事情。其他老师每次告诉我的时候,我的怒气就急剧上升。心想:“多少年没遇到这样坏的学生了,怎么连最起码的尊重老师都做不到”。接着就是我找出这个学生先是严厉的批评,然后开始讲道理。但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虽然当时给“镇”下去了,一转眼他们还是老样子。其中一个男孩子在我批评他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抗拒是我很多年没有见过的。这是一个问题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甚至说过一些与他这个年龄很不相符的狠话。他也是我学期初就打算重点教育的对象。前两个周就在我反复的批评与他反复的对抗中过去了。但这个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我也发现这两个周的我这越来越不像我了,与我自己所想的教育效果差距也越来越大。后来我开始尝试与他多交流,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很喜欢“讲道理”,或者说是局限于自己所谓的“道理”中无法自拔。我就想是不是能在这方面有一个突破,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
课外活动其他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队的训练,教室里剩下四个学生,我在教师里监督他们自学。不大一会他又小动作不断,而且愈演愈烈。我告诉自己不要发火,要冷静。这次他的道理是课外活动应该是自由玩的时间。我顺着他的理由心平气和的一个个驳倒了他所认为的道理。从他的表情中我知道这次谈话的效果胜于以往任何一次,最后他也认识到了错误,真诚的道歉了。或许这次谈话的作用,这以后他经常到办公室告诉我某某同学违反纪律,在什么方面做得不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先表扬他能发现别人的不足,再利用这个机会问他应该怎么做,你能做到吗?同时也鼓励他发现班级的情况就来汇报,他很欣然的接受了。现在这个学生的改变仍不能达到我们的满意程度,但我知道他慢慢的在改变,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改变。读了这本书,也使我彻底明白:光镇的住是不行的。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另外一方面,要和学生们互相信任。信任可以取代恐惧,信任可以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这样处理问题也变得容易起来。正如书中写到“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最后,我非常感谢学校举办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能静下心来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总之,这本书需要我细心研读,慢慢消化。因为我们和作者雷夫一样,我们都有一个教室!一个注定不一样的教室!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先把学生变成天使,再让他们爱学习,这是我今年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篇9:《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3000字
恰逢考试季(刚刚结束的高考、中考,以及正在进行的各年级的期末考试),有幸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在阅读过程中,我就不断地惊叹,忍不住向朋友们推荐,特别是我的女儿要上小学了,我的朋友们也都行进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这种启示不光针对孩子的教育,对于个人的自我完善与反省也息息相关。
开篇第一章,作者便指出了教育上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做家长的最容易过犹不及甚至适得其反的地方――我给它起名叫:威信养成记!
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指出,第一,我们太习惯于用“害怕”来控制孩子了。第二,我们太习惯于“言而无信”了。我们列位可以反思,我们是否总是期望树立一个绝对权威的形象,以便能够有效的管教孩子呢?然后,我是不是又太容易脱口而出一些奖励的承诺或者随口答应一些孩子的要求,或是与孩子做某些交易,要么就是说些狠话吓唬孩子。而往往孩子做到了我们的要求,我们却早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承诺,又或者孩子违反了我们的要求,那些狠话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当我们诚信欠费时,就更加依赖绝对权威进行压制了,而越是这样,越是可悲!
作者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第一,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建立信任;第二,惩罚得当并适度,作者表示“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第三,不要乱发火,以统治者的姿态教育孩子,恐怕会白忙一场。
我想,开篇第一章,可以说作者给了我们很多人一个下马威,因为太多人会陷入这个威信养成记的迷局里――我们急于掌控局面,但往往摸不着头脑。作者以短短几页的篇幅,直指核心问题,我想说,他真的太懂孩子了,也因此,他的建议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本书第二章内容阐述了一个“六阶段”观点,可以说这个“六阶段”不光针对孩子,细细的思索,它简直适用于所有人。我们每个人,面对任何境遇时,何尝不是先抱着“我不想惹麻烦”的心理呢?然后抱着“我想要奖赏”的心态,再到“我想取悦某人”的心思,这前三个阶段,几乎可以覆盖所有人。有时候,我会因为爱我的女儿而想成为更好的人,会因为爱我的家人而想证明我可以的,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而畏首畏尾,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而瞻前顾后。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提出:你是为了我才刷牙吗?你是为了我才系鞋带吗?――道理显而易见,我之所以要成为更好的人,不该为了任何人而是应该就为了成为更好的人。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引起了我的反省。
作者随后提出了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这两条其实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不算大问题,我们基本可以做到也能够理解,但有时候,我们会打一些折扣,比如为了省时省事随意穿一下马路,或者随便停个车。我们有时候会做一些自认为无伤大雅的变通――毕竟一些细小的散漫已经形成了习惯。这两个阶段可以说,像针一样刺到了很多问题的核心之处,但我想真正能够正视并奉行不悖的少之又少。
所以作者才提出了第六阶段作为第五第四阶段的进阶版“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记得有句话讨论努力与天赋:人们现今的努力程度,还没到非让人拼天赋的地步。套用这句话,第四第五阶段的遵守程度还不足以达到晋升至第六阶段的程度。
作者的“六阶段”观点,可以说是一把尺子,任何人都可以量一量自己,看看自己的在那个阶段,然后自省和修正。
在教育方面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在《第二部分 方法》中做了大篇幅的经验传授。
首先,是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这简直是说到了我的心里。雷夫说:“我要我的学生们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彼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我极其赞同雷夫的观点。我认为,阅读是培养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而且,阅读极其便宜和方便――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它?
在此,雷夫提出了他的意见:阅读,需要大人的指导。我想,因为英语与汉语的先天区别,阅读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更加简单和便利,而且效率。因为英语是一种不断扩充词汇的语言,所以,阅读古典英文作品会涉及当时的语言与今天的语言有所区别的问题,所以英文阅读往往需要有人指导――但雷夫的意思绝不仅仅是此方面的指导,更多是选书的指导。
我们汉语的优势是,只要具备一定的识字量,我们可以无障碍阅读从古至今的所有作品。而且因为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且没有断代的特点,我们可以拿来主义,直接用优秀的国学经典熏陶我们的孩子,哪怕是三岁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用《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大量的古诗来与孩子互动。且现在我们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国内外的优秀绘本或者少儿、儿童的文学作品陪伴孩子阅读,以帮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说,即使我们学历不高,只需要普通的认字能力,只要我们想,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这简直是我们的母语送给我们的礼物。
所以,在阅读方面,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对于阅读,只有我们想不想,而没有能不能。我有幸在女儿出生后读到了一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该书是一位妈妈以自身的经验畅谈,每日给孩子们读书所对孩子起到的种种有利影响,并且根据年龄段列出了书单。于是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世界上竟然有绘本这种书。然后在女儿八个月的时候,我开始给女儿读《抱抱》,我不厌其烦并且声情并茂的给女儿读,女儿真的可以理解并且喜欢。于是,我明白了,书之于孩子,并没有难度,真正的难度在于我们大人是否有具有给孩子读书的意愿和激情。随着女儿长大,她喜欢上了《我爸爸》、《我妈妈》、《好饿的毛毛虫》、《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妈妈买绿豆》等,大约女儿两岁的时候,她突然迷上一本绘本版的《坚定的小锡兵》,那本书字数还是非常多的,可是她竟然很喜欢。再后来的汤姆兔子系列,卡梅拉系列,到现在自己读完了全部的大中华寻宝记,等等。有些书女儿刚开始不喜欢,但某一天她像发现宝藏一样,发现它,读它,并且能读的笑出声来。
对于阅读,我们做大人的,真的只需要付出一点点耐心和激情,对于孩子的影响可能就是终身的了。如果一个人有终身阅读的习惯,我想这个人永远不会迷失自我或者停滞不前,他永远能够找到一个自我对话的方式,进行自省和自我修正。人格的不断健全就是在这种不断地自省与修正中获得的。
阅读之后,作者谈到了写作和数学。作者列举的诸如读书心得以及数学游戏与数学意识的培养,全部都可以归结为“好习惯的养成”。
我记得上学时,老师总是跟我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样非常重视“练习”或者叫――笔耕不辍。检验有效阅读的最简便方法便是写作,而且写作是越写越会写,写作本身作为一种自我表达方式,不是一上来就能够自如的,读好书,并且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练习,简直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数学游戏可以说作者的一个小创意,充分利用时间,并且发觉数学的`乐趣,而不是仅仅枯燥的练习。数学需要充分的理解,理解了数字的魅力,它便是一个游戏,如果不能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那么数学便是一场折磨了。
作者以多年的经验也传授了一套应试方法――识破陷阱和订正答案,当孩子们可以识破每个选项的意图,并且说出自己所选答案的理由,我想没有人会失分。但作者特意强调:“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这也是在提示我们做父母的:不忘初心!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我们大多心里期待的无非是孩子平安健康,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不断加码,却与孩子越来越远。
之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列举了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旅行、艺术、莎士比亚剧作。无一不是让孩子真正的参与其中:观察、感受、实践――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失败不是结果失败,而是停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完美的结果总是难以企及,但追寻的过程妙不可言,等等等等。孩子们在众多的实践中逐渐的理解着世界、感受着世界、表达着自己、追寻着真善美,力求做到自己的极致。
书的最后,作者竟然贴心的列出了二十五部电影、旅行安排范例、莎士比亚摇滚版。作者雷夫・艾斯奎斯真的是一名难得的老师,简直是学生和家长的福音,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每个老师都能成为雷夫・艾斯奎斯,但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可以先学习如何做家长,并且给孩子创造出好的教育氛围,毕竟雷夫特意说了,他作为四个孩子的父亲,还是觉得做一个言传身教的父亲,比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要容易。
篇10: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下面,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堆孩子围在雷夫老师的身旁,几个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师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起积极热情的展开讨论。我问自己这个场景我熟悉吗?见过吗?大概在我们身边是不被允许的吧,学生怎么可以坐到课桌上,坐到讲台上?因此,我开始有点理解雷夫老师写下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但我确信,在我们的教室里是一定有这种叫做“害怕”的东西的,因为,我们的世界里不允许孩子不怕老师,不允许孩子不尊师重长,得意至忘形,伤心至失态。
雷夫之所以做好了教育,是因为他成功地达成了先破后立,破的是师生之间的壁垒,立的是师生之间的信任!我跟他同样相信,信任可以取代恐惧,而没有恐惧,人才可以活出真的自己。他在书中提到的许多细节,在我们的教育中都千百次地出现过,但遗憾的是,我们已经麻木地以为:这没什么,理应如此。比如:我们会觉得对孩子喊叫是我们教师的权利,常常举着“老师是为你好”的幌子歇斯底里地喊叫;当孩子不懂时我们可以不厌其烦地讲个三五遍,但同时这也达到了我们的极限,如果孩子还是不懂,我们的直观反应是:你没认真听,你智力有问题等等,总之问题一定是在孩子身上,而一定不愿意反省为什么没能通过有效的方法使孩子尽快地弄懂;更别提我们平时的“杀鸡儆猴”法,如果有一人犯错,全班跟着受罚,甚至我们的`孩子也会认同老师的做法,抱怨连累自己的同学,这个同学也更加孤立无助……
为教师,在雷夫的阐述里,我懂得:教室,应该是孩子们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在这里坦然无惧地学习、正确理性地认知、自由积极地生活,应该远比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老师与学生是不应该有距离,老师和学生是没有界限的。
篇11:《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济南市青龙街小学王玉河
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拿到书后,我开始了阅读,并很快地被它吸引,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它真的是一本好书。
打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和父亲的我很多启发。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正如伊建立老师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其实是“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守纪是因为怕受罚;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家长责罚、同学嘲笑;为维持课堂纪律,较多的老师采用罚站、训斥等手段;对未能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生则采用重复做、告诉家长、到办公室等种种办法。然而许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骂又打,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上的种种做法不仅使孩子长期处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要使孩子“不害怕”,首先作为教师自己不要盲目“怕”,我们要把那些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怕丢掉“尊严”,怕领导、家长责怪,怕同行笑话的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
我们,每一个渴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应该向雷夫学习。新教育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雷夫老师的故事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56号教室,对那些移民家庭的贫困孩子进行品格的培养,通过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来成就孩子的一生;他坚持让孩子每天阅读,而不是为了测试、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给人家看,而是因为喜欢书本才阅读;他坚持每个礼拜和孩子们玩“Buzz”的游戏,不仅仅是做一些数学练习,而是把许多的知识整合在了一起;他坚持让56号教室的孩子每天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他坚持每天早晨和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在于发现正确解答的过程;他坚持每个星期二让孩子们观看电影……我想正是那无数个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又分明地看到了雷夫老师那痴迷教育的疯狂,那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这点,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剖析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当我在教室里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的56号教室,那儿缺少的就是恐惧!当我累得直不起腰,抱怨工作量太多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每天天黑就走进教室,而直到天黑才走出教室的那份愉悦;当我抱怨中国的教育体制时,想想雷夫老师也对美国的体制不满,可是他会以自己的努力来打破传统,以自己的创造力来引导孩子们去追求真正的教育目标,而不是舍本逐末地追求分数;而当我看完《教室》,在班级里兴致勃勃地进行解决问题训练的时候,想想我能坚持多久!是的!曾经,我也对教育充满激情,在数学网上建立新帖,每天认真撰写教育反思上传;和孩子们每周撰写数学日记;建立自己独特的数学评价体制促进孩子们学好数学……可是,我又坚持了多久?
古人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深深体会到失败是好事。因此我觉得我们必须正视失败,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失败就退缩,更可怕的是老师眼里容不下失败,当发现学生们即将失败时,就去干预,不让学生打出错误答案或出什么差错。这样,学生永远不知道错误的原因和防止错误的方法措施。遭遇失败的学生,需要探索、尝试、纠正。只有当学生因为害怕错误而停止继续探究,丧失了探究的'欲望时,才是彻底的失败。中国的家长害怕孩子失败,中国的老师害怕学生失败,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学习上,我们会很坚定地告诉学生你做错了,正确地应该是什么?可是,我们关注过孩子经历失败的过程吗,我们了解过孩子失败后的情感吗?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发言都很积极,但是到了六年级,课堂的敢举手发言的学生就聊聊可数了,?固然有年龄特征,学科特点,我想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他尝多了失败的滋味,不愿意做更多的尝试,雷夫老师说得对: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艾斯奎斯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艾斯奎斯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艾斯奎斯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艾斯奎斯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觉得教书枯燥是因为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我想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新理解。“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最真的渴望――让我的孩子也能像第56号教室的孩子一样,放飞心灵。让我们携起手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第56号教室”,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都成为热爱学习的天使。正如所说: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篇12:《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热】《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读雷夫的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因为书里处处都有智慧的火花和动人的故事。细读下来,我发现这个教室之所以称成为奇迹,就在于它与别的教室的不同。我们的教室通常是这样的:老师为了维持教室的秩序,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所以大多数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害怕考试成绩太差丢脸、怕学生不听话、怕课堂纪律太乱受到责罚。学生更是害怕:怕做不对作业挨老师的骂,怕回答问题出错被同学嘲笑,怕考试不及格遭家长怒斥……而雷夫的教室却截然不同:“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所以这间教室里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绿洲,这里就像乐园一样美好。
我们和雷夫一样从事教育事业,我们和雷夫一样守着40平方米的教室。但做法大相径庭。我们需求的教育方法却是如何有效控制孩子,让孩子乖乖的听话,希望在孩子面前有威严。这个威严就是孩子一看到我们,吓得立刻丢下玩具,规规矩矩坐好,孩子一看到我们瞪着的目光,立刻顺从地听讲,做作业。这样虽然维护了课堂纪律,控制了孩子疯闹,强迫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却让孩子处于恐惧状态,当孩子脱离老师的视线时,一切依然我行我故。这样的教育是成是败,不言而喻。而雷夫老师却不是这样做的。他能不用恐惧的手段让孩子循规蹈矩,并使全班学生成绩优异,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雷夫是用什么方法打造了这样一间神奇的教室呢?我,期待找到神丹妙药.
原来他做到了四件事。我相信这四件事,一定会给我和各位老师带来启发。
第一件事,以信任取代恐惧。雷夫老师通过和学生分享信任的游戏,教会学生懂得“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是可以补救”。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学生才会担心失去了老师的.信任,努力做好每件事。第二件事,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第三件事纪律必须合符逻辑。在这件事的描述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经常恼怒于一个孩子没有做完作业,罚她不去上自己最喜欢的课,留她在教室里写作业,看到孩子无奈的表情,看到孩子留在教室做作业,我认为自己做得对,是为了孩子好,却没有想到,在雷夫老师眼中,这样的责罚是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反感,让学生恨你。我是好心扮成了错事。看到雷夫老师的做法,我也明白“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所进行的活动”。明白了对学生犯了错误要以事论事来教育,学生才会接受并改正,而不是凭老师的权威,随意处罚学生。第四件事,你就是榜样。雷夫老师通过事例告诉老师们,面对丽莎这样的孩子。老师一定要好好把握教育机会,让自己从一个依规定惩罚的恶人转为受学生信任的朋友,和学生建立更好的信任关系。想一想,我们平时对待不做作业的孩子首先是不信任,然后是大声训斥一番,再就是罚他做完。结果学生仍然会明知故犯,让我们头疼。雷夫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习。他严于律己的精神更让我佩服:“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要做到他这样很难,但我会努力去做学生的榜样。
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章,我明白,教室里不应该充满恐惧。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把恐惧从课堂赶走,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我也应该朝这个目标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的绿洲,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我希望通过后文的阅读和学习,寻求更多的方法,让我的教室的容量伸展得大一些,更大一些。
篇1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我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一个个“奇迹”在我眼前一一展现。我是一边读,一边跟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比较着。渐渐地,在工作中我脑海里不断地浮现雷夫书中的一些文字、一些人和一些事。雷夫用全身心的付出诠释了“教师”两个字的崇高与神圣。他是个了不起的教师,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们老师和家长,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孩子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因为教育这个大环境,要求孩子必须样样出色,才能在众多学生中出类拔萃,于是我们要求着学生这样那样,久而久之,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困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池半步,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被剔除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雷夫老师很懂得教授方法,让孩子懂得学习,他特别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学习。在他看来,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可能更多的也是在思考怎样的阅读方式是适合学生的最佳方法,而雷夫老师他做得更为细致:他从为孩子选择读本,帮助不会阅读的孩子,让孩子对阅读作出评估,以及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从小细节方面使热爱阅读的孩子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雷夫・艾斯奎斯让教室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最温暖的家!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室的大小并不取决于面积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而“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则“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怪不得,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每日新闻》则誉他为“当代的梭罗”。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觉得教书枯燥是因为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
正如所说: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