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国家记忆观后感800字(精选13篇)

2024-11-17 11:40:54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看国家记忆观后感800字(精选13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国家记忆观后感800字,本文共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国家记忆观后感800字

篇1:《国家记忆》观后感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

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

“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以上是环境,关于服务:

“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为你整个文件夹,整个纸箱,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带进馆外的纸张和笔,馆内备好了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好像我们是领导一样。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

这是美国的国家档案馆吗?这是在为远道而来、毫无背景的、地球那一端普通作家们服务吗?他们所受的待遇在他们的故乡是不能想象的。

但书中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虽没去过美国的国家档案馆,但我去过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去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在那里,进出是不需要什么手续或门票。在那里,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小学生们在一个个展馆里上课。也是在那里,我理解了美国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这次我又从这本书里再次印证了我的结论。

篇2:《国家记忆》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中央四台《国家记忆》关于许渊冲的报道,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的感受颇深。许老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尽显自己的翻译才能。他对翻译工作的颇高造诣令我佩服,但他作为一个97岁高龄的老人,在痛失伴侣后仍能争分夺秒工作的精神更让我惊叹。这也为我们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做出了优秀示范,惜时如金,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当他由于翻译“不爱红装爱武装”而遭受自我认同危机时,恩师钱钟书的回信使他豁然开朗。正如他自己所说,做学问既要继承前人,又要敢于突破,惟有此才能有所成就。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她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断进步。

同时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们也要做到敢于质疑权威,严谨治学,坚持真理,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篇3:《国家记忆》观后感

10月3日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将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晚间八点档重磅推出中国第一档国史节目《国家记忆》。

《国家记忆》每集节目时长30分钟,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这档历史纪录类节目有许多创新亮点,一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焦晃、马少骅、鲍国安、刘劲等在节目中担任主讲人,倾情讲述历史故事;先进的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逼真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关键细节;节目还深入挖掘出许多珍贵史料,展示不为人知的历史。

多种视觉元素的融合,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国家记忆》将打破历史纪录片沉闷单一的色调,带领观众触摸有温度的历史。

篇4:《国家记忆》观后感

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共包括5集,分别是《艰难归国路》、《命运的抉择》、《长箭趁东风(上)》、《长箭趁东风(下)》和《巡天第一星》。该片形象地反映了在毛主席、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钱学森带领航天科技工作者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和研制“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史实确凿,画面震撼,情节感人。该片也是我国今年计划播出的、唯一一个纪念钱学森与航天事业60周年的专题片。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篇5:《国家记忆》观后感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钱学森是一代科学巨人、中华优秀儿女的典范,他的成就可以说是高山仰止、大海无边,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像钱学森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仍应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他放弃了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身为天之骄子的些许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他为我国的科研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伟大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对科学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在回国建设时,他在谈及导弹的制造时说过:不能让导弹带着任何疑惑上天。他也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再一次的尝试。科学事业就是需要这样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正是因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对待科学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60余年里,中国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国际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篇6:国家记忆观后感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篇7:国家记忆观后感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央进北平》、《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篇8: 《国家记忆》观后感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篇9: 《国家记忆》观后感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钱学森是一代科学巨人、中华优秀儿女的典范,他的成就可以说是高山仰止、大海无边,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像钱学森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仍应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他放弃了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他放下了身为天之骄子的些许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他为我国的科研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伟大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对科学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在回国建设时,他在谈及导弹的制造时说过:不能让导弹带着任何疑惑上天。他也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再一次的尝试。科学事业就是需要这样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正是因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对待科学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60余年里,中国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国际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篇10:看《国家监察》观后感

监察法是反腐败国家立法,是我们党依宪执政、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和鲜明写照。“法者,治之端也。”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有法度。监察法的出台,补齐了原有行政监察范围过窄的短板,实现了对所有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使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从高处着眼,提高政治站位。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最根本的是要坚决服从、服务大局,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政治上做到“三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根本政治责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原则;牢牢把握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指导方针。在工作实践中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把握落实好监察法,推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加大实践探索创新力度,注重在实战中运用好监察法赋予的12项调查措施,探索好以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提升依法反腐的能力,努力实现“1+1>2”反腐效果。

篇11:看《国家监察》观后感

近期,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档播出,共分为《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五个篇章,凭借权威的视角、生动的细节及精良的制作,《国家监察》一经播出便引起关注。据CMS时段收视率显示,《国家监察》在央视综合频道24小时收视率排名第二。在网络平台上,《国家监察》高居爱奇艺纪录片热度榜单第一名,芒果TV纪录片推荐榜单第一名,腾讯视频上线2小时播放量超过24万,《国家监察》迅速成为全网最热纪录片。

《国家监察》引起如此强烈社会反响,生动地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更让人认识到监察体制改革的前瞻性和必要性,只有坚持监察体制改革,才能将权利的野心关进笼子,才能让权力运行于阳光下,构建出透明、高效的行政体系。

篇12:看《国家监察》观后感

1月12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台摄制的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开始播出,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从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看到了党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实施的重要举措和自我革新的强大勇气。

正所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立规矩、正规矩治规矩,说到底就是要凝聚民心。作为国家的一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把人民群众有效的团结在一起是重要的。人的思想不能因为一时的欲望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上要时刻敲响自律的警钟,把“清正廉明”这几个字放在首位。做人、做事的准则,要建立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我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否则就不能正确对待权力、金钱、美色,就会私欲膨胀,滑入犯罪泥潭。

通过观看《国家监察》,用反面教材给我深深的启示和思考。作风建设是“持久战”, 这根弦只可紧不能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篇13:看《国家监察》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最近成了热话题,更是登上了爱奇艺纪录片热度榜单第一名。

“茅台酒往下水道倒”的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铁皮柜堆赃款两个亿”的华融资产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家中搜出674张购物卡”的陕西省原副省长冯新柱……这部堪称“反腐大片”的专题片披露的案件细节波谲云诡,比影视剧还要精彩。

贪如平地野马易放难收。贪念在胸,“作死”手段自然花样百出,管不住手、嘴、腿,不该拿的拿了,不该吃的吃了,不要去的去了,醒来后方知不过黄粱一梦。事后复盘自清醒,只是当时已惘然。马后炮人人会打,局中人迷迷瞪瞪。要管住手嘴腿,需要脑中常奏曲、心中算好账、口中多念经。

脑中常奏纪律“主题曲”。制度和纪律作为防腐反腐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是越扎越密,再想象以前那样当只钻“牛栏”的投机猫,钻钻制度的空子已是痴人说梦。制度之铁面、纪律之无私,恰恰说明了我们党对于自身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刮骨疗毒,表明的是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挑明的是底线不能越、红线不能碰。要说明的是,纪律对想违犯的人是一种约束,对守纪者却是一种保护。

心中算好得失“五本账”。受尽千辛万苦,靠玩弄权术谋取私利,即使得到了一时的辉煌和荣誉,一旦东窗事发,一切昙花一现,结局一无所有,有人甚至失去人格、尊严、前途、自由,乃至生命。得失面前,只要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健康”这“五本账”,不贪财,不苟利,自不必家破人亡、身心憔悴、凄凄惶惶。

口中多念正能“清心经”。万事皆要有度,所谓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而久贪,必成瘾。要戒此瘾,就得常清心,要清心就得寡欲,要寡欲记先人这两句:“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要再多的车子房子票子,不过是“贪瘾”发作而已。父母给每个人都取了个寓意美好的名字,呼之念之的人儿长大后却与父母初心背道而驰,岂不应了清朝黄景仁的诗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制度不是纸老虎,反腐不会“留后门”。一个制度笼子越来越紧的时代正在来临,敢越红线,就易“触电”。创造清正、清廉、清明的政治环境,国之所幸,民之所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