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及影评精选(精选13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及影评精选,本文共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影评精选
“《决胜时刻》用一个个小故事和众多人物串联起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香山指挥创建新中国的过程,突出决胜时刻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历史性作用,从题材上弥补了过去电影表达上的一个缺失。”
看点一
金牌阵容保证最高品质
《决胜时刻》作为黄建新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之后推出的四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延续他希望将主旋律拍得更具观赏性的创作理念,通过有血有肉的细节将历史人物从书本上引到生活里。
除黄建新担纲本片监制兼导演外,《弹道无痕》《百团大战》等电影的导演宁海强担任共同导演。艺术总监张和平,以“金牌策划“闻名影视界,策划组织过《过把瘾》《云水谣》等作品;编剧何冀平,曾担任电影《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话剧《天下第一楼》的编剧;金鸡奖最佳摄影邵丹、戛纳最佳美术贡献奖的霍廷霄。多位顶尖电影人强强联手,确保了电影以最高品质的呈现。
看点二
“伟人日常”令人耳目一新
影片取名“决胜”“时刻”,一改历史题材时间跨度大、事件铺陈展现的传统,将目光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因此将有更充足的篇幅去展现更生动的历史细节。谈判桌上精彩的辩驳、国民党方面人物的心路历程,这些曾经被忽略的情节在电影里都被重新书写。
预告片中,我们惊喜发现了一个“没有见过”的毛主席形象,他有着有趣的一面,爱听戏也“追星”,还给警卫员支招追女孩儿,说起英语来不比年轻人含糊;他平易近人,安慰思乡的少年,为他准备好一趟特别的回乡之旅;当然他更有雄才伟略的一面,面对敌人毫不畏惧,面对侵略行为绝不姑息纵容。
看点三
老戏骨隔空也能飙戏
唐国强演绎毛泽东23年,在被问到是否已经信手拈来时,仍然表示演绎这样的伟人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在《决胜时刻》中,另一个精彩看点是饰演毛人凤的张涵予、饰演李宗仁的濮存昕和唐国强等老戏骨的隔空飙戏。
此次黄景瑜、王丽坤等年轻演员的加入也产生了特别的化学反应效果,他们所饰演的警卫员、播音员是历史里的小人物,但也恰恰是小人物的故事让历史更加动人。这段警卫员与播音员的爱情,充满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真,黄景瑜饰演谈恋爱略显“笨拙”的警卫员,甚至需要毛主席亲自来牵线搭桥。就有观众看完表示,“没想到这样的革命爱情还挺甜!”
看点四
银幕首现彩色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遗憾的是,观众们看到的开国大典画面都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历史时刻的彩色影像。其实,开国大典曾摄制过彩色影像,但因为一场意外大火没能保存下来。
电影《决胜时刻》作为一部有历史情怀的巨制,制作方特意借用现代电脑技术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高清4K画面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身临其境地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电影结尾这个特别的“彩蛋”,是全国观众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这一盛典的彩色画面,是主创团队献给观众的一份诚意,也是给祖国的一份献礼。
看点五
有情有趣适合全年龄段
在此前的提前放映场次中,不少观众都给予了电影很高的评价,“燃点笑点泪点兼具,看完心里很温暖”,伟人的有趣日常让人忍俊不禁,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的情节全程高燃热血,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先辈又让人潸然泪下,电影丰富的观影感受刷新了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印象,直呼“《决胜时刻》真的令人惊喜!”
有年轻观众表示,这是一部适合全年龄段人群观看的合家欢电影,“很少能有和爸妈没有代沟的电影,这部电影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年轻人可以了解一段历史,看高颜值演员谈恋爱,父母辈可以重温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
《决胜时刻》观看心得
眼看着的国庆档越来越近,一大波红色题材献礼片排着队等待上映。
但在这之前,同样是献礼片的《决胜时刻》选择在国庆档之前上映,不仅避免了同题材电影互相竞争的局面,也让部分观众提前了解到“献礼片”的精彩之处。
从格局上来看,电影借用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剧情,分别从明面上的和平谈判、暗地里的敌方特务,讲述了70年前的中国经历了和平谈判、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成功建立新中国的历史。
从阵容上来看,导演不仅选用了唐国强、林永健、张涵予等一众老戏骨,还选用了黄景瑜、王丽坤、秦岚等当红小生、花旦,既保证了影片的质量也给足了话题度,尤其是秦岚饰演的宋庆龄,气质形象俱佳。
可以说《决胜时刻》不论是格局还是阵容,都无可挑剔。
(铺垫这么久,相信不少读者都猜到接下来要说“但是”了)
没错!
但是,这样一部无论是阵容还是格局都无可挑剔的电影,上映之后却意外“遇冷”!
从数据上来看,上映首日的《决胜时刻》排片率仅有16.2%,场均人次未破10,远低于其他热映的商业电影首映日的数据。值得解释的是,排片率低说明影院给这部电影安排的场次较少,可场均人次也低,就说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趣不大,每场观看电影的人数较少。
由此可见,在大多数普通观众的心目中,一听到献礼片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主旋律,继而产生抵触心理,对献礼片充满“偏见”。
可,今时不同往日!
就犹如《决胜时刻》里70年前饱受苦难的中国,与如今跻身世界强国的新中国对比强烈那样,献礼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接下来会用三个理由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献礼片?
献礼片也能有商业片的精彩
献礼片不同于普通的影片,它是一种带有目的性且主题性明确的主旋律电影,其历史来源可追溯到60年之前,《上甘岭》《铁道游击队》《永不消逝的电波》都是那个时代涌现出的经典作品。
但在过去,献礼片的形式固定,主要以歌颂英雄人物事迹或是纪念重要历史事件为主,导致电影类型太过单一。再加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创作同类型电影,因此让不少观众对献礼片产生抵触心理,形成了“献礼片=主旋律”的刻板印象,导致步入新世纪以后,观众将目光转向大量涌入的外语片或是港片。
于是国内献礼片电影慢慢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大部分献礼片都只能在央视的电影频道见到,仅有少数的献礼片才受到观众欢迎。
而正是这少数的存在,才证明了献礼片也能有商业片的精彩!
献礼片出现转机是从开始!
19是献礼片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献礼片的导演都出生在新中国建国前,他们是真正经历了历史、见证了苦难的人。
其中1989年三部知名的献礼片《巍巍昆仑》、《百色起义》、《开国大典》的导演,最年轻的一位是《百色起义》的导演、1943年出生的陈家林,最年长的一位则是《巍巍昆仑》的导演、1924年出生的郝光,无一例外,均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
直到年,年轻的导演从前辈们手中接过重任,尝试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新的故事。
这批建国之后出生的导演们另辟蹊径,转而关注平民化英雄,且也乐于尝试从商业片上借鉴经验,于是就有了融合商业元素的献礼片《冲天飞豹》、《紧急迫降》、《横空出世》、《黄河绝恋》等电影的出现。
这种尝试虽然仍未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献礼片形式,但是内容创作上导演们进行了更多的试探,不再单单只是关注著名的英雄人物事迹或是重要的历史时刻,而是开始尝试让献礼片融入更多的商业元素。
但因为献礼片的主旋律属性仍然存在,观众对这几部电影的兴趣依然大打折扣。
不过在那之后,国内的献礼片就已经有朝多种方向发展的趋势,尝试真正走到观众心里去,让观众想看、能看、反复看。
这才有了票房高达4.3亿的《建国大业》与票房2.25亿、豆瓣评分8.1分的《风声》,两部成绩耀眼的献礼片,都有可取之处。
《建国大业》不用多说,这部堪称全明星阵容的电影,在着重刻画核心人物之余,也关注那些“边缘”人物,每一个出现的角色都非常具有立体感。这部电影也与《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统称为“建国三部曲”,而每一部电影都有着“全明星阵容”。
这种做法既保留了商业元素,也不失献礼片的特色。
而另一部电影《风声》则是国内首部谍战大片!
与以往大多数献礼片不同的是,《风声》的题材并不是取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是历史时刻,而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整部电影节奏紧凑,再加上黑暗的审讯室带来的冰冷感,让这部电影悬疑氛围浓厚,增强了可看性。
可见,献礼片电影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努力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不过由于“献礼片=主旋律”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献礼片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仍旧困难重重。
将时间线推到如今的20,新一轮献礼片又将走入公众视线。
从《古田军号》到《决胜时刻》,再到接下来国庆档的《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以及之后的《解放了·终局营救》。
你会发现,满目望去尽是献礼片!
不过目前来说上映53天票房2574万的《古田军号》结局注定,这部献礼片多少让人有些惋惜。
同样,还在热映《决胜时刻》,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这部电影却是不同于以往的献礼片,导演在尝试增加商业化元素的基础上,更是放出了不少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比如4K修复版开国大典。
这也导致《决胜时刻》上映后豆瓣评分高达7.2分,可见电影既保证了口碑又还原了历史,但因为观众对献礼片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让这部电影的票房仍不是特别理想。
可见,在去除“献礼片=主旋律”的刻板印象之路,新一代导演们仍然任重道远!但《决胜时刻》上映3天票房3600万,远超《古田军号》的成绩,也从侧面证明有不少观众已经开始尝试接纳含有商业元素的献礼片。
献礼片兼顾历史与视听盛宴
虽然献礼片依然在关注英雄人物与历史时刻,但形式上却日新月异!
如果说1989年及之前的影片是以小制作、弘扬正能量、刻画主要英雄人物为主,那么1999年及之后的影片则是以大制作、增加商业元素、全方位刻画不同人物形象为主。
这其中增加的商业元素,就是让献礼片拥有全明星阵容的同时,用现代电影工业将宏大的电影场景呈现出来,在不偏离史实的情况下打造一场视听盛宴,既能让观众了解历史也能让观众享受顶尖的观影体验。
仍以电影《决胜时刻》为例,这部电影在关注和平谈判、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后,也着重进行人物刻画。
尤其是电影内的毛主席形象,更加贴近生活。
其中黄景瑜饰演的警卫陈有富喜欢上王丽坤饰演的播音员孟予,这个直来直去有些傻乎乎的男子汉,不太懂得如何向心爱的女子表达爱意,结果是毛主席主动帮着写了一份锦囊,一首“诗歌情书”;
还有忙碌起来便要工作许久,静极思动的毛主席会想着能目睹梅兰芳表演《霸王别姬》时的风采,看完戏之后的他也会随意的找一处街边小摊,吃上那么一碗地道的老北京面食,与小摊主谈笑风生,聊聊家常;
以及工作累的时候,又不方便外出,便会来到院子里看女儿抓麻雀,闲暇之余也会答应帮女儿一起盯着陷阱,童心未泯。
这样的毛主席,是《决胜时刻》生活化之后的模样,但的确更拉近了观众与伟人之间的距离。
而除此之外,《决胜时刻》在渡江战役打紫石英号的宏大场面上,也是下足了功夫,连天的炮火、争渡的船只、英勇的将士,都让这部电影有了战争大片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战争年代的残酷与惨烈,更容易让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还有电影《杨靖宇》,这部关注民族英雄杨靖宇事迹的电影,讲述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于冰天雪地、白山黑水之间牵制30万敌军6天6夜的事情。导演通过宏大的叙事场景,体现了杨靖宇在白雪茫茫的天地间,一人面对30万大军的壮烈与勇气,以及他敢于抗争的精神!
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杨靖宇的一生知之甚少,直到在大荧幕上目睹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事迹,才有所了解。但同样,电影呈现出来的内容是经过艺术化、戏剧化洗礼的,所以为了能真正了解这位英雄人物的一生,多次去查询相关的资料信息。
据了解,杨靖宇在死前曾在雪地里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元宵节,但那时的他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里,为了果腹只能含着大衣里的棉花混着雪水咽下去。在他死后,敌军解剖其胃部,发现里面没有一粒粮食,仅余消化困难的草根、树皮与棉花,令不少敌军感到震惊,佩服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及还未上映的电影《攀登者》、《解放了·终局营救》!
但通过这两部电影的预告片不难发现,前者在弘扬“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主题下,也尝试着探索如何还原登顶路上“攀登者们”所经历的苦难,呈现出万丈冰山上的视觉奇景。在关注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历史事件下,更为影片增添不少商业元素。
后者则是在以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为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尽可能去还原“城市巷战”这一特殊的战斗场景,为此《解放了》导演实地搭建出一座天津城作为拍摄场地,如实的还原了解放桥、屋顶群、下水道等特色建筑。
而这一切努力的背后,则都是为“城市巷战”做铺垫!
巷战,是所有战斗场景里最为凶险的一种!
因为城市建筑、街道复杂的原因,导致敌我双方短兵相接、贴身肉搏,往往无法确定敌人会从那个一方向进行攻击,门窗、下水道、街口拐角处等都有可能成为索命的通道,是以最为凶险。
而《解放了》以平津战役为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努力呈现出一场精彩的“城市巷战”,通过步枪、坦克、榴弹炮等武器上膛的声音,配合计时器倒数的声音,按着特定的节奏将观众的情绪推到顶点。
你看,献礼片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尊重历史,还原史实,也能包含商业元素,兼顾视听盛宴,还原战争场景的残酷与壮烈,堪称战争大片、冒险大片、谍战大片。
电影《杨靖宇》能让我们了解民族英雄的抗争精神,《攀登者》能让我们了解登山队寸土不让的坚持,《解放了·终局营救》则是提供一场“城市巷战”的视听盛宴,同时让观众了解战争的残酷。这些既有着商业片的精彩又有着献礼片纪念历史的作用,是任何一部纯商业电影都无法比拟的。
献礼片是华语电影里明星阵容与制作水准的巅峰
如果说20的电影《建国大业》开启了献礼片“全明星阵容+大制作水准”的模式,那么之后的2019年,这种“明星阵容与制作水准”都将代表着华语电影里的巅峰。
先看明星阵容,几乎每一部献礼片都采用“老戏骨+年轻演员”的模式,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前提下,让更多年轻演员参演,以便吸引年轻的粉丝群体观看献礼片。
细数之下,几部电影大概是将整个娱乐圈的正能量演员都给请来了:唐国强、成龙、胡歌、吴京、章子怡、周一围、钟汉良、张涵予、欧豪、秦岚、马天宇、张天爱......
好累,完全数不过来!
再看制作水准,无论是服装、道具亦或是美术,这几部电影都精雕细琢,尽可能的去还原不同年代的不同风格。
而在战争或是特效场景里,也都是国内顶尖的制作水平,其中《攀登者》冰山上的特效,与《流浪地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观众对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献礼片是应时代而生的产物,自然也会随着时代而改变,从1999年开始,到如今的2019年,献礼片从未停止探索新形式电影的脚步,而《建国大业》《决胜时刻》《攀登者》《解放了》等献礼片的出现,无疑证明这种探索与改变有所成效。
所以不论是为了追求“明星阵容+制作水准”,还是为了享受“视听盛宴”,亦或是想看“商业元素”较重的爽片,献礼片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是同时包含了这些内容在内的一种影片。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献礼片也能带着你我去领略不同时代里先辈们的风采,而我们之所以去了解他们事迹,则是因为前人用枯骨铺就道路,挣来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才有了当下一块块屏幕与一张张书桌,让你我能日夜刷屏、侃侃而谈!
于情于理,献礼片都不应该受到冷落!
篇2: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影评精选
自创作完《求求你,表扬我》后,黄建新就有慢慢退居幕后的意味, 虽然参与导演了《建党伟业》、《建国大业》主旋律影片,但他一直是以第二导演的身份给予韩三平帮助,转而将重心放在了制片的位置上。
直到这部《决胜时刻》,观众才能再次看到“黄建新 导演/编剧”的字幕出现在宣传物料上,并占到了第一番位。
这次我们也有幸在黄景瑜西安粉丝后援会的组织下,提前于中秋节当天观看到了影片。
《决胜时刻》没有从厚重的战争场景入手,而是在刻画领导人的同时,选取了三个身份不同的典型人物,警卫员陈有富、播音员孟予,以及解放军战士田二桥,从三个不同的小人物入手,透过不同的视角来展开故事,三个人之间又有着某种巧妙的联系,穿插在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这种处理方式不禁让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黄建新,作为第五代导演中风格与其他几位都不同的导演,黄建新更喜欢呈现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小人物的心理和生存状态。
而这次《决胜时刻》以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所见所得和所感所想来推动剧情,不光视角独特代入感强,更是能够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言行来重新解读历史,再现峥嵘岁月。
整体上看,《决胜时刻》里虽然有渡江战役的战斗大场面,但相对来说文戏更多了一些,而黄建新处理的方式却十分独特,我们能看到其美学风格的回归。
与以往描写领袖的影片相比,这次在《决胜时刻》里,对于领袖的生活细节描写既尊重史实,还增加了一些幽默化处理,展示出伟人亲民风趣的一面,与以往的同类作品相比有了更多差异化的体现。
“毛主席对待身边的小战士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小战士田二桥经常问毛主席问题,把毛主席问得一愣一愣的,两人互动有一种冷幽默之感。另外,有一次毛主席给小战士陈有富写了一个如何谈恋爱的锦囊,陈有富刚想把锦囊拿走,就想起来组织规定毛主席写的任何内容都不能带走,但毛主席告诉他这个锦囊又不是机密文件,你我不说谁知道,陈有富一听立马高兴地藏起锦囊跑了。”(来自导演黄建新采访)
《决胜时刻》的幽默感体现在角色间的互动之中,并通过这些丰富了人物形象。
纵观黄建新的影片,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幽默感,即使走到了《决胜时刻》这样严肃的作品之中,其加入喜剧元素的传统依旧得到了延续。
这种喜剧元素像是偏向于“冯氏幽默”中京味儿十足的个性化语言,是透着老北京胡同巷子气息的调侃式、消遣式的幽默。
这种处理方法也让影片对毛主席和身边警卫员陈有富的刻画与以往影视作品不同,旨在展示出一个更为生活化的领袖形象。
在《决胜时刻》的宣传物料中,我们就能看到影片坚持在服装、道具、美术方面精益求精的设置,例如去车站接毛主席的汽车、片场里使用的家具器皿、收音机等都是那个年代的。
在早期时,黄建新就十分注重造型、色彩的运用,镜头语言的象征意义明显,并且会试图利用精心布置的场景与空间来营造影片的气氛。
《决胜时刻》中陈有富执行特工任务时,被告知有3套服装要替换使用,自然3套服装也对应着三种北平城的大场景,以及场景中的种.种道具和形形色色来往的行人。
尤其是在城镇中的许多全景镜头,给场面调度上也增加了难度。
在处理这种有时代感的场景时,黄建新也没有完全的运用传统意义上黄色系的影像风格,反而使用服装、道具、造型来增添这种感觉,尤其是画面上扑面而来的细节丰满的纵深感。
《决胜时刻》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也不少,诸如每次国民党地下特务与解放军战士碰面的片段,都采用了升格处理,与配乐营造出悬疑的气氛。
最具象征意义的则是小战士田二桥牺牲的那一刻,影片的镜头从二桥正面的中景转而摇上去变为俯视的全景,观众能够看到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紧紧握着刚刚插在地上的红旗,而赶来的战友们,一个接一个蜂拥而上帮他握住红旗。
这段场景也是宣传海报之一
虽然这是战场上的场景,影像却在灰色系中加入了蓝色的光影,相互映衬着高高升起的红旗,而作为观众的视角则如同上帝审视着现场一样。
这更是渡江战役整个大片段的最后一个镜头,红旗的树立代表着渡江战役的全面成功,而我们也能看到在仅仅一个这样的框架下的小场景中,战士们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
虽然在90年代之后的拍摄的电影中,黄建新降低了上文中这种电影视听语言的表意作用,但《决胜时刻》给了我们惊喜,而黄建新90年代之后一种朴实、平淡的特点也能影片中一窥究竟。
作为博纳影业献礼建国70周年的影片之一,《决胜时刻》在《烈火英雄》后,让我们看到了在传统主旋律题材影片上的创新。
将近十多年后,能再次看到黄建新重执导筒统领全局,而影片也在为祖国献礼的同时,尊重导演的风格进行创作,实属诚意之作。
2019《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显我国威、育我国人、强我国志、振我国魂”在《决胜时刻》电影中璀璨非常,那热血沸腾的场面,感动无数观众;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激动得让人泛起泪花;那坚定果敢的决断,让人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上周五,《决胜时刻》登陆各大影院,上座率在不断攀升,同时口碑也越来越好。根据目前豆瓣、猫眼、淘票的评分情况来看,分别是7.0、9.3、9.1的分数排在同期电影的前列。
本片讲述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故事。在电影中,让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人,而是一位十分亲民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故事中,让观众体会到的不是对领导人的吹捧,而是对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前夕的呕心沥血;在镜头中,让观众感受到的不是普通百姓的没有地位,而是警卫员、解放军战士等小人物细致生动地刻画。这部影片给观众的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人民领袖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感动于人们能在领袖的带领下实现自我拯救,那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让人为之震撼。
《决胜时刻》是有唐国强饰演毛泽东,黄景瑜饰演陈有富,还有饰演周恩来的专业户刘劲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飙戏。特别是青年演员黄景瑜,虽然从推崇偶像派的网剧中脱颖而出,但他并没有认定自己是偶像,坚持要走实力派演员的路线,不得不说,黄景瑜近年来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塑造的角色都获得观众的认可,在本片中与唐国强的对手戏着实可圈可点。据黄建新导演透露,黄景瑜在39摄氏度的高烧下依然坚持拍摄,直到自己身体开始摇晃才去医院治疗,这件事情让黄导看到青年演员的敬业精神,而黄景瑜的话更让观众感动:“伟人和革命先辈的精神鼓舞着我,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绝对不能后退,绝不能倒下。”
片中,黄景瑜饰演的陈有富,他身上有着军人的忠诚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也有着少年的英姿勃发与单纯直白,和对儿女的动容与羞涩。他作为警卫员,时时刻刻保护着毛主席的安全,同时,陈有富和毛主席平时的对话常有“互怼”模式,为较为严肃的历史题材影片带来了一丝幽默感。不可否认,黄景瑜的演技更上一层楼了。
片尾的最后4分呈现出的色彩斑斓的开国大典纪录片,与观众平时看到的黑白影像资料片有着明显的反差,片中的彩色版更是拉近了观众与1949年的距离,导演的大胆想法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听听毛主席那庄严的宣告,传到了长城内外,白山黑水之间,世界每个有中国人的地方,昨夜还是西风凋碧树,今日确实黄河之水天上来,试问身边人却道生活依旧,知否,知否,应是国家成立时刻。
2019《决胜时刻》观看有感
激动、感动、振奋、震撼、特别燃、热血沸腾……能得到观众如此高度评价的,就是目前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的电影《决胜时刻》,这部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北平香山,并在此完成国共和谈、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大事的电影,上映后燃起了观众们的爱国情,各种好评纷至沓来。今日,本片发布一支口碑特辑,揭秘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原因。截止9月23日,本片累积票房4800余万,各平台评分在同档期电影中位居第一,其中猫眼9.3分,豆瓣7.0分。
最“接地气”的领袖形象
聚焦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生动、亲切、可爱”、“接地气”是多数观众对电影中毛主席的感受,很多人都表示,电影里的毛主席是有温度、有感情、可以触摸到的人物,好像生活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一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毛主席帮警卫员写情诗并教他追女孩的情节,这一桥段的设置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有观众表示,电影中的主席既有身为领袖为国决策、运筹帷幄的一面,也有身为长者、父亲,对待年轻人表现出的关心、慈爱的一面,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影中的伟人形象,可以说是“真正走到了我们年轻人的心里”。
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得益于本片编剧何冀平对于角色的把控。据了解,何冀平不仅在开拍前研读数百万字资料,梳理故事主线,而且本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电影中虚构了诸如警卫员陈有富、播音员孟予、小战士田二桥等角色,通过这一系列小角色与主席发生的故事,从不同维度丰富毛主席的生活侧面,进而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毛主席形象。
传递“中国正能量”
彩色高清开国大典修复不易
“渡江战役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浴血奋战的场景看得我热血沸腾,顺利渡江后当战士们将红旗高高地插在占据地时,我眼角都湿润了!”很多人在看过电影后都表达了这样的感受,并表示,在当下幸福的生活中,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应该铭记历史,要珍惜现在美好和平的生活,“用最简单的故事,带来了最燃、最感动的震撼,这就是中国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的爱!”
影片自20日上映以来,关于片中全彩色高清开国大典纪实影像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很多观众都说,看到这一结尾时心情无比激动,“全新修复的历史影像带我们穿越到70年前!”要知道,这可是国内大银幕首次出现全彩色高清的开国大典历史影像,为了这4分钟的画面,本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专程派人远赴俄罗斯,购买当年苏联摄影师拍摄的胶片,然而胶片因为年代久远出现了划痕、晃动、焦点不实等情况,带回国内经过4K技术修复才最终让这历史性时刻重现大银幕。
篇3:《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
电影《决胜时刻》发布了由黄绮珊演唱的推广曲《心跳》MV。《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中央进驻香山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该片将于9月20日在全国上映。
歌手黄绮珊曾于1995年获广州十大金曲潜质女歌手奖,为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演唱插曲《我还能做什么》,演唱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主题歌《骄傲》。此后,她沉寂多年,在的湖南卫视音乐类节目《我是歌手》中,凭借过硬的演唱功底再度走红,获“高音女王”称号。此次,她携《心跳》归来,将对祖国的祝福融于每一次“心跳”。
MV以香山秀丽的航拍镜头开篇,引入1949年*中央进驻香山的画面。70年前,革命先辈们怀抱着对中华民族与华夏大地的赤子之心,共同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日的辉煌。《心跳》一曲将这份信仰融于深情的旋律,以“每个日夜,梦在燃烧,每一滴泪,化成微笑”,向中华民族崛起路上每一位革命者、建设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决胜时刻》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重磅之作,汇集了业内金牌制作团队,凝聚了台前幕后无数人的心血。在片中饰演毛主席的唐国强在访谈中表示,“拍摄这样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查找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人物进行分析、挖掘、艺术创作之外,更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心。”该片编剧梳理数百万字史料,历时四个月精心打磨剧本;剧组为拍摄辗转全国6地,并在修复后的香山双清别墅完成许多重要戏份;为真实还原历史,影片中不少道具都是特意寻找的“老物件”,大到汽车小到收音机全是实打实的“老古董”。
《决胜时刻》观看有感
你看过彩色的开国大典吗?这段新中国历最让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将首次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得以重新修复。9月20日起,观众走进影院便能在大银幕上感受高清彩色4K开国大典这一珍贵的历史影像。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每每回望时都不会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在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可是我们也发现,开国大典的画面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时刻的彩色影像。
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遗憾的是一场火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决胜时刻》作为一部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史诗情怀电影,此次特意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高清4K画面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身临其境,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提前观影活动上,有幸看到影片的观众均被高清修复的彩色画面所震撼。有观众激动地表示,“7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一历史性时刻,依然震撼,依然感动到热泪盈眶!”
从专程修复开国大典彩色画面一事即可看出,《决胜时刻》剧组对于影片细节的超高要求。黄景瑜谈到幕后团队时就曾表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专业又用心的团队,对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细致地把控,我们经常从早晨到下午,反复拍摄一个镜头。”也是因为“决胜”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细细打磨。
该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作为老前辈,工作起来却比年轻人还卖力,获封“超能导演”称号。黄景瑜赞叹道,“虽然黄导年纪比我大那么多,但是精力却比我旺盛非常多。”王丽坤也提到,“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是黄建新永远都站在第一线,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唐国强也表示,“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回来之后黄建新还要改剧本,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黄建新导演的这份严谨、真诚感染着所有主创,也写进了影片的每个镜头、每个细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年时间,是中国历最为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也是特务暗杀最为猖獗的一段时间,但这段历史,却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少有集中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将会还原这段紧张又让人难忘的历史。
篇4:《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
《决胜时刻》这部电影更加凸显人物的性格,以“不说教”为准则,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力图展现更生动的伟人形象,更鲜活的历史故事。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欣赏程度非常的高。在人物塑造上,*等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被高度还原,除此之外,通过生活化场景,使中央领导人的形象更立体。
《决胜时刻》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任弼时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中年时身体特别差。在他48岁病重时,邀请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来他家听他拉小提琴。他给这些特别听众拉了一首《灯塔》,这首曲子,不仅献给了心中最重要的听众,更献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也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这种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更值得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决胜时刻》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复兴梦”由此而来,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总书记为中国、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未来之路。
中国是历经风雨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无比坚强的英雄民族。中国数度辉煌,开辟了“丝绸之路”,经历过唐宋盛世,创出了“四大发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曾经几度坎坷,遭受过列强侵略,被侵占过国土,丧失过主权,陷入过迷茫。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几经沧桑,用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气概向世界呐喊: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中国在逐梦路上一路远航。唐诗宋词大放异彩,中医中药广为推崇,万里长城屹立千年……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在无声的证明着——传承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至今仍然举世瞩目、经久不衰。中国,从未放弃过复兴的梦想。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梦想的创造者、践行者。中华民族有梦,所以,在前行之路上一路走来,从未止步。历经七十年,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奥运”举办,“蛟龙”探海,世博开幕……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新姿态。中国,秉持着不懈追求的初心,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复兴梦”迈近。
梦想前方,路在脚下。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既涵盖了“强国”、“富民”的家国情怀,也涵盖了个人的奋斗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实现了民族梦、家国梦,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更是高速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挥洒得更加绚烂夺目、更加坚实稳健。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大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积极投身到日常路政工作中,完成好每一项日常巡查,处理好每一次突发情况,勇担使命,履职尽责、拼搏进取,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为高速事业发展增砖添瓦,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2019《决胜时刻》观看心得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等中央领导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进驻香山后,到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
从前的我们对毛主席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一位伟大的”。而电影选取了许多生活的小事,让毛主席在我吗=们的心中逐渐丰满。
“我离开北平时才26岁,转眼间56喽。”轻松的语气,微笑的神态,然而三十年来的辛酸苦楚有几人知晓。刚入北平便知火车站外有国民党埋伏,依然微微笑着从容迎接。这种幽默豁达或许早已经深入了主席的骨髓,如此才能让他一次又一次带领着人民解放军走过一次次危难。
和女儿一起抓小鸟,躲在树后悄悄等待的模样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关心下属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诗经里的爱情诗歌表白,事成之后满脸骄傲;为了能去戏园看梅先生的戏,“套路”自己的警卫员;看着老乡捎来的辣椒笑弯了眉……这一件件的小事让主席十分的“接地气”,主席不再是处于云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伟大的普通人。
“一切为了人民”是贯穿*、人民解放军工作的基础思想,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不息。国共和谈本不必谈,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一切障碍”。但为了人民免受战火纷扰,我们一让再让。“天下为公”是他们永远的初心。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来到北平时说“人人笑容挂念、容光焕发”。全国上下都渴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因为他们带来和平与自由。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影片末尾时,16岁的田二桥紧紧抓着旗杆不让它倒下,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封留着弹孔,浸着鲜血的信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有这样一些满身烈焰从炮火中走来的人,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
2019《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影片《决胜时刻》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响,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一代又一代*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新时代,斗争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人干事创业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党员干部唯有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气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经风雨、壮筋骨,行稳致远。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逐梦之途也从不是一马平川,而仍有重峦叠嶂、狂风疾雨,我们还有不少硬仗、苦仗要打。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向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看齐的核心意识,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怀着真挚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在逐梦之路上阔步前行。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实干情怀。俗话说:“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实干是检验斗争精神的试金石,也是逐梦成真的道路。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话振聋发聩。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铁杵磨成针”的实干情怀,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像焦裕禄同志那样,“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担当实干、攻坚苦干、善谋巧干,强发展、惠民生、优服务,让复兴梦想在“干”中绘就,让美好生活在“干”中实现。有实干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有破浪前行的勇气动力。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斗争就就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无。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党员干部以忠诚奉献铸就的。逐梦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向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员看齐,以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凡是吃苦吃亏的事,主动走在前面,毫无保留地把智慧和温暖带给群众,满腔热忱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好党的“代言人”、群众的“贴心人”。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取信于民、奋斗前行、实现梦想的重要品格。在逐梦路上,有腐蚀诱惑,也有清苦寂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把加强党性修养当着终身必修课,修好廉洁自律的心学,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有纪、行守纪,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清廉服务赢得群众信赖,聚集逐梦前行的强大人民力量。
篇5:《决胜时刻》电影影评以及观后感精选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1】
之所以选择观看电影《决胜时刻》,一来是因为名字,而来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决胜时刻》讲述的是*中央“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我所关心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感觉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也想到了当下脱贫攻坚也进入到了决胜时刻。回首70个春秋,70年前,他们为中国扬帆起航,70年后,我们继续保驾护航!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坚定目标。脱贫攻坚之路已行进至此,一路上我们的付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依然不能松懈,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初心不改的前进,特别是在这最后的决胜时刻,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更比以前工作认真、努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脱贫攻坚的收尾之路,总结经验、细心负责,在这最后的时期,决不能出现失误,我们要昂首挺胸,面对着阳光,稳健地、大踏步地前进。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整治问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槌,面对问题不护短,整治问题不手软,工作中不能有侥幸心理,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我们要有一个信念,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广大贫困百姓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工作,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切身体会百姓生活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努力加上他们的勤奋,为他们改变生活,用自己的力量走好脱贫攻坚这最后一段路。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转变作风。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人,特别是干伍的作风建设,在如今的关键时刻,不可以有丝毫懈怠,我们要严肃干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干部也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待贫困户要热情亲和,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在这最后阶段发挥出自己光和热。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只有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目标、整治问题、转变作风,就一定能把脱贫攻坚这份工作完成好。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2】
史诗级音乐剧,全篇高音洪亮交响乐,只有极少数镜头缺少交响乐的覆盖,瑕疵是难免的,不能怨导演,希望导演再接再厉,将遗漏的片段全部填充上优秀的交响乐,一气呵成。
本剧可说是极其良心,不仅没收音乐剧的钱,连著名“演员”们的超清集一分也不要,仅收一份电影票钱。
作为本剧主角,长相神似黄景瑜的韩庚先生,与女播音,虽然被质疑“拖剧情”“出戏”“走错片场”“声音难听”“端架子”“面瘫”“尬”,但是两人在这些青春爱情戏中的贡献还是可圈可圈可圈。
导演为了贴合国庆的背景,能把诸位老戏骨找来填充这部史诗音乐爱情时代剧,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给这么多面部特写跟仰角特写,为什么老蒋给宋美龄打电话一定要给倾斜45度角的面部特写,两次。
为什么等了两小时才放重点宣传的修复镜头,为什么分成两段,第一段还用“宏大”的交响乐与女播音“清脆亮丽”的嗓音当解说,完美毁掉了背景画面。
如果还要出个导演剪辑版,建议改成默片,把黄先生与女播音感人肺腑的爱情片段剪出去,作为一步独立电影,一定大卖。把有“人情味”的毛主席片段里的几位小演员也剪出去,作为一部独立电影,一定大卖。水平一般的老演员们用一个广角镜头,按话剧那么演就好。
本部电影可说是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正名了,两部虽然明星太多,但还在用明星演人物,且因时间跨度,不能着重一人,本部……他们做回了自己,特写跟不要钱一样。
宣传时主要用修复照片,第一反应是一定要陪家中长辈去看,但是看演员表、剧照以及“人情味”这句宣传语,决定自己试水,结果证明担忧是对的。
因为工作日,人本就不多,电影演一半时,已经陆陆续续有人走了,还剩20分钟,只剩我一人坚持,等修复片段,走出剧场那一刻,我确信自己被坑了,只能怨自己年青,阅历浅。
其实电影真有改善空间,把唐国强叔叔单独出一段,宋大哥单出一段,双鹰同志单出一段,重新剪辑。
渡江战役那加的那段宏大交响乐真的给我留下来极深的印象,这是我印象中不差钱还能把战争拍的这么差的,交响乐真加的丧心病狂,这么拍牺牲的革命先辈们不合适。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3】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历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共谈判最终破裂,解放军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全国各地相继迎来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箭在弦上。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70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片中,既有领导人对革命事业的不忘初心,对新中国成立的未雨绸缪,又有普通战士的全新视角,无疑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与还原。
影片以时间为线索,从领导人进驻香山工作开始,将开国大典前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在大银幕上。从国共双方异常艰难的谈判到战火纷飞的渡江战役,到博采众长筹备新政协会议,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系列大事带给观众。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决胜时刻》处处体现出浓浓的新意,尤其注重对小人物的塑造和对细节的把控,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观影体验。
《决胜时刻》虽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但并没有从厚重的战争场景入手,而是在刻画领导人的同时,选取了三个身份不同的典型人物,领导人的警卫员陈有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孟予,以及解放军战士田二桥,从三个不同的小人物入手,透过不同的视角来展开故事,三个人之间又有着某种巧妙的联系,穿插在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说起来,导演在编排上相当大胆,以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所见所得和所感所想来推动剧情,不光视角独特代入感强,更是能够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言行来重新解读历史,再现峥嵘岁月。
除此之外,影片对毛泽东同志的塑造更具有人情味和家庭气息。工作之余陪女儿一起抓麻雀,在餐桌上和子女畅谈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关注子女的感情生活,温情满满的场景,亲人相聚的时刻,细致入微的刻画了领导人鲜见的家庭生活;工作中,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当得知小同志思乡心切后,批给假期并发放路费,让他回乡省亲,小同志深受感动;闲暇时间带着小战士一起看戏,并做东请客吃饭,与老板亲切地话家常。可以说,自始至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这样的领导人,与以往的作品中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光贴近生活,更是有血有肉。
影片对国共谈判的历史,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进行了还原。谈判桌上,共产党一心想着推动谈判的顺利进行,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对国民党的要求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为了和平的到来,在协议上不断让步;而国民党则是以谈判为借口拖延时间,妄图划江而治,暗中寻求美英等国的援助,私底下小动作不断,暗杀爱国和进步人士,以致手下将士不断起义。这一进一出之间,孰是孰非、高下立判。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周恩来回延安》、《古田军号》等国庆献礼的影片,相继与观众见面,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来追忆革命历史,重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刻。影片《决胜时刻》,不光从全新的角度来关注领导人的生活,更有小人物的独到视角,并注重对故事和情节的把控,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视性。这样的作品,不光新意十足且接地气,无疑更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4】
《决胜时刻》是博纳影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重磅之作。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3月,*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香山,在这里指挥渡江战役、会见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重大事件。香山作为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电影《决胜时刻》在香山双清别墅内取景拍摄,真实还原了70年前香山的一段历史。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展现真实的历史轨迹。紧张迂回的谈判桌上、火光漫天的枪林弹雨,片中的每一帧镜头,都蕴藏着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曙光。《决胜时刻》不仅着力于时代的刻画,更聚焦于人物的塑造,力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用生活化的场景,让观众零距离、全方位地感受风采。
本片着重塑造了*的形象,少见地刻画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形象。片中,*与身边战士陈有富、田二桥等人的互动,对女儿的暖心陪伴,让观众意识到伟大也是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人。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奏响一曲人性的温暖之歌。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燃情岁月。这一年春天,*等*中央领导人踏上了“进京赶考路”,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 篇章;这一年,国共和谈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迎来解放的曙光;也在这一年,*人齐心协力,负重前行,架构起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举办开国大典,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5】
影片《决胜时刻》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响,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8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一代又一代*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新时代,斗争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人干事创业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党员干部唯有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气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经风雨、壮筋骨,行稳致远。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逐梦之途也从不是一马平川,而仍有重峦叠嶂、狂风疾雨,我们还有不少硬仗、苦仗要打。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向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看齐的核心意识,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怀着真挚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在逐梦之路上阔步前行。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实干情怀。俗话说:“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实干是检验斗争精神的试金石,也是逐梦成真的道路。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话振聋发聩。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铁杵磨成针”的实干情怀,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像焦裕禄同志那样,“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担当实干、攻坚苦干、善谋巧干,强发展、惠民生、优服务,让复兴梦想在“干”中绘就,让美好生活在“干”中实现。有实干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有破浪前行的勇气动力。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斗争就就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无。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党员干部以忠诚奉献铸就的。逐梦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向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员看齐,以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凡是吃苦吃亏的事,主动走在前面,毫无保留地把智慧和温暖带给群众,满腔热忱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好党的“代言人”、群众的“贴心人”。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取信于民、奋斗前行、实现梦想的重要品格。在逐梦路上,有腐蚀诱惑,也有清苦寂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把加强党性修养当着终身必修课,修好廉洁自律的心学,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有纪、行守纪,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清廉服务赢得群众信赖,聚集逐梦前行的强大人民力量。
篇6: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影评
今天,由黄建新、宁海强联合执导的电影《决胜时刻》正式公映。作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进驻北京香山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历史,著名演员唐国强、刘劲、黄景瑜、王丽坤等联袂主演。本月11日,片中播音员孟予的饰演者、青年演员王丽坤曾做客《今日影评》并自评身处伟大时刻的“普通小人物”形象,引发观众热议。
9月20日,电影《决胜时刻》的核心主创——编剧何冀平女士做客《今日影评》,以创作者身份解析这部以独特视角还原伟大时刻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影片,同时也与观众朋友分享片中领袖形象创作心得。
小人物映射时代波澜
热搜词彰显主席特质
对于新中国成立至关重要的1949年春天,曾在《建国大业》等影视作品中有过多次展现。为集中描绘这一段光荣岁月,电影《决胜时刻》在剧作层面做出了怎样的创新?面对《今日影评》抛出的疑问,影片编剧何冀平坦言,她在创作之初就希望能以一个特殊角度再现这段历史。而为了更加突出毛泽东的形象,她也在片中专门设置了警卫员陈有富、播音员孟予和小战士田二桥这三个“小人物”。何冀平对《今日影评》表示,他们的加入不仅侧面展现出毛泽东作为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更映射出大时代的波澜壮阔。
《今日影评》节目现场,何冀平以紧跟新媒体潮流的“热搜词”形式,结合三个小人物关系视角“跨越时空”,为片中的毛泽东形象选定出“职场好领导”、“热心牵线人”及“走心忘年交”三词。其中,“职场好领导”正是由黄景瑜饰演的便衣队长陈有富眼中毛泽东的形象。据何冀平向《今日影评》介绍,在和平解放后敌特形势复杂的北京,保卫毛泽东的工作极为重要,而寸步不离主席身边的陈有富自然与洒脱的毛主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细节事件,在烘托主席与战士亲切关系的同时也展现出战士们的无畏付出。
风趣幽默关爱青年
拉近领袖形象距离
洒脱之余,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他的幽默感上。《今日影评》节目现场,主持人陈旻诵读了1948年毛泽东主席写给李达的一封信:“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毛泽东将共产党的奋斗史比做一个公司成长的幽默比喻,何冀平也对此万分欣赏。大量查阅文献的她在向《今日影评》分享另一则主席趣闻之后表示,当前一些文学或影视作品把毛泽东形象描绘得过于一本正经,而她所要做的正是拉近风趣的领袖与我们的距离。
对于毛泽东主席“热心牵线人”的“人设”,何冀平对《今日影评》介绍道,主席非常喜欢帮助青年男女,她也因此在电影《决胜时刻》中设计了陈有富与播音员孟予间相爱并受到主席帮助的情节。据何冀平进一步向《今日影评》介绍,片中陈有富常因护卫主席而与爱人失约,毛泽东在了解情况后主动施以“锦囊”相助,绝不会因为自己的领导身份而对下属晚辈不屑一顾。
借情设计呈现真实领袖
温故知新只为更好前行
电影《决胜时刻》中,16岁小战士田二桥的形象,与毛泽东有着极为密切的情节关联。据何冀平继续向《今日影评》介绍,片中经毛泽东批示回到家乡的田二桥,始终与毛主席保持通信,两人堪称一对“走心忘年交”,更近似“父子关系”。然而不幸的是,田二桥在渡江战役中光荣牺牲。何冀平对《今日影评》坦言,好像主席骨肉一般的二桥,是对牺牲于朝鲜战场的毛岸英烈士的“借情”设计,意在真实展现毛泽东为人父的不为人知一面。作为职业编剧的她表示,只有自己笔下的人物为自己所喜爱,他们才有可能被观众喜欢。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包括《决胜时刻》在内的一批家国题材优秀影片集中问世。谈及亲身参与的献礼影片创作工作,何冀平向《今日影评》深情表示,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自己有责任将这些名留青史的伟大人物活灵活现地写出,并令他们的形象同时留存在银幕与观众心中。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秉持温故知新态度的何冀平继续对《今日影评》指出,我们一定要先知道这些历史,才能知道今后应该怎么走。
《决胜时刻》观看有感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博纳影业联合摄制,何冀平、黄建新、王青伟编剧,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于9月20日上映。影片讲述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背景下,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影片中既有对历史宏大叙事的多层面展示,也不乏对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生活化一面的细致刻画,情感充沛,表现细腻。
1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在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北京市委宣传部影视处处长霍志静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等行业专家、《决胜时刻》电影主创组成了22人专家团,在观影后对影片进行了点评及提出建议,新京报记者揭秘影片拍摄幕后,及分享《决胜时刻》真实的观影体验。
生活化:呈现领袖生活和情感世界
从十年前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到今年的《决胜时刻》,不仅是导演本人,包括曾多次饰演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的演员唐国强、刘劲、刘沙、王健等人也都再次回归重聚。
谈及两部影片的异同,黄建新表示,虽所讲故事发生的时间节点有所重合,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人物塑造,两部电影在艺术创作上都有所不同。黄建新用“大事不屈,小事不拘”来形容《决胜时刻》的影片创作,他坦言,影片根据史实做了一部分艺术加工,但所有细节都有据可循,黄建新希望观众能够在《决胜时刻》中看到领袖不常见的生活化的一面。
在拍摄《决胜时刻》时,黄建新将创作重点集中在塑造人物上:“何冀平老师写人物是数一数二的,对人物有了聚焦,我们导演创作的维度就宽了,很多可能性也就出现了。前期沟通时,何冀平说有一个想法,就是写几个毛主席身边的年轻人,比如他身边的警卫队长、小战士、还有毛主席的小女儿,这些看似平常人身上不平常的故事让我们很兴奋,我们希望这个电影喜怒哀乐都有。”
黄建新强调《决胜时刻》要“以情制胜”,希望通过呈现领袖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打造出一部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年轻观众的主旋律题材电影。影片中大部分情节选择从微观视角切入,融入了大量毛主席个人生活的桥段,比如到戏院后台跟梅兰芳见面、在街头品尝北京小吃、教警卫员如何给对象写情诗,毛主席教女儿捉麻雀,并围绕毛主席设置多重人物关系,如陈有富和孟予“靠主席牵线”的纯粹爱情,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让毛主席在性格、情感及生活细节等不同层面,无限贴近其真实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表现出领袖身上的直爽真性情。
效率:67个工作日辗转11城拍摄
“67个工作日连轴拍摄,连续十余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黄建新说,《决胜时刻》创造了他导演生涯的一个“奇迹”。
黄建新回忆,执导《建国大业》时,拍摄时长百余日就感觉时间已相当紧张,而十年后执导《决胜时刻》,拍摄周期只有81天,除去转场时间,实际拍摄只有67天,这样紧张的创作周期,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整个主创团队来说,起初都被看作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黄建新回忆:“《决胜时刻》后期录音、剪辑、调光那段时间,我已连续十六七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到最后人累瘦了、病倒了,但影片总算完成了。”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也表示,《决胜时刻》的高效完成是一个“奇迹”,67天辗转北京、上海、沈阳、宁波、大连等11个地方,创作也保证了艺术质量,尤其黄建新这次也弥补了不少在影片《建国大业》创作中的遗憾,尤其看至片尾,彩色的《开国大典》中毛主席真实的光辉形象出现引全场鼓掌:“我们有信心,这个片子在上映后会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创新:周恩来形象塑造更立体
《决胜时刻》中饰演周恩来的刘劲也参加了专家研讨会,自踏入影视圈,刘劲便成了专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塑造周总理有无可比拟的经验。很多人说,演员塑造角色,但在刘劲看来,多年饰演周恩来的经验也让他不知不觉中重塑了自己。
刘劲回忆,第一次饰演周恩来是在1995年的电视剧《遵义会议》中。随后的24年间,刘劲扮演过不同时期的周总理形象,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及这次的《决胜时刻》。刘劲希望自己在《决胜时刻》中将周恩来的另一面表现出来:谈判桌上,周恩来与自己亦敌亦友的兄弟张治中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但在谈判桌下以情动人规劝张治中,展现兄弟情谊,“以前我们看到的周恩来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为党为人民的革命情怀,理想信念表现得较多,但在这部戏中,周总理的形象会更为立体和丰满。”
研讨会现场刘劲还表示,演员能碰到一个好题材是最幸福的事,“十年前我和黄导拍摄了《建国大业》,我们一直期待再合作,这次通过《决胜时刻》我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团队。这是一个非常温暖、强大、出作品、出经典的团队,演员在现场随时都是一种创作状态,我们8月份拍3月份的戏全是穿着大棉袄,不拍戏时也不会把衣服脱掉,因为想一直在戏里。”
篇7: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影评
在《决胜时刻》最关键的时期,黄导每天只睡几小时,真的太不容易了。黄导和宁导都是有创业激情的。这一部电影是组织化创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这一次围绕中共中央在香山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给创作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这次《决胜时刻》主创团队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突破《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刷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最新的票房纪录,我们期待。
尽管《开国大典》《建国大业》都涉及相同的内容,但是《决胜时刻》这次整个创作过程,能看出来确实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次特别的新突破。大家一致觉得这部片子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厚礼,因为影片故事中在香山的这一段时间,是奠定新中国大局未来格局的一个关键时期,影片把这段黎明光辉的朝气呈现了出来,是一份非常好的献礼作品。
影片艺术上的突破我也很想特别提及,过去我们都是从党的角度去写历史,现在是站在多维度去描述历史的立体性。我们设计了警卫员、家庭成员,给了这些任务不同的各个层面的人物以塑造空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意识,无论是大人物、小人物、敌人……人物都“活”起来了。这一点上,《决胜时刻》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
这部影片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影片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能够把人代入到叙事当中。电影整体结构非常丰满、非常有激情,影片观看过程当中,能让观众沉浸在一种饱满的情绪状态里,我觉得这是整体的叙事、节奏、风格区别于我们之前看到的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原因,它让我们有很多新的感受,也让我们有新的感动。
第二,领袖的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传递得非常充分,通过细节呈现在每一个重大的关键点上,领袖们心中想到的是人民,是人民的生活,这种表达拓展了我们主流价值表达的新空间,说明了“决胜时刻”时我们在光明的道路上前行,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放在首位。
《决胜时刻》是一部出人意料的电影,按照常理,文艺作品要呈现重大历史,一般都会用波澜壮阔宏大的叙事和全景描绘,我们之前有很多这样的创作,但是看了《决胜时刻》以后,我发现片中有和平谈判、渡江作战、新中国成立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更多的是宏大历史中生动的细节切片,这带给观众意外的发现,从而使得《决胜时刻》与众不同。
《决胜时刻》这种以小见大是以科学历史观为前提,正因为如此,影片虽然采取了历史细节、生动切片但没有遮蔽历史、淹没历史,也没有让历史碎片化、冗长化,它对历史塑形和筑魂的同时,也从历史、意义、思想和审美价值出发,极大增强了历史感染力,让历史鲜活了起来。
我看了之后一直在思考,这种主旋律电影会不会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我觉得一定会!因为我在看片子的时候好几次特别感动,甚至有想哭的冲动。在电影院观影的气氛感染了我,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而且在每一个有趣的地方,我能感觉到观众同步地都对这部分产生了一样的印象。
我觉得一个艺术作品最高的境界反而是“自然”,所以我觉得《决胜时刻》从导演、编剧等方面,特别好的一点就是举重若轻。比如我印象特别深的几场戏,毛主席去看梅兰芳的演出,我看到两个人的伟大,梅兰芳的反应淡定得体,这段戏让我舒服的地方在于,电影没有非要众星捧月般地去塑造伟人,而是没有丢失配角的存在感。所以年轻人来看这片子的时候,能看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有光彩,从创作上来讲,这点我很佩服。也希望宣传的时候,我们也能用年轻人所喜欢、所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给他们,我相信这样做,电影一定能成为一个爆款。
这个影片没有疲于叙事,尤其开场很棒,有抒情性、有诗意,是大格局、大情怀的东西。我看这影片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也希望有一些总结,很多这类主旋律题材的影片它有些东西是必须表现的,但如何也保证艺术上的戏剧性?《决胜时刻》这方面做得不错,比如何冀平老师设计的播音员角色非常重要,她上来就念文件、念通讯,把大历史、大政治的这些内容通过播音员传递给观众,这是戏,他们把情绪融到戏里了。
2019《决胜时刻》观看心得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香山,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和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香山。但这段历史,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鲜有集中表现。今天,这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往事正式搬上大银幕。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在北大首映、全国点映中收获了首批观众的好评。昨天,《决胜时刻》专家研讨会举行,主创人员回顾了创作历程,与会者一致盛赞其角度独特、故事丰满、细节感人,完成了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又一次突破。
创作历程
14天写出大纲,67个工作日完成拍摄
去年10月,博纳董事长于冬和导演黄建新接到了北京市委宣传部的任务,要筹拍一部讲述1949年香山故事的献礼片。“布置完任务出来,我和于总就站在路边发愁。”黄建新坦言,当时自己就觉得“太难了”。如何不重复以往的主旋律创作,找到新的路径?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之际,艺术总监张和平提出,他有一个最佳的编剧人选,就是曾创作过《天下第一楼》《新龙门客栈》《投名状》《邪不压正》等一系列佳作的金牌编剧何冀平。
“接到这个任务我也有一点犹豫,因为我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红色主旋律,完全没有经验,好在没有经验也就没有顾虑。我想,不管什么题材,必须要好看。”何冀平透露,当时她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要快。“11月接到任务,3月就要开机,所有人都在等我的本子。”
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并恶补了相关的影视作品之后,何冀平用了短短14天时间,就拿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故事大纲。“我的剧本向来是写人物,人物要有情感,有温度,有激情,尤其是毛泽东这样一个人物。如何表现他?我就设计了三个小人物,他们和毛主席之间的故事就构成了戏剧性,写出了不同层次的情感。”
这样一份大纲摆在黄建新面前,一下子就让他兴奋了。“何冀平老师写人物是数一数二的,剧本这样一聚焦,我们导演在创作上天地就宽了,可能性也出现了。”他透露,由于剧本采取的是虚实结合的创作方式,一开始大纲送上去报审的时候,专家对“虚”的部分是存有异议的,直到完整的剧本出炉,看到“剧本把毛主席写的那么生动”,终于顺利过审。
接下来的拍摄任务异常紧张,作为有丰富制作经验的导演,黄建新把制作流程细化到了每一天。“当时算了一下,除去转场,一共只拍了67个工作日。”为此,他和导演宁海强、摄影指导邵丹提前制作了“视觉前端剧本”,“我们用了二十几天的时间,拿了全世界100部战争片,拼装出了电影里的那场战争戏,最后剪成长度四分五十几秒的片段,把音乐配上反复修改。”实拍时,宁海强导演展现了他对战争片强大的驾驭能力,调了八台机器同时拍摄且无一穿帮,大大节省了后期制作的时间。黄建新总结,“动用一切方法塑造人物,展现喜怒哀乐,是这部电影创作的核心。”
优秀的剧本和强大的团队为《决胜时刻》注入了灵魂,也让演员有了充分施展的空间。曾多次饰演周恩来的刘劲说:“作为演员来说,真的是需要一个好剧本,所以这一次要感谢冀平老师创作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的一个好剧本。”他认为,片中不只是小人物写得非常有特点,对领袖人物的塑造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人物形象有温度、有情感,观众看了以后反响很强烈,领袖人物的另一面在这部戏里也表现了很多,包括周恩来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但在谈判桌下跟张治中是一种兄弟情谊,这种反差表现得特别强烈。我演得很过瘾,大家也感觉到这个周恩来和以往的周恩来形象不太一样,很丰满。”
在出品人于冬看来,《决胜时刻》有点像当年《建国大业》的姐妹篇,当年创作时的很多遗憾在这一次都弥补了。“尤其是片尾,当修复后的高清彩色4K的开国大典影像首次亮相大银幕,真实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出现以后,全场鼓掌!所以我们很有信心这个片子会在今年的国庆档放映后,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专家点评
角度独特、故事丰满、细节感人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这部影片的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让观众非常容易被代入,“整部影片的观看过程当中,观众都沉浸在一种饱满的情绪状态中”。其中,领袖的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表达得非常充分。饶曙光说,自己在看到任弼时拉小提琴向战友告别的段落时,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样的细节有新鲜感,把几十年浴血奋战的战友情表达到了极致”。他还提到,小人物的塑造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小战士还有毛主席的女儿,这些人物能够跟当下的观众实现一个有效的对话,使得年轻观众不仅仅了解了革命历史,更感受到革命烈士所带来人性的表达和感动。”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身边很多年轻观众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当时我就觉得这电影成了。这部电影立意很高而表达又平易近人,情感浓郁而又理性深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分享了自己的直观感受,并进一步表示,“影片深度挖掘了北京香山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做到了很重要的奠基作用。我相信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双清别墅和香山会成为北京文化旅游一个新的胜地。”
除了立意深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更肯定了影片在艺术上的突破。“以往我们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走过戏剧化、诗意化、多维度、细节化等不同阶段,但这部作品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它是人物的历史。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而这部电影就是用艺术的方式,让一些消失的历史和人重新在大银幕上鲜活起来。”在他看来,影片很巧妙地设计了警卫员、播音员、主席的家人以及民主党派不同个性的人士,为塑造领袖人物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空间,提供了让人物活起来的可能性。此外,尹鸿也肯定了影片在制作上还原历史的精准把握:“这两年有些作品过度渲染战争场面,但《决胜时刻》在这方面树立了非常好的标杆,使影片的质感和最后纪录片的质感毫不违和,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感。”
“《决胜时刻》是一部出人意料的电影,一般重大历史题材都会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和全景描绘,但《决胜时刻》更多的是宏大历史中的生动切片和壮丽史诗的细节。”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注意到,影片的英文名是《毛泽东1949》,“这个译名很好地体现了它的艺术特点,代表了一种更有温度的想象,一种更富细节的遐思”。
在细节处理上,《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特别喜欢毛主席帮贴身警卫写情书、和小女儿抓麻雀、去戏园子看《霸王别姬》等情节,“这些情节生动刻划了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儿女情长和人之常情。这种虚实衔接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唐国强在塑造上真的是炉火纯青。”
2019《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今日上映的电影《决胜时刻》,给观众准备了一个大“彩蛋”——片尾将播放时长4分钟的开国大典彩色纪实影像。能够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如此超清画质的珍贵影像,大伙纷纷叫绝,“震撼”“请多排片”。
一个个历史节点,一页页山河变迁。开国大典,新中国沧桑巨变的起点,深深烙印在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在课本上、在影视作品里,每每读到、听到、看到这一历史时刻,那份激情与澎湃总会油然而生。而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国领袖的庄严宣告依然响彻云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道一句,“这盛世如你所愿”。
图片是凝固的历史,影像是岁月的再现。感动源于巨变与飞跃,也源于历史影像带来的那份真切。其实,对于许多历史事件,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就拿开国大典来说,我们都知道,对其中的诸多细节也能如数家珍。但这份认知大多来自文字以及珍稀黑白影像,在时间、空间上难免有一些距离感。而这一次,在超清的历史影像中,凝固的时间重新流动,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音容笑貌以及许多历史细节清晰可见,你我仿若亲临盛事,历史的丰富、深厚与生动就此展现。
而这一珍贵的“彩蛋”,得之可谓意外。导演黄建新偶然听闻,在网上看到过开国大典的彩色录像。为此其费尽心力、几经波折,终于在俄罗斯档案仓库中,找到了一段4分钟的开国大典影像。后经修复,胶片宛若新生。这启示我们,近代以来,限于特定时期的条件,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的记录和保存难度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史料不存在。就现实来看,有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或散落民间,或沉寂于国内外的档案馆、图书馆,下番功夫收集挖掘、系统梳理,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历史是厚重而沉静的,但它会因细节的完善而更加丰满鲜活,会因呈现方式的立体而更加有血有肉。开国大典复原照震撼人心,对我们是启示也是提醒,“论从史出”,无论是抗战史、解放战争史还是近现代史,我们都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挖掘、保护、利用、记录相关史料,让它们更清晰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我们的历史记忆更加真实丰富、栩栩如生。
篇8: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及影评精选
今天跟爸妈一起看了决胜时刻,父母都特别喜欢。片子整体比较细腻,如果习惯了大制作商业片可能稍微有点不适应。两个半小时我目不转睛的看完了,从打紫石英号那开始哭,一路哭到结尾哈哈哈,可能我泪点太低了吧。决胜时刻更多的刻画了毛主席的细节方面,比如与下属的互动,帮警卫员介绍对象,传授恋爱锦囊等等。自认为片中非常有趣的两个人物就是陈有富和田二桥,陈有富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整部片子就靠陈有富来调节气氛。小战士田二桥后期高光,也是一大泪点。片子的战争场面是打紫石英号和渡江战役,篇幅虽短但胜在够燃!!!看的时候激动不已热泪盈眶,bgm也是一绝。
还有任弼时拉小提琴的一幕,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坐在台下,镜头从他们每个人的脸上划过,流下的一滴滴眼泪里回放着新中国成立路上的一切波澜壮阔。
最后就是从俄罗斯购买回来的开国大典片段,修复成了高清彩色的开国大典并第一次展映出来。当毛主席从车里走出来,跟电影无缝对接,满场观众无一不震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伟人形象和开国大典的一片欢腾跃然出现在你眼前,怎么可能不流泪,爱国是一种本能啊……
导演和团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真诚,他们的努力,辗转归国又一帧一帧修复的的开国大典片段就值得我给决胜时刻高分!
篇9: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及影评精选
知道此片和首映也就是两天前,通过少数公众号和影迷群。
看了大概推介,心里犯嘀咕,居然140分钟之长,苏大哥有这么仗义尽责吗?竟然是彩色修复4K,那岂不是非常非常珍贵精美的纪录片?然而我立马下票。原因只有一个,历史要日常铭记,和平团结出道义自由!
此片是演绎式记录传记,是电影也是纪录片,所谓决胜时刻,是和谈失败渡江战役的前后、因果的发展,以主线辅线带动影片,展现当时两党的态度、抉择。
好看不止一点:
1.主旋律加纪录片外衣,不必期待电影要素齐全职能完备,注定也无法兼得。只要能想起来那段激心动魄的历史,能加深了解当时时局,也是非常好的一次学习。
2.如讲,不必过分在意形式。简单的平铺直叙,两条叙事线并行,交代对立身份、事件、矛盾,清晰明确;但表现上略微简约缺少细致刻画,也是由于大的事件长的时间段限制,纪录片传记大抵如此,尤其主旋律题材。正因如此,简单了然,不必翻书恶补。
3.大荧幕观看,视听效果远超线下。配乐超级厉害,渲染情绪非常重要,刚开始就足够吸引;画面很美,敌我色调一冷峻暗黑一阳光温暖,配乐同样交代分明;两个镜头很绝,一个是蒋介石垂钓的摇镜横移跟进,与周围静物和凋零的一个对应表现;一个是谈判的升俯,交代对立阵营焦灼停滞的场面。
4.人物演绎上,主席来了回爱情导师加捉麻雀,也是少见的暖男温柔形象,够生活化表演很讨人喜欢。相信这在绝大多数影视中是不会有的,其中听闻小战士牺牲的那段,连续流泪两次。敌我双方领袖的表现上,蒋介石也算一介匪类,满口文邹邹的酸诗俗语,不必惊呼文雅精致,却符合背地里光明正大的恶劣行迹。
5.目前我单方面发现,此片的文宣非常之落后之差,难以想象。如此优质珍贵影像和历史再现,主旋律都不推广的?首映当日晚九点钟,俩人包场?!但是享受两个多小时的清净完美的观影体验,没有吵闹干扰。
6.回答以上两个问题。苏大哥仗义尽责不知道,或许是剪辑或许是片源就少。纪录片实时影像是真的精美,但就是太少太短,完全不够预期值,因此观影要认真感受,仔细的盯着修复彩色版的一帧一幕!
7.满星推荐,值回票价!
篇10:《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心得影评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香山,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和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香山。但这段历史,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鲜有集中表现。今天,这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往事正式搬上大银幕。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在北大首映、全国点映中收获了首批观众的好评。昨天,《决胜时刻》专家研讨会举行,主创人员回顾了创作历程,与会者一致盛赞其角度独特、故事丰满、细节感人,完成了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又一次突破。
创作历程
14天写出大纲,67个工作日完成拍摄
去年10月,博纳董事长于冬和导演黄建新接到了北京市委宣传部的任务,要筹拍一部讲述1949年香山故事的献礼片。“布置完任务出来,我和于总就站在路边发愁。”黄建新坦言,当时自己就觉得“太难了”。如何不重复以往的主旋律创作,找到新的路径?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之际,艺术总监张和平提出,他有一个最佳的编剧人选,就是曾创作过《天下第一楼》《新龙门客栈》《投名状》《邪不压正》等一系列佳作的金牌编剧何冀平。
“接到这个任务我也有一点犹豫,因为我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红色主旋律,完全没有经验,好在没有经验也就没有顾虑。我想,不管什么题材,必须要好看。”何冀平透露,当时她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要快。“11月接到任务,3月就要开机,所有人都在等我的本子。”
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并恶补了相关的影视作品之后,何冀平用了短短14天时间,就拿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故事大纲。“我的剧本向来是写人物,人物要有情感,有温度,有激情,尤其是毛泽东这样一个人物。如何表现他?我就设计了三个小人物,他们和毛主席之间的故事就构成了戏剧性,写出了不同层次的情感。”
这样一份大纲摆在黄建新面前,一下子就让他兴奋了。“何冀平老师写人物是数一数二的,剧本这样一聚焦,我们导演在创作上天地就宽了,可能性也出现了。”他透露,由于剧本采取的是虚实结合的创作方式,一开始大纲送上去报审的时候,专家对“虚”的部分是存有异议的,直到完整的剧本出炉,看到“剧本把毛主席写的那么生动”,终于顺利过审。
接下来的拍摄任务异常紧张,作为有丰富制作经验的导演,黄建新把制作流程细化到了每一天。“当时算了一下,除去转场,一共只拍了67个工作日。”为此,他和导演宁海强、摄影指导邵丹提前制作了“视觉前端剧本”,“我们用了二十几天的时间,拿了全世界100部战争片,拼装出了电影里的那场战争戏,最后剪成长度四分五十几秒的片段,把音乐配上反复修改。”实拍时,宁海强导演展现了他对战争片强大的驾驭能力,调了八台机器同时拍摄且无一穿帮,大大节省了后期制作的时间。黄建新总结,“动用一切方法塑造人物,展现喜怒哀乐,是这部电影创作的核心。”
优秀的剧本和强大的团队为《决胜时刻》注入了灵魂,也让演员有了充分施展的空间。曾多次饰演周恩来的刘劲说:“作为演员来说,真的是需要一个好剧本,所以这一次要感谢冀平老师创作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的一个好剧本。”他认为,片中不只是小人物写得非常有特点,对领袖人物的塑造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人物形象有温度、有情感,观众看了以后反响很强烈,领袖人物的另一面在这部戏里也表现了很多,包括周恩来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但在谈判桌下跟张治中是一种兄弟情谊,这种反差表现得特别强烈。我演得很过瘾,大家也感觉到这个周恩来和以往的周恩来形象不太一样,很丰满。”
在出品人于冬看来,《决胜时刻》有点像当年《建国大业》的姐妹篇,当年创作时的很多遗憾在这一次都弥补了。“尤其是片尾,当修复后的高清彩色4K的开国大典影像首次亮相大银幕,真实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出现以后,全场鼓掌!所以我们很有信心这个片子会在今年的国庆档放映后,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专家点评
角度独特、故事丰满、细节感人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这部影片的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让观众非常容易被代入,“整部影片的观看过程当中,观众都沉浸在一种饱满的情绪状态中”。其中,领袖的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表达得非常充分。饶曙光说,自己在看到任弼时拉小提琴向战友告别的段落时,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样的细节有新鲜感,把几十年浴血奋战的战友情表达到了极致”。他还提到,小人物的塑造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小战士还有毛主席的女儿,这些人物能够跟当下的观众实现一个有效的对话,使得年轻观众不仅仅了解了革命历史,更感受到革命烈士所带来人性的表达和感动。”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身边很多年轻观众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当时我就觉得这电影成了。这部电影立意很高而表达又平易近人,情感浓郁而又理性深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分享了自己的直观感受,并进一步表示,“影片深度挖掘了北京香山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做到了很重要的奠基作用。我相信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双清别墅和香山会成为北京文化旅游一个新的胜地。”
除了立意深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更肯定了影片在艺术上的突破。“以往我们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走过戏剧化、诗意化、多维度、细节化等不同阶段,但这部作品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它是人物的历史。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而这部电影就是用艺术的方式,让一些消失的历史和人重新在大银幕上鲜活起来。”在他看来,影片很巧妙地设计了警卫员、播音员、主席的家人以及民主党派不同个性的人士,为塑造领袖人物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空间,提供了让人物活起来的可能性。此外,尹鸿也肯定了影片在制作上还原历史的精准把握:“这两年有些作品过度渲染战争场面,但《决胜时刻》在这方面树立了非常好的标杆,使影片的质感和最后纪录片的质感毫不违和,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感。”
“《决胜时刻》是一部出人意料的电影,一般重大历史题材都会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和全景描绘,但《决胜时刻》更多的是宏大历史中的生动切片和壮丽史诗的细节。”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注意到,影片的英文名是《毛泽东1949》,“这个译名很好地体现了它的艺术特点,代表了一种更有温度的想象,一种更富细节的遐思”。
在细节处理上,《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特别喜欢毛主席帮贴身警卫写情书、和小女儿抓麻雀、去戏园子看《霸王别姬》等情节,“这些情节生动刻划了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儿女情长和人之常情。这种虚实衔接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唐国强在塑造上真的是炉火纯青。”
《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今日上映的电影《决胜时刻》,给观众准备了一个大“彩蛋”——片尾将播放时长4分钟的开国大典彩色纪实影像。能够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如此超清画质的珍贵影像,大伙纷纷叫绝,“震撼”“请多排片”。
一个个历史节点,一页页山河变迁。开国大典,新中国沧桑巨变的起点,深深烙印在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在课本上、在影视作品里,每每读到、听到、看到这一历史时刻,那份激情与澎湃总会油然而生。而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国领袖的庄严宣告依然响彻云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道一句,“这盛世如你所愿”。
图片是凝固的历史,影像是岁月的再现。感动源于巨变与飞跃,也源于历史影像带来的那份真切。其实,对于许多历史事件,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就拿开国大典来说,我们都知道,对其中的诸多细节也能如数家珍。但这份认知大多来自文字以及珍稀黑白影像,在时间、空间上难免有一些距离感。而这一次,在超清的历史影像中,凝固的时间重新流动,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音容笑貌以及许多历史细节清晰可见,你我仿若亲临盛事,历史的丰富、深厚与生动就此展现。
而这一珍贵的“彩蛋”,得之可谓意外。导演黄建新偶然听闻,在网上看到过开国大典的彩色录像。为此其费尽心力、几经波折,终于在俄罗斯档案仓库中,找到了一段4分钟的开国大典影像。后经修复,胶片宛若新生。这启示我们,近代以来,限于特定时期的条件,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的记录和保存难度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史料不存在。就现实来看,有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或散落民间,或沉寂于国内外的档案馆、图书馆,下番功夫收集挖掘、系统梳理,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历史是厚重而沉静的,但它会因细节的完善而更加丰满鲜活,会因呈现方式的立体而更加有血有肉。开国大典复原照震撼人心,对我们是启示也是提醒,“论从史出”,无论是抗战史、解放战争史还是近现代史,我们都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挖掘、保护、利用、记录相关史料,让它们更清晰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我们的历史记忆更加真实丰富、栩栩如生。
篇11:《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心得影评
在《决胜时刻》最关键的时期,黄导每天只睡几小时,真的太不容易了。黄导和宁导都是有创业激情的。这一部电影是组织化创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这一次围绕中共中央在香山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给创作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这次《决胜时刻》主创团队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突破《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刷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最新的票房纪录,我们期待。
尽管《开国大典》《建国大业》都涉及相同的内容,但是《决胜时刻》这次整个创作过程,能看出来确实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次特别的新突破。大家一致觉得这部片子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厚礼,因为影片故事中在香山的这一段时间,是奠定新中国大局未来格局的一个关键时期,影片把这段黎明光辉的朝气呈现了出来,是一份非常好的献礼作品。
影片艺术上的突破我也很想特别提及,过去我们都是从党的角度去写历史,现在是站在多维度去描述历史的立体性。我们设计了警卫员、家庭成员,给了这些任务不同的各个层面的人物以塑造空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意识,无论是大人物、小人物、敌人……人物都“活”起来了。这一点上,《决胜时刻》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
这部影片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影片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能够把人代入到叙事当中。电影整体结构非常丰满、非常有激情,影片观看过程当中,能让观众沉浸在一种饱满的情绪状态里,我觉得这是整体的叙事、节奏、风格区别于我们之前看到的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原因,它让我们有很多新的感受,也让我们有新的感动。
第二,领袖的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传递得非常充分,通过细节呈现在每一个重大的关键点上,领袖们心中想到的是人民,是人民的生活,这种表达拓展了我们主流价值表达的新空间,说明了“决胜时刻”时我们在光明的道路上前行,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放在首位。
《决胜时刻》是一部出人意料的电影,按照常理,文艺作品要呈现重大历史,一般都会用波澜壮阔宏大的叙事和全景描绘,我们之前有很多这样的创作,但是看了《决胜时刻》以后,我发现片中有和平谈判、渡江作战、新中国成立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更多的是宏大历史中生动的细节切片,这带给观众意外的发现,从而使得《决胜时刻》与众不同。
《决胜时刻》这种以小见大是以科学历史观为前提,正因为如此,影片虽然采取了历史细节、生动切片但没有遮蔽历史、淹没历史,也没有让历史碎片化、冗长化,它对历史塑形和筑魂的同时,也从历史、意义、思想和审美价值出发,极大增强了历史感染力,让历史鲜活了起来。
我看了之后一直在思考,这种主旋律电影会不会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我觉得一定会!因为我在看片子的时候好几次特别感动,甚至有想哭的冲动。在电影院观影的气氛感染了我,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而且在每一个有趣的地方,我能感觉到观众同步地都对这部分产生了一样的印象。
我觉得一个艺术作品最高的境界反而是“自然”,所以我觉得《决胜时刻》从导演、编剧等方面,特别好的一点就是举重若轻。比如我印象特别深的几场戏,毛主席去看梅兰芳的演出,我看到两个人的伟大,梅兰芳的反应淡定得体,这段戏让我舒服的地方在于,电影没有非要众星捧月般地去塑造伟人,而是没有丢失配角的存在感。所以年轻人来看这片子的时候,能看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有光彩,从创作上来讲,这点我很佩服。也希望宣传的时候,我们也能用年轻人所喜欢、所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给他们,我相信这样做,电影一定能成为一个爆款。
这个影片没有疲于叙事,尤其开场很棒,有抒情性、有诗意,是大格局、大情怀的东西。我看这影片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也希望有一些总结,很多这类主旋律题材的影片它有些东西是必须表现的,但如何也保证艺术上的戏剧性?《决胜时刻》这方面做得不错,比如何冀平老师设计的播音员角色非常重要,她上来就念文件、念通讯,把大历史、大政治的这些内容通过播音员传递给观众,这是戏,他们把情绪融到戏里了。
篇12:《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心得影评
看完首映礼,出来到现在四个字出乎意料,上映之后还要二刷,跟我平时看的红色题材的剧不一样,可能我们平时看到的伟人形象都是严谨一丝不苟,指点江山与敌人斗智斗勇。而决胜时刻让我们也领略到伟人“略带俏皮”的一面,在严肃的前提下又不失一丝幽默,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开国大典前的这段历史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反正历史背景是很吸引我。而剧中每个角色都很饱满,就像文白先生与我党谈判时,亦敌亦友真实反映了谈判的情况,而后又不乏家人在北平团聚这样温馨的场面。黄景瑜和王丽坤演技在线,并没有觉得和一群老戏骨搭戏有跟不上的感觉。印象很深刻的几个镜头,四大书记拜中山先生的衣冠墓,毛主席在院子里和女儿抓鸟,长江流域解放军炮击英国紫石英号,渡江战役开打,田二桥回家之后战死沙场也要守护红旗,还有四大书记听任弼时同志拉他的最后一曲…还有很多镜头我可能想不太起来了,就是这样一部有笑有泪,出乎我意料的电影,不止是献礼片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真的值得一看。
篇13:《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心得影评
预告中,毛泽东“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接受与国民党进行和谈,展现了一代领袖非凡的大局观。而另一边,为了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国民党一边派代表赴北平和谈,一边又派遣特务在北平城里搞破坏。与此同时,英美两国蠢蠢欲动,英舰“紫石英号”在长江江面肆意横行,企图干预中国内政。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用一句“那就让他们试试“的霸气宣言隔空应战,点燃起了这场决胜的终极之战。
影片对毛主席和身边警卫员陈有富的刻画与以往影视作品不同,旨在展示出一个更为生活化的领袖形象。该片导演黄建新拍出了与观众心灵贴近的同时还能看到历史的新鲜感,打造出了不一样的主旋律。以往主旋律影片会着重表现政治概念而淹没人物的丰富性,《决胜时刻》里人物更生动、更立体、更形象。据悉,编剧何冀平为此研究了数百万字史实资料,梳理出了毛主席在香山的这段历史的脉络和细节,还原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真实故事。
剧情中毛主席执意要看梅兰芳的京剧。在剧院后台,梅兰芳见到了毛主席,表示自己早就想见主席。但毛主席却说:“你的名气比我大。”之后毛主席观看了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其实这句话是在1949年7月6日,毛主席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会见了梅兰芳之后说的,“北平人对梅兰芳的欢迎程度不亚于欢迎解放军进北平,你的名气比我大”。
还有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居住期间,曾多次进北京城。片中有一个细节,毛主席在看完梅兰芳的京剧之后,在街边的小摊上吃焦圈,摊主还说毛主席富贵好面相,但最后毛主席结账时却发现身上没带钱,只好让警卫员陈有富结账。在的影片《开国大典》中也有类似情节,毛主席吃完饭没带钱,让身边警卫员付完钱走之后,有群众认出了他,“毛主席,这人是毛主席啊”。摊主急了,“啊,我怎么跟他要钱呢”。
更有一段表现中共中央重要领导人任弼时给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拉小提琴,祝福即将举办的开国大典的情节,随着如泣如诉的音乐,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幕幕闪回,十分催人泪下。现实中任弼时也多才多艺,会钢琴和小提琴,喜欢画画、打猎、钓鱼、照相等。因为身体不好,任弼时并没有在1949年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出现,而是在病榻前收听实况广播。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在北京逝世。
与以往描写领袖的影片相比,这次在《决胜时刻》中,对于领袖的生活细节描写既尊重史实,还增加了一些幽默化处理,展示出伟人亲民风趣的一面,与以往的同类作品相比有了更多差异化的体现。该影片坚持在服装、道具、美术方面精益求精的设置,例如去车站接毛主席的汽车、片场里使用的家具器皿、收音机等都是那个年代的,主创们坚持去尽量找到那个年代的东西,考虑到在不同拍摄地取景可能没有这些物品,为了拍摄还会把那个年代的东西从北京带过去。
电影有一个质感的要求,当镜头逼近的时候这个东西的质感要到位,什么叫好美术师,能给观众提供全程无Bug的质感,观影要挑Bug是观众常见的一个事情。少说教,通过情感宣传思想这是《决胜时刻》的一个拍摄方式。影片里有很多细节是历史书上看不到的,有虚构人物,但是没有虚构大事件,会有这个虚构的人物在某个大事件里。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更真实的叫心灵真实,大事件的真实服从于心灵情感的真实。
主创团队在当时看了很多比较优秀的影片比如《至暗时刻》,发现影片里有大量的虚构,但这个不影响观众对一个世界事情本质的认知。这个虚构反而会令这个事情产生魅力,全世界的电影都是这样,比如电影《列宁在十月》片中就有很多都是虚构的,包括女特务去暗杀那些戏份全是虚构的。因此,主创团队有个原则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决胜时刻》在向领袖们致敬的同时,也力图用好故事、好人物来让电影更加引人入胜。监制兼导演黄建新曾透露,本来想找张涵予演李宗仁,但张涵予认为濮存昕更适合李宗仁这个角色,并自荐演“反派”毛人凤。而濮存昕最初也曾拒绝出演李宗仁,因为觉得自己的形象和李宗仁不像。后来,为了贴合角色,他专门佩戴牙托,尽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历史人物。
《决胜时刻》艺术总监张和平形容这次创作过程,是用“火红的心”创作了一部“献给祖国的红火的作品”。这段“风雨兼程,甘苦交融”的历程凝结了主创团队所有人的心血,这部电影的诞生,也是一个“决胜时刻”。该部影片和以前的电影都不一样,不仅写了领袖的情怀,还有不同阵营的故事,比如周恩来和张治中,他们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在谈判桌下是好朋友。愿这部电影能带领观众回顾和学习1949年这段历史,能够燃起心中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