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实习基础教育报告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习基础教育报告,本文共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实习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最新实习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笔,天天都要与笔打交道,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水笔会污染环境。为了调查校园内的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引起大家对水笔污染环境的关注,提倡水笔的合理利用和回收。本人于12月5日特地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了解校园里的用笔情况。本人在温州市瓯海塘下中学,采取抽样方式问卷调查了老师47人、学生89人,共136人。
一、水笔的使用率高
在平时书写中,有40位教师和34位同学最常使用水笔,占总数的54%,其次是圆珠笔,占总数的40%,而选择使用钢笔的只有3位教师。买笔时,82%的人首要考虑的是好用。许多人认为用钢笔太麻烦,而水笔不用吸水,用完了直接再买就行了。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都有水笔,款式多样,造型漂亮,价格实惠,购买非常方便。调查的136人中,49%的人每月使用1—2支水笔31人每月使用2—3支,平均每人每月使用2支水笔。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平均每人一年使用5支水笔来计算,我国每年至少要用掉65亿支,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目前市场上一支普通水笔的零售价一般在1元至1.5元,笔芯零售价也是1元至1.5元一支,质量好一点的水笔在2元左右,但有的根本不能更换笔芯。一瓶墨水的价格是5元左右,在实际使用中一瓶墨水大约相当于20支笔芯,使用水笔的花费大概是钢笔的4倍。
二、缺乏环保意识
水笔用完后,直接将笔丢掉的学生有51人,占总数的38%。是什么导致水笔成为“一次性”笔呢?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浪费的根源还是在于大家用笔的“习惯”,环保意识差。水笔虽然使用方便,但是抗摔性差。在使用过程中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笔尖上的小铁珠脱落或者受损,笔芯就无法正常使用,并不是真正地“寿终正寝”,所以大家都把水笔当做“一次性”的。其次,是在“笔芯”上。对于笔芯的处理,有126人会直接扔掉,其中有40%的人认为空笔芯不值钱。虽然有些笔可以换笔芯,有62人认为现在笔芯型号过多,买配套的笔芯不太方便,而且有的笔芯比笔贵或同价,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情愿掏钱再买一支新水笔,大家习惯把水笔当成一次性的了。最后,浪费的原因也与水笔的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一般进口的水笔在6元以上一支,国产的在3元左右,但是在使用上却大有差别。正常一支进口水笔大概可以书写4万字,但国产的或许书写2万字就没水了,或者中间出现不下水的现象,因为价钱便宜,许多人情愿再买新的,重复购买也是一样浪费。
三、不知水笔也污染
国家的“限塑令”实行了将近一年,但是,水笔对环境的污染还没被人们认识到。在调查中90%的人并不知道,为我们带来方便且经常被随意丢弃的水笔(中性笔),正在悄悄地“吞噬”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它不仅难以降解,且对土壤和水质都有污染。136人当中,只有30位教师和24位同学会更换笔芯,笔壳再利用,占总数的40%。调查时,有不少人反问:“水笔也能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水笔的浪费现象时分严重,水笔造成的浪费与污染不容忽视。为大家提供方便的水笔其实和塑料袋是一样的,它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或改性聚苯乙烯,这两种材料具有耐老化、抗腐蚀的特点,除非进行垃圾分类后焚烧,否则很难降解。另外,水笔芯中残余下来的油墨,是由颜料、连接料、填料、附加料等组成的,含有挥发性物质,而里面的浮脂等物质会对土壤和水产生污染。因为它不属于危险固体废物,所以环保部门目前没有对水笔进行垃圾分类与回收。能不能像限制一次性塑料袋那样限制水笔呢?如果要减少水笔的浪费现象,避免水笔污染,保护环境,有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国家必须重视水笔回收再利用,并且出台相关政策;(2)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3)建立国家统一的制笔标准;(4)提高笔芯的可替换率,研究开发可回收的笔壳。
附录一:
调查表的数据统计
1最常使用的笔
水笔
圆珠笔
钢笔
铅笔
教师
40(85%)
4(9%)
3(6%)
学生
34(38%)
50(56%)
2买笔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品牌
外形款式
价格实惠
好用
教师
2(4%)
3(6%)
4(9%)
38(81%)
学生
1(1%)
5(8%)
4(5%)
73(82%)
3平均每个月要用掉几支水笔?
1-2支
2—3支
3—4支
5支或以上
教师
21(45%)
18(30%)
5(11%)
2(4%)
学生
45(60%)
17(19%)
9(8%)
7(2%)
4当你的水笔用完后,如何处理笔壳?
扔掉,买新笔
更换笔芯,笔壳在利用
收藏
收集起来卖给收费品的`人
教师
3(6%)
30(64%)
1(2%)
学生
51(57%)
24(27%)
11(13%)
3(3%)
5当你的水笔用完之后,如何处理笔芯?
收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
用完立即扔掉,空笔芯不值钱
用完立即仍掉,收集空笔芯麻烦
教师
22(47%)
25(53%)
学生
10(11%)
32(36%)
49(53%)
6你知道乱扔水笔会造成环境污染吗?
从报纸上看到过
从未听说过
教师
11(8%)
45(33%)
学生
2(1%)
78(57%)
7你认为到商店里买与你的笔壳配套的笔芯方便吗?
很方便,个文具店都有配套的笔芯出售
不太方便,现在笔芯的型号多,买配套的笔芯花许多时间
不方便,商店里很少出售配套的笔芯
教师
17(36%)
27(57%)
3(7%)
学生
28(31%)
35(39%)
21(24%)
附录二:
关于塘下中学师生用笔情况的问卷调查
名字 性别 职业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笔,天天都要与笔打交道。为了调查校园内的资源利用情况,请根据你的真实情况填写你的用笔情况!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请仔细阅读,再进行作答,谢谢你的合作!
1. 你最常使用的笔?
A水笔
B圆珠笔
C钢笔
D铅笔
2. 买笔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A品牌
B外形款式
C价格实惠
D好用
3. 你平均每个月要用掉几只水笔?
A1-2支
B2-3支
C3-4支
D5或5支以上
4. 当你的水笔用完后,如何处理笔壳?
A扔掉,买新笔。
B更换笔芯,笔壳再利用。
C收藏。
D收集起来卖给收费品的人。
5. 当你的水笔用完之后,如何处理笔芯?
A收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
B用完立即扔掉,空笔芯不值钱。
C用完立即仍掉,收集空笔芯麻烦。
6. 你知道乱扔水笔会造成环境污染吗?
A从报纸上看到过。
B从未听说过。
7. 你认为到商店里买与你的笔壳配套的笔芯方便吗?
A很方便,个文具店都有配套的笔芯出售。
B不太方便,现在笔芯的型号多,买配套的笔芯花许多时间。
C不方便,商店里很少出售配套的笔芯。
篇2:实习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
实习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
20xx年10月8日 我选择自主实习来到和平中学进行为期2个月的教育实习,在学校领导和各位体育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收获了更多。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和平中学体育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和平中学体育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体育教育的情况。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一所镇高中——和平中学。和平中学始建于19秋,是我县历史最久的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的重点中学。九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下,作为和平教育的领跑者,和平中学始终坚持锐意进取,抢抓机遇,不断完善的奋斗精神,本着为全县父老服务的意识,向各高校输送了数万名优秀的和平学子,圆了无数山区孩子的大学梦。学校规模较大,和平中学有个校情,人数特别多了,一共有60多个班每个班60多个人,每节课就有八九班上课。
该校是河源市的一所重点学校,近年来生源增多,由于经济的影响,河源地区对教育的投资较好,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好,体育设备,较齐全,该校学生的体育成绩中等,基础薄弱,班里学生体育水平得到提高,两极分化逐渐减小。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体育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强度大的内容,以便学生达到运动量,达到有运动负荷的目的。调查中有的体育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体育锻炼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田径类,认为体育锻炼跟学习成绩没有多大的影响,和其他身体素质好的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体育锻炼辛苦,就算坚持一段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练力量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练的。因此上课要多样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可的兴趣,特别是多做游戏代替枯燥的素质训练,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刻苦训练才能出成绩,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体育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体育成绩提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 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中考体育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短跑和弹跳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就是跑和跳,而且学生对跑和跳简单容易成绩比较容易上去。调查中,大 部分的教师采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重复的跑、跳,然后在原地做辅助练习,很少有老师采用游戏的教学手法,多是位移的跑跳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提高体育成绩。而技巧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跑跳,而对学生的兴趣不太注重。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活跃。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控制能力较差,游戏的应用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体育课的情况。
在调查中, 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体育不感兴趣,不想上体育课。他们认为体育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上,以前上体育可放羊式,到现在的专门训练,心态上还没有完全接受,只是应付中考体育。学生对游戏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游戏过量,造成运动量上不去。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游戏方法太土,因此影响了对体育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体育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努力去训练。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上体育课就训练没有其他知识学到的,只是训练跑跳的内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育兴趣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劳逸结合,不单单局限于体育成绩。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体育课开心而又有运动量的体育课,体育老师不爱大声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体育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体育考试的内容难以理解。我觉得体育考试无非就是体现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摆了。该校放学时间为5点20分,6点50分又要上课,由于较晚,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大多数学生回去就冲凉和吃饭,然后回教室上课,这也是造成体育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喜爱的项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体育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篮球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做游戏、创新的教学,而不仅仅是跑跳上的枯燥运动。多说关于体育的名人故事已经具有教育性的例子。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兴趣,添加多点的体育设备让学生除身体素质外,多练技巧性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能通过体育的教学使学生应用到生活当中。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体育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认真练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 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体育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 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篇3:实习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和平中学体育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体育教育的情况。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一所镇高中和平中学。和平中学始建于1919年秋,是我县历史最久的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的重点中学。九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下,作为和平教育的领跑者,和平中学始终坚持锐意进取,抢抓机遇,不断完善的奋斗精神,本着为全县父老服务的意识,向各高校输送了数万名优秀的和平学子,圆了无数山区孩子的大学梦。学校规模较大,和平中学有个校情,人数特别多了,一共有60多个班每个班60多个人,每节课就有八九班上课。
该校是XX市的一所重点学校,近年来生源增多,由于经济的影响,河源地区对教育的投资较好,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好,体育设备,较齐全,该校学生的体育成绩中等,基础薄弱,班里学生体育水平得到提高,两极分化逐渐减小。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体育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强度大的内容,以便学生达到运动量,达到有运动负荷的目的。调查中有的体育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体育锻炼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田径类,认为体育锻炼跟学习成绩没有多大的影响,和其他身体素质好的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体育锻炼辛苦,就算坚持一段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练力量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练的。因此上课要多样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可的兴趣,特别是多做游戏代替枯燥的素质训练,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刻苦训练才能出成绩,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体育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体育成绩提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 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中考体育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短跑和弹跳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就是跑和跳,而且学生对跑和跳简单容易成绩比较容易上去。调查中,大 部分的教师采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重复的跑、跳,然后在原地做辅助练习,很少有老师采用游戏的教学手法,多是位移的跑跳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提高体育成绩。而技巧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跑跳,而对学生的兴趣不太注重。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活跃。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控制能力较差,游戏的应用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体育课的情况。
在调查中, 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体育不感兴趣,不想上体育课。他们认为体育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上,以前上体育可放羊式,到现在的专门训练,心态上还没有完全接受,只是应付中考体育。学生对游戏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游戏过量,造成运动量上不去。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游戏方法太土,因此影响了对体育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体育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努力去训练。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上体育课就训练没有其他知识学到的,只是训练跑跳的内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育兴趣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劳逸结合,不单单局限于体育成绩。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体育课开心而又有运动量的体育课,体育老师不爱大声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体育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体育考试的内容难以理解。我觉得体育考试无非就是体现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摆了。该校放学时间为5点20分,6点50分又要上课,由于较晚,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大多数学生回去就冲凉和吃饭,然后回教室上课,这也是
造成体育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喜爱的项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体育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篮球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做游戏、创新的教学,而不仅仅是跑跳上的枯燥运动。多说关于体育的名人故事已经具有教育性的例子。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兴趣,添加多点的体育设备让学生除身体素质外,多练技巧性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能通过体育的教学使学生应用到生活当中。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体育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认真练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 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体育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 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篇4:教育实习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
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的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国共产党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
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大奖,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
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大奖,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大奖,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概》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篇5: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20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20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20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
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
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
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
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
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
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篇6: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开展八年了。八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对各中小学课改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
我国基础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实行改革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基础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要想使教育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我对基础教育改革做了几点调查,结果如下:
一、基础教学现状
小学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基础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
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学生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过重,成绩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
基础学学习大部分内容是过时被淘汰的知识,这在现代学习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视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平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只要求学生听懂记牢,正确再现,不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现代基础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广大教师已经认同和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初步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新面貌。从这次调研所看到的课堂教学来说,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一改过去那种课堂上的老师的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陈闷、单调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探究学习场面,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教师力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活动来获取知识的教学行为明显凸现。他们正在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努力转化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对学习对象的感觉、感知、体验的过程;他们正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知识,生成知识,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过程与方法,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我们感受到老师们正在悄悄地进行着角色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表现出是知识的“权威”,他们正在从课堂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课堂正在走向和谐的心灵对话。教师学会了欣赏孩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学会了与学生合作。
1、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课堂教师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并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行自主地学习活动。
2、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充分凸显其个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们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在学生遇到障碍或困难时,能较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能较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老师们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着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赞赏学生的闪光点,并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放,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对话,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尽量以“尊重、理解、宽容和赞赏”来处理师生关系。教师们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师们尽可能尊重学生运动的多样性,充分地宽容学生,珍视个性差异,尤其是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学生有改正缺点错误、追求上进、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
三、发展趋势
(一)、建构现代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
现代学校制度要求我们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基础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正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元主体评价制度,主要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和资料,帮助教师更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也有利于促进家长、社会了解学校、教师,形成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二)、现代学校课堂教学多媒体的构建
现代基础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作用,结合多媒体,以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是学习生活更快捷,更方便,获取到更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将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打破,不断地随着教育发展而改革。
四、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此次基础教学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结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很大地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去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感方面,让学生作为主体,更为主动去学习,使现代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促进我国的现代基础教学更加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发展,这次改革举措意味着,为学生的评价多提供了几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实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2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篇7: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汉阴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 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结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50份。高一(7)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0)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16)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18)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 C、偶尔25% 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 调查结果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 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习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
⒈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⒉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 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
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平要持平。②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④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
为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学生需要有机会讨论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评价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得到评价和反馈后,合作的频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改进。每次组织合作时,教师都应明确表示,每个组的评分不仅要依据最后结果,同时要看小组成员间是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他们开始活动的速度、他们认真和投入的程度,组员彼此倾听时的认真程度,组员是否成熟且得体地互相对待,是否每个组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篇8: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
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篇9:基础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物理教学资源挖掘和利用研究—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索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物理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最终实现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胸怀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保持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何让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在新的物理教材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是几种版本物理教材的共同特征。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关键词:物理教学 人文教育 科学素养
2.研究方向和角度:我们必须挖掘物理新课程中的人文教育的教材内容,注重各章教学的前言部分或第一节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物理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深化物理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思维能力、在阅读综合学习物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解决方案:
(1)打好扎实的物理知识技能基础
(2)挖掘物理课程的人文教育素材,改变以往学习物理只注重物理知识本身的学习方法。
(3)搜索网上或资料上的有关的文章和观点,掌握研究动态。
(4)转变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3.实施步骤:
(1)准备与实施阶段:(203月—年5月)成立课题组: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学习、研讨提高学生对科学人文教育的认识,形成研究的基本模式和方法等,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2)推进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并总结整理出教学材料。
(3)深化阶段:(1月—206月)研究并形成中学物理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的基本模式,总结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4)总结阶段:(年7月—2016年10月)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2015年3月—2015年5月:目前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调研。
(2)2015年9月—2015年12月:教师教学方式创新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4)2016年1月—2016年5月:设计并实施学生探究性实验,形成研究结题报告,并形成论文汇报有关成果。
篇10:基础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组四人不约而同地抬头看着旁听的我。我知道他们把轴对称概念中“重合”一词与“一样”混淆了。我刚想指明,但欲言又止。“你们再仔细想一下,一定会得出正确结论”。我给他们四人送去了期待的笑容。
(十几秒的沉默后,)
生1:(兴奋地对生3)你错了,对角线两边是一样,但折后两边不重合,所有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
我想,在课堂巡视中,坚信“无为而治”,定能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达到“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的理想境界。
三、研究成效与反思
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较深刻地感悟到数学课堂巡视作为数学课的重要环节,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在进行课堂巡视时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错因,处理好课堂生成,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努力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由于多种因素,该课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研究过程重视巡视中的生成研究减少了巡视的预设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巡视预设?巡视过程中教者的心理如何?等等,均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篇11:基础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2.善于“容错借错”
生本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新错误观是:值得做的事,做得差一点也没有关系,这并不是说不应当做得完美,而是说允许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允许错误的出现。
也有人说“差错对于学习就像沙粒之于河蚌,起初是没法排斥,后来改变策略,分泌汁液来包容沙粒,反而培育出了珍珠。”我想,这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正是一种很好的启示。面对课堂巡视时所发现学生无法避免的错误,我们首先也只能是包容,然后依靠学生之错,稍作点拨,顺水推舟,“容错借错”或许能柳暗花明,水到渠成。
【案例】一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的研究课,学生在小组内编除法算式。
生1:8÷2;生2:9÷11;生3:54÷9;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三个学生都喊起来:“编错了!编错了!”生4难过地低下了头。
这时,旁听的老师轻轻地抚摸着生4 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只是这道题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生4也慢慢抬起了头)
“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4:(赶紧举起了手)还可以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
“容错”,让老师变得更加宽容,让教学变得富有弹性,这将会使学生不会产生挫折感;“借错”,让教学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而在兴趣盎然的儿童面前,错误也就会减少或者得到克服。“容错借错”,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易经》表达的“无咎”境界。
3.倡导“大禹治水”
相传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导”,终于成功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课堂巡视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困难,我们唯有合理地疏导,适度的点拨指引,方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案例】师生共同探索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后,学生开始求下面图形的侧面积:
在巡视时,我发现冯凯丽同学是这样做的:4X3=12平方厘米。怎么会这样列式?我低下头,开始了我和她轻声的短暂的交流:
“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么计算?”
“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图形?”
“圆形呀。”
“圆的周长又应该怎么算呢?”
“直径乘圆周率呀。”
“那你又是怎么算的呀?”
“我是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算的呀?”
我总算明白了,原来她把底面直径看作了底面周长。我直接在她的补充习题上画出了这个圆柱的底面透视图,并用虚线作出了底面直径,如下图:
“箭头表示的是两点之间线段的距离,不是表示中间所有的线的长度,因此在这儿只能表示圆柱的底面直径的长度。”我边说边用笔比划着两点之间的线段。
“吴老师,我知道了,用箭头表示的应该是线段的长,而不是曲线的长。”
4.坚信“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学说精华所在,其本意是顺应自然,遵循民意,要以民心为心,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与生本教育所遵循的尽可能少干预的原则是一致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巡视中,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他们的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就会获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1:(演示)可以竖着对折,还可以横着对折,一共有两条。
生2:对,只有两条,我也是这样想的。
生3:不对,应该有四条,沿两条对角线对折,折痕两边是一样的。所以,两条对角线也是它的对称轴。
生4:(一脸茫然。)
生1、2:这……..
篇12:基础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巡视的有效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流于形式、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巡视还普遍存在着。在这种课堂上,当老师安排学生自学或者作业后,他们或者毫无目的地在学生之间转悠,只是为巡视这个环节走过场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维持学习秩序为主,不给学生以任何指导;或者只是装模作样地侧身看看、听听,“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学生,“请同学们做快一点!”或者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很不耐烦,“你怎么还不会!” 在他们看来,课堂巡视就是为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而进行的。
针对以上现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巡视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并将以下问题作为研究过程中需要分析与解决的问题:学生对课堂巡视的态度如何?如何让学生欢迎并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好每次课堂巡视?如何在巡视中培优辅弱,提升优秀学生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视时指导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同的课型,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预设不同的课堂巡视?如何根据巡视时的课堂生成来调整教学预设方案?又怎样通过巡视来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从而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二、问题的研究
(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领研究过程
在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我正在品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全书贯穿了这一崭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导我对课题作深入地研究么。
(二).生本巡视与师本巡视的对比
在问题的提出中笔者所例举出的课堂巡视中的现象,便是典型的师本教育下的'课堂巡视。很显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本巡视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从根本上违背了“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观点。生本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巡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在巡视时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错因,处理好课堂生成,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三).课堂巡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课上老师进行课堂巡视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课堂巡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在课堂巡视中为学生服务,我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全体学生采用无记名答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比较丰富的原始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1.在独立解答题目时,老师来到自己身边,有意露出作业本并希望老师指点的占47.5%,这些同学能从心理上能积极配合老师巡视;5%的学生根本不配合老师巡视,他们会立即盖住作业,怕老师看见;心理有点紧张,总感觉有点不自然的学生占46.3%;没什么感觉,自己照常解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学生占38.8% 。
分析:学生是否配合老师的巡视,这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联系,更与老师平时巡视时的态度或说明确点其实就是亲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关系。
2.在老师巡视时,如果自己遇到了难解答的题目,你会怎样?举起手,请老师来指点的占63.8%;不敢举手,怕老师批评的占12.5%;不敢举手,怕同学笑话的占8.8%;空在那,先做其它题目的占67.5%。
分析:在独立解题时,遇到难题是常见的事,多数的同学能举手请老师指点,然而更多的学生选择空在那,积极主动的态度还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学生心理需要疏导,需要培养好问的精神。
3.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希望老师到自己小组来只是听小组讨论的占31.3%;希望老师指导,并成为小组一员,参与讨论的占46.3%;要求老师到其他小组去,别影响自已小组的占5%。
分析:多数同学希望老师参与或指导自己小组进行讨论,说明学生很欢迎在小组合作时的老师巡视,同时也说明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要进一步培养。
4.在课堂上自己进行相关操作时,希望老师到我身边来,看我操作的占26.3%;希望得到老师指导的占77.5%;怕老师发现自己操作中的错误,最好别来到自己身边的占15.0%。
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在巡视时来指导自己进行操作,怕发现自己错误而不希望老师来巡视的也有少数同学,他们需要老师从正面多多引导。
在调查问卷给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有些学生这样写到:老师应该一边巡视一边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全班同学,一边巡视一边讲课,这样全班同学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在巡视到学习差的学生身边时,如果发现他们有许多题目不会,请稍微指导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时间,这样会浪费别人的时间,应该让更多同学都得到指导,不要让有些同学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够重视;老师,您在巡视时有时发现我的新颖解法,请向全班同学介绍;请老师课堂巡视时,应该到处都看看,不要单独站在哪个学生的身后,让这个同学感觉不安,好像自己的题目做错了一样,有时不知老师在身后,猛一回头,就被吓了一跳;老师在课堂巡视的次数不宜过多,如果过多会影响我们,会令我们过度紧张;我希望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我们的错误不要说出来,用手指点指点就行,这样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满足。这些都是学生原始的话语,透视这些真实的表白,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巡视了。
篇13:社会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开展八年了。八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对各中小学课改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
我国基础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实行改革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基础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要想使教育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我对基础教育改革做了几点调查,结果如下:
一、基础教学现状
小学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基础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
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学生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过重,成绩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
基础学学习大部分内容是过时被淘汰的知识,这在现代学习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视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平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只要求学生听懂记牢,正确再现,不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现代基础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广大教师已经认同和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初步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新面貌。 从这次调研所看到的课堂教学来说,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一改过去那种课堂上的老师的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陈闷、单调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探究学习场面,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教师力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活动来获取知识的教学行为明显凸现。他们正在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努力转化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对学习对象的感觉、感知、体验的过程;他们正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知识,生成知识,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过程与方法,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我们感受到老师们正在悄悄地进行着角色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表现出是知识的“权威”,他们正在从课堂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课堂正在走向和谐的心灵对话。教师学会了欣赏孩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学会了与学生合作。
1、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课堂教师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并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行自主地学习活动。
2、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充分凸显其个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们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在学生遇到障碍或困难时,能较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能较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老师们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着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赞赏学生的闪光点,并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放,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对话,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尽量以“尊重、理解、宽容和赞赏”来处理师生关系。教师们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师们尽可能尊重学生运动的多样性,充分地宽容学生,珍视个性差异,尤其是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学生有改正缺点错误、追求上进、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
三、发展趋势
(一)建构现代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
现代学校制度要求我们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基础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正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元主体评价制度,主要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和资料,帮助教师更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也有利于促进家长、社会了解学校、教师,形成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二)现代学校课堂教学多媒体的构建
现代基础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作用,结合多媒体,以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是学习生活更快捷,更方便,获取到更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将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打破,不断地随着教育发展而改革。
四、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此次基础教学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结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很大地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去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感方面,让学生作为主体,更为主动去学习,使现代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促进我国的现代基础教学更加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发展,这次改革举措意味着,为学生的评价多提供了几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 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实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
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