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政府工作报告

2024-10-31 08:49:57

小编给大家分享黄石政府工作报告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石政府工作报告,本文共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黄石政府工作报告

篇1:黄石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回顾和20__年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黄石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战略,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十二五”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跃上了新台阶。

——这五年,城市转型扎实推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快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0.9个百分点。全市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跨越千亿元、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0.3%和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741亿元,年均增长23.8%。黄石连续被评为省级金融信用市。黄石开发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大冶市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88位,实现四年四进位。

——这五年,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从“环磁湖”向“环大冶湖”迈进。450平方公里的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中心城区与大冶、阳新加快融合,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体系加速构建,全市城镇化率达60.9%。

——这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住房保障、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农村土地确权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全省地级市首家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5%和22.6%,黄石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这五年,美丽黄石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城同创”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欠账加快偿还,“十二五”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蝉联国家园林城市。成功举办两届市级园博会,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满黄石”持续升温,城市宜居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这五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减少贫困人口8万多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黄石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救急难试点城市等称号。

——这五年,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意见建议,认真办复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联系。

与此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安黄石建设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完成,安全生产、疾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对台、信访、民族、宗教、保密、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援藏、援疆、援利川、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国家安全、科普、防震减灾、民防、气象、史志、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就。

20__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总要求,坚持“打基础、管长远”不放松,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深度转型、逆势而进。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20亿元,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36亿元,增长12.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58亿元,增长12.5%;外贸出口16.64亿美元,增长1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10.1%。一年来,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转型

加快振兴黄石制造。制定出台振兴“黄石制造”行动计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整合财政资金1亿元,引导企业实施技改和产业转型项目400多个,发放企业解困帮扶资金、新上技改项目补贴资金4395万元。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专项,东贝、劲牌、新冶钢、大冶有色、华新水泥5家企业获得国家投资补助资金9784万元。大冶有色成功列入全国“城市矿产”基地。建立“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支基金、一个园区、一个协会”工作推进机制,加快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智能模具等产业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保持50%以上的快速增长,黄石入选20__年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新注册重点项目84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4个。加强项目建设,新冶钢中棒材等102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欣兴电子、宏广电子等97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全力帮助企业度冬迎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共为近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进规企业102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市级投融资平台建立若干支产业基金,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沃尔玛、万达广场、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建成营业。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知名品牌纳入全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积极打造工业旅游项目,精心培育旅游节庆品牌,乡村旅游精彩纷呈。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增菜地面积1万亩,初步形成万亩连片基地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合作社221个、家庭农场115个,升级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0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兴起。

(二)着力加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

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全面提速。把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黄石大城建设的主战场,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两纵一横”道路全面实施,黄阳快速路开工建设,月亮山隧道顺利贯通,园博园、矿博园、鄂东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PPP模式全面启动。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启动黄石2049城市远景发展战略研究。完成黄石基本生态控制线专项规划,规划展示馆建成开馆。着力抓好水、电、气、路、管网建设,改造中心城区易渍水点11处,疏通排水管网65公里,新增天然气管网35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5万户,维护改造城市道路2.3万平方米。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完成城市重大项目投资100亿元。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武九客专黄石段全线开工,兴国至富池一级公路、316国道分线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武穴长江公路大桥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站场建设力度加大,团城山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交通,新改建农村公路81.3公里,加宽路基1477公里,投入车辆256台,实现村村通客车。

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完成两镇一区“四化同步”规划,启动编制部分乡镇总体规划和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打造了一批省级宜居村庄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顺利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渔民上岸与库区移民避险工程全面启动。投资7.19亿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100余处,更新改造和维修泵站53座,除险加固小Ⅱ型水库67座,解决16.82万农村居民和7.2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9万亩,完成低丘岗地改造2.1万亩,完成县级占补平衡续建项目25个,新增耕地近万亩。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阳新扶贫攻坚。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管理疏导工程,深入开展以违法建筑管控、市容综合治理、户外广告整治、渣土抛洒管控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定期检查督办、媒体公开曝光等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统筹推进“五城同创”,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和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黄石再次、大冶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大冶市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

(三)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以山、地、路、车、店、厂为重点,积极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70%。亚行贷款黄石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稳步推进,青山湖水污染治理进展顺利,磁湖湿地公园项目启动。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实施。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扎实开展“绿满黄石”行动,大力实施“五边三化”、“八园六带”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5.8万亩,新增改造城市绿地80公顷,建成城市生态绿道22公里,柯尔山-白马山生态公园主体工程完工,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8家,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村)30个,建成一批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森林火灾得到有效遏制,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成功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列。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劲牌公司沼气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新建绿色建筑32万平方米,实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70万平方米。引导企业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完成烟气脱硫、脱硝等减排项目69个。

(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并公布市、区行政审批通用目录。积极开展工商“同城通办”试点,实行商事登记“三证合一”,企业注册时间缩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市投资和债务管理委员会,重组市城投、交投、众邦、国资等投融资平台。组建市矿业投资公司,建立矿业权一级市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绩效和投资评审管理改革,完成“营改增”改革试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扎实推进,15亿元的城投债获批发行,2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加强与武汉股权交易中心的战略合作,22家企业在湖北四板(科技板)挂牌,形成企业上市“黄石板块”。成功获批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铁山区入选“国家独立工矿区转型试点”。成立鄂东医疗集团、鄂东职教集团,积极推进医药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国企、农村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

大力推进“双创”工作。围绕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家,出台“双创”实施意见,“磁湖汇”众创空间正式运营。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3735人,分配人才公寓200套。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设立科技创业与培育专项资金300万元、孵化器种子基金3000万元,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6家,其中省级创新型孵化器4家,在孵企业近400家。帮扶创业7700人,带动就业2.68万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1万户,增长36.5%。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工程实验室3家。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85项,向上争取科技项目41项。共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113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2项。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突破1000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总量突破100家。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1件。

进一步加快开放进程。深化与盐田港集团战略合作,黄石新港正式开港,标志着多式联运进入快车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华新水泥、十五冶等企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效。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辐射范围不断扩大,黄石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成营业。

(五)着力建设和谐社会

扎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积极服务企业用工,累计为企业招工2.76万人(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数达到248.46万人(次),征缴社会保险费36.7亿元。顺利完成全市21.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任务。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全市参合率达到99.8%。城乡低保两次提标,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全面减免城区居民基本殡葬费用。

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号民生工程”,科学制定三年改造计划,实行“政府指导、群众主导”,引导群众成立自改委,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搭建代筹代购平台等多项举措,统筹解决资金筹措、房屋征收、稳定房地产市场、化解社会矛盾等难点问题,初步形成棚改征收、腾退土地、金融造血、滚动发展格局。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20943套,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15426套,分配入住19149套,新增租赁补贴350户。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筹集资金2.88亿元,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1.24万人。总投资11亿元的阳新教育城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不断扩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不断加强。文化惠民力度加大,全市“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村村响”、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97个,精品话剧《刘伦堂》在第二届湖北艺术节开幕式上首演。成功举办20__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半程马拉松邀请赛,新国乒基地正式运营,父子山、熊家境登山步道被命名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奋斗历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克时艰、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黄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黄石建设发展的海内外人士,向所有在黄的投资者、创业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战略引领,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战略;必须坚持项目支撑,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断夯实转型发展底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发展不够、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仍是黄石最大的实际,城市竞争力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修复治理的压力依然很大;统筹发展不够,市域一体发展和改善民生工作有待继续加强;政府行政效能仍需提升,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解决。

二、“十三五”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黄石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关键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推进经济社会深度转型,全面提升区域中心功能,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2049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0__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过万亿元。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十三五”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创新发展,增强产业强市新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打造长江中游大宗工业品交易中心、鄂东商贸中心和武汉城市圈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构建产业主导型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导作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二)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市域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推进市域一体发展,打造长江中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大开发、大建设、大提升,全面建成核心区,主体功能设施基本完善,打造支撑黄石未来发展的产业新区、城市新区、生态新区。到“十三五”末,全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65%,城市辐射带动和高端要素集聚功能显著提升,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市,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坚持绿色发展,展现美丽黄石新形象。以生态立市为引领,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经济为支撑,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快构建节约化、循环化、低碳化绿色产业体系。以绿色惠民为根本,大力实施治山、治水、治气、治土工程,深入开展“绿满黄石”行动,让黄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以生态自觉为保障,全面落实绿色发展主体责任,建立每年由一个县(市)区举办一届市级园博会机制,推动绿色风尚养成。到20,森林覆盖率达到3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主要湖泊水体水质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

(四)坚持开放发展,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机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大通关建设为重点,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联,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引导黄石制造、黄石服务“走出去”,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创新开放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加强区域战略合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努力打造内陆沿江开放高地和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力争“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

(五)坚持共享发展,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文化惠民等工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目标,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平安黄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做好特殊对象和人群的人文关怀,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三、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也是我市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越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持续加大的压力,我们将顺应大势,抢抓机遇,提振精神,扎实工作,坚持逆势而进、负重发展,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振兴黄石制造为引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振兴“黄石制造”行动,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坚持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支持欣兴电子、定颖电子等项目建设,超常规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坚持培优、培特、培精发展,支持三丰机器人、光洋应用、博凯医药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智能模具、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坚持改造、延伸、集群发展,支持新冶钢模铸精品生产线改造、大冶有色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着力盘活武汉重冶、晟祥铜业等企业,推进相关企业兼并重组,消化过剩产能。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大力扶持实体经济过冬。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支持举办优势产业产品展览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新进规企业100家以上。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实施市域金融工程,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乡镇金融,构建多样化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对接省长江产业投资基金,建立“1+N”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力争全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棋盘洲保税物流园外汇便利政策。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实施工业企业主辅分离,促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支持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亿赞普等平台做大做强。加快团城山商圈、万达广场商圈建设。健全农产品流通规划体系,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加快推进电商进农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力争在数据集成、行政审批、便民一卡通的应用上实现突破。按照无线城市的要求,实现中心城区免费wifi全覆盖。努力开通国际宽带出口。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工业遗址开发建设为依托,带动乡村生态、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建成东方文化园,推动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和健康养老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成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新型经营主体100家以上。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5个以上。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和项目建设。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围绕我市产业规划和发展布局,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精准招商和专业机构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全市新注册重点项目15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实行重点项目专题推进机制,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评比、一月一通报,抓好26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施,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亿元。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推进黄石开发区超常规发展。抓好黄石大冶湖高新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统筹推进省级园区发展,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和项目承载能力。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健全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支持新冶钢、劲牌等企业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抓好科技企业培育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激励机制,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推动5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加大创新链建设力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力争发明专利申请量1100件以上,专利授权量1000件以上。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加快建设区域品牌,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

(二)以大冶湖生态新区为龙头,加快建设特大城市

全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加快大冶湖两座跨湖大桥、“两纵一横”道路、核心区主干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确保两座跨线立交桥建成通车。加快园博园、矿博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生态馆、地质馆、城市综合馆,市民中心、鄂东医疗中心、社会福利中心“三园、三馆、三中心”建设,着力完善新区功能。按照产城融合思路,建设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打造设施齐全、宜居宜业生态新区。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以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为契机,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结合,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着力在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上下功夫。维修改造城市道路2万平方米。推进鼎丰闸泵站、磁湖区域污水管网、新港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中心城区排渍泵站、河西地区排洪港、河西污水处理厂、下陆铁山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大冶有色改水、黄金山供水、河西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城网供水二期、王英水库备用水源引水工程建设。新建天然气管网30公里。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完成黄石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多规合一”,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和绿线专项规划、特色村落与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规划。抓好黄石城区与大冶市区设施对接、一体建设、同城发展。支持阳新城东新区建设,打造市域副中心。推进城镇群发展。认真组织省市“四化同步”示范镇试点工作,推进10个中心镇和100个中心村建设,完成金牛、还地桥、富池等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收集管网建设,确保投入使用。

(三)以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为切入点,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

加快港口建设。按照“亿吨大港”的要求,以黄石新港为龙头,全方位加强与盐田港集团合作,加速推进黄石新港一、二期工程建设,统筹实施阳新兴国、富池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加快黄石花湖物流中心、黄石(大冶)罗桥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完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链条,加快形成以港口为依托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

加快口岸通关建设。完善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配套功能,着力推进综保区筹备工作,加强电子口岸建设,积极融入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不断提高通关效率。加快“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出口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外贸出口规模和水平。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黄阳快速路、港湖至保安公路、刘仁八至金牛公路建设,力争汪仁至阳新县城段建成通车。抓好黄富沿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两区两带”精准扶贫公路、兴国至富池和龙港至洋港公路。改造县乡公路50公里、通村公路300公里、农村公路桥梁20座。建成武九客专黄石段。抓好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武穴长江公路大桥、鄂州至咸宁高速黄石段、新港货运支线、团城山客运枢纽站等项目建设,启动武九客专大冶北站、阳新南站公铁联运客运枢纽站前期工作,进一步巩固黄石交通枢纽地位。

加快临江产业布局。建立临江产业发展协作机制,完善企业“退城入园、临江发展”政策,鼓励城区优势企业、重点项目优先在临江布局,抓好宝钢、新兴际华搬迁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临江经济走廊。深度对接武汉,抓好跨江、跨区域联动发展,主动承接长三角、中三角产业转移,不断提升参与长江流域合作开放水平。

(四)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

深化要素改革。按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建立“改制、入库、托管、挂牌、上市”新机制,推动企业上市再融资。深化市级投融资平台改革。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提高保险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快信用征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准确、覆盖面广的信用征信体系,促进我市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土地和矿产资源利用改革,完善矿业投融资平台和矿产资源管理机制,调整矿业开发布局和结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深入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和增减挂钩试点。创新人才及人力资源利用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与主导产业对接,继续抓好“东楚英才计划”、“新兴支柱产业人才扶持计划”,培养更多的工匠和新兴技能人才。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的实施和监管。推进“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优化流程、全程代办”改革,在黄石开发区开展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建设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打造办事快捷、管理高效、服务便利的智慧政府平台,不断强化制度供给。

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抓好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探索建立“城与乡”、“内外贸”、“商旅文”融合发展新机制,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和统一高效的流通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元化众创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创新财政管理机制,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进一步理顺市与城区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农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征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继续深化国企改革。

(五)以承办省园博会、矿博会为抓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抓好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山体治理,全面完成“五边三化”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三期任务。坚持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以长江黄石段、富河、王英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推进以磁湖为重点的亚行水污染综合治理、“三湖一河一库”治理等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大冶湖拆围工作,完成铁金港流域污水治理任务,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支持阳新申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强化节能减排。全面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抓好重点能耗企业能源对标工作,推动重大节能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继续淘汰一批黄标车,全面落实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入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大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力度,加快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一批重点项目。

统筹推进“五城同创”。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确保20__年通过省级初评,力争通过全国爱卫会考核评估。统筹推进“绿满黄石”行动与森林城市创建,完成植树造林16万亩。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高标准编制国家生态市创建规划,全力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建成一批省、市级生态村。认真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力实施绿化、净化、美化、畅化“四化”工程,完善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联合执法等机制,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闸整险、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农村水电改造等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乡镇环卫配套设施和农村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体系,健全村庄保洁长效机制,确保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做好省园博会、矿博会筹办工作。统筹推进园区配套工程、城市园林绿化等4大类8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出精品、出亮点。认真组织好八大重点活动,努力把本届园博会办成有特色、有影响,展示“转型黄石?灵秀湖北”的精彩盛会。以园博会为契机,精心组织一系列城市形象宣传推介活动,着力营造“精彩园博、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实施精准扶贫。坚持“四看”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土坯房、厨房和厕所改造,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贫困村通湾通组公路、农村电网、宽带进村入户等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老区库区精准扶贫示范带、美丽乡村展示带建设,着力打造“两镇一区”精准扶贫样板带、美丽乡村体验带。抓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支持大冶率先实现全面脱贫。

大力推进棚改民生工程。按照“三年计划”部署,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期,建立多平台多银行全方位融资体系,资金瓶颈。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建立代筹、代购、代建协调配套的安置格局,扎实推进城镇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确保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0000套(户),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7591套(户),实现分配入住16726套(户),货币化安置率达到80%以上。通过棚改,加大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力度。

完善社会保障。突出抓好新生代青年群体就业工作,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缓解劳动力供需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落实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引导被征地农民分类有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做好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步提高。巩固完善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衔接,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突出抓好农村五类重点对象帮扶,做到兜底线、救急难。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支持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组建鄂东医养集团。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支持发展慈善事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抓好农村幼儿园设施建设,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创建30所标准化学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促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留住毕业生在黄就业的市属职业院校、高校给予奖励,推动职业教育与我市产业发展相适应。支持黄石八中建设全国领航学校。支持湖师文理学院新校区建设。认真实施华新水泥厂旧址文物保护和汉冶萍煤铁厂矿修缮工程,着力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市图书馆旧馆改扩建,确保市群艺馆新馆投入使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500家,实现全覆盖。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抓好农村古民居保护。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尽量让群众少花钱、更方便、看好病。大力支持鄂东医疗集团改革发展。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落实“健康黄石”全民行动,实现健康管理联合体全覆盖。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力筹备及备战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抓好磁湖水上运动中心、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举办第三届磁湖户外运动节暨全国半程马拉松邀请赛。

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强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市城乡网格化建设全覆盖。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完善第三方化解机制。加快市群众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治体系,基本建成社区防控、街面巡控、虚拟社会网络防控等九张网。加快平安黄石建设,扩大平安社区(村)覆盖面,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持续抓好打非治违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多级联动、严密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扎实推进“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让人民群众吃饭安心、用药放心。完善各类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公共安全管理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抓好民族宗教工作。大力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争创省“双拥”模范城。

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开明、精明、廉明、亲民”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审计监督,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着力解决慢作为、不作为问题,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斗谱写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黄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令行禁止的大局观念、雷厉风行的效率意识、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一抓到底的工作狠劲,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树立雄心,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2:黄石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和20__年工作总体要求

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对接武汉、比学九江,竞进提质、速效兼取,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良好开局。初步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0亿元,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亿元,增长12.5%;外商直接投资4.9亿美元,增长16.7%;外贸出口总额12.1亿美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36亿元,增长19.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53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8374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83‰。

(一)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坚持改造提升、集群发展,大力实施工业“两计划两工程”1。实施亿元以上产业转型项目200多个,淘汰落后产能1.5万吨,5个产业列入省级成长型产业集群;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14,占GDP比重达到15.5%,居全省第三位;优化对重点企业的服务,筹集资金1.5亿元,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度难关、保增长,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调度资金5000万元,全市担保机构担保总额80亿元,增长23.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129 家,12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强,数量居全省第二。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芳通药业等4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实现挂牌交易。

实施质量兴市、品牌强市战略,新冶钢荣获全省第四届长江质量奖2,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积极实施农业倍增计划,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千家达到1042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旱情和高温热害,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0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20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8%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全年金融性投入1266亿元,增长22%。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大冶市在全国百强排名中实现进位,阳新县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进一步提升,各城区呈现竞相发展良好态势。

(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组建10个招商分局、54支招商小分队,围绕10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全市新签重点合同项目120个,实际到资630亿元,增长96.9%,省外资金实际到资318.6亿元,增长1.2倍,成功引进正威电子、大连万达、华纳国际铜箔等一批重大项目。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20个,增长65%,新开工重点项目270个,增长54%。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全市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聚集各类企业57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占全市的80%以上;黄石(B型)保税物流中心3成功获批并开工建设,棋盘洲港区一期、新兴际华现代钢铁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黄石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74项,获得省级以上重大成果120项。

(三)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数字黄石基础平台4和城市规划一张图系统5基本建成,黄石区域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黄咸高速大冶段建成通车,武黄城际铁路全线建成,月亮山隧道、316国道黄石段、黄石(铁山)至武汉(光谷)一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长乐大道一期、河西大道主体工程竣工,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环卫设施改造等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二级公路路基110公里、路面74公里和农村公路357公里;完成各类大小水利工程6800余处,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4.8万亩,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4处,解决10万农村居民、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集体土地两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扎实开展新三万活动,投入资金2亿多元,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环境明显改善。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启动编制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总体规划。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治理矿山面积8718亩,全市6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新增造林面积5.95万亩,改造和新增绿地面积64公顷,森林覆盖率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成功举办生态黄石园林花卉展。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工矿废弃地一期复垦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扎实推进工程减排,实施新兴管业高炉系统优化、西塞电厂3号机组脱硝、华新水泥(阳新)脱硝等重点项目,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管理,取缔关闭五小企业6278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华新水泥、大冶铁矿等企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冶有色城市矿产7示范基地项目加快实施,黄石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水污染综合治理利用亚行贷款项目稳步推进,环磁湖养猪场全部关停,河西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新建污水管网40公里,磁湖、青山湖、大冶湖水质趋于好转。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创新环境执法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环保警察支队,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五)发展环境实现新优化。组建黄石市商务委员会、黄石市招商局,形成大商务、大招商工作格局。坚持简政强园、托管扩园,对开发区、下陆区、黄石港区和东方山景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阳新两镇一区、西塞山章山片区委托开发区管理,拓展了开发区发展空间。推进简政放权,将18个政府部门45项职权全部下放区级政府行使,出台支持开发区、阳新县和西塞山区发展的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开展春雷行动,全市58个职能部门作出公开承诺,取消和减免涉企收费(基金)122项,在全省率先实现涉企行政审批零收费。对全市53家审批职能部门622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精减,精简幅度达到50%。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黄石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市。发展环境的明显好转,激发了全社会投资热情,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万户,增长87.6%。

(六)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116亿元,增长12.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8加快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5%,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加强,黄石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华新水泥厂旧址、大路铺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黄石市第九届运动会。深入推进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建设,扶持成功创业8379人,带动就业2.9万人。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247万人(次),征缴社会保险费35.2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97%。顺利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任务,市本级人均养老金达到1629元/月。认真实施医保新政策,全市14703名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享受医保待遇。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慈爱方舟大病医疗救助基金9,市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开通,一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黄石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开工各类保障房8542套,竣工各类保障房9251套,新增租赁补贴户779户,黄石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开展严打整治,全面推进动态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审计、广播电视电影、对台、保密、档案、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援藏、援疆、援利川、外事、侨务、旅游、民族、宗教、国家安全、编制、科普、防震减灾、民防、水文、气象、史志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22个子项目中除青山湖2、3、4号湖清淤及处置工程没有完成外,其他各项实事均已完成。

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健全政府议事和决策规则,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达到100%。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力度加大。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民兵建设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双拥优抚、军民共建工作扎实推进,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奋斗历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过去的一年,黄石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黄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黄石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人士,向在东楚大地投资的创业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对黄石转型跨越、争先进位是个严峻考验;体制机制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为迫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个别地方和部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甚至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行政效率和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总要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以全面深化改革统揽全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建设鄂东特大城市步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考虑当前的宏观发展环境和黄石的现实基础,20__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资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二、全面落实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举措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方向,深入实施两计划两工程,着力抓好新冶钢特殊合金棒材技改、东钢搬迁、新兴管业环保升级整体搬迁等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正威电子信息、黄石生物环保等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沪士电子、华纳国际铜箔、斯堪维亚机床、西塞山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发展,逐步走出经济发展对采矿经济的路径依赖。坚持一企一策,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突出抓好小微企业协调服务,力争今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0家以上。认真贯彻国家、省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确保完成省定任务。积极申报国家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市,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加快具有黄石特色的住宅产业化步伐。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挤出模具、汽车零部件、循环经济等产业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行列,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加快组建黄石智能输送装备、特殊钢、涂镀板、畜禽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黄石分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支持劲牌、鑫东等企业申报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积极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加快推进原黄石实验高中片商贸项目的引进改造、万达广场、一轴摩尔城等项目建设,建成武商摩尔城,建设一批社区便利店、连锁店和农贸市场。以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支持蓝溪国际、鑫大地等物流企业扩大规模,加快推进阳新荻田物流产业园、棋盘洲粮食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来黄建立物流仓储中心、区域结算中心,大力发展一体配送、电子商务、金融租赁、总部经济等新型业态。推进全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面落实早餐工程、家政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做大做强服务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支持铁山区打造世界铁城,加快以东方文化园为核心的东方山景区开发建设,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大力推进阳新仙岛湖蓝海一号、铁山喻家垅旅游文化产业园、东楚传媒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坚持对接大武汉、发展乡村游思路,全力开发沿长江、沿磁湖、沿大冶湖、沿城际线和沿高速路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乐和生态景区。积极发展养老和健康服务业。

(二)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着力完善城市生态功能。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按照方案化、项目化、工程化的要求,统筹推进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各项创建工作。积极申办湖北省首届园林(园艺)博览会,举办黄石首届园林(园艺)博览会。突出抓好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绿化建设,推进江边、湖边、铁路边、干道边、城镇边的绿化洁化美化,建设五边三化生态治理示范区,重点实施磁湖湿地公园、磁湖南岸滨水景观、老下陆生态新城、城市森林公园、团城山公园扩园等项目建设,完成大泉路、广州路、106国道、河西大道、矿冶大道二期等道路景观绿化工程。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继续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制定实施治山、治水、治土、治气行动计划。继续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按照有序、有限、有期的原则,关停沿江、环湖等重点区域80%以上矿山。大力实施内源削减、水体修复、生态调水等重点工程,加强以磁湖、大冶湖、网湖、保安湖和富河为重点的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和联单管理制度,加大对重点污染源及危化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全面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制定雾霾综合治理措施,加强餐饮油烟污染、垃圾无序焚烧、农村秸秆焚烧治理,全面推进城区禁鞭,促进空气质量有效改善。扎实抓好节能减排,深入开展全市五小企业和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关闭五小企业348家,整治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438家。加快实施燃煤电厂、水泥厂脱硝工程,中心城区全面实施65%低能耗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统筹推进机动车、建筑扬尘等污染物防治。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大冶有色城市矿山示范基地等循环经济项目,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强化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的理念,按照集约发展、布局协调、结构合理的要求,启动编制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一批重点城镇规划。认真抓好省、市四化同步10示范乡镇试点建设,支持县域中心镇加快发展,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努力打造产业支撑型、文化旅游型、生活宜居型等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个性化城镇,加快建成一批综合实力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的中心镇或特色镇。着力推进100个美丽乡村建设,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记得住乡愁。研究制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创造公平的就业、就学、就医和居住环境,解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

大力推进旧城改造。高起点编制城区旧城改造规划。抢抓全国推动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推进磁湖北岸、财校片、市建村片、人民街等项目改造升级,启动实施十三排、王家湾等棚户区和胡家湾片区3000亩改造工程,打造磁湖商务区。以完善市政道路、管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新、老下陆片区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力度,改造冶钢泵站和河口、西塞、老下陆、东钢等4座排洪港,全年疏通排水管网60公里,确保城市排水畅通。推进城区背街小巷刷黑改造,维修改造城市道路、人行道2万平方米。认真做好三环锻压、新兴管业等合规企业退城入园扩能工作。

全面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编制新区各层次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快推进月亮山、黄思湾隧道和大冶湖南北滨湖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2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新区功能。全面治理环湖区域矿山开采和污水直排、违法填湖、围栏养殖等行为,实施退田还湖工程,推进环湖生态、绿色通道保护与建设。

着力推进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启动沿江大道工程建设,加快东方大道、发展大道、月亮山路灯道路建设改造。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布局,积极推进社会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场泊位500个,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完成全社会交通投资70亿元,开工建设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武九客运专线大冶至阳新段及沿江大道城区段,基本建成新港进港铁路。加快推进棋盘洲港区二期、团城山客运枢纽站等项目建设,做好河西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收尾工作,完成黄富公路改造升级,建成106国道一级公路阳新至大冶段、阳新至武汉一级公路阳新段,力争开工建设黄石至阳新快速路,改造农村公路150公里。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综合管理格局,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管理疏导工程,制定便民市场布点规划,合理设置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开展户外广告、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城区道路通畅水平,确保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建立农村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政府监管机制,完善城市垃圾收运体系,整体改善城乡环境卫生。

(四)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减少弃耕抛荒,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农业信息化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落实和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探索惠农补贴资金有效整合的方式和途径。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工业化、生态化、产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抓好大冶农产品加工和阳新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壮大畜禽、食品饮料加工和现代渔业规模,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业品牌。推广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提高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准入门槛,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一批星级山水农庄、度假村和休闲基地。推进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涉林产业发展。支持工商资本下乡、能人返乡创业,加快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流转集中,培育农业新的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大冶市保百强、再进位,支持阳新县奋进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开工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塘堰整治等各类水利工程2300处,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系统,支持大冶市推进村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阳新县加强偏远城镇垃圾简易处理设施建设,建成陈贵镇、灵乡镇、还地桥镇污水处理厂,启动富池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一)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试行委托社会组织代行,严格控制新增审批项目,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重心下移、理顺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抓好西塞山区简政放权改革试点,支持西塞山区争创全省同类第一城区。抓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赋予试点镇县级管理权限。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和事业单位雇员制,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行业协会改革,提高行业协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完善市本级与城区、开发区的财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推行三公经费公开,确保财政资金使用透明、规范、高效。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探索建立全市范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和信息公开制度。

创新投融资机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企业上市、股权交易和企业债券发行,确保2-3家企业挂牌、上市,抓好市城投公司三期和众邦公司债券发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增强金融资源集聚能力。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开展森林政策性保险。完善融资担保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充全市担保机构资本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依托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规范全市融资平台建设,控制政府性债务风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完成美尔雅改制工作,继续推进东贝集团、工矿集团等企业深化改革,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的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全市文艺院团等国有经营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执法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质量兴市工作,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深化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不断完善多元社会治理结构,争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二)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抢抓国家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的战略机遇,按照江城联动、江湖联动、江路联动、江园联动的思路,编制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交通集疏运建设等专项规划,关闭沿江非法及不符合规划的码头。统筹推进沿江产业发展,支持新港(物流)工业园围绕建设亿吨大港,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推进口岸配套设施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确保黄石(B型)保税物流中心6月30日前封关运行。支持黄石港工业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塞山工业园申报省级高新区、阳新滨江工业园发展医药化工产业集群,打造沿江经济走廊。加快推进进出口企业孵化中心和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大外向型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十五冶、华新、有色等企业开展境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资等业务,推动外经外贸加速增长。

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和项目建设。按照投入产出、科技含量、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税收贡献、建设周期六度评价标准,围绕10大主导产业,制定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建立全市统一招商重点项目库和信息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完善产业链招商运作机制,加强信息收集-信息评估-产业链和环保审查-项目落地全过程统筹,积极探索企业化招商、中介招商、代理招商和网络招商等方式,切实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全年新签合同重点项目130个,新开工重点招商项目120个,实际到位资金700亿元以上。继续实行项目建设专题推进机制,加快推进716个、总投资2237亿元导向性计划项目,确保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光谷激光技术运用产业园等395个、总投资1177亿元的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永康五金机电城、浙楚联盟零部件精加工等321个、总投资1060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以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园区开发建设。市开发区重点抓好金山大道东延、庆洪路南延、章畈路等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完成七通一平1万亩以上,引进项目合同投资额450亿元以上。工矿废弃地试验区重点推进光谷工业园区路网建设,确保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通过省级验收。支持大冶开发区和灵成工业园提档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阳新开发区发展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等主导产业,确保入园企业80家以上。支持下陆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和支持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园区,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规模。

(三)加快与武汉对接。完成黄石(铁山)至武汉(光谷)一级公路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依托武汉大企业,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船舶、机械制造等项目,将总部在武汉的大企业生产基地争取到黄石,加快产业对接。大力引进武汉商业巨头来黄石发展连锁店,引导和支持黄石工业产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开拓武汉市场,加快市场对接。积极利用武汉金融、人才、劳动力市场,深化同武汉高等院校合作,加快技术和人才对接。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深入推进创业带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扩大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抓好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全民创业和小微型企业发展,提升创业质量。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与服务企业用工联动机制,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

(二)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突出抓好扩面征缴和老工伤趸缴工作。落实退休人员免缴医保费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整合完善新农合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努力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完善住房保障五个一制度体系11,坚持增加保障房源和统筹管理各类房屋两手抓,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大冶市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调整优化高中阶段学校布局,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支持高校加快发展,支持湖北城市职业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重拳整治教育乱收费行为。加快推进鄂东南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薄弱领域,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新群艺馆建成开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室等重点文化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加大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度,做好华新水泥厂旧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等申遗核心项目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活动,支持民间艺术团体健康发展,进一步打响黄石文化品牌。推进农村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工作,启动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国乒基地重建工程,加快推进南湖游泳馆、黄金山奥体中心建设,高质量承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积极申办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基本国策,突出抓好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启动实施残疾人同步小康工程,整体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四)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增强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提高应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快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积极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消防救援体系。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扎实推进平安黄石建设,进一步完善动态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五)认真办好十件实事。(1)建设10处城市森林公园;新增、改造绿地面积60公顷。(2)实施铁山铁金港新下陆东西港污水干管工程,对接大冶城西北污水干管。(3)实现就业创业培训1.5万人,帮扶成功创业6000人,带动就业1.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4)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3021套(户),基本建成14030套(户)。(5)对1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对2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为贫困精神残疾人发放1000张服药卡;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1000件辅助器具和为100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3000人次。(6)解决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8个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和插花村的脱贫解困工作,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7)为5万名城乡贫困适龄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8)为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00件、法律援助事项12000件;为城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按月发放生活津贴。(9)新增农民健身工程100个、社区健身路径工程100个、登山健身步道3条。(10)创建50所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按幼儿在园人数5%的比例给予困难家庭的入园幼儿每年1000元的资助。

与此同时,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积极支持驻黄部队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继续做好统计、编制、妇女儿童、青年、史志、气象、防震减灾、外事、侨务、对台、保密、档案、民族、宗教、科普和对外援助等工作。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中央、省市委有关作风建设规定,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出台《加强政府执行力的意见》,完善工作落实责任体系,创新重点工作专题推进和督办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制订实施《黄石市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黄石已踏上全面深化改革、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征程!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黄石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黄石人民加快跨越赶超的前进步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为黄石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3:黄石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发展经受新考验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竞进提质,乘势勇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实现难中有为、稳中向好。

——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07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1149.5亿元,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7亿元,增长13.3;外贸出口14.47亿美元,增长2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38亿元,增长14.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2;城镇登记失业率2.26;人口自然增长率8.43‰。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首次年度绩效考评中,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城市。连续十年获得全省金融信用市。大冶实现百强再进位。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两计划两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入选省级重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7.95万吨,关停“五小”企业367家。成功获批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国家信息消费、全国内贸流通改革和发展试点城市,黄金山工业新区被列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增幅高达50以上。深入开展“增信心、解难题,服务工业企业”专项行动,解决企业难题188个。安排财政间歇资金50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10亿元。狠抓服务业提档升级,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武商购物中心、摩尔城等项目建成开业,万达广场等项目顺利推进,苏宁易购等知名品牌签约落户,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建成运营,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东方山景区成功晋级4A。狠抓农业增产增效,新增农民合作社48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2家、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家、家庭农场158家。狠抓创新驱动,中科院黄石育成中心挂牌成立,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省工程实验室3家,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928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一批企业分别荣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励,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6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我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和项目建设,成功引进欣兴电子等33个总投资43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32个,沪士电子一期等242个项目竣工投产,华纳铜箔等217个项目开工建设,光谷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设施进一步完善,汪仁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棋盘洲码头一期工程完工,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做到当年申报、当年建成、当年通关,黄石成为全省第一家拥有保税物流中心的地级市。大力推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新增2家境外投资企业,外派各类劳务3200多人次,华新水泥在塔吉克斯坦投资的项目,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大亮点。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统筹推进“五城同创”,大力实施“五边三化”、“八园六带”工程,关停露天矿山83家,治理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460家,完成植树造林和“五边”区域绿化14万亩,新增和改造城区绿地125公顷,完成181个自然村村庄整治,新增国家级绿色矿山2家。大力开展“治气、治水、治土”专项行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315天,亚行贷款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稳步实施。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一批节能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全市水泥行业实现全面脱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其中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4件。我市被列为全国第四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市。成功举办首届园博会,荣获湖北省首届园博会承办权。

——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报国务院审批。编制完成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总体规划、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开发区“两镇一区”和陈贵镇“四化同步”规划。城乡一体化迈出坚实步伐,大冶湖生态新区1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三万”活动深入开展。实施“四化同步”示范村项目46个,5个乡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3个村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日趋完善,武黄城际铁路建成通车,花湖物流中心、罗桥物流园、有色物流园等建成使用;武九客运专线、棋盘洲长江大桥连接线开工建设。完成西河路、发展大道综合改造,城区主干道全面刷黑,新建、恢复停车场7处。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05公里。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新增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0家、卫生社区16个。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00多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1.45万亩,解决12.99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1万亩。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加快推进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三证联办”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5380户。对全市15类4291项行政权力及服务事项进行清理确认,将市级29个审批事项下放城区。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深化财政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和绩效管理。积极推进市级投融资公司改革。汇波材料成功登陆“新三板”,凯程环保、九味食品实现股权交易挂牌,发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3000万元。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任务圆满完成,积极开展全国采矿权调查试点工作,大冶全面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一批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增长14.5。扎实抓好创业带就业工作,帮扶成功创业8220人,带动就业3.06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2.22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市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247.59万人(次),征缴社会保险费37.50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新农合参合率达99.75,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顺利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标。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607套,建成14030套,分配11100套,我市被列为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新建和改造6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投入2.86亿元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三个城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市群艺馆和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大冶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称号,华新文物保护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建成一批农村文化礼堂,全市“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荣获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承办权,成功举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首届磁湖户外运动节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我市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金牌数列第三。金山老年公寓一期投入使用,市福利院新院开工建设。残疾人救助、就业服务取得新成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构建市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我市被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农村网格化建设稳步实施,深入推进平安黄石建设,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安全生产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疾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得到加强。政府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加强“双拥”工作,支持军队建设,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与此同时,对台、保密、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援藏、援疆、援利川、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家安全、编制、科普、防震减灾、民防、气象、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政府作风明显好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六点要求”,大力整治“四风”,全市公开和政风行风评议,认真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政府施政更加公开透明。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法治黄石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黄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黄石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人士,向在黄石投资的创业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项目支撑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总量不大与结构矛盾相交织,传统产业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较大,新的增长点短期内难以显现,产业转型任重道远;节能减排、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少数干部抓工作的观念、方式方法还不能有效适应新常态,工作作风、效率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事关全局,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__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新常态下,黄石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但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和省里实施定向精准调控,以及出台扩投资、促转型、优生态系列措施,将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提供多重叠加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担当意识,以更大的力度攻改革之坚、克转型之难,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和三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总要求,牢牢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法治政府建设为保障,大力度扩投资促增长,大力度调结构转方式,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统筹城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扩大投资,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狠抓招商引资。进一步整合专业招商小分队力量,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等产业,通过在国内重点区域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努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加强与跨国公司、央企、知名民营企业协作,引导投资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坚持重落地、重投产,强化招商引资考核,加大招商项目后续服务和督查力度,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狠抓项目建设。以省里开展的“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活动为契机,抓好501个亿元以上导向性项目的实施,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0亿元。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工业投资的进度跟踪和督办协调力度,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着眼“十三五”发展,认真策划储备一批事关黄石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的笼子。推行重点项目建设直通车服务,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狠抓民间投资。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策划一批市级示范项目鼓励社会投资。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工程,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引进股权投资等多渠道融资。支持黄石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坚持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作为产业转型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省级重点产业来打造。筹措20亿元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编制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沪士电子300万平方米印刷电路板、欣兴电子高密度互连积层板、PCB配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促进PCB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围绕华纳国际项目,引进一批电子元器件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建成国家级铜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模具、塑料挤出模具和汽车模具等智能模具产业。加快推进高端农机和液压元件、武汉光谷黄石生物医药园、博天环保大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力争成为省级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新冶钢焦化节能环保改造、大冶有色20万吨废杂铜加工、山力兴冶薄板80万吨冷轧及镀锌、日丰新型建材等项目,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光谷东机械产业园、奥莱斯轮胎二期、美尔雅工业园、力特隆30万锭特纺、劲牌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用好用活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做强品牌、增强竞争力。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0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渤海鄂东商品交易中心、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和长乐金融物流园建设,支持有色公司等企业服务业主辅分离,支持产权交易和股权托管交易市场发展,支持大型电商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业,支持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壮大,加强东方山景区和东方文化园建设,启动大众山森林公园建设,推进矿山公园整体托管开发,进一步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方式,鼓励网上消费,促进信用消费。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布局,加快推进万达广场、尹家湖中心商务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推进武汉路、南京路、交通路等特色商业街发展。培育一批特色商贸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际国内最高水平和最新标准,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发展之中,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支持市级科技孵化器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科技创业企业100家以上。加快科技对接武汉步伐,推动中科院黄石育成中心高效运行,促进企业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实施科技攻关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支持大冶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引导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中国地理标志。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行政领域改革。按市场化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制定政府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定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通用目录、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基本目录、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依托政府网站完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支持市开发区和新港园区在行政审批等方面先行先试。围绕登记注册全程便利化,进一步完善“先照后证”、“三证联办”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打造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严格执行新预算法,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统筹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商旅文”融合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趟出新路。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实现企业上市和在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3—4家。进一步扩大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和融资规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融资担保工作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按照市场化、去行政化要求,深化市级投融资公司改革,整合经营性资产资源,支持市级投融资公司融资100亿元以上。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按照“一企一策、股权多元化”要求,鼓励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处理好国企改制遗留问题。

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继续抓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争取纳入国家新一轮试点。加强与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对接,积极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制改革。同时,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体制等社会领域改革。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按照贸易便利化要求,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促进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高效运行,对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启动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深化与盐田港集团合作,抓好棋盘洲港口堆场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港区7个泊位按约定时间投入运营,力争进港铁路、新港大道南延建成通车。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搞好重点企业“一对一”帮扶,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开展境外投资和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加强对外劳务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外派劳务平台。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有关试点工作,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四)坚持“三农”为重,努力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产量。抓好大冶农产品加工区和阳新富河中游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建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延长畜禽、现代渔业、食品饮料三个百亿元产业链,增强农副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建立农民合作社发展“绿色通道”,力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比值达到1.6以上。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打通排灌渠道最后“一公里”,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100处,深化小型排灌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和复垦开发,加强高产农田建设,力争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4000公顷以上。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抓好32个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和插花贫困村的脱贫解困工作。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建设,加强主导产业培育,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重点建设中心村、科学保护特色村、全面整治培育村、搬迁撤并偏远村的思路,以“三万”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垃圾收集、卫生改厕、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创建美丽村庄25个。实施城乡保洁一体化工程,探索构建覆盖城乡的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做好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区1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抓好核心区“五纵三横”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大冶湖两座跨湖大桥,加快推进黄石至阳新快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筠山隧道,确保月亮山隧道贯通。全力推进省级园博园、生态展示馆、奥体中心、鄂东医疗中心等重点场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突破带动新区大发展。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团城山客运枢纽站、阳新物流中心、棋盘洲长江大桥,做好武穴长江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兴国至富池一级公路、316国道分线改造和武九客专大冶至阳新段建设,建成光谷大道、锦冶大道和阳新幕阜山连片扶贫开发旅游公路。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抓好苏州路、广州路、花湖大道延伸等重点工程建设和中心城区9处易渍水点改造,完成环磁湖区域排污口截流和东钢、老下陆、肖铺3条排洪港截污改造,完成河西污水处理厂、下陆新西港建设,加快西塞水厂一期、城区供水管网二期和城乡一体供水工程建设。新建天然气管网30公里,新增用户1.5万户。在中心城区建设过街通道1座,恢复社会停车场5处,新建公共停车场1处,取缔一批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加强中心城区车辆违停整治,切实缓解交通拥堵。编制完成轨道交通规划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人民街地块等22个城市棚改、垦区危改项目。实施城市管理疏导工程,按照市级统一规划、城区建设管理的原则,规划便民市场布点,合理设置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实现摊点归市,全面化解流动摊贩、特殊市场占道经营等影响人居环境的问题。开展美好示范路创建工作。加快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建设。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

加快重点镇建设。启动编制黄石—大冶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同城化规划,以及西塞山区组团、铁山区组团、开发区汪仁章山组团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华中康谷”及河口—黄颡口—富池、陈贵—灵乡—金牛、还地桥—保安—金山店城镇群的村庄体系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发展布局。加快推进重点镇、特色镇建设,打造灵乡、陈贵、王英3个省级重点镇和刘仁八、龙港2个省级特色镇。

(六)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继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编制完成黄石基本生态线控制规划,适时划定生态红线。继续推进“五边三化”工程,重点抓好露天矿山关停和矿山生态修复、尾矿库综合治理,力争完成“五边三化”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的75以上。完成柯尔山—白马山等生态公园建设,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80公顷。加强工业领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限期完成脱硫、除尘任务,淘汰黄标车5000辆,不断改善空气质量。编制完成水资源保护规划及水土保持规划。抓好劲牌公司毛铺和枫林酒厂生产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以长江黄石段、富河和磁湖、大冶湖、保安湖、仙岛湖、网湖为重点的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快实施磁湖等亚行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完成青山湖综合治理一期和磁湖湿地公园一期工程。抓好农田土壤修复示范项目。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二五”目标任务。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深入开展企业节能节水低碳行动。继续更新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辆,实施公交车“油改气”项目,确保清洁能源公交车占公交车总量的90左右。全面落实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增绿色建筑12万平方米。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围绕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业领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农业畜禽业污染源治理,实施一批减排项目。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和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支持市开发区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支持有色公司争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深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按照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的要求,统筹推进“五城同创”工作。成功创建4个省级生态村、20个市级生态村。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力争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考评中取得好成绩。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新标准,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加大卫生社区创建力度,力争全市社区全部达到卫生社区创建标准,确保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和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加快实施118个环保模范城创建项目,完成项目总数的60以上。扎实开展“绿满黄石”行动,新增植树造林15万亩。强化森林防火基层基础工作。认真抓好三级园博会筹办工作,按期完成中国(武汉)第十届国际园林博览会黄石展园建设和园区布展工作,成功举办第二届黄石(阳新)园博会。

(七)坚持民生为本,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和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科技孵化创业、大学生引领创业和农民工回归创业工程,切实抓好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街)建设。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追缴,将被征地农民统一规范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力争“五险”参保新增2万人。全面落实职工生育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新政策。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能力,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建立“救急难”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完成市福利院新院一期工程,力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老年人互助式养老服务达到30。深入推进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工作,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各类群体的住房需求。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阳新县和市开发区省级评估验收工作。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支持高校转型发展。完善和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活动。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认真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卫生应急和妇幼保健工作。依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违法生育反弹问题,稳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继续抓好农村文化室和文化礼堂建设。大力加强文艺创作,努力将话剧《刘伦堂》打造成精品剧目。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启动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举办第二届半程马拉松邀请赛。启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筹备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抓好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建成20个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各级各方责任,持续抓好打非治违、超载超限专项整治,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检测和安全治理能力建设,让人民群众吃上安全的食品、用上放心的药品。深入推进平安黄石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2049年城市远景规划。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支持驻黄部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省“双拥”模范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继续抓好援藏、援疆等工作。深化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重视和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继续做好统计、物价、史志、对台等工作。

今年,我们将认真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十件实事。(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就业创业培训1.5万人;帮扶成功创业6000人,带动就业1.8万人。(2)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9324套,基本建成9611套,分配13690套。(3)为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00件、法律援助事项12000件。(4)对1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3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为贫困精神残疾人发放1000张服药卡,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1500件辅助器具,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5000人次,为9000名特困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补助。(5)对500例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免费救治。(6)完成通村公路160公里。(7)创建30所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新建1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5所农村市级示范幼儿园。(8)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建成30个粮油示范连锁店。(9)建设总长20公里城市绿道10条。(10)实施“黄石城镇光网改造工程”,新增光网覆盖家庭20万户,实现城市家庭光网全覆盖;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覆盖3000个村组;实施有线网络智慧社区项目,建设完成1200个WIFI热点。

(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开明、精明、廉明、亲民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系统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增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自觉性,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提高办结率。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责任倒查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构建“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行政职能体系,坚持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权力公开、决策公开、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

坚持高效行政。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六点要求”,坚决遏制“四风”,着力推进行政“不作为、慢作为、滥作为”等专项整治,不断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抓铁有痕的作风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将政府目标考核管理全部纳入电子督查监察系统,实行项目化、目标化、时限化、责任化管理和全程跟踪问效。建立健全公务员“确责、履责、问责”责任体系,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加强对滥用权力、行政缺位、决策失误、作风拖沓等问题的责任追究,打造一支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落实机制和常态化社会评议评价机制,健全政府重点工作定期通报、电视资政评议、群众代表询问质询制度,不断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岗位权力风险防控,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健全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长效机制,保证政府权力规范运行。坚持正风肃纪、猛药去疴,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坚决严惩腐败分子,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坚持俭朴从政、过紧日子,严格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继续开展“吃空饷”、“小金库”专项清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更多的公共财力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适应新常态,干出新作为,为推动黄石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