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集锦12篇)

2024-10-20 15:10:15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集锦12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本文共12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篇2: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动量与动能的比较:

①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

②动量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互相转移的物理量,而动能往往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比如热、光、电等)相互转化的物理量。

比如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研究机械运动转移——速度的变化可以用动量守恒,若要研究碰撞过程改变成内能的机械能则要用动能为损失去计算了。所以动量和动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比较:前者是矢量式,有广泛的适用范围,而后者是标量式其适用范围则要窄得多。这些区别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

●碰撞: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间极短,作用力又很大,其他作用相对很小,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化的现象叫做碰撞。

以物体间碰撞形式区分,可以分为“对心碰撞”(正碰),而物体碰前速度沿它们质心的连线;“非对心碰撞”——中学阶段不研究。

以物体碰撞前后两物体总动能是否变化区分,可以分为:“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系总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是非弹性碰撞的特例,这种碰撞,物体在相碰后粘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

各类碰撞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不过在非弹性碰撞中,有一部分动能转变成了其他形式能量,因此动能不守恒了。

篇3: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

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mv。单位是。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一般常用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动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针对物体系的,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②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在这一短暂时间内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③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这时一个物体系内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④动量是矢量,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数和。

⑤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⑥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内部各物体的相互作用,不论是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还是电力、磁力,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

篇4: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知识点: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装置:

② 现象: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 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b. 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2)玻尔理论

上述两个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E2-E1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即轨道半径跟电子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轨道半径跟电了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

n为正整数,称量数数

(3)玻尔的氢子模型: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玻尔在三条假设基础上,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以及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行时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原子的热能。)

氢原子中电子在第几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n,和电子轨道半径rn分别为:

其中E1、r1为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即n=1)的氢原子能量和轨道半径。即:E1=-13.6ev, r1=0.53×10-10m(以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能为零计算)

②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氢原子的能级。按能量的大小用图开像的表示出来即能级图。

其中n=1的定态称为基态。n=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二、原子核知识点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法国物理学,贝克勒耳发现铀或铀矿石能放射出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放射性:物质能发射出上述射线的性质称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现象:某种元素白发地放射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存在精细结构,是可以再分的

(2)放射线的成份和性质:用电场和磁场来研究放射性元素射出的射线,在电场中轨迹:

2、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放射出来的高频光子流

在β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反映中有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一放射性元素,测得质量为m,半衰期为T,经时间t后,剩余未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为m

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例如用高速粒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1)质子的发现:19,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氦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2)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中子。

4、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在原子核中:

质子数等于电荷数

核子数等于质量数

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电荷数

(2)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用α粒子轰击铝时,发生核反应。

发生+β衰变,放出正电子

三、核能知识点:

1、核能:核子结合成的子核或将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要放出或吸收能量,称为核能。

2、质能方程:爱因斯坦提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E=mc2——质能方程

3、核能的计算:在核反应中,及应后的总质量,少于反应前的总质量即出现质量亏损,这样的反就是放能反应,若反应后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前的总质量,这样的反应是吸能反应。

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与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为了计算方便以后在计算核能时我们用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若已知条件中以千克作单位给出,用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中单位:

方法二:若已知条件中以作单位给出,用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中单位:

4、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①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②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链式反应的条件:

③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放能约1Mev能量

1kg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放出能量

(2)聚变反应:

①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

②平均每个核子放出3Mev的能量

③聚变反应的条件;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篇5: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篇6: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4.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5.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6.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7.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篇7: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预习

通读一遍教材,去了解和接受新的物理概念,找到它的特点,提前知道公式和定理等。把不明白的地方作记号,等后面深入学习时解决或者问老师。

新旧知识是一个继承关系,并不是割裂独立的。预习新知识的时候,要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发现哪里不会不明白不清楚,要赶紧补回来,因为老师默认你已经会啦!扫除这些“绊脚石”,才能立即理解课堂上老师讲的新课。

预习也要注意时间和效率,一般优先预习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拒绝苦思冥想(其实是在发呆?),完全可以把问题留到上课听讲的时候解决!

尝试自己画出知识点脉络图,能够全面了解整本书的知识点和考点。

听课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是学习的主要过程,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主要状况。提高听课效率要注意:课前预习要有针对性。钻研课本要咬文嚼字,注意辨析。概念理解要准确,对概念的确切含义要通过实际例子情景化(例静摩擦力中“一起运动”“有运动趋势”,运动学中“二秒”、“第二秒”、“二秒末”,“速率相等”“速度相同”,自由落体中的“真空”“静止开始”等)。所谓辨析,就是要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到一起,认真对比其差异。如重力和质量,重力与压力,速度与加速度,变化大小和变化快慢,匀变速与匀速等等。听课过程要全神贯注,特别要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慨括前一节课的要点和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本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慨括性,是在理解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复习

①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的看书和笔记,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使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以边回忆边在草稿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大开笔记本和书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己清楚的,把它补起来,这样就使得当天上课的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率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②做好章节复习,学完一章后应进行阶段性复习,复习方法也采用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

③做好章节总结。善于总结,才能触类旁通,才能举一反三,才能使书越读越薄。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知识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

练习

高中学生面对练习题,应仔细审题,尝试着在根据题目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物理情景,并根据物体运动所满足的条件作出判断,再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列出方程求解。针对错解,积极反思。有的同学对反馈信息的利用很不到位,往往把老师批改过的作业匆匆看一眼对错,就塞到抽屉里,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会错?怎样做才是对的?都没有深究,仅仅停留在看符号的层面上。其实在老师批改过的作业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信息,你学习中的知识性错误、方法性缺陷都会在作业中暴露无疑。因此,外面应该非常重视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解,对错解进行积极的反思,分析为什么会错的原因,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当即订正。我们应该建立一本物理“病历卡”,把每次作业及考试中的错误解法和正确解法都记录下来,以备日后用零星时间常常复习和巩固,做到错了一次一定不能错第二次,这样,你做题的正确率会越来越高,成绩会越来越好。

篇8: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电磁波的发现

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2)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

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

(2)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

3、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4、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5、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6、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

(3)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7、赫兹的电火花: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篇9: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1什么是变压器?

答:变压器是借助电磁感应,以相同的频率,在两个或更多的绕组之间,变换交流电压和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电器。

1.2什么是局部放电?

答:局部放电是指高压电器中的绝缘介质在高压电的作用下,发生在电极之间但未贯通的放电。

1.3局放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发现设备结构和制造工艺的缺陷,例如:绝缘内部局放电场过高,金属部件有尖角;绝缘混入杂质或局部带有缺陷,防止局部放电对绝缘造成损坏。

1.4什么是铁损?

答:变压器的铁损又叫空载损耗,它属于励磁损耗而与负载无关,它不随负载大小而变化,只要加上励磁电压后就存在,它的大小仅随电压波动而略有变化。包括铁心材料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以及附加损耗三部分。

1.5什么是铜损?

答:负载损耗又称铜损,它是指在变压器一对绕组中,一个绕组流经额定电流,另一个绕组短路,其他绕组开路时,在额定频率及参考温度下,所汲取的功率。

1.6什么是高压首端?

答:与高压中部出头连接的2至3个饼,及附近的纸板、相间隔板等叫做高压首端(强调电气连接)。

1.7什么是高压首头?

答:普通220kV变压器高压线圈中部出头一直到高压佛手叫做高压首头(强调空间位置)。

1.8什么是主绝缘?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绝缘是指绕组(或引线)对地(如对铁轭及芯柱)、对其他绕组(或引线)之间的绝缘。

它包括:同柱各线圈间绝缘、距铁心柱和铁轭的绝缘、各相之间的绝缘、线圈与油箱的绝缘、引线距接地部分的绝缘、引线与其他线圈的绝缘、分接开关距地或其他线圈的绝缘、异相触头间的绝缘。

1.9什么是纵绝缘?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纵绝缘是指同一绕组上各点(线匝、线饼、层间)之间或其相应引线之间以及分接开关各部分之间的绝缘。

它包括:桶式线圈的层间绝缘、饼式线圈的段间绝缘、导线线匝的匝间绝缘、同线圈引线间的绝缘、分接开关同触头间的绝缘。

1.10高压试验有哪些?分别考核重点是什么?

答:高压试验包含空载试验、负载试验、外施耐压试验、感应耐压试验、局部放电试验、雷电冲击试验。

(1)空载试验主要考核测量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验证变压器铁心设计的计算、工艺制造是否满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检查变压器铁心是否存在缺陷,如局部过热,局部绝缘不良等。

(2)负载试验主要考核产品设计或制造中绕组及载流回路中是否存在缺陷;

(3)外施耐压试验主要考核产品主绝缘电气强度、主绝缘是否合理、绝缘材料有无缺陷、制造工艺是否符合要求;

(4)感应耐压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的纵绝缘;

(5)局部放电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的整体绝缘性能;

(6)雷电冲击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绝缘结构、绝缘质量是否能经受大气放电造成的过电压的冲击。

1.11生产中为什么要注意绝缘件清洁?

答:绝缘件清洁与否对变压器电气强度影响很大,若绝缘件上有粉尘,经过油的冲洗就随油游动起来。因为粉尘中有许多金属粒子,它在电场的作用下,排列成串,形成带电体之间通路(搭桥),从而破坏了绝缘强度,造成放电。电压越高,粉尘游离越严重,越容易放电。

篇10: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 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

(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例题分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

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

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

2、如图8-5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型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a,b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闭合K1,有电子从枕型导体流向地

B.闭合K2,有电子从枕型导体流向地

C.闭合K1,有电子从地流向枕型导体

D.闭合K2,没有电子通过K2

篇11: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电场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电场力。

电场的检验方法:把一个带电体放入其中,看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试探电荷:用来检验电场性质的电荷。其电量很小(不影响原电场);体积很小(可以当作质点)的电荷,也称点电荷。

二、电场强度

1、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它所带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即如果Q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Q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离+Q而去,向—Q而来”)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反映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性质,其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点的位置决定,与检验电荷无关。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

三、电场的叠加

在几个点电荷共同形成的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叫做电场的叠加原理。

四、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电场线的特征

(1)电场线密的地方场强强,电场线疏的地方场强弱。

(2)静电场的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孤立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场线止无穷远处点。

(3)电场线不会相交,也不会相切。

(4)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电场中并不存在。

(5)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且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1)正、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

特点:

①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

②e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不同。

(2)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

特点:

①沿点电荷的连线,场强先变小后变大。

②e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中垂线)上,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中垂线)垂直。

③在中垂面(中垂线)上,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0等距离各点场强相等。

(3)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中电场线分布情况特点:

①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0。

②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0。

③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

(4)匀强电场

特点:

①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0。

②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0。

③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

(4)匀强电场

特点:

①匀强电场是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同向的直线。

②e电场线的疏密反映场强大小,电场方向与电场线平行。

篇12: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