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论文(集锦14篇)

2024-09-04 15:55:08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论文(集锦14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论文,本文共14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论文

篇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小学语文改革教学模式》

篇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一直是教育知识体系中的课程,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以多种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采取自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于学生,更主要的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策制定出多种教学方案,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教学,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以此带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课堂上依旧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那就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根据书本内容进行知识讲解,教学模式太过单一,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同时更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以多种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简单的课本知识讲解也无法适应学生对学习的更高要求,所以,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能力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其中自主阅读、自主观察以及自主学习等都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一切创新的可能都来自于教师的引导方式,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新鲜有趣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积极学习,创新思维。

(二)采取自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征,设置自由式教学活动,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思想就永远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创新式教学。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教学中,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如果不用小石头增加水的高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积极作用。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疑问,所以对很多语文知识并不能真正理解。其实,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不是不尊重教师,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相反,不断提出质疑是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品质。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提问。事实证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语文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结语

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与创新密不可分,俗话说:“教育是知识不断创新以及传播的主要根源,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使人类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而要进行创新教育就要消除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育界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课堂的优势,以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此来达到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月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1):144.

[2]谷卫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11):79.

[3]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12):54-55.

篇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集情感教育、能力培养、思维训练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文就目前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展开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现状;培养方法

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国际创造性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应在各个环节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重视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教育目标。笔者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培养方法展开讨论。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度不高,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认知能力为主课堂上依然延续“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味地将知识点强塞给学生,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爱动脑思考,遇到问题也习惯教师给出现成的标准答案,甚至有些课后题通过课本上的注释和查字典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愿自己完成,抄答案和抄作业现象非常普遍。2.学生思维狭隘小学语文教学所有课程中教材课文的讲解占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教学重点内容也不过是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理解、背景知识学习、写作技巧掌握等,小学语文教学完全依赖于语文教材,尽管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节奏把握良好,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提问的问题限制性太强,学生只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造成整节课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发言的机会,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3.评价语言单一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太过单一,对于不同学生的'问题回答往往给予一句简单的“很好”“不对,再想想”就算是评价了,没有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不同表现相应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而评价内容中缺乏对学生基本的鼓励,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1.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最大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思维也将立刻变得活跃,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语文教师目前最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适量添加游戏环节或增加趣味性小故事等教学方法,在课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课程《晏子使楚》一文的学习,教师完全可以先安排学生课前做好预习,了解背景知识、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和动作细节,之后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发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对人物形象的掌握过程中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2.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一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最近的一次以蝴蝶作为写作对象的作文课上,笔者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向学生介绍了蝴蝶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蝴蝶有关的歌词、诗句等,介绍完毕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命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写作都极具特色,其中包括对蝴蝶美丽的赞叹,对破茧成蝶过程的惊叹,也有对蝴蝶一生为了追求美丽而付出的代价的客观评论等等,让笔者颇感震惊。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发挥想象的同时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才是小学语文教学之要义。

3.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和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些无疑都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利条件。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通过精心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总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课程,目前还存在些许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从营造创新氛围、设计探索机会、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象力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魏运梅.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2]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篇4: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创造性品质。创新思维有以下特征: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二是思维加想象;三是灵感的产生;四是分析思维与直觉的统一;五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创造性人才不是完全表现在智力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少年儿童往往表现为:敢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及其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创造品质的表现,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爱护和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当学生处于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时,就会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大脑得到解放,有时会进入顿悟的心理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或意见,允许他们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严厉的语句训斥他们,也不取笑和讽刺挖苦他们,对于他们一点点的进步便大加表扬,这样,学生会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重视思维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应试教育过分强知知识的“结果”,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却十分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就能帮田忌转败为胜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很快得出结论。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思考的:“第一次赛马时,孙膑看到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就想:田忌的下等马跟齐威王的任何一等马比都是输,还不如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削弱了齐威王的力量,再用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一定能赢。”我接着问:“如果齐威王也调换顺序呢?”学生争着说:“不会的,因为书上写了,他‘得意洋洋’了,根本不会想到要调换顺序。_由此看来,孙膑不仅观察了马,还认真观察了齐威王的人。“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帮田忌取胜?同学们摆摆试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为只有孙膑的办法是最科学的,再次肯定了孙膑的足智多谋。通过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开发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教师往往偏爱于求同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实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克服思维的定势,敢于标新立异,拓宽思路,有助于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词语搭配的训练,就是求异思维的训练,如“说”可搭配成“说明、说唱、说理、众说、说服”等不同结构的词,帮学生积累词汇。在给文章分段时,我常常鼓励学生寻求多种答案,语言的表达也尽量采取多种方式,理解课文也应多角度地展开。如:看图听故事说话—一《聪明的公鸡》,我首先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再让学生学着说话后,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只聪明的公鸡,你还有什么办法把这只狐狸吓跑呢?”学生听后,思维异常活跃,纷纷讨论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多层次的。有的说:“我的后面还有猎狗呢!狐狸一听,吓跑了。”还有的说:“你看,我的嘴上还有老虎的毛呢!狐狸一听,吓得撒腿就跑。”有一个学生想得更有趣,他说:“我刚吃了一只狐狸,肚子还饿得很呢!狐狸听了,抱着脑袋逃跑了。”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想了哪些可能性?”教师提出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惟一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见解和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五、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而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它为创新开辟了各种可能的前景,没有想象力,墨守成规,也不可能有重要的创新。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的语言,丰富学生有关的表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我们必须立足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篇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论文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引发好奇、鼓励质疑、指导探索、丰富想象、启发求异、引发求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好奇——创新的使者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说,就是对好奇的不断摆脱。”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与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往往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求知。如教学《古井》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挂图,伴随着和谐的乐曲背诵了文中的相关段落,学生立刻进入了创设的情境中。随后教师又说道:“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写的是故乡的一口古井。作者远离家乡多年,对这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什么原因呢?”此时,有位学生突然举起了小手,说:“老师,不就是这么一口古井吗?怎么会使作者一直难以忘怀?”教师的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鼓励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探索、去感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也包括人们个人自身有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所以,好奇是创新的使者。

二、质疑——创新的萌芽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也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提出疑问。质疑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学习“五壮士英勇跳崖”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提问:“‘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为什么前面用‘眺望’,后面用‘望望’呢?”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语言环境当中体会“眺望”、“望望”的含义,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理解“眺望”是向远处看,“望望”是向近处看。让学生在讨论辨析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寻求词语的内蕴,体会“眺望”一词流露出五壮士的喜悦心情,“望望”表达了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由此,学生领悟到了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就会表达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三、探索——创新的源泉

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发现事情的“新联系”是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新兴玻璃》一课,重点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后问题: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是什么?每种新型玻璃的`作用是什么?并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定能解答这三个问题。由于学生释疑的积极性倍增,通过自我阅读,相互讨论、交流,很快地获取了新知,有的学生还用列表的方式来归纳。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同步递升。这种强烈的探索知识的精神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四、想象——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重要途径便是丰富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使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及各种直观教具,以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大脑提供更丰富的表象,使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学习了“人们眼望灵车所想到的”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练习:

1、忆往昔,人们常常可以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今日,总理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假如你就是站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灵车的红领巾,你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

2、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我想到了;(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我想到了。(联系学过的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

通过这两个练习,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个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五、求异——创新的灵魂

创新思维是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续写《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大部分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写了南郭先生“老病复发”,换一个地方继续“充数”混日子,但也有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写了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这样的骨骺司,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郭沫若语)这就是说要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思多问,多一些“求异”,少一些求同,使学生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六、求活——创新的钥匙

求异讲的是答案结论不要唯一,求活则是讲得出答案结论的方法途径不要唯一。“条条道路通罗马”、“殊途同归”等都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很多的。求活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如有位教师教学生记“鸿”字,多数学生的识记都是“左边一个‘江’,右边是一个‘鸟’,合起来是‘鸿’。”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位学生说:“江边一只鸟,鸟站江边上。”同样是识记“鸿”字,而且都是采用“部件组合分析”的方法,但前者是纯粹的字形分析,毫无创新思维;后者却是融合了想象、描述和意境的诠释,因而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求活,还指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求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如教《火烧云》一课时,学生对“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句中“烧”字能否换成“红”字产生了疑问。此时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语言环境中体会“烧”字用得就比“红”字独特得多。在比较品味的基础上,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这里用‘烧’字,点明了文章的题目。”有的说:“用‘烧’字,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不与‘红通通’重复。”有的说:“用‘烧’字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还有的说:“火烧云是燃烧的云,‘烧’显示出一种动感。”通过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致使学生对‘烧’字所隐含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求活,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创新的大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创新思维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篇6: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则论文

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则论文

摘要: 思维是人类创造的翅膀。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达到灵活自如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境界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要有新颖科学的设计。有效得法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思维创造力培养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高素质人才,致力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语文学科责无旁贷,许多一线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投入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语文新教学模式的设计策划之中,下面对设计新模式可遵循的原则,谈一点浅陋之见。

一、民主性原则: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能否形成。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教学模式中,应该充满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这意味着全体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有何等差异,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都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都可以得到鼓励与赞许。从而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现、培植、张扬和发展。学校和社会衡量学生的标准不应是简单的量化分数,不应是铁定的统一的模子,学校教育的目标也不应强求一律,而应该是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充分显示与发展。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从而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课堂上,教师绝对占定讲台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满堂灌越严重。评价一节课的优劣,着重依据教师的知识拥有量,自我表演的精彩度来衡定。课堂里,过多的是教师把自己单方面的认识、理解和教参内容一股脑儿倒给学生,似乎只有细讲,学生才能领悟,不讲全一个知识点都放心不下,面面俱到,不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的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充分思辨的时间、充分表达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的兴趣与热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形成了等等分析、等等答案的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

三、变通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课堂,更需要灵活和变通。首先是使用教材的变通。语文教学中,既要吃透大纲精神,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又要实现对教材的合理取舍,不被教材所牵制,不把教材、练习当死的任务、当负担来完成,而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处理教材的力度、深度。尤其是新教材,由于语文课外读本的出现,使阅读容量增大,如果不能有选择地灵活使用,师生必然陷入一种疲于应付的状态。其次是教学流程的变通。传统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很大程度可以归咎为抱守讲析的流程不变,几乎每篇文章都是作者、背景、结构、形象、主题、艺术特色,导致了教学中的单调重复,使学生在无梯度无侧重的教学中产生厌倦心理。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灵活的安排和控制教学的流程,每课都有最合理的切入点,都有从发展学生创造力出发而确立的'突破口,不是全面扫荡,而是重点出击,留一些余地与空白给学生。可以说,不打破旧的程式,语文就走不出创新的路子。再次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通。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必须有区别于传统讲授法的新教学方法,如发现法、质疑法、讨论式、赏析式、评介式、批判式、延伸式、感悟式、活动式、多媒体辅助式等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其创造潜能。

四、时效性原则: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目标,而且,它与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培养、文化熏陶、人文因素挖掘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也是密不可分的,新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为突破口,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不是顾此失彼。

(2)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是单一学科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各学科及学科外的大量活动来协作完成,因此,新教学模式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设计。也要有适合语文特点的评估标准,才能体现恰当肯定,有益激励的精神。

(3)创新教育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焦点课题,各国、各地、各学校、各学科,都有许多研究思路、实践和成果,要能在这样的课题中提出积极的设想、有益的创见,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诸如:地域特色、教育发展状况、实有基础、师资力量、可开发潜力等,设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促一方教育发展的操作性强、实践性强、推广价值高的思路和模式,才能真正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

篇7: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创造性而教”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质疑,尝试让学生自悟,放飞想象,学会创造,强化学生发散思维,力求标新立异,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创新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没有求知欲望,就没有学校。”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意境,激发创新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根据语文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情绪,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带入富有情趣的情境之中,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进去,愿意动脑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足球作为道具,让喜欢足球的孩子画足球、玩足球。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写下“取足球”三个字时,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足球怎么了?谁取足球?怎么样取足球?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随手画下了一颗大树。哦,孩子们恍然大悟,足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是怎么掉进去的?怎么取出来呢?当老师及时板书一个“巧”字时,孩子们的胃口又被调了起来,是谁巧妙地取出了足球呢?带着一个个的问号,孩子快速有效地读完了课文,并兴奋的讲述了巧取足球的经过。文章很自然的读懂了。老师依旧抓住一个字“巧”字,将问题抛给学生:谁能有更巧妙的办法取出足球?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奇思妙想,畅所欲言,提出了灌气等十几种取足球的办法。

学生这样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耳朵听科学”。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创新。手脑并用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多想想,从中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从而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讀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等,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用心付出,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就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们的民族之魂就会得以升华,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兴旺发达!

篇8: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素质的核心又在于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转变,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其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性思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深入分析,探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初中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创造性思维,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教师做起,创新教学

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先从教师自身开始,做好一个创造型的老师。创造型体现在教育观、性格特征、教育艺术和知识结构等各个方面。对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束缚,教学模式仍较单一,照书念书,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因此,在更新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创新方面有着亟需改进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修养,同时加强教师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培养和开发好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打破定势,培养多向思维

教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和解疑,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定势,从独特的角度出发,进行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是从批判性思考开始:质疑旧的,才能发现新的。对于学生否定质疑课本或老师讲解的情况,不要进行责备,要与学生共同商榷解决。真正打破常规敢于实践质疑的,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都是创新型学生必须具备的要求和素质。

三、突破课堂,创新实践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联接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传统的'概念化教学是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当变为实践性教学。例如在上《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实况演习,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自己当做剧中人,过足“演员”瘾,同时能够培养起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方面的能力,突破现有的局限课堂空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开创了新的实践空间。同时在置身其中的实践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很好的拓展,为培养创新型学生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激励学生探索,培养独特思维能力

独特的思维要求在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与前人、众人的想法不同,独具卓识,有新解、有新知,体现出科学的首创性。这样的首创性往往来自思维中的质疑分子,对中规中矩的怀疑,对真理定理的质疑,对教本的质疑,对老师的质疑,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一性。质疑通常是创新的源头。当一个学生养成了勤于发问善于质疑的习惯,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思维发展平台。这时需要老师解放畏首畏尾的思想,引导学生怀疑所谓的定论,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即使是荒唐的不可理解的错误想法也千万不能挖苦学生。尊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就是要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案,要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养成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言、表达、结构和主题思想等角度去发现问题,避免不着边际的滥问。要以学生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体现出独立思考的精神为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培养起学生独特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求知欲激发过程的重要角色。我们要在创设认知环境和轻松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积极的心态和热情感染吸引学生去思考、探析、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宪法.在话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作文教学研究,,(04)

[2]褚凤继.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05)

[3]江洪.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9,(15)

[4]叶淑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29)

篇9: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培育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从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盛存亡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把握培育创新能力的深刻意义和重要性,激励我们不断开发个人的创新能力、个人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创新能力,以至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创造力是智力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正常人,从儿童期开始,都具有创造的能力,只是具有大小之分。但是创造力和别的智力成分不同,它属于一种潜在的能力,如果不注意提供宽松、自主的环境来激发的话,就很容易扼杀一个人的创造力,而一个缺乏创造力的人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思考。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特别是小学的基础教育,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没有城市儿童那种视角广、内容多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按照这一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让学生能够依其能力与兴趣学习。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因为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接纳其意见,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无批判性的学习气氛。另外,实现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必须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必须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转变,进而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用课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尽快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当观念自觉地体现在教学行动中,变成教师的精神追求时,才能发挥其指导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按照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配合课程,让学生有应用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其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及周密的思维能力。而且教师应该知道,创新性思维教学并非特殊的或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其次,教师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成功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第三,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多媒体的应用技术,掌握一些创造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信息科学及脑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应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水平。”

三、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讲究有主有次,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必须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因为“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样地,课堂教学也是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积累”、“注重语文实践”为目的新型课堂,倡导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语文教学中“创新”无处不在。

例如,多年来的中、高考话题作文,平时的改写、续写、缩写、仿写及想象作文等,就是课文与日常阅读的文章,没有“创新”

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教会方法也很重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超前”、“综合”、“变异”、“变通”思维。

例如,在初中学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安排了“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杜绝“非此即彼”想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写作内容,以“想象与联想”为题。在弄清“想象”与“联想”概念的基础上,可以举《天上的街市》与《“零”的联系》作例子,使学生加深认识。

(三)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强化能力训练。如在改写《木兰诗》、改写《曹刿论战》、改写《十五从军征》、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等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开展各种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尝试新的体验,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究。学校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置身其中,去看、听、尝试、探索及操作,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使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篇10: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和创新欲望,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笔着从两方面进行了浅议。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教学创设情景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的培养,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充分发挥好课堂的时效性,把思维活动的内容,思维活动的方法以及思维活动的途径传授于学生,让学生灵活掌握,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教师在课堂内特意设下空白,让学生自我构造和完善,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了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或空白”,使之趋向完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愉悦的感受。

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把某些语文教材中具有创新教育的知识点有意识的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设计鞫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引起学生思维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求知的过程中能动的去探索、去思考,并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的自补、迁移、完形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以个人的知识体系来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因为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要求学生马上发言或回答,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注重要求学生认真思维就回答或发言的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阻碍并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内授课时应特意设下空白,让学生以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并正确的去构建和完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老师在课堂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内要有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缩短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和主动的心理状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质疑发问的兴趣和热情。课堂内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要向横向和纵向拓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校园文化、现代多媒体设备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帮助学生仔细、认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教材知识或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良好情境的引领下让学生的想象力向未知领域飞跃,从中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从而增加学生思维创新的情趣;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习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更进一步的去研究知识、思考问题、体会知识的内涵,并逐渐进行思维创新。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是教学过程生动形象的体现,能够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活动,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内,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为学生开拓思维提供了直观的物质基础,为学生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增强了联想想象力的能力,引导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授课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1:试析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试析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时代的要求。只有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要创新就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训练方式等,融入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发扬民主,注重实践。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激发兴趣;发扬民主;多疑;多发现;多探究;渗透;拓展;素质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颇有感触、深感欣慰。

1.改进自身教育方法、渗透创新、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要让学生的思维创新,首先要在教育上创新,教育上创新关键在于教师的方式方法上创新。在传统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毫无关系,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思维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这样的教育几乎是抹杀了所有的创新思维,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语文教学只有渗透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一个教育专家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

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首要条件,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创造的火花,点燃他们创新思维之火,尽可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思维的学习,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并从中品味到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在学生自读体会,初步了解这首曲子的构思后,提问“枯藤老树昏鸦”这句诗中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就会有许多答案:知道了当时的季节,知道了当时作者的苦闷心情,知道了当时环境的凄凉……,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的兴趣激起了,其思维闸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又让其掌握课文内容,又领略一些学法。可见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发扬民主,开辟思维空间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这样的教育千篇 一律、循规蹈矩。这样的教学,教师都没创新,何从谈培养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发扬民主,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设计圈子的问题。因为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有时会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扩展学生的思路,不局一隅,不拘一格,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发扬民主,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例如马克。土温的《竞选州长》一文教学中,讨论:“交代信的内容这一情节,有何作用?”学生的答案就会异彩纷呈,见仁见智:

衔接过度作用,衔接“我”参加竞选与被攻击两个情节。

佐证作用,祖母的话佐证了我对我自己的评价,以及对对方的看法是正确的。

辩驳作用,祖母的回信虽短,但无疑是一切不实之词的有力辩驳。

铺垫作用,为最后我退出竞选作铺垫。

引领下文作用,引领了下文一连串在我意料之外而在祖母意料之中的事。

照应作用……

对比作用……

这样的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思维如“银瓶乍破水浆迸”,课堂氛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育难道不会得到事半功倍吗?

3.改进教学训练方式,融入创新,兼备神形,拓展思维灵性

传统教学训练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老师在墙上贴答案,学生就急于照搬。特别是一些开放题目,教师也给一个固定答案就完事。这样的训练教师都没有创新,学生怎么会产生创新思维呢?其实创新教学训练应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透视、挖掘;也可以是对作为的题材、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开拓与创新;它既可以面向课内,也可以面向课外。因此作为教师面对多彩的生活既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随意发挥,必须注重活动的整体性,尽量克服训练中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剖析,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如教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课时结合本文教学重点——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便为学生设计了借物喻人“三部曲”的思维训练,使课文学习、写作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第一步: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了可用白杨比喻北方农民之外,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比喻人?并说说它们分别来比喻什么人?

第二步:教师继续启发讨论:生活中除了刚才列举的粉笔、钢笔、橡皮等可以比喻奉献精神以外,还有哪些事物可以比喻奉献精神?

第三步:教师再进一步启发思考:刚才同学们的练习只是用某一种事物比喻某一人,现在请你以“小草”为例,说说用这种事物的不同特征可以分别比喻哪几种人?

这样的创新教育既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又培养了创造美的思维。又拓展学生思维灵性。

4.延伸课外,开拓创新,注重创造性实践

传统教育就是将课文知识点梳理清楚,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即算达标。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在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的形成,一靠观察,二靠善于思考,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多的追求求同认识,因为每个人的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标准答案捆束学生。另外在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广泛涉猎社会百科知识,只有见多识广,发现创造才有源泉,才有助于思维过程的创造性活动。当然,这些思维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有更大语文空间,文学底蕴。这样年深日久学生就会自然从容的走向社会这个大世界,自然会在其中诞生许多的灵性与感悟,甚至收到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语文教学的创新,落实并推进好素质教育。

篇12: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江苏 徐州 ●刘玉云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具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科。《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拓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语文教学多培养一点学生的创新思维,未来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

一、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与想象几乎是人类所具有的潜能。孩子们的思维之所以格外富有创新性,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活跃。可是,现在的不少孩子,在枯燥、呆板、严格、规范等各种规则的束缚下,在机械重复地训练下,在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下,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制约。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把创新和想象的乐趣还给孩子们。

教师要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在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在爱的阳光下,消除一切烦恼、困惑、胆怯,引发其内心深处的天真无邪的本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创新心灵才能被唤醒,才能诱发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唯有如此,孩子那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烁。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创新的首要备件,是学生的积极参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掘潜能,激活思维。这样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发现问题,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当学生有了积极性,主动投入时,即使是重复别人的活动,也必然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因素。

我们语文老师要创造条件,解放孩子,还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真正体现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有了这些,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尽情地发挥出来。如在学习《拔苗助长》一课时,组织学生学习,鼓励他们发现。学生提出“秧苗很小,拔高一节,早就翻倒了。”“家里人赶快跑去,时间很短,秧苗可能萎了,不可能枯死。”孩子们凭着已有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2. 凭借语文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我们的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如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等,这些充满创新品质的人,必将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假如你就是调达,你会怎样做呢?”大家激情飞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都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正懂得“要知恩图报”的道理。

3.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奇思妙想,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习作练习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学习了《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后,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葬礼是在1986年举行的,那塞凯达斯瀑布现在怎么样了呢?问题一提出,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想象:“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瀑布应该怎样?”学生经过思索之后,有的说瀑布可能消失了,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有的却说葬礼唤醒了人们,人们积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瀑布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气势。通过续想,尽管学生的答案不一,但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意境,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意识。

学生在平时已读过不少的科普、科幻作品。习作课上,我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大胆地展开想象,撰写了《美好的未来》,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海洋里:五十年后,孩子们驾驶着宇宙飞船到太空自由自在地游玩,以光速飞来飞去……通过幻想、联想,激发学生想象,开拓想象空间,以读写实践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

课内的阅读、作文训练固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仅凭借40分钟的小小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课外拓展,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大量阅读、学习课外书籍,边读边想,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同样,课外的语文活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学生爱看新闻、听新闻,每周收集新闻成了孩子们的乐趣。从收集到编辑直到召开新闻发布活动,都由学生“一手操办”。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让学生当主角,给孩子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如利用班队活动课举行诗歌朗诵会,小记者采访活动等,从提出整体设想到推选主持人,都由学生提出方案,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协助。这样,从策划、组织到具体操作都由学生自己商讨决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能充分得到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示。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可见,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精神,都能成功。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新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如果这样,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乡西大吴小学)

篇1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另辟思维蹊径 在理解课文内容及主题中,允许学生”存异“,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发展民主教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大胆发言,敢于说,敢于辩,敢于否定权威论,提出新见解.例如我们以前弘扬”小草“精神,因为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满足于”无人知道“表现出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的传统意识.

作 者:孙秀莹  作者单位: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桃花小学,山东,枣庄,277100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14: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网友来稿)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引发好奇、鼓励质疑、指导探索、丰富想象、启发求异、引发求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好奇--创新的使者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说,就是对好奇的不断摆脱。”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与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往往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求知。如教学《古井》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挂图,伴随着和谐的乐曲背诵了文中的相关段落,学生立刻进入了创设的情境中。随后教师又说道:“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写的是故乡的一口古井。作者远离家乡多年,对这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什么原因呢?”此时,有位学生突然举起了小手,说:“老师,不就是这么一口古井吗?怎么会使作者一直难以忘怀?”教师的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鼓励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探索、去感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也包括人们个人自身有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所以,好奇是创新的使者。

二、质疑--创新的萌芽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也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提出疑问。质疑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学习“五壮士英勇跳崖”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提问:“‘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为什么前面用‘眺望’,后面用‘望望’呢?”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语言环境当中体会“眺望”、“望望”的含义,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理解“眺望”是向远处看,“望望”是向近处看。让学生在讨论辨析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寻求词语的内蕴,体会“眺望”一词流露出五壮士的喜悦心情,“望望”表达了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由此,学生领悟到了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就会表达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三、探索--创新的源泉

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发现事情的“新联系”是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新兴玻璃》一课,重点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后问题: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是什么?每种新型玻璃的作用是什么?并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定能解答这三个问题。由于学生释疑的积极性倍增,通过自我阅读,相互讨论、交流,很快地获取了新知,有的学生还用列表的方式来归纳。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同步递升。这种强烈的探索知识的精神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四、想象--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重要途径便是丰富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使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及各种直观教具,以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大脑提供更丰富的表象,使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学习了“人们眼望灵车所想到的”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练习:

1、忆往昔,人们常常可以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今日,总理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假如你就是站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灵车的红领巾,你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

2、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

通过这两个练习,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个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五、求异--创新的灵魂

创新思维是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续写《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大部分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写了南郭先生“老病复发”,换一个地方继续“充数”混日子,但也有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写了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这样的骨骺司,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郭沫若语)这就是说要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思多问,多一些“求异”,少一些求同,使学生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六、求活--创新的钥匙

求异讲的是答案结论不要唯一,求活则是讲得出答案结论的方法途径不要唯一。“条条道路通罗马”、“殊途同归”等都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很多的。求活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如有位教师教学生记“鸿”字,多数学生的识记都是“左边一个‘江’,右边是一个‘鸟’,合起来是‘鸿’。”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位学生说:“江边一只鸟,鸟站江边上。”同样是识记“鸿”字,而且都是采用“部件组合分析”的方法,但前者是纯粹的字形分析,毫无创新思维;后者却是融合了想象、描述和意境的诠释,因而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求活,还指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求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如教《火烧云》一课时,学生对“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句中“烧”字能否换成“红”字产生了疑问。此时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语言环境中体会“烧”字用得就比“红”字独特得多。在比较品味的基础上,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这里用‘烧’字,点明了文章的题目。”有的说:“用‘烧’字,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不与‘红通通’重复。”有的说:“用‘烧’字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还有的说:“火烧云是燃烧的云,‘烧’显示出一种动感。”通过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致使学生对‘烧’字所隐含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求活,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创新的大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创新思维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网友来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