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实秋散文作品《养成好习惯》(共8篇)

2024-09-16 15:37:01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梁实秋散文作品《养成好习惯》(共8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梁实秋散文作品《养成好习惯》,本文共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梁实秋散文作品《养成好习惯》

篇1:梁实秋散文作品《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散文作品《养成好习惯》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拓展梁实秋资料】: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篇2: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很不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返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及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起“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大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识。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马可·奥勒留),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摩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于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建立了不朽的事业。这是很值得令人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验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篇3: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篇4: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

1.通读全文,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2.文中第2段画线句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3.请简述第3段的论证思路。(3分)

4.文章第5段中引用陆放翁的“待饭未来还读书”,告诉我们“时间即是生命”。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 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B. 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C. 文嘉《今日歌》:“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D. 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5.“好的习惯千头万绪”,读罢此文,我们受益匪浅。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再举一例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

我认为, ▲ 也是一种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因为, ▲ ,比如 ▲ ,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养成的好习惯。

【参考答案】

1.(2分)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或者: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2.(3分)举祖狄、刘琨早起奋励的例子,充当事实论据(进行事实论证),(1分)从正面证明“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1分)使得论证更全面,让人信服。(1分)

(或:这句话运用举例论证(1分),并且和上文“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形成对比(对比论证)(1分),有力地论证了“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1分)。)

3.(3分)作者先摆明观点:“礼是行为的规范”,要养成礼貌的习惯。(1分)接着,从正面举例,论述我们应对长辈有起码的礼;然后,再从反面举例,强调无礼的危害。(正反对比举例,论述应对长辈有礼,以及无礼的危害)(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1分)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不仅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该维持相当的礼貌。”(1分)

4.(3分)D

5.(3分)要点:先摆出正确、鲜明的观点;(1分)接着,要进行道理论证,紧扣观点分析阐述;(1分)然后,举例进行事实论证。(1分)

示例:我认为,节约也是需要养成的一种习惯。(1分)因为,节约,既是继承我国传统美德的要求,又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意义深远。(1分)比如周总理经常在餐桌上是豆腐,青菜,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的节约的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1分)

篇5: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

一、清晨早起

二、尊重长辈,礼貌待人

三、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

四、珍惜时间

五、吃苦耐劳

篇6: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得自小养成

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但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后常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

我看见有些个孩子,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著,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都不知不觉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

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

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马可•奥里略(Marcus 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

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

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篇7:梁实秋《养成好习惯》英译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泉的科罗拉多学院学习。 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改为南京大学)、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任外文系主任。

他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党员,否认文学有阶级性。早期梁实秋专注于文学批评,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鲁迅翻译和主张的苏俄“文艺政策”,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这期间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梁实秋曾被鲁迅先生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毛泽东也曾把他定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从1927年到1936年,论战持续了八年之久。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不幸逝世,对垒式论战也自然结束。但是,这场论战所产生的影响既深且远。它不因鲁梁论战的结束而结束。论战所产生的影响实体已超出鲁梁本身,论战性质也已逾越了文学范畴,其余波扩涟到后来年代,以至于今。抗战年间,发生在重庆的那场“与抗战无关”的论争,虽不能说与这场论战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不能否认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关联。

篇8:梁实秋《养成好习惯》英译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地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志。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Cultivating Good Habits

Liang Shiqiu

Men are about the same in human nature, but differ in habit. Habit is formed little by little, and most easily in one’s childhood. Once it is formed, it is difficult to break.

For example, the good habit of early rising also starts from one’s early life. Many people, however, have been in the habit of sleeping late ever since they were kids. They won’t get up till late morning on holidays and even oversleep on work days. Children are often late for school though they make a rush even without washing up. Such children, when they grow up, will often lack drive and most probably get nowhere. The story of Zu Ti1 rising at cockcrow to practise swordplay should be a good example for all men of resolve to learn from.

We Chinese set great store by propriety because it is the accepted rules of social behavior. Propriety begins from the family. For example, children should keep their parents informed of their whereabouts. That is the ABC of good manners on the part of children. Yet some children just ignore their parents when they get up in the morning or come back from school. They often pull a long face and refuse to converse when they meet their elders. If they continue to be so cocky and willful without correcting themselves as soon as possible, they will never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 people some days as members of society. We should be polite not only to our elders, but also to all people.

It is a bad habit to talk loudly to the disturbance of others. Ask yourself if you ever made a lot of noise while others were at their studies or at work. We should be considerate of others at all times and places, caring for public order and interests and abstaining from self-indulgence. In crowded public places, you should line up and never push through to get ahead of others.

Time is life. Our life is ticking away unnoticed minute by minute and second by second. It is certainly alarming when we come to think of it. Every day we are unconsciously wasting many odd moments. We should acquire the habit of utilizing leisure time, and snatch every odd moment to do whatever is beneficial to our body and mind. That will enable us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little by little. People often talk most improperly about “seeking relaxation” as if they had more than enough time for them to while away. Life is, in fact, extremely short. How can you find so much surplus time for you to fool away? Lu Fangweng says in one of his poems, “Spend even the pre-meal odd moment in reading.” As far as I know, many people did snatch the odd moment before a meal to do a lot of reading. Our ancients recommended “three on’s”, that is, doing reading even while you are on a pillow, on a horse or on a nightstool. All that, though impracticable, serves the purpose of advising people not to waste time.

Ours is a nation known for industry and self-denial. Frugality has always been the teaching of our ancient sages and wise men. A man of strong will should be able to endure Spartan living conditions. I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 disgrace to live a simple life. Nor should it be regarded as a glory to live a luxurious life. That should be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ne needs for self-cultivation. Marcus Aurelius, emperor of the Roman Empire in its heyday, refused to enjoy all comforts of life from childhood and always keep kept away from amusements like the chariot race then in vogue and other fighting-skill competitions. He remained a life-long staunch Stoic philosopher and meanwhile distinguished himself by numerous exploits. Ours is a poor country, so it is even more necessary for us to see the tough conditions facing us and renounce all luxuries, especially those coming from abroad. We should build up the habit of leading a thrifty life.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all material resources are hard to come by and should be treasured, even including their odds and ends.

The above points have been picked by me at random. Good habits are too numerous to be dealt with one by one, but none, however, are too small to keep. Habit, once formed, will become your natural and spontaneous behaviour. A life full of good habits will be a life conforming with the law of nature.

1. Zu Ti, a patriotic general of the Jin Dynasty (317-420 A.D.). He was good friends with Liu Kun, another general. When they were young, being petty officials but highly motivated, they often encouraged each other and both rose at cockcrow to pratise swordplay.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教人养成好习惯的三字经

2.《养成好习惯》阅读答案

3.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4.梁实秋散文作品《养成好习惯》

5.梁实秋《养成好习惯》练习及答案

6.梁实秋《养成好习惯》阅读答案

7.养成好习惯梁实秋

8.梁实秋散文《养成好习惯》

9.梁实秋《养成好习惯》阅读答案

10.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