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刍议教育论文(精选14篇)

2024-11-05 13:52:27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刍议教育论文(精选14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刍议教育论文,本文共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刍议教育论文

篇1: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刍议教育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刍议教育论文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树立信心,让学生敢于自主学习

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之想说,做自己之愿做。对在自学中提出幼稚问题的基础较差的学生格外慎重,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他们才敢于去探究、去体验,不怕出现错误、闹笑话。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时,学生自主探究后,请同学们自由提问,有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提问:“这里的秦王是谁?”此问一出,学生哄堂大笑: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这时候我因势利导,称赞这位同学的细心,并倡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鼓励。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的语文成绩出现了快速上升,这也使我认识到了欣赏的妙用,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敢于自学,敢于发问,敢于解答,为自主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创设氛围,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蕴含着生命潜能的人。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教材所表达的思想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我在教读《有的人》这首诗歌时,运用多媒体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

首先是我满怀感情的配乐配画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而后学生自己诵读感受,老师恰当地使用音乐;最后播放专家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再感受,并让学生合上课本,尝试背诵;然后再请一位男生和女生配乐朗诵。就这样三番五次,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品味赏析,毫无枯燥乏味之感,效果极佳。

三、指导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情,备学法;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理解要学法示范,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以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在指导学法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掌握了一些自学语文的方法,那么他们的自学探究学习才会有基础。

如我在执教《绝唱》这篇课文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时,一学生指出文章的比喻运用得特别好,但不知道好在哪里。这时老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比喻句,加以朗诵感悟,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接下来不要把重点放在讲解通感的定义和与一般比喻的区别上,而是在略作介绍后,继续引导学生从本文和其它学过的文章中找出运用通感的句子,并让他们加以揣摩分析。下课前播放滕格尔的《天堂》,让学生运用比喻或通感的修辞手法说几句话谈谈感受,果然很多学生都能熟练运用,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比空洞的说教要强得多。

搞好自主性学习研究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改形式的必然要求,也是走进语文新课程的主要途径。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学海无涯”,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相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在新时期教育这块沃土上,精心培育“自主性学习”这颗幼苗,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新课改这片茂密的森林增添一片绿意。

篇2: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刍议教育论文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刍议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 价值观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只有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才能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只有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自身优势,将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化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意义

教学策略的科学内涵,目前主要有两类看法:一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和学的策略,认为二者是一致的,在概念使用上也不加区别;二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的策略,认为学的策略虽然与教的策略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但二者的侧重点不一样,使用时应加以区分。

教学策略的含义,目前主要有四类看法。一是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二是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实现;三是认为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含义相同;四是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

二、影响教学策略的因素

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由于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教学策略的复杂多样性。一般认为影响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自身和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观念,因为教学策略是观念与实践间的桥梁和中介,制定与选择教学策略的'任何环节都要受教学观念的制约,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把新课程理念更好的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教学策略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制约教学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策略运用得恰当与否也要看目标的达成情况。新颁布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教学目标划分分为三个领域,即知识与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同一教学内容可能同时涉及这三个领域。在正确的目标的指导下,就可以制定和运用教学策略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教学策略的分类

1、从教学经验的角度分类

美国教育家史密斯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内容限制性策略注重人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点分析师生的语言行为,认为教学本质上是口头、笔头和符号表达等语言活动。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策略以及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合作策略。   2、从教学策略构成要素的角度分类

根据教学策略的构成要素分为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和综合型策略。内容型策略又分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即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形式型策略又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之分。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综合型策略是内容、形式、方法三种类型策略的综合。

3、从教学环节的角度分类

根据教学环节来分,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监控策略。教学准备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钻研教材,组织教法,分析自我和学生,制订教学计划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它是综合考虑影响因素而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教学监控评价策略是指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

4、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类

根据教学内容来分,就化学这门学科而言,主要分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即反映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化学理论性知识,即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技能性知识,即与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内容。化学知识的类型不同,其相应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

四、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策略

教材作为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必须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内容要求,将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科书内容。在新课程教学策略方面,可以大概有教学的情境化策略、教学的人文化策略、教学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以及教学的探究化策略等。然而化学知识的类型不同,其相应的教学策略也有所差异。

根据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可以分别以新课程理念下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化学计算等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增加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探究、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同时结合具体内容贯彻和实施教学情境化策略、人文化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和探究化策略。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范围很广、内容很多、融合了化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性的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对教材的合理使用,认真细致地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意识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真正地关心爱护他们,并给予切实有效地帮助和指导,他们是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改革研究》

[3]孙晓春《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探究》

[4]王荣军《新课程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

篇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论文

教育作为知识的创新发展、有效传播、实际应用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创新意识的孵化器。教师的创新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合理采用各类教学方式方法,以独创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可以潜移默化地启示学生产生创造思维。那么,创新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推行呢?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来作如下阐述:

一、创设生动环境,促进创新精神

通常而言,课堂良好环境涵盖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与创新的教学情境,前者为课堂的“大自然”,后者则为课堂的“小环境”。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融共生,是推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所必需的外部因素。

(一)认真构建轻松自然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应用“微笑教学”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以具有亲和力的态度、轻柔的语言、温暖的目光、认真的聆听、赞赏与鼓励的话语等来作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让交流更为便捷到位。教师在教学当中流露出的真诚、赞赏、爱心、关注、期盼等心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由此让学生获得“被尊重的心理满足”以及“心理自由”,而此二者也正是构建创新教育意识环境的重点所在,在课堂教学上我充分应用“微笑教学”。让学生们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内,能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敢于实践及创新。

(二)合理进行创新情境创设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应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充分应用小学生的求知欲,与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感染力密切契合,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心中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知识殿堂的渴望,以此来使得“教授”的意愿成功的升华为“学习”的内心所求。

二、生动的技巧,拓展创新思维

教师的创新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的采取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法具有独创性,能够潜移默化地启示学生产生出创造思维,此即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取得成功的重点所在。

(一)伺机而为,擅于引导

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刻苦钻研相关的先进教育与教学理念,依据学生实际的认知特性,科学合理的创设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教学流程,在擅于引导上多付出精力,在讲授《灰雀》一课之时,课文讲述了列宁同志在翌日来到公园内看到那一只灰雀,而小男孩与灰雀有着怎样的关联性?最终灰雀又是如何返回森林里,已成为此篇课文预留下的“留白之处”,我个人在创设这部分情境教学中,有意识的对此段“留白”来进行发掘,引导学生来对小男孩的心理状态进行认知与体会,并引起认真思考。“对于列宁,对于灰雀,小男孩起先的态度及其后的变化,以及将灰雀放回森林里的整个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可按照自我从现实生活当中的阅历与经验,来填补此“留白之处”,从而对文章主题思想具有了深入的`理解。

(二)适时以行,灵活指导

笔者以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识到,教师应具有适时及适宜的教学引导,而应注重启示性及灵活性的指导,例如在讲授《草地夜行》最后一段中,其文字隽永含情,韵味悠长,同时此段为课文重点内容,学生所提出问题,文中起先描写红军小战士行军时的疲惫,行路时步履沉重,其后小战士未进食也未休息,如何会向前“迈开大步”而行呢?因为缺乏对课文前后呼应的内容的B贯性的认真思考,由此产生了此疑问,经过我的指导,告知学生应注重文章前后的连贯性,并告知学生去寻求答案,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学生对此疑问立即释然,其后教师作总结陈词,让学生能够深入认知,如此的指导,正是有着点石成金的作用。同时让我深入领悟到,教师的灵活指导既能让学生思路得到极大的拓展同时也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生动的主体,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从何而来?其源自于学生的研究,是学生的口述、思考、写作的实践,在语文教学当中,积极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联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实际显现。

(一)主动促进自觉研究

学习作为一个以个人的参与性为重要内容的认知活动,倘无学生主体来参与其中,教学则难有所成,应导入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由于学习内容具有多样性与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化也在学生之间存在并显现,学生在自我学习的方式中,会应对着相同的问题产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形成多样化的结果,如同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是没有一种统一的标准化结果的。而学生所应用的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能够提供给学生较多的交流沟通以及研究学习的时间,在学生相互促进的共同讨论中,来形成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必须对实践活动高度重视

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流程,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合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勇于想象、勇于实作、勇于表述的创新意识,我个人在引入实践活动于课堂教学中已做到了“只争朝夕”的充分应用。

以写出简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课文的后续续写,从按照课文内容进行绘画体现或演出课文戏剧,从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再到撰写调研报告,从写作板报并进行内容讲述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应将推行创新型教育,具备创新发展的能力。

我们应该将创新教育置于教学当中战略发展的高度,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思想与行为。在课堂教学当中持续性的探索与发现,认真创设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最大化的发掘全部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整体性的素质提升。

篇4: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初中语文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在初中语文教改的过程中,要探析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找准教改的切入口,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教改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语文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要擅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语文课上的简单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初中语文课发展的要求。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理念、方式方法以及评价措施等方面对初中语文课进行教学改革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探析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找准教改切入口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必须找准教改切入口。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迫于升学压力,只知道应试,而不顾学生的感受,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乐学性;多数教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为“满堂灌”,教师成为语文课的主宰者,将应试知识硬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的学习能力;部分教师综合能力差,不会或不愿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手段单调。要想取得初中语文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依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针对上述现状进行教学改革。

三、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

1.教学观念创新,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教改要进行创新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主角角色,使学生逐渐变为课堂的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宽容的心,给学生以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包容学生,更要赏识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在教学中让学生与我们进行平等地交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和观点,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2.教学方法创新,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具体可感的教学情境,融入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情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性,从而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内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利用挂图、课件和视频等多种教具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画面,让学生积极体验,从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授《变色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与小说前后情节密切相关的六幅图画,随着讲解的深入,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主人公的六次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大变化。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2)擅于设问质疑,提起学生的乐学性

在初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擅于设问质疑,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提起学生的乐学性。课堂教学中良好互动的前提就是教师设计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在问题中深入进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上地理解力和创新能力。问题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应该根据课文的不断变化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积极思维,而不能把课堂内容简单地直接灌输给学生。

(3)增加课外实践课,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种社会情况,必须增加课外实践课,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视而不见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内感受不到的学习乐趣。为了配合课文内容讲授而进行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均可以在课外实践中进行。如校外采访、手抄报纸、新闻广告的改编、资料查检等。把课外实践课当成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一定能够发挥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

3.教学手段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级学校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的课堂上也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升学生的乐学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本、图片、动画,乃至音频、视频文件融为一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直观生动的形象,丰富多彩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全方面的视觉效果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感,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准备的教学素材之中,主动探索,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笔者在语文课上就会经常结合教材内容为同学们播放与课文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学生们对此种教学方式非常欢迎,他们在音乐渲染的气氛中进入课文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产生共鸣。如《社戏》一文主要讲述作者的童年趣事,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童年》,轻快动听的乐曲把学生带到天真烂漫的童年,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国玉.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路[J].教育革新,,(8).

[2]张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新教学方式的特点[J].陕西教育,,(11).

[3]何小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8).

篇5:刍议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教育论文

刍议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有压力更有动力,更应尽快熟悉新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处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的平台开展合作

中学生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有压力更有动力,更应尽快熟悉新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探索与实践,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准备。

一、抓住自主学习的课堂特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参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设计自己的学习评价指标。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处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离开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从这个角度上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的本质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精神。

二、注重学法指导,创设超市式学习的平台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教”。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转化,教师不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更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举一反三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方法上探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与原理,掌握如何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提高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不妨模仿超市的自选方式,开展自由选择式的学习活动。它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老师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校的条件,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层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小组)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各取其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的发挥。

三、优化学习组合,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

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自身技能的提高。具体的分组方法:可以是兴趣相投、性格相似的分成同组;同桌同座、同路的分在同组;思想、学习、生活能得到互相帮助的分成同组;或者根据成绩的好、中、差分组。

学生每个人对知识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和督促以及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共事、共进,间接地帮助其实现教学效果的期望,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引进柔性的教学管理,运用激励的教学评价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它采用的是非强制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施加潜在影响,把教师的意志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其职能是教育、协调、激励、互补。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解除传统课堂教学常规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该紧的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少些军训的架势,多些民主的互动,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和谐平等、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从积极的方面加以肯定,它关注的不是学生达到了什么标准的学习结果,而是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步与发展的情况,对于那些从书刊、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源获取信息的自学方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与语文适当联系,培养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五、反复实践,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及时化解

反复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要把掌握的朴素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归纳总结提升,最后要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教学后记或教研论文等。

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离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谈其它问题都是不现实的。在思考学校的发展思路过程中,我们把思考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是非常现实的。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全方位地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多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实践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思想,借鉴其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潜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绝对不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师无事可做。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效引导和指导。教师在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有哪些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必须的方法指导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总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题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将“外部”的指导转化为“内部”的能力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运用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与锻炼,这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更有利于学生终身语文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符合当前语文改革的要求。我觉得应加强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使其为语文课程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6: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的教育理论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可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可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要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篇7: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概念图的离散数学自主学习系统的应用论文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关于概念图的离散数学自主学习系统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 课程自主学习系统是实现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手段与方式, 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离散数学课程自主学习系统为例, 针对大多学习系统中资源组织呆板、交互主动性不足, 引入概念图, 以改善系统教学资源的组织方式, 让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该系统的实际运用表明其既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认知, 又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更快掌握教学内容。

关键词:概念图; 自主学习; 离散数学; 教学模式;

Discrete Mathematics Course Autonomous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Concept Map

Abstract:On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 Internet + ”, a course autonomous learning system constructe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students' autonomous to rais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 discrete mathematics”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concept drawing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like inflexible learning resources organization and lack of interaction initiative in most of learning systems, which can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system, make knowledge network more clear and facilitate students to choose learning contents as the way they lik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proves that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system can not only enhance students'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but also develop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make them master the teaching contents more quickly.

Keyword:concept map; autonomous learning; discrete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一、引言

在当前高校教育环境下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成为教育界专家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而且对于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在教育界也达成共识, 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笔者同意刘承焜[1]提出的定义: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 结合自身基础与学习特点, 自觉确定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等, 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大学生自主学习特征表现为:创造性、有效性和自主性。

基于该定义及其特征, 对于如何将这种学习理论与学习模式落地生根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基于Web的课程自主学习系统对于实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与方式。基于Web的课程自主学习系统是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相关学科及领域的产物,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突破了时空限制, 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式教与学的模式。本文以离散数学课程自主学习系统构建为例, 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分析, 该系统的特色是引入概念图理论。

二、概念图理论及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 (concept map) 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Joseph D.Novak教授提出的用于表征和揭示知识结构中意义联系的图表, 又称概念构图[2-3].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 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 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 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 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概念图中用节点表示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 它能形象化地表达某一有意义的命题中各节点间内在逻辑关系, 使原来混淆的概念清晰化、机械知识灵活化、零散知识系统化。

国内教育学专家学者自首次将概念图引入教学领域起, 针对概念图理论及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做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与探索。如在概念图理论方面, 顾连忠等针对传统的概念图主要描述概念间的静态关系而无法描述概念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缺陷提出了循环概念图。这两种概念图互为补充, 共同涵盖更广领域的知识, 从而形成一个更有效的知识表征工具[4].和学仁[5]认为概念图这一可视化学习工具可以较好地体现大学课程学习的自主性设计在“导学、自主、协作”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进而建立一种基于概念图的自主性学习设计模式。而在课程教学的应用方面, 彭丹等[6]尝试将概念图应用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 发现既能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对概率统计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 建构知识网络, 浓缩知识结构,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动手实践能力, 对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许荣良[7]将概念图应用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对概念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制作、使用策略进行解析, 并分析了学生对概念图的认识及态度反馈, 得到的结论是:概念图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校教学策略, 能打破陈旧乏味的高数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获取、整合知识并形成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 概念图在知识学习中的应用主要优点表现如下[8]: (1) 概念图能够让知识点更加清楚、明晰, 进而让学习者容易认识到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 同时更能让学习者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点来更新自己已获得的知识库。 (2) 概念图能够逐步引导学习者去接触、学习以前未曾接触的知识领域, 让学习者感觉到经概念图引导到一个较难知识领域的过程是顺利的、自然的。这主要是因为概念图能将涉及的复杂知识分解成粒度更小的知识点。

三、基于概念图的离散数学课程自主学习系统

课程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课程特点与学习对象特性的有效分析之上, 同时充分体现出课程的教学理念, 方能够综合现有的技术与教学资源, 设计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 教学理念与课程特征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绝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器, 相反, 他们应当是学习的中心焦点,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有积极的责任, 教师应该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构建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因此, 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系统必须要能做到从传统的资源展示转向主动资源学习, 因此自主学习的平台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理念一方面要求立足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掌握学生情况, 另一方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离散数学课程作为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已成为共识, 该课程主要涉及数理逻辑、集合与关系、代数结构及四大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它最显着的一个特征是概念、性质多[9], 这也是学生们普遍感觉的难点所在。所以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 要求在学习这些概念的基础上, 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实体则是大量的定理和性质。因此在离散数学自主学习的平台中, 在资源学习模块设计引入概念图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让众多的概念以“图”的方式直观展现在学习者面前, 帮助学习者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达到“点、线、面”一体化的理解程度。限于篇幅, 仅给出课程中代数结构部分概念图 (见图1) .

(二) 系统总体结构与设计

基于网络的课程自主学习应当是一种有组织的、积极的和协作的学习[10-11], 而不是纯粹放任不管的自学, 所以自主学习系统至少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参与。例如, 教师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领域来制作课件、编写教案、设计课程作业与编辑有关资料文档, 上传到自主学习的平台后, 通过系统发布与追踪, 教师能够获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度情况和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系统学习课程内容、完成作业以及自我测试。

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自主学习的这些要求, 设计了离散数学自主学习的平台的总体系统结构模型 (见图2) .整个平台由系统管理、资源学习、练习管理和互动交流四大子系统组成。其中, 系统管理子系统负责用户基础信息管理、用户登录学习日志管理、课件与资源库更新管理以及学生学习评价管理。下面主要分析资源学习子系统与练习管理子系统。

1. 资源学习子系统

该子系统中学习者可以浏览课程教学大纲, 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章节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习指南与考核要求。课件资源按照章节顺序进行设计, 如第一章命题逻辑、第二章谓词逻辑……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章节标题确定浏览课件。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延续性, 在本系统中设计了学习进度管理功能, 顾名思义, 学习进度管理记录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及课件资源的学习进度情况。基于该功能, 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轻松选择自己想学的章节知识域与知识点, 而且能够快速定位到上一次学习中断点而继续学习未完成的内容, 避免了常见学习系统中从头学习的现象。

此外, 在资源学习系统中, 资源库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 基于网络学习系统的资源库的开发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适合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如在本系统中, 为命题逻辑学习内容增加了它的实际应用案例“囚徒问题”“帽子问题”, 另外还提供了关于命题逻辑发展历程。学习者通过阅读这些相关的资源, 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这些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 随着各种资源库的数量增加, 如何让学生找到最适合或感兴趣的资源是一个实际问题。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应该具有主动适应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平台应该显示与学习者最相关的动态教学内容。例如, 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记录选择学生没有学习或不能自动理解的内容, 因此系统选择的学习内容将最接近学生的当前进展。

2. 练习管理子系统

离散数学课程中涉及大量的概念、性质与定理, 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动手演算、解答与实践。为此该子系统提供了大量的习题资源供学生自主训练, 主要是填空题、解答题与编程题;还设计了在线练习模块, 主要是选择题与判断题, 按知识单元进行编排,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判断题与选择题的解答熟悉、理解各知识单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为便于老师了解学生课后的练习情况以及让学生掌握自己答题情况, 系统采用了过程记录功能, 将每位学生答题过程记载下来, 特别是在线练习模块中, 还将学生回答出错的问题进行记录, 并进行推送, 即下次学生登录该系统中, 系统会自主推送信息“XXX同学, 你上次XXX时间答题, 回答有误的题目有……”, 这样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的了解, 也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对某个知识单元的熟悉上还存在不足, 需要强化。

本子系统中另外一个特色功能就是概念图练习。该功能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单元的理解绘制出对应的概念图并上传到系统中, 任课教师通过学生绘制的概念图可以发现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可以受到启发修改教师设计的概念图,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基于该子系统, 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人工批阅作业的负担, 特别是在目前授课班级人数很多的情境下;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 及时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结果, 给出对学生较客观、合理的评价。

3. 互动交流子系统

师生交流互动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实现师生互动这也是当今高校教学活动中探索的热点。笔者认为应该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纳入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中, 而借助自主学习的平台的互动交流子系统便是进行师生互动过程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与载体。其中, 该子系统在线答疑功能是指任课教师将每一章节或某一知识单元中比较难的问题进行归类并提供详细说明, 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若遇到难题可以登录到在线答疑模块后, 通过输入关键字查询相关的问题列表, 点击某一问题得到详细解答。如果没有找到相应问题的解答, 系统会主动将问题推送到留言互动板块中。

留言互动功能类似于传统的BBS系统, 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该子功能进行资料或软件的上传与下载、讨论主题的发布与探讨。

4. 系统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学生用户与教师用户信息的维护、课程课件与教学资源的维护 (含上传/删除) 、学生学习状态统计和分析。该子系统是本平台中的重要管理模块, 只能是授权的教师用户才能操纵相应功能。考虑到学习系统中有较多的模块和教学资源, 为此分别为每个模块设计了一个数据库, 当其中一个模块需要扩展或更新时, 其他模块可以正常工作, 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

(三) 系统交互界面设计

当开发一个互动教学系统时必须对学习者的特点以及课程的特征进行分析, 然而学习过程和顺序应该由学习者自己确定, 理想化的互动教学系统应该适合每个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他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系统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也是独立学习的重要基础。没有互动, 就没有沟通。在教学系统的设计中, 交互涉及许多方面,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导航的设计, 即学习者和学习信息之间的交互式设计。合适的导航能使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 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导航设计因内容和功能不同而不同。为了使学生自由选择期望的内容, 在本系统中使用知识点作为搜索路径的开始, 亦即概念图的根结点。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 例如分析、解释、示例和练习等, 通过超链接构成多分支树, 这就是概念图。这种导航设计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可选性,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和主动的学习的平台。

四、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系统采用经典的三层B/S结构作为网络架构, 利用ASP.NET+My SQL+IIS作为主要技术开发。在本系统中有两个技术难点:Web公式编辑与概念图制作。

(一) Web公式编辑技术

离散数学课程中涉及许多数学公式, 其中包含数学符号, 如数理逻辑中的连结词∨、∧、┐、, 集合论中的等, 为了便于学习者直接在网页中实现数学公式的编辑, 本系统使用Math Jax[12-13]编写的Web公式编辑器, 它是一种开源的、基于Java Script的、适合所有浏览器的数学公式显示引擎。Math Jax支持的页面, 无需配置, 无需浏览器插件, 也无需安装字体, 就可以呈现由Math Jax渲染的高质量的LaTe X格式数学公式。该Web公式编辑器是根据页面中定义的La Tex数据, 生成对应的数学公式。使用Math Jax时, 需要用一些适当的标记告诉Math Jax某段文本是公式代码。Math Jax中的公式排版有两种方式:inline和displayed.inline表示公式嵌入文本段中, displayed表示公式独自成为一个段落。Math Jax输入公式的方式跟LaTe X里一样,  (…) 为inline公式分隔符, 即它包裹的就是行内公式和[…]为默认的displayed公式分隔符, 由两个包裹的, 或者就是行间公式。

(二) 概念图制作技术

本系统中引入了概念图理论, 因此涉及概念图的制作。一般情况下Web的在线图形制作比较麻烦, 而多比图形控件出现简化了这种开发难度。它是一款基于Web的矢量图形控件, 能够检测浏览器类型, 自动选择VML或SVG方案进行作图, 类似于网页上的Visio控件, 是目前国内外最佳的基于Web矢量图案解决方案。多比图形编辑器实现了图形、图像、文字的有机统一。它除了支持HTML中常用的标记, 如文本、图像、链接、交互性、CSS的使用、脚本外, 还提供了大量针对图形、图像、动画的特定标记。对SVG图形文件进行编辑管理的过程为:SVG图形文件经XML解析器打开, 并在内存中生成一个对象树, 用鼠标事件来驱动脚本执行, 脚本通过DOM接口对象进行相关的操作, 实现图形绘制、编辑等功能。

五、系统实践效果分析

本系统完成后分别在计算机学院14级、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的14个班级的离散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该系统的使用, 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指定课后学习内容,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系统中自主学习。学生学会搜索系统中的相应资源, 并独立完成分配的任务;第二阶段是无指导自主学习, 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自主学习技能基础上,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后利用该系统, 根据课程学习进度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练习。当他们遇到问题时, 可以通过在线练习或互动交流解决, 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两个年级的离散数学教学实践, 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课程总评分数分析, 结果说明该自主学习的平台对学生学习态度引导是积极的, 14级以及15级总评分数、及格率、优良率呈上升趋势。这也证明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效的。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变得更加自信。

六、结语

离散数学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开发与实际运用是“互联网+”教育的尝试, 在该平台中将概念图的思想融入是其创新之处。

该平台的使用实践表明, 它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扩大教学空间,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作为一个基于Web的课程自主学习系统, 系统的智能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增强系统的智能搜索和资源推荐功能可以更高效地推荐学习资源, 更好地反映不同学习者的真实兴趣, 这是自主学习的平台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承焜。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 (17) :58-59.

[2]NOVAK D J.The theory underlying concept maps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m[EB/OL].[-01-06].cmap.ihmc.us/Publications/Research Papers/Theory Cmaps/Theory Underlying Concept Maps.

[3]MOON B, HOFFMAN R, NOVAK D J, et al.Applied concept mapping:capturing, analyzing, and organizing knowledge[M].New York:CRC Press, 2011.

[4]顾连忠, 董博清, 刘建军, 等。概念图与循环概念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 :111-115.

[5]和学仁。基于概念图的大学课程自主性学习设计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 106 (6) :38-43.

[6]彭丹, 刘东海。概念图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6 (10) :30-31.

[7]许荣良。概念图及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31 (1) :86-88.

[8]OBOKO R O, NJENGA S T.Use of concept map scaffolds to promote adaptive E-Learning in web-based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ing and ICT Research, 2011, 5 (2) :59-66.

[9]何中胜。离散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 75 (5) :107-109.

[10]黎冬媛, 周文辉。基于J2EE的网上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1) :189-193.

[11]盛艳, 朱革娇, 张建军, 等。基于Ext JS轻量级框架的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5 (4) :185-187.

[12]Math Jax.Math Jax[EB/OL]. (2014-07-08) [2017-01-05].www.mathjax.org/.

[13]吴力荣。基于Math Jax的在线公式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4 (5) :40-42.

篇8: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论文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青州市益都师范附小的实际情况来讲,小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基本上是“00后”子女,性格叛逆又极度自尊,再加上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得小学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与问题。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大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小学在改革教育管理过程中,用法不当,存在盲目改革现象,在对学校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其教育成效低下,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导致教育管理不到位,进而对学生改造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阻碍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育管理内容空洞、过于形式,理论脱离实际。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小学教育管理开辟了新的教育篇章,使小学教育管理呈现出了新的面目。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从新课程提出的教育标准出发,有目的性地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1.树立新理念,以学生为本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同样的,在开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时,应推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理念。

2.制定组织纪律,规范学生行为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管理有效的单位团体来说,都有其管理发展的一套规章制度或守则,对班集体而言,也应如此。唯有班级认真落实学校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进而影响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的品德操行和学习热情。因此,学校应组织班主任针对班级学生综合情况制定合适的班级组织纪律,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3.增强师生合作,提高管理质量

当代学生,包括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渴望表现自我,希望能通过努力实现自我并取得同学、教师和学校的认可。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然而却缺乏实践经验,空有一股热情,却时常感到迷茫,习惯随性而为,在行动上欠缺目的性,这与义务教育阶段所提出的教育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面对当前这种小学教育管理情况,学校要从根源上找出问题所在,在保持学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再加以热情引导。通过教师融入引导,强化师生之间的合作,改善学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管理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解决目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端正认识,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深入钻研科学的教育工作管理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教育工作,优化教育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不懈、认真对待,积极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乐观、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素质人才。

篇9: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制定了新的目标。相比而言,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随着当今时代发展,要适当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教育意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当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教学管理;小学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也应当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但是由于当今大部分学校还采取着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没有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思想,制约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使其无法得到创新和改革。教育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现今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跟上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步伐,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小学教育方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当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理念还较为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尽管一再强调要注重以人为本,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改变的只有教学内容。教师没有将教育理念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转变过来,对于学生的要求和能力判断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最基本的素质教育。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学校还以学生的成绩来判断教师的水平,长期以来便无法顺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是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管理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地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更新。但是放眼大部分学校,很多管理教师的能力并没有达到要求,甚至很多管理者是由普通小学教师兼职,此类管理者本身就缺乏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更无法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并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提升管理教师的能力势在必行。

(三)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育管理者面对新课改带来的诸多要求,都还保持着一种对新教育模式的摸索状态,在采取新的教育方式时目标不够明确,缺少目的性,从而导致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受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影响,有很多教育教学管理者没有明确教育目标,盲目的将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因此,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尤为重要。

二、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可以采取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很多教育教学管理者受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影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实际成绩要求教师的工作,一切从成绩出发。但是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对于管理教师而言,就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概念。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解决,而不是传统管理模式中的逐级上报,事不关己。要让教师充分感受到来自管理者的关爱,让其将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教师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花更多的时间去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教育管理能力,加强教师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标准理念的出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教育者应当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学校可以组织管理者参加培训,学习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并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并杜绝部分学校由课任教师兼职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现象。同时,教师也应当顺应教育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理解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此学校可以组织集体备课等活动,让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一起交流探讨,增进新课程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理解,加强落实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对此,学校应当额外重视,增强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明确教育目标

在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更新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教育管理方式,根据制定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者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制定合适的管理计划,让教师能够在新的管理模式中找寻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教师根据管理者制定的阶段性目标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成,而教育目标可以由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制定,并推荐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朝着目标共同前进。只有教育者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更方便教育管理者对其进行分析和管理。对于教育教学管理者而言,每当做出计划前,一定要考虑到教师的'立场,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并适当的采取鼓励手段来激励教师投身于教育工作中,逐步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在传统的教师评测考核体制中,往往都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反映教师的工作水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这种评测方法将不再适用。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制定出一套新的、完善的考核评测体系,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管理和指导下,能够顺应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评测考核标准可以采用多方面评分的方式,由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对教师进行评价,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分分级,通过管理者和学生的评价,教师能够有效地寻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可以意识到问题所在,及时的将问题解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这种考核体系还可以激励教师,使教师拿出更高的热情投身于教育工作中,帮助管理者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制定阶段性目标,保证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结语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地做出调整和创新,形成一个创新的、良好的全新体系。并贯彻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教育管理计划,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培养教师专业水平、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完善考核体系等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行创新,保证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下,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6.

[2]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才智,,(15):191.

[3]郝俊格.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3):137.

[4]何彦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19):16+14.

篇10: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课程标准》也提出“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提出在普通中学要倡导实施“研究性学习”。我省于正式进入教改试验区,高一学生开始使用新的人教版教材。新的教材带来了新的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多地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因此,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人教版新教材(NSEFC)采用的多是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进行语言的综合训练,这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年多来的新教材教学实践,笔者在许多单元中都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理念。在此,笔者结合本人对新人教NSEFC Unit 3 Travel Journal的部分课堂教学处理,作一个总结和展示。

NSEFC Unit 3 Travel Journal主要讲述了一段主人公Wang Kun和姐姐Wang Wei她们一起沿湄公河而下的自行车旅行,学生通过追随这一段旅程,探讨与“旅游”相关的各种话题。本单元的教学目的除了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大意及语言知识外,还应让学生了解有关旅游方面的基本常识,如旅游所需的装备、旅游的目的地、交通方式、食宿问题、气候、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为了导入“旅游”主题,笔者先让学生看了一段介绍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宣传片,然后假设学生要组织去北京旅游,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方式:by bus, by train, by ship, by plane,by bike, on foot等等。学生展开讨论,同时让学生探究各种旅游交通方式的利与弊。这部分是整个单元的`warming-up部分,意图在于引起学生对本单元教学任务的兴趣。然后,继续挖深主题,假设可以选择随团游和自驾游,让学生分组探讨他们自己的选择,然后向全班呈现讨论结果以及选择的理由。选择随团游的学生,理由罗列如下:save money, make friends with other people, more comfortable, no need to worry about the accommodation and the meals等等;选择自驾游的学生也列出了理由:more relaxing, more comfortable, have free choices on where to go and when to start, have fun等等。当然,他们也分别列出了一些各自和对方的有利和不利之处,最后这个小型的任务活动变成了一个热烈的debate(辩论),极大地营造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课后,笔者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作一张旅游计划安排表,要求学生遵循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时间顺序来完成,然后做成poster的形式展示:choose a travel agency, list useful traveling articles, list the instructions during the travel, how to deal with the accident during the travel, what we can learn after the travel。以下是部分学生小组课后共同探究而完成的任务小结。 1.在“choose a travel agency” 时,学生列出了:cost,route,scenic spots以及the quality and experience of the tour guide等等。2.在“list useful traveling articles”时,学生则列出了:necessary documents,clothes,daily necessities and medicine,equipment以及books,maps等等。3.在“list the instructions during the travel” 时,学生列出了以下几条:contact the family when arriving at the destination and keep in touch with them,look after the bags in public places,eat fresh food and drink clean water,always get together with other members,try to start learning some of the local language immediately to help shopping等等。4.在“how to deal with the accident during the travel”的过程中,有一组学生则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如何丢了行李、又如何找到行李的一系列过程表现出来。也有许多学生小组列出了各自的方案。5.在完成“What we can learn after the travel”这部分的时候,笔者结合学生已经讨论和探究的知识,让学生做口头表达,使得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感想,为下一个任务的探究做好铺垫。

以上这些“tasks”(任务)的处理,都是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发现新的知识,同时也要靠学生自己最大限度地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从而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单元知识提供很好的“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 在学完“JOURNEY DOWN THE MEKONG”阅读材料之后,笔者又布置了一个研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安排一次冒险旅游活动。通过分组(全班68人,共分为10个小组),确定话题(每组的话题不同,有远足hiking、漂流rafting、攀岩rock-climbing、航海sailing、蹦极bungee等等),明确个人任务,制定小组计划表,学生通过合作,收集资料,设计和制作演示文稿,每个小组都制定出了各自完美的方案。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NSEFC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时所开展的渗透有研究性学习思想和理念的教学实践探索,是一种新的尝试,仅供参考。

新《课程标准》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但是研究性学习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后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些学生处理信息能力不强,缺乏合作精神,存在依赖思想;在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有的小组只顾忙于自己的文稿,无暇顾及他人的发言,致使学生往往是各说各的,下面的学生提不出什么有深度的问题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摸索和改进。另外,研究性学习比接受性学习要花更多时间,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都采用研究性学习,而且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也不适合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但是,笔者相信,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它能使大部分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所倡导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英语教学真正面向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11: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 唐正富

旧式课堂学习,教师大多数只是按《教学参考用书》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死教教得死,学生苦学学得苦。其结果呢,教师是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苦读书读书呆。新课程秉着拯救民族、拯救文化、拯救学生理念,对基础教育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可在我看来,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主要还在课堂。故改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个体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换机械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它们理应是大势所趋,不容疑惑。

笔者完全赞同课改新理念、新观念、新方式、新方法,然正因为本次新课程改革体现了它那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所以尤其显得艰难。说起来新课改已有实验区先行者的经验可供效仿,又有专家、学者的理论为我们掌握方向,不会很难。但是作为我们这些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区域的教师,应该还是焦虑、忧惧居多。不夸张地说,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学习,我们大多数教师是茫然不甚知。就课堂教学来说,一则,教师在学生质疑相当到位而教师本人却不甚知情境地时该怎么办?二则,过惯了应试学习的初一新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上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鉴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对课堂“学习预设”略有所得,形诸笔端,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在备课时段就要集中精力钻研思考,初步设置课堂“学习预设”。具体做法可以是先不看《教学参考用书》而原汁原味地多角度品味式地学习文本。思有所得,即用圈、点、勾、画、评、写等法在文本旁空白处记下来,但并不是要全部搬到课堂上去讲,而只是用来准备学生问到时予以讨论,或者在学生尚发现不了问题时以“主问题设计”粗线条式地加以引导。课堂“学习预设”虽然说宜粗不宜细,但教师对文本反复揣摩,以尽量捕捉并占有文本传递的有用信息,应该是责无旁贷的。集中钻研时间来自于暑假、休息日、看电视间隙等。今天思一得,明天得一思。长年累月加以分类、整合,不求了解得最深,只求了解得透而全。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应付自如。这些应该是看得到的。

还有,在执教后补充课堂“学习预设”。在此说的“预设”当然是相对于指另外一个平行班的教学及第二轮的教学来说。在课后,“学习预设”在课堂上运用的特别奇妙或特别不佳处,也要及时记载点评,以备日后再用。为此,本人思考,八开的备课本(两页为一课时备课用纸)最好写一张空一张。第一张是写课前“学习预设”用,之后空白的一张在课后及时捕捉心得、精彩片断、高难度问题等记下来,记写课后“学习预设”。以此类推。因为依只能写两三行“教后录”的备课用纸纸位,不适合;而课堂动态重要信息稍纵即逝,日后回想又极为艰难,或者根本就想不出来。故将以往的经验、教训视作往后课堂的“学习预设”在理论上讲来很有些不通,但在我看来切实可行。绩效有三:其一,提起写论文,一线语文教师不怕写的很少,而写片言只语式心得大抵还能信任。其二,培养及时总结和反思习惯,有利于将实践经验向学术理论提升过渡,教师教科研能力可望提升。其三,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以新理念执教新课程,跟新课程、新学生一起成长,都理应不断进步,并非以往的一劳永逸。如此看来,重视课后的“学习预设”,不是无理,而是很有理。

在个人研究课堂“学习预设”的基础上,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也很有必要。第一,与教研组其他同事交流学习。第二,向网上教育高手取经。第三,认真倾听来自学生发散思维的奇异声音。

首先,一人所视总有见不到之处,另外教师因个人学识、修养、爱好差异,看问题的深浅、角度均会有所不同。博采众长,看问题将会更全面、更透彻。而要做到资源共享,我认为身边的语文教师“学习预设”资源率先得好好利用起来。这毕竟张口就出、侧耳就来。与上网查询资料相比,确也有其优点,它灵活,又有浅显的、小范围的原创味。

其次,在前者基础上,到网络上向教改实验区先行者及优秀和特级教师们讨要高招。以他们的高屋建瓴理论、深刻独到的见解来启迪自己、完善自己,并将课堂“学习预设”设计得更为前沿,跟上新课程改革步伐,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紧密的结合,张扬人文,张扬人本。这样的课堂“学习预设”永远不会过时。

再次,课堂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因而,课堂“学习预设”以学生的水平高度、学生的视角、学生能提出的问题界面来定位,可以说最为成功。以学生的视角来设计课堂“学习预设”,揣摩到位并做得好,自然也不错。但是在更多的时候,这样的课堂“学习预设”并不适合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发展和思维发散。因此,按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置改正“学习预设”,对下一届及以后的学生有利。如果说,教师课前“学习预设”只是大致有个总设想、总构想,而在课堂上让学生整体感知且把握文章后的`所提问题来临时设置“学习预设”进行讨论学习,学习效果应该最佳。当然,这对语文教师即时把握文章及问题的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操作起来,似乎很有些苛求。然而,语文教师有心朝这方面努力,笔者认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极有好处,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训练极有益处。如今,初走进新课程,教学资料、教案集已在各书店书架上排列得整整齐齐,多如牛毛。笔者以为,资料照单全部搬用是在走回应试教育老路,而从学生提问去进行探讨理应是学生感兴趣且学生受到益处最大的学法。故不能不好好钻研。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提倡课堂的“学习预设”,不是没有必要,而是很有必要。就笔者而言,认为课堂“学习预设”在堵绝教师懒惰思考及伸手等、靠、要方面有作重要遏制作用,在推动教师积极思考、钻研文本、理解教材、提升教学能力层面上自有它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

编辑短评: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要让学生学会探究,老师必须自己尝试探究的过程,像以前那样照搬教参的教学方式行不通了,因为那样很难应付时下头脑活跃的学生所提的各种“刁钻”的问题。本文作者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点子,可供老师借鉴模仿。(雨果)

(来源:原创作品)

篇12: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 唐正富

旧式课堂学习,教师大多数只是按《教学参考用书》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死教教得死,学生苦学学得苦。其结果呢,教师是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苦读书读书呆。新课程秉着拯救民族、拯救文化、拯救学生理念,对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可在我看来,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主要还在课堂。故改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个体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换机械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它们理应是大势所趋,不容疑惑。

笔者完全赞同课改新理念、新观念、新方式、新方法,然正因为本次新课程改革体现了它那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所以尤其显得艰难。说起来新课改已有实验区先行者的经验可供效仿,又有专家、学者的理论为我们掌握方向,不会很难。但是作为我们这些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区域的教师,应该还是焦虑、忧惧居多。不夸张地说,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学习,我们大多数教师是茫然不甚知。就课堂教学来说,一则,教师在学生质疑相当到位而教师本人却不甚知情境地时该怎么办?二则,过惯了应试学习的初一新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上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鉴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对课堂“学习预设”略有所得,形诸笔端,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在备课时段就要集中精力钻研思考,初步设置课堂“学习预设”。具体做法可以是先不看《教学参考用书》而原汁原味地多角度品味式地学习文本。思有所得,即用圈、点、勾、画、评、写等法在文本旁空白处记下来,但并不是要全部搬到课堂上去讲,而只是用来准备学生问到时予以讨论,或者在学生尚发现不了问题时以“主问题设计”粗线条式地加以引导。课堂“学习预设”虽然说宜粗不宜细,但教师对文本反复揣摩,以尽量捕捉并占有文本传递的有用信息,应该是责无旁贷的.。集中钻研时间来自于暑假、休息日、看电视间隙等。今天思一得,明天得一思。长年累月加以分类、整合,不求了解得最深,只求了解得透而全。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应付自如。这些应该是看得到的。

还有,在执教后补充课堂“学习预设”。在此说的“预设”当然是相对于指另外一个平行班的教学及第二轮的教学来说。在课后,“学习预设”在课堂上运用的特别奇妙或特别不佳处,也要及时记载点评,以备日后再用。为此,本人思考,八开的备课本(两页为一课时备课用纸)最好写一张空一张。第一张是写课前“学习预设”用,之后空白的一张在课后及时捕捉心得、精彩片断、高难度问题等记下来,记写课后“学习预设”。以此类推。因为依只能写两三行“教后录”的备课用纸纸位,不适合;而课堂动态重要信息稍纵即逝,日后回想又极为艰难,或者根本就想不出来。故将以往的经验、教训视作往后课堂的“学习预设”在理论上讲来很有些不通,但在我看来切实可行。绩效有三:其一,提起写论文,一线语文教师不怕写的很少,而写片言只语式心得大抵还能信任。其二,培养及时总结和反思习惯,有利于将实践经验向学术理论提升过渡,教师教科研能力可望提升。其三,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以新理念执教新课程,跟新课程、新学生一起成长,都理应不断进步,并非以往的一劳永逸。如此看来,重视课后的“学习预设”,不是无理,而是很有理。

在个人研究课堂“学习预设”的基础上,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也很有必要。第一,与教研组其他同事交流学习。

[1] [2]

篇1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自主探究学习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自主探究学习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自主探究学习研究

文/王西成

摘 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出发,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探究;合作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我们有必要对自主探究学习展开深入的研究。因此,多年前我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关于高中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颇具成效。那么,究竟如何组织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自主探究学习

我认为培养高中生的英语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必须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进行。教师在课前为了培养高中生的英语自主探究能力,可给学生布置自主探究学习提纲,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如,执教人教版高一SB(1B) Unit 14 Festivals一课的时候,为了培养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我列出了这样一个预习提纲:1.Can you describe the three pictures?Can you tell what festivals they are?2.Do you know any other festivals in and out of China?这两个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难,但是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掌握课文大致的内容,并且可以了解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英文写法。通过同学们的课前自主学习,在正式上课的时候也可以省去很多课堂讲授的时间,为课堂教学腾出了更多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培养高中生的课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课前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纲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具体需要教师酌情把握和处理。

二、课中自主探究学习

为了有效培养高中生的英语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课中是最好的方式。此时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同一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还是以人教版高一SB (1B) Unit14 Festivals一课为例。通过学生的课前自主探究学习,我要求学生首先展现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课堂交流,巩固自己的课前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此时,我又提出了下列问题:1.When is the Festival celebrated?2.Who celebrate the festival?3.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4.Why do people celebrate it?5.What are some important themes?6.How old is the festival?问题抛出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由于问题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但是,我并未放松对他们的要求。针对每一个问题,我都要求几名学生站起来回答。在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最终确定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课后自主探究学习

除了组织学生在课前和课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之外,在课后仍然不能放松。对于在课堂中没有讲透或者是学生没有完全弄明白的问题,我都会让学生在下课之前提出来,列举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回去进行自主探究。第二天上课之前再在课堂上进行师生或者是生生之间的交流。以人教版高一SB(1B) Unit 14 Festivals一课为例。在下课之前,我除了让学生提出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之外,还要求学生回去搜集我国相关的节日资料,并用英语对这些节日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形成一篇篇的说明文。由于这些节日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因此他们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当看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的时候,我也非常欣慰。

综上所述,要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要抓好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环节。只要从这三个环节积极认真着手,必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审慎待之。

参考文献:

[1]路静。任务型英语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J]。职业时空,(02)。

[2]张汝光。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2)。

(作者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三中)

篇14: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儿童的成长决定了一代人的教育质量,小学教育是我国最基础的教育,小学生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小学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本文将根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对当代的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素质教育

一、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下大力提升了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下,我们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促使了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小学生的教育更加全面化,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需要从小学教育抓起,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只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当代的小学教育在近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在逐渐的发展中也展现出了一些教育问题,根据本人的观察与经验对其进行简要总结。

首先,我国当代小学教育的模式较为落后。当代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学习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当代小学生的教学需要丰富性、强制性等特点去帮助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许多小学将强制性弱化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待学习不够严肃。对当代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较为忽视,许多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低下。教育的模式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学的严谨性与学生学习状态的培养。

其次,小学教师队伍不够强大。当代的大部分教师都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素养与职业素养,但也不乏一些教师的实际能力较弱。同时,在不同的区域与城市,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差异较大,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理应受到相同的教育水平,但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并未得到保障。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新时期的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更新的教学技术与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小学教育中根深蒂固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基础教育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化。

最后,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应试教育体制在现代的教育中饱受质疑,但是仍是我国在现阶段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模式,其中包括高考制度在内的各种考试制度构成的应试教育体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导致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交流更加广泛,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更加具备实用性和应用性,必须能够一专多能,素质全面发展,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的改革

在新的时期,我国小学教育也需要有所改革与完善,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将更趋向于丰富化与多样化,简单的传统式的教学将逐渐被替代。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小学教育中仍存在一部分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第一,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应当更丰富化、多样化。小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控制能力与学习愿望还未养成,需要教师的帮助与辅导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意愿。当代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传授是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将课堂的形式多样化,为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我国小学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之一,只有从根本处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二,教师应当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代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是最多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只有教师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完善才能保证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同时,当代许多地区的师资力量不平衡,这需要学校对人才加以笼络,政府也可以将师资力量均衡分配以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全面发展。优秀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校可以采取统一学习的形式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在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中总结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并共同找寻解决的方法,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是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我们应当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实际与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单纯的以成绩为主断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成果过于单一且缺乏说服性,只有在成绩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素质评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小学生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學过程,他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要求老师在评估教学效果时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行为方式和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可以釆用高校中的学分制,将对学生的评价落实到日常行为中。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逐渐的自我完善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总结

我国当代小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但为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我们仍旧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小学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宗佑,试论小学教育改革[J].大众商务,98(02)

[2]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3]杨又庭,基于目标管理的小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科研,2008(0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