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改方案(集锦9篇)

2024-11-09 15:58:13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小学语文课改方案(集锦9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改方案,本文共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改方案

篇1:小学语文课改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试行),结合我们六(2)班语文学科教学实际,特拟定“小学语文课改革实验实施方案”。

下面,我仅从我们六(2)班的同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习(生疑)、展示、反馈”三个模块来作一交流。

一、预习(生疑)

预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创设了师生互动的平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预习课,解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预习的时间根据文章篇幅的长短而定。

1.预习的步骤:

首先出示预习目标,明确预习方法。目标确定:师生共同研讨确定目标,教师可以加进自己的指导性意见或建议性措施,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根据个人兴趣有选择性的完成。教师的参考书、集备活页等也可拿给学生参考。

目标由教师板示或口述提出,学生补充,师生共同提出。如果适合分到学习小组,可进行分配任务,以此提高预习的效率。

2.预习课的主体: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小组内同学对桌排位,以六人或八人为宜,选出有能力的一名学习小组长负责分配学习任务并监督完成。小组的成员组成均衡搭配,实现兵教兵、兵带兵、兵强兵、兵练兵的目的。预习的方式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作用:资源共享,疑难内化。

3.老师的作用:

在小组内巡视,做好预习指导。

疑难反馈:筛选有价值问题,班内共同解决。

成果记录:利用(预习笔记(双色笔记),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

4.预习的保障措施:

可以通过建立预习笔记课堂研究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

对一篇文章的第一感知往往会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激励我们的求知欲望,而所有这一切都应归根于“预习”。

预习的时间,可以撷取一节新授课的剩余时间,可以是晨读的时间,也可以是单独的自习课时间,随时、随地、随堂预习。预习目标的达成,可以有以下这两种方式:

(1)。各组不同目标,组内相同。

一篇文章先经确立目标,各个学生涉及大概后,可以肢解给不同的组来重点研究,这样学生的各种学习参阅资料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各个学生都积极配合本组的“研究课题”,有利于问题的深入及达成简单的共识,也大大分解了繁琐内容的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各组相同目标,组内不同。

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合作优势,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形成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例如在学习《古诗二首》时,可以让组长在组内分配任务,两名同学负责查阅作者简介,另两名负责积累整理作者的其他诗作,剩余几名组员共同探讨诗词的内涵及诗旨所在。待各自收集整理、讨论交流完成后,组内再一起修补完善、传阅参考,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求知欲。语文课堂是活跃的充满热情与激情的课堂,热情与激情的源泉之一就是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话题性的作文,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章。通过课堂上小组内的交流阅读,互评互改,取长补短,并建议学生“走向讲台”积极展示自己的“美文佳作”。

二、展示

展示是课堂的灵魂,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律动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关注个别,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新课堂的视角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

展示的步骤:

1.回顾检测,明确本节目标:

检测各组,了解预习效果。

展示目标由学生提出,教师补充。

展示内容中的有价值信息板示于黑板,同步进行。

2.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通过学生预习时的收获,结合语句、语段、主旨等,各自谈出自己的理解。

单个朗读、多人配合读、辩论等,注重结论得出的过程。

3.对文本的提升:

结合文本的小写作。唱、演、画、舞等多种艺术化手段形式的使用。

4.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5.当堂反思,掌握知识。

互相提问或“专家组”出题,实现语文课堂“人人参与,人人精彩,人人达标”的目的;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课堂研究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在课堂的零干扰状态下主动求知,以学促教。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勇于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只要敢想就要敢说,也只有敢说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敢为,努力去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强者”。

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在课堂的零干扰状态下主动求知,以学促教。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勇勇地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只要敢想就要敢说,只有敢说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敢为,努力去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强者”。

三、反馈

以单元为单位,两课一反馈。

反馈目的:实现弱生的保底,优生的拔高;或者说解决“弱生吃得了,优生吃得好”的问题。

反馈作用:构建单元网络,实现知识查缺补漏,达到能力的提升。

反馈形式:自我反馈;利用小组长检查;课代表检测;教师抽测;更多的是利用各班的帮扶对子,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

反馈课特别突出了待转化生同学,反馈课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实现“语文无弱生”“人人能过关”的目标。

篇2:小学语文课改方案

我在作文教学方面也放手发动学生,提前一周布置作文题目,每周两节作文连堂时间。

第一节课40分钟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然后在小组内互批互改,写好评语(批改要求提前安排好)。再由小组长对各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赏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做记录,听完每一篇文章后主动点评,还要对写在黑板上的好句子进行点评。最后让每一个同学畅说本节作文课的收获。

五、操作办法

1、分小组:每小组六或八人,选好学习小组长,组员按好中差,内向和外向型结合、男生和女生搭配安排座位,并面对面。每组每次上课前选好书写员、发言人。安排座位,并面对面。

2、课桌摆放采取四张对面组合组成一组。组长分配好学习任务,检查任务的完成,预习情况,督导差生积极发言,代表本组总结性发言、反馈、提升。

3、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各组预习任务,班级要选好小老师两个,分别负责各组工作,安排预习,展示、反馈学习任务。

4、记录工作

坚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5、奖惩工作

每组每人基础分1分,一周内个别学生一次不发言扣1分,个别学生一周发言达到5次加1分,依次类推加分。每周统计获最高分小组,此小组分值点占前4名学生奖励每人本子1个(并在光荣榜内公示)。

各学生作业一周内各学科作业获5次优或获优+☆3次奖励本子1个。

每周发言提问或答题有创意达到3次者(被老师认可)获奖励本子1个。

以上奖惩每周一班会总结并公示。(分别是发言之星、作业之星、创意之星、优秀组合小组等)。

篇3: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

综观当今小学语文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焦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来几张资料开始讲解,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丈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许多教师拿到《语文课程标准》看到这段话时,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个极为重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语!要一个六七岁的学生就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确有些为难。可想而知,学生手中大段陌生的文字资料并非他们亲自动手所得,经历学习过程的并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家长,难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收集检索大量的信息固然重要,但能否以批判性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不容忽视。当然,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就写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是第三学段(5―6年级)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具备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吸引力。我们不如明确要求:去搜集相关图片,再请教―下家人,听他们讲一讲相关的信息,这样会更具实效性。谨记:搜集资料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

无节制地合作学习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珍贵的纪念》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请小明友们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亭子是谁建的?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

第二次:请同学们齐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亭子周围的景色怎样?花是谁种的?为什么“这才是珍贵的纪念”?

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 一律,缺乏自己酌独特见解,他们怎么了,难道不愿意展示自己?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引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笔者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急吟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笔者还看到有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开来让两个学生合作读,如:读《看花灯》一文时,“(一生)元宵节,(一生)看花灯,(一生)大街小巷(一生)人欢腾。(一生)纸糊的金鱼(一生)吐泡泡,(一生)纱做的猴子(一生)眨眼睛。(一生)……”这是何等地残忍,优美的诗句被拦腰截断,语感怎么培养?

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老树的故事》时是这样进行学科整合的: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次音乐家,用你喜欢的曲子唱一唱《老树的故事》。”

(2)“小朋友们,‘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画一画他们的样子。”

可以想像,《老树的故事》这么抒情的诗歌配上学生所熟悉的欢快的乐曲会何等滑稽!诗人柯岩如果能够听到,不知会做何感想?还不如配上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天鹅》,让学生多读一读,背一背,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

反思: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

要使语文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年龄特征,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

篇4:小学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十年来,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大潮,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打造了一支优秀的语文教师团队。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浓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连续十年名列兴济镇前三名,多次荣获第一名。目前我校被确定为兴济镇“教研基地校”,承担全镇的语文评优课、教学研讨等任务,在全镇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十年的课改我校的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宋燕老师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和探索,认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秘诀在于尊重、理解、赏识、激励,遵循“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学理念。她的语文课曾多次获得县级、镇级优质课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草根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获得县级一等奖;主持的省级课题“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已经通过省级验收;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镇前列;她被评为县级“语文骨干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兵”;曾多次获得县政府“嘉奖”、“优秀教师”奖、“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奖、“模范班主任”奖,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

李洪艳老师潜心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放在首位,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驾驭能力、调控能力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目前她是我校“公开课”“示范课”的主角,教学成绩十分突出,多次获得全镇第一名。连续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获得县政府“嘉奖”,县级“教坛新秀”。有多篇教学论文在县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课改十年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中心校领导和兄弟校的一致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视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有言道:新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观念,转变过时的教学的行为。因此,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1、常抓理论学习。我校充分利用每周四下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先进的经验与案例以及和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观看教学实录光盘等活动。此外,还要求每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理论的自学,并及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或论文。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观念也更新了。

2、抓外出培训。学校全力支持并提供机会让教师外出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外出培训的机会更多。无论是听专家的专题讲座,还是参与教材培训、听课研讨等,学校对外派培训的教师加强组织规范管理,要求做好学习记录,必要时还要交流反馈。这样的培训学习,让教师开阔眼界,接受新思想,把握课改的新动向,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

二、努力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收获最大的就是教师的角色转换了。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猜字谜,一起朗诵课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会用微笑缓解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开展教研工作,努力促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语文教研组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自主探究,发展学习”这一教研课题,展开一系列的教研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工作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力求达到“提前准备,功效可见”。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等系列活动,做到制度健全,人员落实,记录存档。

2、组织集体备课研讨。重点以一、二两个年级为实验班,组织语文教师全员参与。集体备课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讲求实效的集体备课,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同时,校长、主任、各年级教师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共同探讨,一起学习,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共处的全新教风。

3、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主要抓“说、讲、评”三个环节。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改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公开课,供大家学习、交流、探讨。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镇级和县级开展的研讨课、观摩课以及评优课比赛活动。我校的语文教师虽少,但宋燕、姜玉霞、李洪艳等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取得较好的评价。宋燕、李洪艳老师在镇级、县级评优课活动中多次获奖。通过锻炼、培养,我校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形成了一种充满时代气息与活力的教学特色。

4、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十年来,我校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内外语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各类主题征文、朗读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古诗词与成语积累、制作手抄报等等,为师生创设了一个施展才能、发展个性素质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生活。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诸多的获奖,是给语文课改工作的最好的回报,同时为课改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全校教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念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全体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从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加以推广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

我们曾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途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街道、商店、学校、市场、车站、饭店、广告、食品及服装商标上的文字都是他们识字的资源。影视、歌曲、报纸、课外读物、同学姓名、班级布置中的常用字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这充分说明: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与能力已初步形成。通过调查,我校一年级结束时的部分学生识字量超过了1200个(课标要求的识字量为950个),这正得益于学生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为了巩固学生识字成果,鼓励他们的识字热情,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整理课外所认识的字并把它编进《识字手册》,让学生互相传阅。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及其语言的发展。通过阅读大量儿童读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强。

新的教学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在十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的教师摸索到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学生多角色活动──“小医生”角色、“小博士”角色、“小导游”角色、“小老师”角色;六步写字教学法,即: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六展示;在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采用“五养成”教学法,即:养成以正确姿势书写的习惯、养成整洁习惯、养成读帖习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养成天天练的习惯。

五、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变化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十年课改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测试与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

2、关注学生个体,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

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家校联系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书面阶段测试”等。

期末测试与评价,我们采用了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的方法。笔试采用全县期末质量验收卷进行测评。

期末终结性评价是把平时的评价与期末的测试整合为一体。

3、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历经十年的课改实验,我校语文教师拥有着共同的感受:虽然我们的工作很繁重,但仍充满乐趣。有多名语文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芳草地》、《幼苗》等学生习作集、《我爱书法》等学生硬笔书法作品集、《教海拾贝》等教学心得集都饱含着我们在课改实验中的思考和探索,浸透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相信我们的课改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丽,越开越芬芳。

篇5: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本期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约76课时完成。“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20课时完成。本期学习时间约为30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三与必修四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小作文四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课堂完成任务。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议论文,每篇大作文与小作文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四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30课时。在这过程中,必须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

本期周记要求主要依据学校所发资料《作文周计划》完成,主要针对议论文形式进行训练。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同时,要继续组织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篇6: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计划篇三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

小学语文学科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和基础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在重视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能力和智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要着眼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二、教学体系要科学化

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探索小学语文科学化的体系,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确立基础教育以训练基本功、提高素质为本的思想,促进小学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使小学生受到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同时,以系统论为基本研究方法,把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包括几个子系统:课堂系统(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系统(听说读写知识和能力交叉配合);教与学的系统(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各子系统又有各年级段的要求,它们之间有阶段性与连续性。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可逐步形成以听说读写知识为框架,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序列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训练相配合的教学体系。这样的体系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既考虑语文知识体系的安排及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又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方面的特点,讲究一定的教学程序,实行教学的定向、定量、定度、定序、定势和优化调节。这样长期教学,必然由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来;由教学生“学会”,转移到学生“会学”上来;由单纯研究教师怎样教,转移到重视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体系和教学程序的改革上是有进展的,但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教学体系的形成,还亟待研究。

三、教学内容要综合化

综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分化与更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越来越突出,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教学内容的综合化,首先表现在教材内容的综合化上。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材的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从选材角度看,今后的教材将会更多地出现以反映现代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性和现代科技为内容的文章,并且会出现更多的实用文体,语文的基础工具性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其次,从训练内容上讲,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能力的训练;不仅有阅读、写作的训练,还有说话、听话的训练。练习题的多样化将取代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题目,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更为学生提高能力打好基础提供了保证。这样可以彻底改变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状况,让学生动手、动口,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篇7: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新课实施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小学语文实施课改几年来,广大教师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课改使小学语文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可谓好评如潮,褒扬众多。但如果我们冷静面对,认真思考,难道真的就很完美,没有瑕疵,这确实是一个值的深思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的问题。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小学语文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减负”,摆脱“题海战术”。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考试排名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学校与学校的比较往往是升学率的较量,学校中班与班的比较也是如此。有的老师为了应付六年级的升学考试紧张的连觉都睡不好。老师也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考试,要评比,没有办法。要命的是:考试往往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学生考不好引起家长埋怨、学校领导不满和社会误解,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原本要一个学期学完的东西,一定要在4个月内学完,然后大量做练习题,陷入“题海战术”里。一方面,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变成了学习机器。说实话,这的确对考试很有用。但对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也是一种折磨,我曾去听一位优秀教师的报告会,她动情地说:“我是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成功的。”课改几年了,这种话还从一名优秀教师的口里说出来,我不禁感慨万千。无奈!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充足的发展空间,实际的情况是老师忙于日常的教学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为了挤时间钻研教学,有的教师常常熬夜,有的年轻人甚至不敢要孩子,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小班化教学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教学方式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课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之道。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自主”方面犯了“随意性”,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一看到底,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要求,没有指导,或者是指导不力,要求不明确;表面上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际上学生能力根本没有得到培养,纯粹是放任自流。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异常“活跃”。我们不禁要问,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如果个人效率比集体学习还高,为什么非要合作不可?我还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把一句完整优美的语句拆开让三个学生合作读,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呢?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边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想以此来激励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学生又有多少抗挫折的能力,特别今天金贵的独生子女,我们不得不忧虑。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是一个创新的活动与过程,是教育领域中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何必去吹毛求疵、以偏概全呢!正是因为希望课改能更完善、更能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才更要找出它缺点。反思课改历程,寻找症结所在,有益于课改的未来。

因此,除了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等必须改革外,教育工作者还得在紧张的工作中静下心来,想一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反思能力;看一看,开阔观察视野,丰富思考角度。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改才有新起色、新突破,才会一路好走。

篇8: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新课程实施改革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目的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实施课改十年来,广大教师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能力有了发展。课改使小学语文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可谓好评如潮,褒扬众多。但如果我们冷静面对,认真思考,还有些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的问题。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小学语文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减负”,摆脱“题海战术”。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考试排名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要命的是:考试往往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学生考不好引起家长埋怨、学校领导不满和社会误解,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快教完书上的内容,然后大量做练习题,陷入“题海战术”里。一方面,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变成了学习机器。说实话,这的确对考试很有用。但对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也是一种折磨。

其次,教学方式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课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之道。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自主”方面犯了“随意性”的毛病。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一看到底,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要求,没有指导;表面上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是传统教学“放羊式”的翻板。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异常“活跃”。我们不禁要问,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如果个人效率比集体学习还高,为什么非要合作不可?我还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把一句完整优美的语句拆开让三个学生合作读,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呢?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边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想以此来激励学生。这对一、二年级学生很管用,但对六年级学生管用吗?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是一个创新的活动与过程,是教育领域中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何必去吹毛求疵、以偏概全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课改,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改,我并非否定,也绝无贬低的意思。但如果一味笼统地拍手称快,未免就过头。

篇9: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赵团小学 赵红双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课改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在此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非常不利。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肯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师存在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还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指导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于当堂课无关的事情。

在课改教学中,有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就是按导学案的设计学习,学生把导学案看作是试卷对待,有些学生把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就做下面的环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一场“活跃”。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以此来激励学生,这对一、二年级学生很管用,但对五、六年级作用不是很大。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任务,适时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不要无所事事,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监控学生的合作。对于一些教学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管用一种模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