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韩愈唐诗鉴赏(共10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韩愈唐诗鉴赏,本文共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韩愈唐诗鉴赏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
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
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
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
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
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
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
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
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
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
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
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
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韩愈诗鉴赏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怎能不举杯痛饮,慷慨悲歌呢?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贞元十九年(803 )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 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啊!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今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岂不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
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篇2:韩愈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注释】
⑴纤云:微云。河:银河。
⑵月舒波:月光四射。
⑶属(zhǔ):劝酒。
⑷洞庭:洞庭湖。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⑸猩:猩猩。鼯(wú):鼠类的一种。
⑹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⑺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
⑻海气:卑湿的空气。蛰:潜伏。
⑼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忠。登:进用。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
⑽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
⑾大辟:死刑。除死:免去死刑。
⑿迁者:贬谪的官吏。流者:流放在外的人。
篇3: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鉴赏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作品鉴赏
此为公元8(永贞元年)中秋在郴州之作。是年二月,顺宗即位,改元永贞。大赦天下,韩愈、张署到郴州待命。韩大约在夏、秋之际到郴。是年八月初一,顺宗禅位于宪宗,又大赦天下,八月十五日,正在郴州的韩、张已接到改官江陵(今湖北江陵)的任命,韩为法曹参军,张为功曹参军,仍不能回京。韩愈因写此诗赠张。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于是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贞元十九年 )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 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今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则辜负了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
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篇4: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赏析
纤云四卷天无河⑴,清风吹空月舒波⑵。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⑶。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⑷,蛟龙出没猩鼯号⑸。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⑹,海气湿蛰熏腥臊⑺。
昨者州前捶大鼓⑻,嗣皇继圣登夔皋⑼。
赦书一日行万里⑽,罪从大辟皆除死⑾。
迁者追回流者还⑿,涤瑕荡垢清朝班⒀。
州家申名使家抑⒁,坎轲只得移荆蛮⒂。
判司卑官不堪说⒃,未免捶楚尘埃间⒄。
同时辈流多上道⒅,天路幽险难追攀⒆。”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注释】
⑴纤云:微云。天无河:因月光明亮而显不出银河。
⑵月舒波:月光舒泻。
⑶属:劝饮。
⑷九疑:山名,疑又作嶷。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相传舜葬于此。
⑸猩鼯:猩猩和大飞鼠。
⑹“下床”句:此言居处环境恶劣,毒蛇出没,毒虫毒草令人防不胜防。
⑺海气:指潮湿之气。湿蛰:蛰伏于潮湿阴暗之处的蛇虫之类。薰腥臊:散发出腥臊难闻之气。
⑻昨者:前几天。捶大鼓:唐代制度,颁布大赦令时,击鼓千声,集合百官、父老、囚徒等,当众宣布。
⑼嗣皇:继承皇位的新皇帝,此指唐宪宗。登:起用。夔皋:夔和皋陶,均为舜帝时代的贤臣。此比喻新皇帝选贤任能。
⑽赦书:宪宗于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八月初一日即位,初五即颁布赦书,十五日以前即已传到郴州。日行万里:夸其传达之速。
⑾大辟:死刑。除死:免死。
⑿迁者:被贬官者。流者:被流放者。
⒀“涤瑕”句:意谓被赦者皆洗雪罪名,重新进入朝班清白行列。
⒁“州家”句:州刺史提名让张署和韩愈还朝,却遭到湖南观察使杨凭的阻抑。州家、使家是当时人对州刺史和观察使的俗称。
⒂移荆蛮:调往江陵任职。
⒃判司:评判一司事务之官,是对诸曹参军的统称。当时张署调任江陵府功曹参军,韩愈任法曹参军,皆属此类卑职小官。
⒄“未免”句:唐代制度,参军簿尉若有过错,即受笞杖之刑。捶楚:指受刑。
⒅“同时”句:同时被流放的人都启程返京了。
⒆天路:进身朝廷之路。
【赏析】
此为公元805年(永贞元年)中秋在郴州之作。是年二月,顺宗即位,改元永贞。大赦天下,韩愈、张署到郴州待命。韩大约在夏、秋之际到郴。是年八月初一,顺宗禅位于宪宗,又大赦天下,八月十五日,正在郴州的韩、张已接到改官江陵(今湖北江陵)的任命,韩为法曹参军,张为功曹参军,仍不能回京。韩愈因写此诗赠张。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于是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 )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篇5:韩愈唐诗《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品简介】《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篇6:韩愈唐诗《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注解】
1、属:倾注,此指劝酒。
2、九疑:即苍梧山。
3、嗣皇:指唐宪宗。
4、天路:指进身朝庭之途。
【译文】
薄薄云丝四面散去,天上不见银河,
空中清风飘飘,月光如荡漾的水波。
沙岸平展湖水宁静,声影都已消歇,
斟一杯美酒,我劝你应该对月高歌。
你的歌声过分辛酸,歌辞也真悲苦,
我实在不能听下去,早就泪落如雨。
洞庭湖波涛连天,九疑山高峻无比,
蛟龙在水中出没,猩鼯在山间啼号。
九死一生,我才到达被贬谪的去处,
蛰居荒僻,默默受苦有如罪犯藏逃。
下床常常怕蛇咬,吃饭时时怕中毒,
近海地湿蛰伏蛇虫,到处熏散腥臊。
篇7:唐诗之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唐诗三百首之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唐诗三百首全集《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者: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注解】: 1、属:倾注,此指劝酒。 2、九疑:即苍梧山。 3、嗣皇:指唐宪宗。 4、天路:指进身朝庭之途。
【韵译】:
薄薄云丝四面散去,天上不见银河,
空中清风飘飘,月光如荡漾的水波。
沙岸平展湖水宁静,声影都已消歇,
斟一杯美酒,我劝你应该对月高歌。
你的歌声过分辛酸,歌辞也真悲苦,
我实在不能听下去,早就泪落如雨。
洞庭湖波涛连天,九疑山高峻无比,
蛟龙在水中出没,猩鼯在山间啼号。
九死一生,我才到达被贬谪的去处,
蛰居荒僻,默默受苦有如罪犯藏逃。
下床常常怕蛇咬,吃饭时时怕中毒,
近海地湿蛰伏蛇虫,到处熏散腥臊。
郴州府门前的大鼓,昨日捶个不停,
新皇继位,定要举用贤能夔和皋陶。
大赦的文书,一日万里地传送四方,
罪犯递减一等,死罪免死改为流放。
贬谪的`改为追回,流放的也被召还,
涤荡污秽瑕垢,改革弊端清理朝班。
刺史为我申报了,却被观察使扣压,
命运坎坷,只得移向那偏僻的荆蛮。
做个判司卑职的小官,真不堪说起,
一有过错未免要挨打,而跪伏在地。
当时一起贬谪的人,大都已经启程,
进身朝廷之路实在艰险,难以攀登。
请你暂且停一停,听我也来唱一唱,
我的歌比起你的歌,情调很不一样。
一年中的月色,只有今夜最美最多,
人生全由天命注定,不在其他原因,
有酒不饮,如何对得起这明月光景。
【评析】: ??唐贞元十九年(803)韩愈与张署皆任监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德宗进言,极论宫 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广东阳山)县令,张被贬为临武(湖南临武)县令。贞元廿 一年(805)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宪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两次 大赦由于湖南观察使扬恁的从中作梗,他们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 ??
先因直谏遭贬,后又受抑于扬恁,适逢中秋良夜,身处羁旅客馆,举头望月之 际,心中感触万分,不能不遣怀笔端了。 ??
此诗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 诉,尽致淋漓。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 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 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 述同病相怜之困苦。 ??
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 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篇8:唐诗诗词鉴赏-《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唐代: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杯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注释
纤云:微云。河:银河。
月舒波:月光四射。
属(zhǔ):劝酒。
洞庭:洞庭湖。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猩:猩猩。鼯(wú):鼠类的一种。
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
海气:卑湿的空气。蛰:潜伏。
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忠。登:进用。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
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
大辟:死刑。除死:免去死刑。
迁者:贬谪的官吏。流者:流放在外的人。
瑕:玉石的杂质。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州家:刺史。申名:上报名字。使家:观察使。抑:压制。
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荆蛮:今湖北江陵。
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
捶楚:棒杖一类的刑具。
上道:上路回京。
天路:指进身于朝廷的道路。幽险:幽昧险碍。
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薄薄云丝四面散去,天上不见银河,空中清风飘飘,月光如荡漾的水波。
沙岸平展湖水宁静,声影都已消歇,斟一杯美酒,我劝你应该对月高歌。
你的歌声过分辛酸,歌辞也真悲苦,我实在不能听下去,早就泪落如雨。
洞庭湖波涛连天,九疑山高峻无比,蛟龙在水中出没,猩鼯在山间啼号。
九死一生,我才到达被贬谪的去处,蛰居荒僻,默默受苦有如罪犯藏逃。
下床常常怕蛇咬,吃饭时时怕中毒,近海地湿蛰伏蛇虫,到处熏散腥臊。
郴州府门前的大鼓,昨日捶个不停,新皇继位,定要举用贤能夔和皋陶。
大赦的文书,一日万里地传送四方,罪犯递减一等,死罪免死改为流放。
贬谪的改为追回,流放的也被召还,涤荡污秽瑕垢,改革弊端清理朝班。
刺史为我申报了,却被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得移向那偏僻的荆蛮。
做个判司卑职的小官,真不堪说起,一有过错未免要挨打,而跪伏在地。
当时一起贬谪的人,大都已经启程,进身朝廷之路实在艰险,难以攀登。
请你暂且停一停,听我也来唱一唱,我的歌比起你的歌,情调很不一样。
一年中的月色,只有今夜最美最多,人生全由天命注定,不在其他原因,
有酒不饮,如何对得起这明月光景。
注释
属:倾注,此指劝酒。
九疑:即苍梧山。
嗣皇:指唐宪宗。
天路:指进身朝庭之途
鉴赏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丸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创作背景
这篇七古,公元8(永贞元年)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即张署。公元803年(唐贞元十九年),韩愈与张署曾因天旱向唐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县令,后两次大赦由于有人从中作梗,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便写下这首诗,并赠给遭遇相同的张署。
篇9: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千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作者:
韩愈 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为十卷。
注释:
张功曹:张署,河间(今属河北人)人。功曹,官名,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
纤云:云丝。
河:银河,群星。
月舒波:言月光如水,光波舒展。
相属:犹相劝,劝酒。苏轼《赤壁赋》:“举酒属客”。
九疑:九疑山,苍梧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
十生九死:即九死一生,形容屡经生死危险而幸存。
食畏药:意谓饮食只怕吃到毒虫吃过的食物。
湿蛰:指蛰伏在湿处的蛇虫。
捶大鼓:唐代颁大赦令时,击鼓千声集百官。
夔皋:舜帝时的贤臣夔和皋陶,借指贤臣。
州家、使家:均为当时口语,分别指州刺史与观察使。
坎轲:同“坎坷”不得志。
移蛮荆:指调往江陵任功曹参军。江陵古为楚的郢都,故云。
天路:进身朝廷之路。
殊科:不同一类。科,类别。
今宵多:意指仿夜中秋月最明。
有酒不饮奈明何:犹言“莫使金樽空对月”,奈明何,意谓如何对得起明月呢?
赏析:
韩愈与张署曾一起在京城任监察御史,又因直谏一同遭贬。时韩愈身处客馆举头望中秋明月之际,不禁忧心郁郁。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
篇10: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者: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注解】
⑴纤云:微云。河:银河。
⑵月舒波:月光四射。
⑶属(音主):劝酒。
⑷洞庭:洞庭湖。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⑸猩:猩猩。鼯(音梧):鼠类的一种。
⑹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⑺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
⑻海气:卑湿的空气。蛰:潜伏。
⑼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忠。登:进用。夔、皋:舜时的两位贤臣。
⑽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
⑾大辟:死刑。除死:免去死刑。
⑿迁者:贬谪的官吏。流者:流放在外的人
⒀瑕:玉石的杂质。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⒁州家:刺史。申名:上报名字。使家:观察使。抑:压制。
⒂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荆蜜:今湖北江陵。
⒃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
⒄捶楚尘埃间:爬在地下受鞭打之刑。
⒅上道:上路回京。
⒆“天陆”句:喻自己不能跟着他们一块升迁。
⒇殊科:不同类。
【韵译】
薄薄云丝四面散去,天上不见银河,空中清风飘飘,月光如荡漾的水波。
沙岸平展湖水宁静,声影都已消歇,斟一杯美酒,我劝你应该对月高歌。
你的歌声过分辛酸,歌辞也真悲苦,我实在不能听下去,早就泪落如雨。
洞庭湖波涛连天,九疑山高峻无比,蛟龙在水中出没,猩鼯在山间啼号。
九死一生,我才到达被贬谪的去处,蛰居荒僻,默默受苦有如罪犯藏逃。
下床常常怕蛇咬,吃饭时时怕中毒,近海地湿蛰伏蛇虫,到处熏散腥臊。
郴州府门前的大鼓,昨日捶个不停,新皇继位,定要举用贤能夔和皋陶。
大赦的文书,一日万里地传送四方,罪犯递减一等,死罪免死改为流放。
贬谪的改为追回,流放的也被召还,涤荡污秽瑕垢,改革弊端清理朝班。
刺史为我申报了,却被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得移向那偏僻的荆蛮。
做个判司卑职的'小官,真不堪说起,一有过错未免要挨打,而跪伏在地。
当时一起贬谪的人,大都已经启程,进身朝廷之路实在艰险,难以攀登。
请你暂且停一停,听我也来唱一唱,我的歌比起你的歌,情调很不一样。
一年中的月色,只有今夜最美最多,人生全由天命注定,不在其他原因,有酒不饮,如何对得起这明月光景。
【评析】
唐贞元十九年(803)韩愈与张署皆任监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广东阳山)县令,张被贬为临武(湖南临武)县令。贞元廿一年(805)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宪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两次大赦由于湖南观察使扬恁的从中作梗,他们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
先因直谏遭贬,后又受抑于扬恁,适逢中秋良夜,身处羁旅客馆,举头望月之际,心中感触万分,不能不遣怀笔端了。
此诗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
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讲解】
这篇七古,公元805年(永贞元年)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名署。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同落井下石,此为另一写法)、“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