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归自然育灵性教育随笔(共15篇)

2024-11-10 16:24:09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回归自然育灵性教育随笔(共15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给大家分享回归自然育灵性教育随笔,本文共15篇,欢迎阅读!

回归自然育灵性教育随笔

篇1:回归自然育灵性教育随笔

回归自然育灵性教育随笔

无论您在哪个季节走进我们的幼儿园,您都会看到满院子正在快乐做事的孩子们。

春天,孩子们在悠然地赏花,看小草偷偷地冒出小芽,等待虫儿们陆续地出现在春阳下;他们自在地喂鱼、喂小兔子、看小鸡仔们嬉戏;他们听鸟儿唱歌,给鸟儿筑巢;他们专注地观察、投入地写生……

夏天,孩子们捉蚂蚱,捡蜗牛,粘知了,逮蝌蚪,摘野花,采野菜;在自己的农耕小田里除草、捉虫、幸福收获;在林中捉迷藏,在雨中狂欢;他们尽情地玩水、玩沙、玩泥巴,或者围坐在草地上听故事……

秋天,孩子们或是正在采摘黄澄澄的柿子和红彤彤的山楂,或是正在捡拾脆生生的鲜枣儿和刚落下来的核桃;他们与秋风嬉戏,与落叶共舞;在树木的枝干上,您看到的不只是树叶,还有自己爬上去的孩子……

冬天,孩子们疯狂地玩雪、玩冰、堆雪人、打雪仗、冻冰花……

看到这里,也许您会纳闷:您讲的是公园还是幼儿园?您讲的是事实还是童话?

这就是我们的幼儿园,秉承自然教育的理想创造的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幼儿乐园。要了解这个自然教育的童话,先要了解我们的教育哲学和理想。

秉承“天人合一”的教育信念和理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思想信念,也是我们实行自然教育的哲学基础。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然之子。所以,自然环境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心灵启迪至关重要,尤其在养护孩子的“真善美”及“智慧和灵性”等方面有着社会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美国当代著名的海洋地理学家雷切尔·卡森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爱默生也曾说过,“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而我们的教育理想就是,给孩子创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孩子真正地体会到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神奇和美妙,体验到在大自然里嬉戏和探索的快乐和幸福,初步感悟到人在自然里的位置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天人合一的种子。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过一种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完整统一、幸福快乐而又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让我们的老师过一种平和润泽、幸福完整,通过成长自己而引领大众的教育生活。

所以,我们的教育宗旨就是,以自然育灵性,以大爱启智慧,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

“无中生有”创建自然生态资源

为了实现我们的自然教育理想,自办园初,我们就因地制宜为孩子们建了一个生态园,大体分为游戏区、观赏和探索区、养殖区、种植区四大区域。

游戏区里我们准备了沙、水、泥、土、石等自然游戏材料,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个够。在这里他们一会儿是建筑师,一会儿是工程师;一会儿是烧烤店的烧烤师,一会儿又是蛋糕房的蛋糕师……在探索和创造中,感受着这些自然材料的魅力和特点,感受着自己和这种种不同物质的联系。

观赏区和探索区里,我们种下了杏树、梨树、桃树、樱桃树、核桃树、李子树、山楂树、枣树,无花果树,樱花、梅花、海棠、紫薇、丁香、木槿、凌霄、牵牛、荷花等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美丽景色,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很多有趣的昆虫和鸟儿来这里安家。在这里,孩子们自由地享受着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美、愉悦与安宁,深切地体验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带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周围事物的不同影响。

养殖区里,我们养了鸡公鸡婆鸡仔一家和兔子、鸽子,它们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喂养它们,观察它们,模仿它们,研究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建构着自己对动物的认知体系及情感态度。

种植区里,我们为孩子们开辟了一块块袖珍农耕小田。在这里,孩子们种下他们满满的好奇和期盼;在这里,他们了解各种植物不同的种植方式、生长及生存智慧;在这里,他们感受体验着植物生长周期里不同阶段发生的不同的故事;在这里,他们品尝着劳作的滋味和收获的快乐;在这里,他们通过观察、探究、测量、记录、写生、泥塑、烹饪、表演、照料、养护等各种方式建构着自己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以及与自然的关系。

看着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园,人们很难想到,它当初竟是一片废墟瓦砾。

德州跃华学校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办学的民办学校,几个学部都在一个校园内。创建的初中部和高中部;创建的小学部;20创建的幼儿园。校址的前身是一块麦田。年3月我来到这个学校时,幼儿园正在挖地槽阶段,整个园区都是建筑工地和建设其他学部时残留下的建筑垃圾。工程完毕以后,大堆的垃圾被集中清理以后,留下了目前生态园的前身——泥土里或埋藏着或混杂着瓦砾石块且凹凸不平的十来亩地。这块地不光荒芜杂乱,还很肥(由于各种原因,一度以来,这里是某些人大小便的地方。为了取消这项功能,耗费了我4年多的时间——每天早晨我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着铁锹去掩埋大便)。在如何处理和利用这块荒地上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硬化,即用瓷砖或大理石铺砌起来;有人主张软化,即用塑胶地垫装饰起来。而我对投资人说:不要动这块地,给我们留着,这块地能长出咱们幼儿园的特色——自然。

投资方尊重我的意见,把“原生态”的生态园留给了我们。1O年间,我们一寸一寸、一层一层、一点一点把泥土里的建筑垃圾往外清理;1O年间,我们一树一树、一草一草、一花一花地开始装扮我们的生态园。后,那块荒地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美丽、灵动、趣味盎然。

生态园变美丽了,每天放学后,家长和孩子都要在生态园里逗留嬉戏,人走以后,总是留下一些人为垃圾。所以我们团队有一种习惯: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生态园捡拾垃圾和检查场地的安全。我一直坚持“人园互养”:园子养育我们的心灵和智慧,我们则用心维护园子的`整洁和美丽。

“顺势而生”构筑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秉承“天人合一”的教育哲学思想,我们理解的幼儿园课程,就是让孩子们做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所谓有意思,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觉得有趣儿;所谓有意义,就是对孩子生命的发展有正向的作用,本质上要体现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可以说,1O年的自然环境创设历程,同时也是我们自然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方案建构的过程。我们团队经过了几轮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形成了一套以季节为线、以利用本园自然资源(花草树木、沙水泥石、飞鸟爬虫、季节气象)为主、以利用社区的优质自然资源为辅,包括托小中大四个年龄段在内的园本自然教育课程。

1、课程内容围绕自然的季节变化开展。

我们的课程以主题活动为主,围绕季节的变化逐渐展开,如《美丽的春天》《好玩的夏天》《多彩的秋天》《有趣的冬天》等。每个主题活动,都包含几个一级次主题,每个一级次主题一般又会包含着若干个二级或者三级甚至四级次主题。比如小班《美丽的春天》中下设的次主题有《蚂蚁》《好吃的荠菜》《花儿开了》《暖暖的》《绿绿的》等。在每个主题里,我们会提前预设一些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亲子活动。同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一些新的活动,包括一些项目活动,如《从蝌蚪到青蛙》《蚯蚓》《下雪了》……以及很多种植活动,如《向日葵生长记》《南瓜种植记》《小麦种植记》等。

除此之外,也会开展许多非主题背景下的自然教育活动,如项目活动《李子生虫了》《救治小金鱼》等;游戏活动《天女散花》《树叶风筝》以及一些自由的玩沙、玩土、玩水、玩泥巴的活动等;生活中我们会创设很多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感受自然的变化和美妙之处,如散步的时候观看天空的云朵、欣赏美丽的花朵、捡拾美丽的落叶、观察美丽的霜花……

2、课程组织关注幼儿各种直接经验的获得。

我们的课程注重孩子各种经验的获得,尤其是直接经验的获得。所以,我们的课程更多是现场的、活动的、直接体验的,以孩子们的体验、感受、探究及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在这个原则下,我们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做什么?如何去做?为了孩子们的“做”我们可以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

我们的自然教育课程虽然更多的是从自然事物切入,但是通过活动的不断推进,会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等多种领域的经验。比如,在《虫子如何过冬》这个主题活动中,虽然以科学作为切入口,但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猜想、阅读、调查、统计、实地观察、采访、绘画表征、创编剧本并表演等各种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是多元的、融合的。

3、课程实施注重融合多元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我们在课程实施中,鼓励孩子们通过观察、调查、实验、阅读、绘画、记录、交流、讨论、交往、分享、模仿、表演、建构等多元方式去学习;同时,孩子们也会通过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小组项目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家庭亲子活动等多种途径去学习。

4、课程价值追求教师、孩子、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共同成长。

社会、家长和教师作为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家长和教师的成长,是影响孩子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为了让外围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正向作用,也为了引导家长和社会不断地获得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和学习观,我们一直把“教师、孩子、家长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共同成长”作为自然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为此,我们不断地把家长和社会上的相关人员拉进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来。有耕耘就有收获。目前,我们幼儿园已经取得了全体家长参与课程常态化、家长志愿者在园工作常态化、部分家长开始参与幼儿园决策等比较理想的家园共育效果。

5、课程终极目标追求儿童的和谐与幸福。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作为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童年也应该是幸福的。所以,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童年和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我园课程架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幸福的童年应该与天性相伴,幸福童年意味着天真无损,幸福童年意味着充实和满足,幸福童年意味着挑战和追求,幸福童年意味着自由和创作,幸福童年意味着安全和健康,幸福童年意味着有爱相伴。所以,在我们的课程建构和实施中,我们尊重甚至敬畏孩子们的天性,努力践行“以孩子为师”“爱是最好的教育技巧”的思想,我们在保障孩子安全和健康的基础上,努力给孩子创设适宜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同时给孩子们足够的活动、表达、创造的自由和空间。

在自然课程实施中,我们始终坚守“两个自然”的立场:坚守课程真实的外在自然环境;坚守孩子内在生命的自然天性。为此我们努力防止“伪自然”的现象发生。

一是防止课程设计的“伪自然”。所谓“伪自然”就是只有自然的“壳”,没有自然的“实”。以《蚂蚁》为例,如果课程设计只是以“蚂蚁”为话题,拼凑了一些与蚂蚁有关的各领域活动,如画蚂蚁、唱蚂蚁、阅读与蚂蚁有关的故事等,而没有给孩子们一个生态的研究蚂蚁的现场或比较真实的模拟场的话,那么,这样的课程就是“伪自然”的。

二是防止课程实施的“违自然”。课程实施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如果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无视孩子内在的发展规律,损害了孩子的天性,抹煞了孩子的个性,那么,这样的课程就是“违自然”的。

篇2:播撒灵性的种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播撒灵性的种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马蒂斯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年近八旬的他在创造了足够多的辉煌后,在疾病的困扰中又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剪纸创作中。他赞美剪纸“直接了当”、“剪刀比铅笔更敏捷”、“可两步并作一步走”,他的剪纸作品造型极其简练,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富于幻想情调,明朗而欢快,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因此,我选择马蒂斯剪纸做为一颗“充满灵性的种子”,准备播撒到孩子心灵的“黑土地”里。

初次接触马蒂斯,我选择了他的作品《蔬菜》,引导幼儿欣赏。我先引导幼儿猜一猜,马蒂斯爷爷是用什么材料“画”的这幅画。很多小朋友都猜是用色彩鲜艳的颜料画的,当他们得知作品竟然是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贴而成时,在惊叹的同时也对马蒂斯爷爷顿生敬意,知道了不仅能用画笔画画,用彩纸也能“画”出漂亮的'图画来。

孩子们对画面上的图案也充满了好奇,“老师,马蒂斯爷爷剪的是什么呀?”“你看出是什么了吗?”我引导幼儿猜想着画面。“老师,那棵绿色的植物好像是一棵青菜。”“对,马蒂斯爷爷剪的可都是一些蔬菜,你还看出什么蔬菜了?”“老师,那黄色的好像是一颗颗花生。”“还像一个个土豆。”“老师,下面那个绿色的,好像是一个大大的菜椒。”……孩子们争相大胆猜想着画面,在猜想中感受着马蒂斯爷爷作品所带来的充满绮丽幻想的艺术美。一颗颗充满灵性的种子悄悄地在孩子们的心里着落。

我用七彩的彩纸拼贴成了背景,对孩子们说:“看,七彩的桌布已经铺好了,你想不想和马蒂斯爷爷一样在桌布上摆上各种蔬菜和水果呢?”“想!”孩子们异口同声。“那你想摆上什么蔬菜或水果呢?”“我想摆上一串香蕉。”“我想摆上一条绿绿的黄瓜。”“我想摆上一棵大白菜。”……孩子们各抒己见,说着自己的想法。到了自由创作的时间了,我请小朋友自己选择桌上的彩纸表现蔬菜或水果,剪好后,可黏贴到彩色的“桌布”上来。

孩子们投入到创作之中,真像一个个小小马蒂斯。“桌布”上的蔬果渐渐丰富起来,稚嫩又不乏灵性。

马蒂斯爷爷把孩子们带进了美的创作空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用彩纸剪贴创作的乐趣,色彩的冲击也使他们体验到了色彩的艺术之美。灵性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里萌发出嫩嫩的绿芽,正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篇3:教育之中 灵性闪光

教育之中 灵性闪光

内容提要: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植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力;不仅教学生学,教学生怎样学,而且要培养学生在学中要讲德,以便是来自社会中的人,更好成为“完整的人”,使其社会灵性(生活力、德、才)永放光芒。

关 键 词:教育、灵性、活力、道德、完整人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代表作。一提起它,许多人就会想到,期间描写了许多人与妖魔鬼怪之间的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有人惊讶它中的人物塑造之神奇,还有人感叹它中的故事情节之浪漫。而我觉得:其中,“教育”的味道尤为突出,值得细细品味。尤其是《聊斋志异书痴》更为典型。

《书痴》中的主人公张生,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书生。完全只为了读书而读书,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做。书中写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他就坚定不渝的相信书中就有。要不是作者妙笔生花,给他“变”出个“颜如玉”,他恐怕是个一辈子只会读死书的书痴。这个“颜如玉”正是后来张生的妻子。她虽是个狐妖,却对张生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她虽简单的教会了张生下棋弹琴等,却把只会读死书“半个人”的张生,变成了一个“完整人”。真是功德无量,可喜可贺呀!(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杨叔子曾说: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吸收各种“营养”,争取做个完整人,不做半个人)

那么,我们暂不以家庭教育学上所说“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大学”;也不从中国传统的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上,来阐述“贤妻良母”的好处。单单就从她教的方法上去思考: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张生“起死回生”呢?这种力量又是不是教育呢?它又与张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呢?它是现代所谓的素质教育吗?据考证,“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其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以及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力量足以影响了张生思想意识上的变化。可见,它是教育,而且对于张生来说,是极其有效的教育。从这一点上看,又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教育”应该怎样教?应该教人学什么?张生那个时代的教育,是他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工具,幸亏他的妻子用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把他“还原”成了一个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完整人。也许,这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人学真”吧。陶先生不仅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且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谁需要就教谁,怎样学就怎样教。”陶先生的观点,恰好说明张生妻教育的方法是正确的。教育不只是教书本知识,而是教人学会生活,做个完整的社会人。陶先生对于这一点展述的比较明确:“学校对于学生所要培植的是生活力。它的目的是要造就有生活力的学生,使得个人的生活力更加润泽丰富强健,更能抵御病痛,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担当责任,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因为,自然社会里的社会产生活的中心学校,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师范学校,活的师范学校产生活的教师,活的教师产生有生活力的国民。大概这种“活力”就是教育应附给人们的灵性吧。人也只有具备这种“活力”后,才能使教育大闪光芒。可见,张生妻深懂其道:为了使张生摆脱书的困饶,就先教他下棋,教他弹琴,生活中的一切小事,都是其妻巧妙的隐而告之。这种“教”的方法也是很奇特,与陶先生教学合一的方法,不谋而合。陶先生在此方法中说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夫。其强调了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张生之所以痴,并不是他不想享受生活,而是封建

[1] [2] [3]

篇4:教育随笔:家校合育当学鸿雁飞行

教育随笔:家校合育当学鸿雁飞行

原创: 于国进

每当秋天过后,我们都会看到湛蓝的天空中成群南飞的大雁(也称鸿雁),一会V字形,一会一字型形,从不分离、结队而行。从小就奇怪大雁为何总是结队飞行,而不是单独飞行。后来才知道,大雁这样飞行有它的科学道理,也是它们生存的需要。

大雁,是一种群居候鸟。随着季节的变化,大雁每年要进行迁徙,春来秋往,每年有几万里的路程要飞。根据科学研究表明,雁群组队齐飞要比单飞提高22%的速度,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0%的飞行范围。原来,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翅膀在空中扇动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大雁就可以依次把这股气流传递,从而节省30%以上的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以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徒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当领头雁感觉疲倦无力时,另外的大雁会及时补上,以此轮换,保持飞行的速度。

了解了大雁的结队飞行原因之后,不禁为大雁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头雁的那份责任担当所折服。它们那种“在接受中给予,在给予中接受”的协作互助精神真的令人钦佩。

由此,我联想到当今在孩子教育上的家长和教师、家庭与学校,为何就不能像大雁飞行一样互相支持、互相协助来共同助力孩子成长呢?

教育孩子本应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目标,可是当下,家校关系却并不容乐观。家长和教师因为各自站的角度不一样,于是对对方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以至于家校关系没有走出“鸿雁飞行”的`团结合作,却走进了“囚徒困境”的尴尬无奈。

“囚徒困境”是指:有甲、乙两名嫌疑犯,但警方还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别对两人进行单独审问,并向两人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指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则二人都可以判监1年。若二人互相检举,则二人都可判监8年。按照最有利的方式,当然是二人都选择沉默(也就是合作),可不幸的是,由于互相的猜疑和不信任,两人最终都走入判监8年的困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可是要实现这个期盼,需要知晓教育规律、需要拥有教育智慧、需要尊重学校教师,而不是光心疼孩子、呵护孩子、娇惯孩子就能实现的。目前来自各方竞争的压力使焦虑几乎成为了当代中国父母的代名词。而由焦虑滋生的敏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变得越来越丧失理智。所以一旦孩子在学校出现点问题,老师便成了家长发泄焦虑的靶子。于是家校关系恶化的事例便不断呈现。

可是如果家校双方都有大雁的情怀和担当,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轮流执事,换位思考,互相包容、心神合一,彼此支持陪伴,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就像大雁飞行一样,互相支持、互相给力,那么想想我们的教育效果将会是怎样一番天地?!

所以,我觉得,智慧的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当学鸿雁飞行,用彼此之间的给力来打破家校合育的真空。

这,才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篇5:教育随笔

怎样看待学生,这是教师学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老师怎么看待学生,将影响着老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你把某个学生看得一无是处,认为他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你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用挑剔的目光注视他,甚至用有色眼光去对待他,你就会觉得他一无是处。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更多是是用求全责备的眼光来看的,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往往忽略他的优点,我们也总是把他进行错误的归因,用挑剔的眼光来对待。比如,人家有心有意的去做好事,去帮助他人,这本来是很值得称赞的。可是,我们有的人却总是喜欢往坏处想,说认为人家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在老师、在同学面前留个好印象等等,好人都被我们给看扁了,这是极不正常的。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态度。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我们知道中国的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同样一个人,如果我们老是用怀疑的眼光,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他在我们眼中就可能真的会一文不值。一些学生,就是在我们这种眼光的看待下,成了差生,成了失败者,成了害群之马。我们的教育要求是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包括所有人,包括所有的孩子。我们就是要以所有这些接受我们教育的孩子为本,要把他们一个个都培养成人,培养成材,这才是我们办教育的真正目的。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欣赏和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欣赏学生的优点。首先我们要肯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那种看不到别人优点的人,这本身就存在着问题。

其次,欣赏学生的进步。人不论干任何一件事,只要付出了努力,都会有收获。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应当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只不过这种收获,这种进步有大和小的差别而已,也有一个参照系的问题。我们常常都是用十全十美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并把他们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去与那些表现非常出色的学生比,与班上,乃至全校前几名的学生比,这样比的结果,那些进步幅度小的同学,自然就抬不起头,就失去了信心。

其实,每个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只是进步大小不同罢了。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够和其他同学一样获得应有的进步。

对于每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方面还有很多。因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要我们换个眼光来看人,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我们既要做到教书,更要做到育人!

篇6:教育随笔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她学习成绩平平,也没有精湛的才艺特长。记得有一年过春节,班里很多孩子到我家做客,饭后当别的孩子高谈阔论时,她却一声不响地收拾桌椅、餐具、打扫卫生等琐事。还记得有一次班会我让每个孩子谈自己的理想,其他孩子都说将来要做钢琴家、演员、董事长、电视主持人等,她却说将来要做幼儿园老师。之后,我和女孩的父母提及此事,他们觉得有些尴尬。

可是班里有两个男生起了争执,大家都无法劝解时,这个女孩却用猜硬币的方法解决了争端。去旅游的路上堵车,车上的孩子们开始烦躁,也正是这个女孩用一个个笑话,让大家安静了下来。下车时,很多学生都感激的拥抱了她。

每次考试,女孩的成绩都是中等。不过,有一次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出了一个题目“你最欣赏班上那位同学?”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了这个女孩的名字。语文老师感叹道:“你们班的这个女孩,虽说成绩一般,可是做人实在很成功!”

许多人认为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在舞台上展示精湛的技艺才是成功,其实这是狭义上的成功。日常生活中,成功应该有更多的意义,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自己的成功。

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对每个人来说,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才有希望走向成功。其实,一切成功可归结为和谐。即与人相处和谐,与社会相处和谐,与自然相处和谐。如果我们的学校能人人和谐相处,那么求实的明天会更好!

篇7:教育随笔

孩子们,在古老的英格兰流传着“一颗钉子毁灭一个帝国”的故事,为了告诫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人们还编了一首歌谣: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马蹄;坏了一只马蹄,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歌谣,代代相传了数百年。它歌咏的是一段真实却又无情的王室争权杖的历史。

两军对垒,旌旗猎猎:战马萧萧,锣鼓铿锵。查理三世气宇轩昂,手挥长剑,一马当先,主动出击,千军万马是紧随其后,而对方是节节败退,不远处是一片辽阔泛着寒光的沼泽地。

胜利女神的微笑已经偏向了查理三世,突然,战马一个趔趄,查理三世跌翻在地,众官兵误以为统帅中箭身亡,顿时军心大乱,慌作一团。处于败势的亨利伯爵乘势大举反攻,在阵前生取查理首级,不仅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且从此将英格兰置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

原来,决战前夕,马夫在给查理三世的战马替换铁掌时,发现少了一枚铁钉,一时寻觅不得,马夫便草率地将就过去了。谁能料到,那只少了一枚铁钉的马掌偏偏松了、掉了;马失前蹄,查理三世怎能不摔倒在地呢?历史无情,缺失了一枚铁钉,丢失了一个国家。

我曾对大家说过:绊倒千里马的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的青草结成的环。伏尔泰也说过: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古人不是也说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吗?可是,你们在学习中却常常在自己的“千里之堤”上挖掘一个又一个“蚁穴”,比如:在老师讲课时,你发发呆,跑跑神,画个小人,传个小纸条,或者给别人做个鬼脸等等,却忘了老师告诉过大家,“课堂是根”的道理,正因这些小动作使本应优秀的你成为平庸,与尖子生失之交臂!还有在写作业中不审清题,马马虎虎完成作业。有错题不及时订正,不写错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作业是魂!”如此下来,不难推断出你们的“千里之堤”最终会因为这一个个“蚁穴”而在考试中垮塌?

孩子们请记住这句话:“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因此,希望大家认真做事,真正明白什么叫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篇8:教育随笔

自从孩子们上了大班之后,由于年龄的关系,变得好动了很多。看,刚让他们小便、喝水后,自由活动一会儿,有几个小男孩就在一起跑闹了起来。“啪、啪、啪”我连拍了三下手,孩子们的脚步慢下了许多,我只好大声嚷道:“停下,别跑,小心摔倒!”在我的要求下,他们停住了脚步。可没过多久,又有几个孩子跑动了起来。每次的大声要求都只是缓解暂,而讲道理时,孩子们当时答应的好好的,可过后还照样跑闹,用什么方法来约束他们呢?

自由活动时,又有孩子在嬉闹。“请你跟我这样做……”我边拍手边做出拍肩、手腕花等动作,有的孩子听到少儿频道中出现的语言,立刻说:“我就跟你这样做……”并且也做出相同的动作。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进来,等我看全班的孩子都加入进来后,我做出了一个小声的动作,然后轻轻地做到小椅子上去,孩子们也立刻悄悄地来到了座位上,与旁边的孩子悄悄交谈起来。

以后,如果出现孩子们大声喧哗、跑闹的情景,我就采用“请你跟我这样做……”这种方法,他们会立刻静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各位老师,你们也不放试一试。

篇9:教育随笔

“起立,转身,我们要出发了。”我正喊着口令让孩子们排队。孩子们听到我的口令有几个孩子就涌到我的面前,挤着抢当排头,有时椅子倒了也顾不得扶好。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挤我!”这样的告状声。所以每天做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

柔柔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发现我每次让孩子排队都是从座位上让孩子起身然后依次排队的,所以她每次都很快先将自己的小椅子排在最前面,有时被别的孩子抢先了她还在那哭着鼻子喊“这个位子是我的,老师他抢我的位置。”我问:“是他先放好椅子的啊,为什么你一定要坐在第一个那?”“我要排第一。”

那你不能总坐在最前面一直排第一个吧,别的小朋友也要轮流坐的啊!也要轮流排第一的嘛”她哭着总不答应。嘴里一直嚷着:“我要排第一,我要排第一,我是排第一的嘛。”

见此,我拉过柔柔说:“柔柔很棒的,老师今天让你当组长让你来管理小朋友排队好吧,哪个小朋友不好好排队你帮老师让他们排好队好吗?”柔柔这才高兴地点了点头。

现在的孩子对于“第一”会这样的敏感可能是每个家长或者老师经常给孩子灌输的词语,使得孩子们总认为第一才是最优秀的,于是争着站这个位置。

想不到,在这小小的“排队”里还有这么多的内涵,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来发现呢。针对这个问题,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互相谦让的排队呢?我们怎么让大家不争不抢呢?在活动中我试想几点:

1、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站第一;

2、可以轮流站第一;

3、遇到不讲理的孩子,教师可以用转移的方法,鼓励他帮老师一起管理小朋友。

通过一段时间对孩子们的培养,孩子们再也不你挤我我挤你了,知道只要表现好谁都有机会站在第一,也很快就站好队了。

篇10:教育随笔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呢?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让学生想学、主动学,我在班上采用了“表扬信”发放制度。

在每一课的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读准音并记清形,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以汇报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先会认的同学试读、带读,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尤其是差生会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生字。在每一课学习完生字以后,同桌相互检查认识情况,会认的学生到老师处盖一个鼓励印章,比如:“你真棒,继续努力!”“学科状元!”等。当学生的印章盖满十个以后再到老师处领取一张表扬信,并且三张表扬信可以兑换一份奖品。

从这个奖励制度实施以后,班上同学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了,识字差生变少了,像我班最大的学困生吴雨鑫、舒雯都能在一节课里学完所有的生字。

其次,老师的鼓励语言也是最关键的。比如,我在教学生字,有的学生容易把生字读音读错,特别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总是搞混淆。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我立马对全班同学说:“哇,刚才我听到有的同学在读含有后鼻音、翘舌这些字词时,声音特别好听,而且发音特别准呢!我还想听,你们愿意好好地读给我听吗?”我这一句平淡的鼓励语言立刻激起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所有学生马上就认真起来,并刻意去注意每个字的音,在我抽选班上的那几个学困生来认生字时都读得非常准。

篇11:教育随笔

每当自己面对一些不该的事情。我都很有感触,在事情中,让我想起了这么一段话,作为一名老师,要有“多学务实、端正优质服务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把好的东西利用起来,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保育水平。

以往,我每次遇到事情,心里面总是很急,缺少耐性,不知应该如何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通过不断学习,慢慢使我懂得如何与孩子更好地进行交流。

记得我刚到中班时,孩子们对我的印象,就像是电视中“小精灵遇上格格巫”般的眼神在看着我。我告诉自己要慢慢来,相信自己会很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每天早晨,当我接过孩子时,都会问孩子家长今天孩子的情况。以便能更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然后再跟孩子交流时,从一些小的事情上让孩子接受你;比如:关心孩子的细节,小手冷不冷,早饭吃了什么……刚开始孩子只是看着我不讲话,慢慢的,孩子们主动来到我身边讲起在家的那些事情……

现在,孩子们来到学校,总是给我讲一些他们在家做的事情,我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今天,冉冉说、早上我自己穿的衣服、洋洋说我帮妈妈打扫卫生了、威威说,老师我给爷爷奶奶捶背来,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不哭鼻子了,我长大了。学了诗歌《别说我小》,孩子们知道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今天威威又哭着来到教室,说不想上幼儿园,要跟妈妈在一起,平日里,威威是个不爱讲话的孩子,我想借这机会跟威威妈妈多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在得知威威是留守儿童,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常常上夜班。回家时,孩子都睡着了,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平日里也都是老人接送孩子,当妈妈有时间送孩子时反而威威是又哭又闹。孩子是因为父母常不在身边,造成孩子平时不爱讲话,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耍,缺少自信心等一些性格,做为一名孩子的家长,工作顾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更要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也感到对这样的孩子关心不足。

在今后工作中,应当对这样的留守儿童更多温暖与爱,要随时洞察孩子的的心理,随时随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指导,用亲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亲情与关爱,让他们在阳光和雨露中快乐成长。

篇12:教育随笔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很随意地就过去了,而有些事情,只要教师把握住机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今日午时在领孩子们随便走走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孩子们欣喜若狂的`叫着:“老师,你看何处有一只花蝴蝶。”在那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捉蝴蝶,我用力的喊着,但是他们已跑的很远了,听不到我的喊声,过了一会,他们归来了,哮喘嘘嘘的说“嗨,真惋惜没有捉到它。”我庆幸蝴蝶没有被捉到。我把孩子们社团过来给他们讲了一个姑且自编的“花蝴蝶的故事”。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我说:“老师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师,我们会掩护蝴蝶的。”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回教室绘画美丽的花蝴蝶……

可见老师的RAND教育在一日活动中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指导,对造就幼儿观察潜力、探索情欲等各方面都起着必须的催化剂的作用。

《老师,我亲亲你吧》

每当和孩子在一齐玩耍的时候,他们都会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亲亲您吧?”“好啊!”这是我给予孩子开心的回答,然后他们就会在我的脸颊上亲一下,我明白,此时的我和孩子们的情绪一样,都是幸福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打扫卫生,几个孩子在我旁边说:“老师,我亲亲你吧。”我说:“老师此刻忙,等有时间了,再让你亲,好不好?”那一瞬间,我看到笑容从她的脸上慢慢的消失了,我的心里也不由得阴霾起来。

或许孩子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变化十分快,没过几分钟,她又对我说:“老师,我亲亲你吧。”这一次,我没有拒绝,而是放下手中的活,蹲下让她亲了一下,没想到这小家伙亲完我后笑着跑开了,而且还对其他小朋友说:“刚才我亲老师了,老师喜欢我。”我噗嗤一声笑了,原先满足孩子的心愿,他们竟是那么的高兴。

都说孩子是上帝牵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体验他们的快乐是幸福的,我想没有任何一样的东西能代替孩子们天真无暇的笑容的,我的快乐将与孩子同在。

篇13: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就像老师一样指引着我们,像镜子一样警醒着我们。阅读可以是读一本好书,可以是读母爱的伟大、父爱的深沉、友谊的纯洁,也可以是读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那么,现在,我要读一下大自然。

大自然孕育着我们,为我们无私的奉献着。过去,大自然是美丽的、开心的,因为那时候没有滥砍滥伐、没有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没有过度开发,有的只是人类与其他生物、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但现在不同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人类为了利益,将森林砍伐了;人类为了利益,将动物捕杀了;人类为了利益,将河流污染了;人类为了利益,将大气层破坏了;人类为了利益,将生物链彻底破坏了……

我脑海里依然清晰的记得童年时的场景:清澈的小河里,鱼儿快乐地游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野兔奔跑着;蔚蓝的天空上,小鸟快乐的飞翔着;河边的树林里,树儿挺拔的生长着。而现在呢?河流里的鱼儿已经不见了,有的是鱼儿的尸体;田野里的野兔也无影无踪了,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天空中的鸟儿也不知去向了,天空也不像以前那样蓝了;树林里的树几乎消失了,被人们肆意砍伐了。

大自然已经向我们抗议了:温室效应,地震、泥石流的频繁发生,海水的泛滥。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爱护大自然吧!爱护大自然的每一棵树、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种动植物……只有我们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才会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来吧!让我们善待大自然吧!保护我们的家园,从你我做起!

篇14:教育随笔

父母如果长期用不良的话语伤害孩子,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是智力测验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语言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他母亲那经常性的口头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招募了一批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人到前线打仗,当局请来了心理学家帮助管理这些人,心理学家要求这些人每个月都给家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拟好,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取得战功等,半年之后,这些人竟都变了样,变得像信中所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了。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就是那些良好愿望的暗示作用。大人如此,又何况小孩子呢?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为,看到他的长处和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就要发扬光大,使孩子充满信心从而更加积极起来。至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则要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否则,由于孩子的判断力差,你唠唠叨叨他还以为你是在表扬他呢,他将会更加”我行我素“,再则,要让孩子学习自我竞赛,自我比较,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总之,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的不良行为,否则”坏孩子"可能就诞生在家长的言语之中。

篇15:教育随笔

当家长们看到一个小朋友穿着脏兮兮的衣服,顶着乱蓬蓬的头发,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还一边随手乱丢垃圾时,可要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看:这个孩子可千万别是自己的孩子。家长们肯定听到过小朋友议论:“我们班的有个小朋友太脏了,真讨厌!我们班有个同学口臭,谁都不想和他坐在一起。”当孩子因为不讲卫生而受到小朋友排斥时,爸爸妈妈可要清楚:没有人会喜欢不讲卫生的人,因为不讲卫生而受到歧视,无疑会让孩子不自信,甚至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要让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每天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要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内裤,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有些人家里东西到处乱扔,衣柜一打开,衣服就全掉出来,找到要穿的那一件,剩下的再塞进去。孩子要做作业了,得把书桌上的东西扒开才有地儿写作业。这样的爸爸妈妈还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丢三落四,常常不是忘了带作业本,就是刚买的笔又丢了。殊不知,孩子的这些毛病正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其实,从小就让孩子每天都干干净净,整整洁洁,他自己是不能忍受脏、乱、差的。我们家的房间我每天都要花十多分钟收拾整齐,定期打扫干净,女儿的小房间也不例外。假期里当我不帮她收小房间时,她早已不能忍受乱糟糟了,她自己会把东西摆放整齐,还会将将物品按照自己的需求整理整齐。看到她整理干净的小房间,我暗自窃喜,其实我从来没有刻意去教她怎么收拾房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