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

2024-11-14 11:50:35

小编给大家分享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本文共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

篇1: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

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反映,而地方文献征集的多少,利用率的高低也将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综合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研究、探讨地方文献的征集、利用将是今后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地方文献的定义及范围

征集、利用地方文献的首要问题是应该明确什么是地方文献,范围如何界定?目前,地方文献的科学概念及其范畴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明确、清晰的认识,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征集过程中,也都是按着各自对地方文献的理解或诠释进行征集,操作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致使众多的图书馆只注意地方信息密度较大的方志、史料、专业志书等公开及半公开的图书、报刊出版物等“正规”核心文献,而忽略了与本地区历史、发展相关的非常规性文献,如非正规的出版物,本地区各类综合资料简介,文学作品,科研论文,声、像资料等。有的不加选择,凡是能收集的文字材料都作为地方文献进行征集,甚至连地方党、政、军机关发的文件,领导讲话,报告等等政府系列公文也收入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中,将图书馆变成了地方的第二档案馆,因此,地方文献的定义和范围一定要有个界定,界定到图书馆专指的地方文献,而不是泛泛的地方文献。是除党政机关系列公文以外,凡研究、介绍、记述、蕴含本地区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文化源流、民族民俗、风土人情、土特物产等出版与未出版的文字,声、像等载体都可作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予以征集,具体范围可归纳为:(1)各类、各级报刊报导本地区的文字,图片;(2)公开、未公开发表或会议交流的涉及本地区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如有关经济发展、资源物产及历史遗迹等等;(3)本地区的各类史料、志书,如党史资料、文史资料、水文资料、县志、乡志、各专业志、部门志等;(4)有关本地民族民俗,宗教的研究记述;(5)以本地区为素材的文学作品、传说、故事等。

二、地方文献的作用及利用

征集、收藏地方文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整理挖掘,可以为当地各项事业发展,包括决策和科研提供具有现实价值的文献资料服务,从而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1.地方文献是传统教育和乡土教育的好教材。地方文献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地方史资料,内容复杂,种类繁多,更多的是独家所有。如宗谱,乡土气息浓厚,是一个家族、一个区域民族发展的沿革,许多宗谱记载了家族的兴衰,对曾出现在社会各历史时期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创造出业绩的杰出人物,都有详细记载。另如神话传说中就记述了本地区民族生活传统的来源、信仰、图腾的依据等,因此,可以说地方文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2.地方文献为地方政权决策提供依据。地方文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特点。如地方志书在编撰过程中,对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认真核实,科学筛选分类、全面系统进行记述,保证了材料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地方文献是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历史,体察地方民情的重要渠道,更是制定政策、规章的依据。

3.地方文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地方地理历史研究、民间民族民俗研究、土特物产研究都离不开地方文献。如关于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就是研究民间风俗、文化、民族图腾、信仰的重要资料。很多传说、神话已成为民族传统的史料,也是目前旅游业开发的原始资料。

必须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它不但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将转化为民族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之一。其重要任务是:(1)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和历史文献。(2)为各行业的专业研究、史志编撰,提供系统的文献资料。(3)地方文献是活生生的乡土教材,能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4)地方文献的挖掘整理是对未来负责,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精神、物质财富。地方文献也是特色图书馆的标志之一,所谓特色,必须是有别于它馆的东西、地方文献作用发挥的好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图书馆认可程度的标志。

三、地方文献征集的原则方法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艰苦的工作,涉及面广,历史久远,分散,是一项地方文库建设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现代图书馆人的努力,因此,现在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对地方文献征集、筛选、收藏,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完整系统原则。对多卷册、丛书和连续出版物等文献,一定要收集全,保证文献的完整性和学科的系统性。

2.厚古宽今原则。对时代久远的文献,能见到的就要收集;对当代文献,不可多加限制,文献较少的类目更要放宽,文献较多的要严格筛选,保持文献的真实性和地方特色。

3.宁繁勿简的原则。对无法判断其文献价值的,宁可收下,待数年后,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会对其有新的认识,有新的发现。

4.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有些本地区人士的著述内容虽与本地无关的`文献也要征集,其著述对未来研究作者有着重要价值。5.有主有次的原则。对本地区文献要注意种类齐全,对周边地区关连本地的地方文献也应予以酌情收集。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要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在馆内建立专门的地方文献征集机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征集,尽可能全面地做好征集工作。

1.馆内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组。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组,是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工作人员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技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对目前掌握的已出版或正在出版的地方文献做到优先采集收齐;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本地区曾经出版或未出版或会议交流的文献情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征集;同时,摸清本馆地方文献家底,避免盲目重复征集。

2.建立文献征集信息员网络,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图书馆进行文献征集。文献征集单靠图书馆内的几个人,政府发几个文件是很难将文献收集工作做好的,要在本地的综合部门、各部门资料室、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广泛的文献征集信息员队伍,依靠他们工作的便利收集各自的文献,这样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较全面、系统地征集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3.依靠行政手段,建立“呈缴”制度。尽管有学者对“呈缴”制提出许多异议,就目前我国行政制度现状,“呈缴”制对地方文献的征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被动地等、靠、要的“呈缴”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在方式上对“呈缴”制度灵活运用,那就是主动上门。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方出版物出版量呈上升趋势,绝大多数又不通过书店或邮局发行,图书馆虽近在咫尺,但也无法订购到。因此,一是当地政府要发布文件,确定各部门要将出版物或非出版物,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献资料呈缴图书馆,这为地方文献的征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保证文献征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广泛宣传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开辟地方文献陈列室,为各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详细的地方资料,从而提高各部门、各专业人员呈缴文献的积极性,达到征集目的。

4.加强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地方文献的征集不是一朝一夕,一个部门,一个图书馆所能完成的,一是要加强周边馆际之间的联合,另一个是与本地及周边图书馆业务关系较近的部门进行横向联合,使地方文献这一宝贵资源能共同征集,共同享用,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地方文献征集利在千秋,发挥地方文献作用功在当代。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工作者在地方文献征集上要只争朝夕,把历史责任和现实义务结合起来,建立自己馆的地方文献库,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出处〕 理论观察(5)

篇2: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1 地方文献的内容和作用

(1)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是指在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自然及社会状况、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字、符号、图画等资料。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方文献是图书馆界老前辈杜定友先生提出的:“地方文献是指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具体地说,他认为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出版物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地方文献是以文献的内容有无地方特点来划分,即内容上有地方特色的文献。

(2)地方文献的内容。由于地方文献是属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其内容大致分为: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图书、报刊、会议文集、文件汇编、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地名录、图册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组织名录等;各部门编印的地方志(如市、区、乡、镇志)、专业志(如厂志、行业志、组织志、校志)以及与修志有关的资料目录、索引、资料汇编等;各单位编辑的改革成果等(如汇编、科研成果和专利说明书);与当地有关的音像资料等。

(3)地方文献的作用。地方文献既反映了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就能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提供地方背景资料和历史借鉴;为专业人员了解当地有关情况,从事专业研究提供资料;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参考资料;为修志、编写年鉴提供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为子孙后代保存史料。因此,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为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提供文献保障,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大特色。

2 地方文献的收藏与征集

(1)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在公共图书馆中,地方文献的'收藏应以以下几个部分为主:①地方史料。包括地方志、名碑、拓片、名人字画、家谱等,特别应以地方志为主。因为地方志是一种以区域为中心,记述某一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术、名胜、风俗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它不仅在内容上涉及一个地方的信息,同时也是地方著作。由于地方出版物内容广泛,其史料详实,材料系统,因而对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实为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各馆作为重点收藏应力求完备。②历代地方名人的著作及传记资料。凡是本土人士的资料,只要印成书本,不论其是否知名,是否公开发行,或是散见于报纸杂志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尽力收全。如江西的王安石、欧阳修、汤显祖、朱熹等一代名流,他们的著述如文集、诗词、日记、信札、奏折等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状况,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江西省图书馆应把它们作为江西地方文献重点收藏。再如林则徐,他虽然是福建人,但记录他在广东禁烟的文献资料,应属于广东文献。③地方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指某一地区历代刻印、出版、发行的一切资料,包括本地区的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一般符合本地区建设事业的现实需要,足以反映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轨迹,又能展示一个地区人文历史面貌,应重点收藏。④地方革命文献及音像电子资料。地方革命文献是研究地方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料,可以作为形成馆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公共图书馆都较重视收藏。其中一般正式出版的,或者内部发行的比较容易收集,但对于第一手材料如手稿、原件、回忆录底稿等征集入藏就不如档案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而只能通过影印复制手段,收藏复印件,以供读者阅览和研究。至于地方电子音像资料,作为新的载体形式不断发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未来将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馆应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努力收集并制作本地城乡变迁及重大事件的音像资料,使其与其它文字资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鉴于非纸文献将迅速增长,图书馆应十分重视并采取具体步骤,加强这类文献的收藏。

(2)地方文献的征集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更加迫切需要有关各地概况、行业动态、统计资料等地方性信息。而地方文献正是当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录”和重要信息源,它为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地开展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①争取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公共图书馆要将地方文献的收集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向文化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并主动服务,促成当地政府就征集地方文献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呈缴本制度,规定本地区出版社及各单位内部出版物必须向本省、市公共图书馆呈送样本。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从1960年起就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发文支持、以后每隔3-4年省政府又重新发文,形成制度,使该馆在开展收集工作时减少了很多困难和阻力;同时图书馆还要积极向社会宣传收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引起各行业、各部门对地方文献的重视,并千方百计吸引读者,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特别是出版管理机构应积极配合支持图书馆的征集工作;②建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为了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各图书馆要建立健全地方文献收集制度,这是做好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的重要保证。图书馆要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做到有步骤、有重点地收集。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要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熟悉书目等等,否则将无从下手;③将收集地方文献列入图书馆采购计划之重点。图书馆要拨出专项经费,确保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顺利开展;④深入书库,摸清地方文献的馆藏情况,编制地方文献缺藏目录和特征目录。这样可使采访征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使征集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并确保征集重点;⑤加强馆际协作,促进地方文献的交流。各图书馆除了本系统内的协作外,还应与本地区其他类型图书馆建立协作关系,双方互通信息,主动访求或主动赠送,以共同充实馆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杭州市图书馆馆藏有一批云南地方文献资料,是民国年间云南地方学会从各方面搜集来准备修志的底本、稿本。杭州市图书馆出于资源共享目的,发扬馆际协作精神,不收任何资料费,将所有云南地方文献复印给云南省图书馆;⑥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历史线索,广泛联系群众。如广东省珠海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深入到斗门村发动当地老人,收集到南宋宋帝炳皇族赵民族谱及亲皇的画像一批;另外,可以到文联、文史、各学会,了解他们编撰、出版书刊情况,建立联系,以便及时收集资料;⑦把收集地方文献的工作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和国外,开拓地方文献的收集视野。如湘潭市图书馆请在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图书馆工作的湘潭人士,利用计算机检索到世界各国出版的有关齐白石著作及资料的目录索引,为湘潭市图书馆收集有关齐白石的地方文献提供了线索。

(3)地方文献的征集途径。①购买。包括订购与现场采购两种方式。订购是通过征订书目预订公共出版的地方文献品种;现场采购是采购人员直接在各类书店、出版机构及书市、书摊上购买地方文献资料。②函购。对于已知不公开发行的地方文献,可发函征订。③访求。派人上门,向有关单位、个人收集地方文献。④交换。与有关单位建立文献资料交换关系,定期互相交换出版物及资料。⑤复制。对本馆所需的地方文献可通过抄写、翻摄、复印等方式复制。⑥呈缴本。通过呈缴本制度获得地方文献。⑦受赠。接受各单位和各界人士赠送的地方文献。

篇3: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1)举办馆藏地方文献陈列或展览,宣传揭示地方文献。图书馆可配合形势以及各时期社会热点举办馆藏地方文献陈列或专题展览,展示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科技、名人、民俗,让社会各界了解本地历史,了解本馆的地方文献收藏情况,以充分发挥馆藏地方文献的作用。如珠海市图书馆曾举办过本市作者的著作及生平事迹展览,珠海历史名人资料展览,使当地群众更了解珠海的作家和历史名人事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2)积极配合本地区编史修志工作。图书馆可以利用馆藏地方文献,为编史修志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也可以和编史修志的单位合作,共同编辑出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如珠海市图书馆与《信息时报》记者合作编写出版工具书《珠海市生活办事指南》,为群众提供日常办事指引。

(3)向读者提供地方文献信息咨询。图书馆不但要努力为前来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提供方便,还应积极主动向读者提供各种地方文献信息,解答读者咨询,尽力满足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

(4)整理、开发地方文献。通过整理馆藏地方文献,将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和信息开发出来,供读者利用。

(5)依据馆藏优势进行开发利用。根据图书馆的馆藏优势编制专题书目、索引,建立专题书库、阅览室,供读者查找利用。如山西省淄博市图书馆根据本地历史,在全面收集、整理地方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齐文化、聊斋学的书库和阅览室,为繁荣文化、振兴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6)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地方文献反映了当地历史与现实状况,对领导的规划、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如山东枣庄市齐村区北庆乡过去出产一种会咬人的怪树,被视为“不祥之物”,砍伐殆尽。1981年当地政府从地方文献中查出这是当地古来就有的一种优质漆树,经精心培育,现已发展到20多万株,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财源。

(7)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进入图书馆。图书馆可将地方文献整理加工成专题数据库,对独家收藏的珍贵地方文献也可开发全文数据库;已联网的图书馆还可上网,让社会了解、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986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子系统”,该数据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出处〕 图书馆论坛12月

篇4:福建省图书馆闽台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

福建省图书馆闽台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

【摘要】 本叉介绍福建省图书馆收集本省和台湾地方文献尤其是关於福建和台湾之间历史联系的各类文献资料的主要方法和馆藏现状,分析上述馆藏的利用价值和实际使用情况。讨论福建省图书馆与台湾同行合作进行双方读者用户所需的闽台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的可孑于方案。

福建省图书馆目前所收藏的二百多万册(件)文献资料中,福建地方文献约为二十万件,台湾地方文献约为一万件。所谓地方文献,目前在国内图书馆界定义繁多,莫哀一是。我馆在实际运作中,对重点收集的福建和台湾地方文献范畴界定为:第一,舆福建、台湾两地有关的名人所撰文献资料;第二、记载福建、台湾两地有关情况的文献资料。由於闽台两地历史渊源极为深远,约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台湾同胞祖辈曾与福建这块土地有著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我馆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将闽台地方文献视为统一的特色资源加以收藏、开发、利用。

我馆比较积极主动地注意收集入藏福建、台湾地方文献的做法始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著名学者、地方文献学家萨兆寅先生担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後,即千方百计多方征求收藏各类地方文献。以谱牒为例,至五十年代初期我馆仅家(族)谱即已收藏近百种之多。到六十年代初,又增至二百种,二百一十六部三百九十八册,从1989年起,我馆在特藏部内专门成立地方文献室,从事闽台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研究业务。今年初,根据台湾文献藏量的增长和新时期新的业务需要,我馆又调拨专业人员、专门经费和相关馆藏文献资源开设台湾文献研究室,拟逐步将该室建成我馆独具特色的部室之一。

我馆目前收集闽台地方文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其一,从1989年开始我馆每年都派出专业人员到全省各市、县访求收集地方文献。一方面说服动员有关部门和个人,将其所编撰或所收藏的相关文献资料捐赠我馆收藏,另一方面对较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在必要时亦出资购买或影印人藏。随著市场经济的意识日渐渗透至社会各个角落,现在向社会有关部门或个人征求文献资料,免费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有些较为珍贵的资料,甚至单凭愿意付费也不一定能如愿购入)。为此,我馆每年都安排数万元专款,专用於从社会收购或复印经我馆专业人员评估认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其二,通过各种渠道,舆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港澳台的各界人士取得联繁,通过互惠合作,征集到大量海外印发的与闽台有关的报刊图书及非正式出版物。

访求地方文献的工作虽然十分艰辛,但所获颇丰,令人欣慰。经过十馀年的努力,馆藏地方文献品种舆类量均有较大增长。其中地方志、家(族)谱、闽人著述三个重点方面,不但入藏类量有加,质量也得以提升。例如,经友人帮助,近年我馆从日本复印取得明版《沙县志》及原来缺藏的我省其他州府县镇志、山水志、寺庙志计二十馀种;近十年间我馆家族谱品种增加了六百多种(仅底的一次外出访求,即收集新旧家族谱三十多种),使馆藏家族谱总数超过一千种,涵盖姓氏九十二个;每年新入藏闽籍人士著述数量均在二百种以上(不含从中文采编部等其它渠道入藏之文献)。从海外获取的大量文献资料,相当一部分是当地福建同乡会或各类华人华侨社团的出版物。从台湾获取的地方文献资料,多为家(族)谱、古代闽人著述、文史哲类出版物、寺庙宫观出版物、风土民情出版物以及教育学、文学、社会学、版本学等专业博士论文等。

我馆目前所藏闽台地方文献的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姓氏谱牒,特别是福建、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华人华侨中的主要姓氏、名门望族之谱牒,我馆已基本做到一姓至少一种谱,最多者达到一姓六十多种谱。以台湾十大主要姓氏为例,我馆所藏族谱有:陈姓四十八种、林姓六十一种、黄姓四十一种、张姓二十种、李姓一十六种、王姓一十七种、吴

姓二十五种、刘姓二十八种、蔡姓一十种、杨姓一十六种等。我馆所藏家族谱修撰年代上自明朝下迄现代。收藏重点为历代与福建有关的名人族谱(如:王审知、朱熹、蔡襄、郑成功、施琅、林则徐、沈葆祯、陈宝琛、林森、萨镇冰、严复、谢冰心等)、明确记载从福建迁居台湾及海外情况的各姓族谱(如《石井本郑氏宗族谱》、《青阳蔡氏重修族谱》等)、舆福建有关的客家人族谱(如《重修闽粤赣武威廖氏通谱》、《闽汀华氏族谱》等)、福建少数民族族谱(如《白石丁氏古谱》、《晋汀粘氏族谱》等)、福建古代刻书家族谱(如《书林余氏重修定谱》等)、福建罕见姓氏族谱(如《蓬湖祖氏族谱》等)。我馆这部分谱牒,从数量上看在国内图书馆界排不上第一,但由於内容信息独特,现实使用价值较高。冬,其中部分谱牒应邀曾到台湾巡展过。

2.福建全省各地地方志收藏较为齐备。收藏了从宋代编修的《三山志》到当今新修的各地地方志,从省志到各地府志、州志、县志、乡镇志、山水志、寺庙志等,共计五百六十七种,二千余册。这些省内各类方志,地域覆盖全面,种类比较齐全。据1985年版《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录,我馆藏有1949年以前的地方志三百六十种,距已知同期尚存全部福建地方志三百六十五种仅差五种。其中较有价值者如,《闽书》一百五十八卷/(明)何乔远撰/明崇桢二年刻本;《闽书抄》(存《方外志》)二卷/明刻本;《建宁府志》五十二卷/(明)宋东光撰/明万历刻本;《建宁府志》四十八卷/(清)邵山张奇修撰/清康熙三十二刻本;《诏安县志》一十二卷/(清)秦炯纂修/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浦城县志》一十六卷(存卷一至八)/(明)黎明范纂/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等。此外尚有一批名贵的抄稿本,如;《邵武县舆图》一卷/佚名制/清邵武县署抄本;《重纂福建通志议》一卷/佚名编/旧抄本;《闽大记》残卷/(明)王应山等纂/(清)陈寿祺抄本;《三山志》四十二卷/(宋)梁克家主修/抱山堂抄本;《屏南县志》六卷/(清)梅鼎臣主修陈之驹等纂/清道光稿本;《晋江县志》七十七卷/(清)胡之(钅 吴)主修周学鲁等纂/清道光九年稿本等。上述这些地方志不仅具有较高版本价值,且因大多经由历代福建著名藏书家如郑杰、徐勃、陈寿祺、龚易图、沈祖牟、康爵等承延收藏,存有这些名家的.题跋、印记,所以十分珍贵。

3.福建地方文史资料入藏也较丰富,计九十余种,一千多辑(册)。一些早期的地方资料油印本、打印本,仅我馆尚存,原地现已无处可觅。我馆所收这类资料,由於多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所记,或由作者搜集大量史料而撰,因而较为详实可靠。其内容主要反映福建全省各地(从省、市、

县到区、乡、镇、村)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佚闻掌故以及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史料等,其中不少资料内容也涉及台湾。有关台湾史实资料的如《晋江文史资料》第四辑中的“宋元两代台湾澎湖隶属泉州府晋江县”、《龙海文史资料》第二辑中的“忆家乡,念亲人――回顾在台湾日本殖民统治

下的生活”等;有关闽台血缘关系的如《闽候文史资料》第四辑中的台湾‘镜江派’宋氏与江口宋的渊源”、《石狮文史资料》第一辑中的“闽台粘氏 满裔同根”、《同安文史资料》第八辑中的“明清年代同安县向台湾移民史略”、《宁化文史资料》第十辑中的“宁化与台湾部分姓氏渊源初探”、《德化文史资料》第十辑中的“屏东嵌顶李氏与德化诗墩李姓本一家”、《将乐文史资料》第一辑中的“将乐县光明郡龟山始祖杨子江世系简表”等;有关闽台共有民间信仰的如《泉州文史资料》(新)第九辑、第十辑中的“从对清水祖师的信仰看泉、台之间的神缘关系”、《惠安文史资料》第三辑中的“台湾伊斯兰教来自大陆”等。上述所举各例,仅为冰山一角,但也可窥见这部分资料确有其独特的参考价值。

4,闽台共有民俗和民间信仰方面文献资料收集较为广博。由於闽台地缘亲近,人文同源,因此语言相同,习俗相近。而在民间信仰方面,天后妈祖、临水夫人、保生大帝等神祗均为海峡两岸人民所共同信奉膜拜。我馆收藏的这两方面资料,对海外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研究者颇具吸引力。此中较

有代表性的馆藏加《福建风物志》、《闽台风情录》、八闽掌故及各地掌故类图书、《海神天后东渡台湾》、《湄洲妈祖――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及其他大量有关妈祖的各类型文献资料等。对於研究闽台共有民俗和民间信仰的论著,我馆也十分注意收藏,如《妈祖研究贸料汇编》、《妈祖研究论文集》、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编《闽台文化研究》和《同根同祖源远流长》、省档案馆编《闽台关系档案资料》、万平近主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史料》、林仁川、黄福才著《闽台文化交融史》、汪毅夫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徐晓望著《福建民间信仰源流》和《福建思想文化史纲》、王耀华主编《福建文化概览》等。

在抓紧进行闽台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同时,我馆还著手开展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和开发利用。目前已经在部分古典文献的整理出版和馆藏谱牒的编制目录、编撰提要,以及建设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等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在部分古典文献整理出版方面,我馆和福建省文史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就明季以来闽人集部、学术著作以及笔记等资料进行选编,分辑汇入《福建丛书》,交由杨州广陵古籍刊印社出版。该书采用影印制版,以保留原始文献原貌,且所收之闽事文献和闽人著述均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由於所采原始文献多为合作各馆之稀有藏本,因而是一宗比较珍贵的福建文化遗产。迄今合计已出版三辑近三十种,受到海内外关注福建文史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普遍欢迎。

在馆藏谱牒的整理开发方面,我馆为方便读者查检,1985年组织专业人员编印了《福建省图书馆馆藏族谱目录》。从19开始我馆即在特藏部著手建设“福建省图书馆藏族谱书目提要数据库”。该库各条记录检索点拟定为文献题名、著作责任者、版本、分类号,且均含内容提要。目前特藏部正组织从业人员全力以赴加紧编撰,拟将一千种左右馆藏家族谱信息早日上网,供海内外学者、谱牒编修人员及华人华侨查阅。

我馆收集入藏闽台地方文献的目的,一是为了让社会公众更好地利用这部分资料,二是为了抢救保存这些珍贵资料,将其留传后世。现在回顾总结这些文献使用情况,应该说作用和成效不小,但可进一步挖掘的潜能也还不小。省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对这些文献的使用范围大多侧重於地方志、地方史料、历史人物传记和闽人诗文集等方面。近十几年来,由於国内各级政府大力提倡修地方志,因此我馆所藏全省各地历代方志,成为全省各地的方志编纂办公室在编修新志前必查的参考文献。有些方志办的工作人员在我馆查阅当地古方志时,还编辑出版了一些诸加《长汀纸史》之类的专业史志。福建省文史馆、福建师大中文系和历史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均为我馆特藏部的老读者。他们依据我馆所藏闽台地方文献研究撰写、编辑、出版的《台湾近代学文丛稿》、《台湾社会与文化》、《台湾文化概观》、《沈葆桢评传――中国近代化的尝试》、《林则徐全集》等论著可谓硕果累累。福建电视台、福州林纾纪念馆、乌江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福安市政协、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等单位都从我馆所藏地方文献中查得许多急需资料。十多年来,我馆提供的此类专题资料查询服务事例不胜枚举。而海外读者用户则大多看重我馆所藏家谱,主要用於寻根认祖之需,也有用於进行学术研究的。如1992年应台湾许氏宗亲会来函要求,我馆专业人员经认真查考,从所藏《圭海许氏世谱》等谱牒中为该会查清龙海许氏始祖入闽的详细经过史实。又如应台湾翁氏宗亲会要求,经我馆专业人员多方查证,最转为该会查清安溪翁氏“金圭”堂号的来龙去脉。近十年内,我馆专业人员共为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二十多个姓氏的同胞提供了宗族源流的多项考证服务。在为海外读者用户提供寻根服务的过程中,有时并非仅靠查阅或提供馆藏文献即可解决问题,有的还需通过外出实地访察,才能得到答案。如台湾台中一位原籍厦门同安的李先生写信要求我馆协助查询其祖居地“地山”现为何处。我馆专业人员查阅馆藏十余种李氏族谱,均无所获,后在外出徵集地方文献时,发现线索查得李先生所记祖居地“地山”即闽南话“兑山”之音讹,并从《重修地山李氏族谱》等谱牒中的记载,为其寻得现居厦们集美区后溪镇的“兑山”李姓族亲。对于此类较为复杂、花费较多精力才能解答的来自海外的委托咨询,我馆专业人员均抱在可能情况下尽力为之的态度。一般而言,如我馆所藏文献无法查到答案,解答成功的机会就较低,但有时通过工具书提供的线索,也能为海外同胞解决问题。如19我馆特藏部专业人员就曾应台湾一位申先生的电子信函要求,为其代查到国家图书馆、苏州市图书馆等单位藏有我馆未入藏的申氏谱牒,申先生十分满意。海外对谱牒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则大多将我馆所藏谱牒用於从事华人姓氏源流、客家文化和中国书史等方面的研究。

从数量上统计,迄今为止来自海外的对我馆闽台地方文献的使用服务要求,不及来自福建省内的多,而福建省内读者对我馆闽台地方文献的咨询要求,又不如读者对我馆其他各类文献资料的咨询要求多。此中固有该类文献自身特有的某些客观限制因素,亦有我们对这些文献所作宣传力度不足、开发程度不深等主观努力不够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借此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界同仁会聚研讨的良机,谨将我馆所藏闽台地方文献的主要情况作一通报,祈盼各位同仁帮助大力宣传,以利我馆所藏能为海内外更多同胞服务。同时,也热切期盼各位同仁鼎力相助,协助我馆继续大力收集台湾所修各姓家族谱、闽台渊源关系史料、台湾出版的有关福建民俗地理的资料、闽台民间共有宗教信仰资料、舆福建有关的同乡会、各姓宗亲会等社团的各种印刷品和出版物、流寓台湾的闽籍人士(尤其是古近代闽籍名人)著述和台湾客家研究的资料等。我馆十分乐意采取接受捐赠、购买原件或影印件、互相交换等方式获取上述文献。衷心祝愿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界今後能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加强业务交流,为广大海内外炎黄子孙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服务。

注:本文写作过程中,承蒙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林永祥副主任提供协助,谨此鸣谢。

〔出处〕

篇5: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地方文献是反映某一地区的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交流、地理状况和风俗民情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也就是指一切记录和反映某一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图书文献资料。它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和服务工作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部分之一。地方文献除了具有永久性的史料保存价值,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外,对于研究、开发本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文献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切实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无疑是图书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