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吴隐之传练习题

2025-03-27 21:03:46

小编给大家分享文言文之吴隐之传练习题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之吴隐之传练习题,本文共6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言文之吴隐之传练习题

篇1:吴隐之传阅读及答案

吴隐之传阅读及答案

吴隐之传(选自《晋书》)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①,有清操,虽儋石无储②,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③,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④,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⑤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注:①介立:孤高独立②儋石无储:家中一无积蓄。③铨衡: 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④清级:清官 。⑤班: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善谈论( ▲ ) 及其执丧( ▲ )

辍餐投箸( ▲ ) 妻自负薪( ▲ )

10.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弱冠而介立 泉香而酒洌

B.以儒雅标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为之悲泣 当余之从师也

D.勤苦同于贫庶 受地于先王

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1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2分)

冬 月 无 被 尝 浣 衣 乃 披 絮

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吴隐之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9.(4分)擅长 到了 停止 背

10.(2分)B

11.(2分)(1)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

12.(2分)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13.(3分)善于谈论、博学多才、孤高独立、操守清廉、孝顺尊长(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伯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只好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篇2:文言文之运斤成风练习题

文言文之运斤成风练习题

运斤成风①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②人垩③慢④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⑤运斤⑥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⑦。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⑧死久矣。自夫子⑨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①选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先秦诸予散文的董要著作,这部书是庄周和他的弟子、后学的著作汇编。《庄子》文章已经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散文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到成熟阶段。 ②郅:楚国的都城。③垩( ):白色的土。这里作状语用。④慢:同墁,涂抹。⑤匠石:名叫石的匠人。⑥斤:斧头。⑦失容:改变颜色。⑧质:箭靶,引申为配手,即郢人。⑨夫子:那人。指惠子。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为的含义

①尝诚为寡人为之________ ②吾无以为质也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译文:

②臣则尝能斫之

译文:

3.成语运斤成风出自于此,根据本文,你以为运斤成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成一件事,都是内因和外因相配合的结果,你能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替;做 ②当作

2.①郢地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的时候),有一点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泥飞溅到他的鼻尖上。②我的确为人砍掉过鼻子上的白泥。

3.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4.略

译文

庄子给亲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的时候,有一点像苍绳翅膀一样薄的白泥飞溅到他的鼻尖上。于是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削掉它。木匠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却没有伤着鼻子,郢人站在哪里,脸色毫无改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后,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的确为人砍掉过鼻子上的白泥。尽管这样,我现在不行了,我的那个搭档去世很久了,所以不能再试了。自从我的好友惠子死了以后,我也没有搭档了,没有与我争辩的人了。

篇3:文言文《三国志.吴范传》练习题

文言文《三国志.吴范传》练习题

《三国志.吴范传》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也。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遂以显名。

初,权在吴,欲讨黄祖,范曰:今兹少利,不如明年。明年戊子,荆州刘表亦身死国亡。权遂征祖,卒不能克。明年,军出,行及寻阳,范见风气,因诣船贺,催兵急行,至即破祖,祖得夜亡。权恐失之,范曰:未远,必生禽祖。至五更中,果得之。刘表竟死,荆州分割。

及壬辰岁,范又白言: 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权以难范,范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备卒得蜀。

权与吕蒙谋袭关羽,议之近臣,多曰不可。权以问范,范曰:得之。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竟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耳。权使潘璋邀其径路,觇候者还,白羽已去。范曰:虽去不免。问其期,曰:明日日中。权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权问其故,范曰:时尚未正中也。顷之,有风动帷,范拊手曰:羽至矣。须臾,外称万岁,传言得羽。

后权与魏为好,范曰:以风气言之,彼以貌来,其实有谋,宜为之备。刘备盛兵西陵,范曰:后当和亲。终皆如言。其占验明审如此。

权以范为骑都尉,领太史令,数从访问,欲知其决。范秘惜其术,不以至要语权。权由是恨之。

初,权为将军时,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权曰:若终如言,以君为侯。及立为吴王,范时侍宴,曰:昔在吴中,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权曰:有之。因呼左右,以侯绶带范。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诏临当出,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

范为人刚直,颇好自称,然与亲故交接有终始。素与魏滕同邑相善。滕尝有罪,权责怒甚严,敢有谏者死,范谓滕曰:与汝偕死。滕曰:死而无益,何用死为?范曰:安能虑此,坐观汝邪?乃髡头自缚诣门下,使铃下以闻。铃下不敢,曰:必死,不敢白。范曰:汝有子邪?曰:有。曰: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铃下曰:诺。乃排合入。言未卒,权大怒,欲便投以戟。逡巡走出,范因突入,叩头流血,言与涕并。良久,权意释,乃免滕。滕见范谢曰: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

黄武五年,范病卒。长子先死,少子尚幼,于是业绝。权追思之,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卒无所得。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其术多效,遂以显名 效:应验

B.未远,必生禽祖 禽:通擒,捉

C.权以难范,范曰: 难:责难

D.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 识:知道

2.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部能表现吴范神机妙算的一项是( )(3分)

①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 ②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

③至五更中,果得之 ④刘表竟死,荆州分割

⑤昔在吴中,尝言此事 ⑥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初,孙权在吴郡,想要讨伐黄祖,吴范认为当时不吉利,不如下一年再出兵,并预料到那时刘表会身死国灭。但孙权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结果真的没有成功。

B.孙权即位做了吴王后,在论功行赏时,本已封吴范为都亭侯,但诏令发出后,孙权变卦,取消了对吴范的封赏,原因是孙权觉得吴范对自己吝惜法术。

C.在搭救魏滕一事上,吴范表现出了重情重义、勇敢无畏的一面,这一点也触动了铃下,是使铃下同意进去为他通报的重要原因。

D.黄武五年,吴范病逝,孙权追念他,想再招募像吴范一样懂得术数的人,却一无所获。这件事从侧面展现出吴范法术的高超。

4.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5分)

(2)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5分)

篇4:文言文练习题之王安石待客

文言文练习题之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10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篇5: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醉翁亭记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醉翁亭记

阅读文言文《醉翁亭记》,回答文后的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与在文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饮少辄醉( )

(3)乐亦无穷也( )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简要的语言介绍醉翁亭的位置和形状。

(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意境优美,“乐”字贯穿全文。如何理解坐着的“乐”呢?同样被贬,他的人生态度与一般的迁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靠近(2)就 (3)穷尽 (4)寄托

2.(1)野花开发,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绿的树阴。

(2)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乐趣,而不知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3.(1)位置:滁州城西南,琅琊山中,酿泉之上。

(2)形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 作者为滁州秀丽的山水而乐,为滁州人太平祥和的游玩、简朴酣畅的宴饮而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他虽然被贬,但不消极,表现出积极地人生态度,以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获得心灵的和谐。

篇6: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和氏璧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和氏璧

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③剖开。

【文化常识】

古代的酷刑。卞和献宝玉,竟无端地被楚王处于刖刑。“刖”即砍掉足,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孙膑,因庞涓妒忌,被处以膑刑,即去掉膝盖骨。封建社会的`刑罚是极其残酷的,除了“刖”、“膑”外,还有黥刑(脸上刺字)、凌迟(割肉而死)、大劈(砍头)及五马分尸等不下数十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璞②奉③相④诸⑤泣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颜回好学中考

★文言文专题——常用虚词用法(之)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

★文言文之本草纲目智子

★文言文一字多义——之

★文言文翻译之倒装句

★初中数学练习题之因式分解

★最美的人之吴斌作文

★中华德育故事——隐之饮泉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