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沈阳的婚嫁礼仪习俗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沈阳的婚嫁礼仪习俗,本文共9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沈阳的婚嫁礼仪习俗
礼仪
1.吃定亲饭的时候一般都是双方的父母和介绍人,介绍人一般在你婚礼的时候是证婚人.一般的程序是男的先带父母到女的家去拜访,然后再带女的和女方的父母到男方的家认门,然后到饭店吃饭,期间,介绍人全程陪同.
2.关于钱的问题,一般都是吃到一半的时候拿出来的一般是男方家给女方家拿2万或以上,也有可能多,根据个人的具体的经济能力,这时候男方家会说一下大概的要求,一般都会说用这个钱来买点结婚用品什么的,然后你再和男朋友一碰头就知道具体的要求了,如果给的多如10万一般就包括,照婚纱照,买戒指,装修房子,婚礼宴席,什么的.一般这个钱会直接给到女孩的手上.女方家这时候要给男孩5000元左右,就是买衣服的钱,要不结婚那天会被人笑的,其实就是身行头钱.至于结婚那天给的是改口钱,一般是一家给1000,一个包给也可以,分2个包给也可以.
3.女方要买的东西包括,时钟,窗帘等日常用品,再有就是家电了,一般是冰箱,洗衣机,电视,音响挑两样,记住,结婚那天看新房的时候女方家买的电器才帖喜字,男方家的都不贴,所以要是新房里没有贴喜字的电器那新娘也很没面子的
4.三金就看个人爱好了,有喜欢白的有喜欢黄的,一般是男方给女方在吃定亲饭的时候就直接给女方了,也有结婚当天老婆婆给儿媳妇带上的,这个没有一定的,有那个东西就可以了,没有具体的办法一切都是看着来,也有可能是给你的钱里就包括三金的钱了,怕买的样子你不喜欢
婚嫁风俗
一、聘礼
在沈阳男方给女方的聘礼精细美好“三金一银”即男方给女方的金饰蕴含项链,耳环,戒指,手镯一共四样在聘金方面,就要本人筹议,瞅瞅要给几何。
二、提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儿子大了(旧时不到成年),父母即张罗爲其说媳妇。男女两方选择亲事多以门当户马糊、勤恳俭朴、人格端正之家爲范例。选定某女后,即托能在女家说上话的人爲媒提亲,女家多以“等归话”爲由,在暗地里里观测以及多方探询,视品德德、容颜、家庭景象而定。50年代男女找器材格外极度望重家庭身世、以贫农爲佳。近以有一无缺点能挣钱者满意。两方请“算命大师”据生辰八字加以“合婚”,瞅八字能否合,旧时的沈阳地区关于合婚民间有“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金鸡囚犯犬,羊虎不到头,狗猴婚断头,虎蛇如仇割,龙兔泪交流”以及“蛇盘兔”、“猴骑羊”、“虎犬金”之说。进入新时期后,宽敞青年人马糊此心服口服,以同船共济而结佳偶爲幸福家庭。
三、谢亲
即爲订婚。两方满意,择双日举谢亲礼。这天,女方亲戚冤家会合到女家。媒人领男方及随人多少好多,携文定衣服、钱及红头绳多少好多至女家。因此,谢亲又称“接红头绳”。然后由女方晚辈相陪退席,同时,女方煮面条,以碗盛各送左邻右舍,晓于女儿文定。县境有中心称“谢亲”爲“结事”,次第颇简,男方媒人相伴送文定衣及钱至女方,示意把事已经定。
结婚流程
一、敲门
新郎敲门并且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一下,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二、认亲
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三、堵门
是由伴娘团来完成,将新娘的闺房门堵住,出一些难题让新郎完成。不让新郎轻而易举的将新娘带走,并以此来换取新郎的红包,沾沾喜气。
四、求婚
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五、互戴胸花
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六、新郎改口
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七、吃面条
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注意的是必要将面条咬断。
八、换踩堂鞋
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九、上喜车
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沈阳的婚嫁礼仪习俗
篇2:沈阳婚嫁风俗礼仪
沈阳的婚嫁风俗
一、聘礼
在沈阳男方给女方的聘礼精细美好“三金一银”即男方给女方的金饰蕴含项链,耳环,戒指,手镯一共四样在聘金方面,就要本人筹议,瞅瞅要给几何。
二、提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儿子大了(旧时不到成年),父母即张罗爲其说媳妇。男女两方选择亲事多以门当户马糊、勤恳俭朴、人格端正之家爲范例。选定某女后,即托能在女家说上话的人爲媒提亲,女家多以“等归话”爲由,在暗地里里观测以及多方探询,视品德德、容颜、家庭景象而定。50年代男女找器材格外极度望重家庭身世、以贫农爲佳。近以有一无缺点能挣钱者满意。两方请“算命大师”据生辰八字加以“合婚”,瞅八字能否合,旧时的沈阳地区关于合婚民间有“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金鸡囚犯犬,羊虎不到头,狗猴婚断头,虎蛇如仇割,龙兔泪交流”以及“蛇盘兔”、“猴骑羊”、“虎犬金”之说。进入新时期后,宽敞青年人马糊此心服口服,以同船共济而结佳偶爲幸福家庭。
三、谢亲
即爲订婚。两方满意,择双日举谢亲礼。这天,女方亲戚冤家会合到女家。媒人领男方及随人多少好多,携文定衣服、钱及红头绳多少好多至女家。因此,谢亲又称“接红头绳”。然后由女方晚辈相陪退席,同时,女方煮面条,以碗盛各送左邻右舍,晓于女儿文定。县境有中心称“谢亲”爲“结事”,次第颇简,男方媒人相伴送文定衣及钱至女方,示意把事已经定。
四、择日子
即决意贪图结婚日,多请算命大师根据男女两方生辰八字择“利月”、“吉日”。凡腊月任一天均爲吉日,名曰“闯乱岁”。旧有“黑年”(即一年中间不见春)不结婚之避,还有“正月不提亲”之说。此外,缝衣、缝被男女两方均造择吉日请四位异姓主妇帮忙,忌孀妇、孕妇。男家要于被角包红花,取“荣花贫贱”之意。女方除了缝赔送衣被外,还要给夫家人各做鞋一双。男方在娶前的十余天,将所炸“干麻糖”俗称“散的”“果子”送至女方,女方区分送给亲戚冤家讲演娶嫁日子,示意邀请,俗称“耗损”。“耗损”此举,男方也同时结束。相似同窗、同事等只互传,到时以被面、脸盆等物或者钱相赠作贺礼。
五、陪嫁
男方都给聘礼了,女方也要礼尚来往一下。娘家要准备被褥之类的生计用品作爲陪嫁,成亲当天女方往往要给男方包个红包,平常是99,999,暗示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意思。如果想给男方买什麼马糊象的话,普遍都买手表。
沈阳结婚风俗之订婚注意事项
沈阳人现在订婚酒席分两种:
1、是中午女方家摆设酒席宴请男方的父母以及伴郎出席,晚上则由男方回请女方。
2、是双方父母加上至亲好友一起于某酒店设宴订婚。
一般现在市区选择后者的比较多,下午男方驱车盛装至女方家中迎接女方及其父母,并给女方弟弟或者妹妹皮箱钱(皮箱钱所指的就是女方弟弟或者妹妹不让姐姐出嫁拉着皮箱不肯走,你要给他钱他才肯放人,上辈人这么解释的,还有就是女方要是独生子女,就给女方的妈妈)。
结婚流程
一、敲门
新郎敲门并且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一下,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二、认亲
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三、堵门
是由伴娘团来完成,将新娘的闺房门堵住,出一些难题让新郎完成。不让新郎轻而易举的将新娘带走,并以此来换取新郎的红包,沾沾喜气。
四、求婚
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五、互戴胸花
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六、新郎改口
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七、吃面条
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注意的是必要将面条咬断。
八、换踩堂鞋
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九、上喜车
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篇3:义乌婚嫁礼仪习俗
结婚习俗
包
男女恋爱差不多到了可以谈婚论嫁了的时候,男方就要向女方提出要提包,女方主要同意了就可以了,古时称为纳采。提包的日子一般是算过的好日子,是要双月双日的,适宜婚嫁的日子。提包那天,男方提去的包(一般用元宝篮)里面装桂圆、荔枝(凑双),由媒人提去,女方如果接下来,男女双方就初步确定了婚约。
定亲
提完包以后,就是准备定亲了。男方去讲几个好日子,然后男女双方在这几个日子里面商量定下一个好日子,古时称纳征。定亲当天,男方要有聘礼送到女方家,聘礼要整理成担,一要凑成双数的,例如10担、12担(因为早前都没有车子,聘礼都是亲戚朋友用肩膀担过去的,每人一担,所以要整理成担)。
聘礼的传统上基本有:桂圆、荔枝、枣子、莲子、白糖、藕粉、酒、香烟、喜糖、饮料,除了这些还有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礼金这些放到定亲专门用的那种篮子里(红色的、双层的那种篮子),义乌土话叫“良篮”,凑成两担。金器银器女方会收下来,彩礼礼金会适当的收取零头,其余归还。
目前在义乌,彩礼礼金都是有讲究的,用8字的,凑双,比如:88888元、188888元、288888元,有的有钱人家会拿出更多,没有规定限制。定亲当天,男方按时辰出发去女方,一般男方有条件都是六辆车或是八辆车去(最好有两辆车是皮卡,好放聘礼),一路上鞭炮放过去。男方这边有本家、亲属去女方家的(以前等于是去挑聘礼的),去几个要跟女方家商量好,都要凑双。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会安排人接担头的,把男方车上的聘礼拿下来,拿回家去。担子歇下来以后,男方去的亲属在女方家坐下来喝茶、吃鸡蛋,吃点心,女方的亲戚则在一旁作陪,聊天。然后吃午饭,一般在吃午饭的时候,女方的亲属会来陪酒,酒喝得越多越表示尊重。
吃完午饭后启程回家。女方要有回礼的,回礼的东西有:男方从头到脚的服饰一套(帽子、西服、衬衫、领带、皮鞋、袜子)、五只袋子(女方用的提包或者以后小孩子用的书包)、完整的藕两条(由新郎捧在手里,注意,不能弄断,藕的义乌话是“后”,表示有后代)、五代馒头、五代粽子,这些都放在“良篮”里,由男方拿回家的,其他的还有步步糕、饼干、花生、喜糖、馒头、粽、红果,这些是女方打点起来让男方拿到村里去分的,表示女方有礼了。还有重要的一点,女方还有脚钿(就是红包)给男方的,脚钿的本意是辛苦费,以前没有车的时候,聘礼不都是需要人从男方家挑到女方家的嘛,很辛苦,所以有脚钿。男方回去给当天去过女方家的本家亲属的,每人一个红包,加上每辆车一个红包,比如男方去12个人,加上8辆车,女方就回20个红包的脚钿。男方亲属们回男方家后,男方家要招待亲属们吃晚饭,以表示感谢之意。
义乌结婚习俗三:送日子
就是把迎亲的日子送到女方家。古时称请期。男方去讲几个好日子来,请媒人送到女方家里,随行还要送红布(一般8尺)、桂圆、荔枝、日子银(这个最重要)。然后请女方选定一个日子。说明一下,义乌也有的地方风俗是把迎亲的日子在订婚当天放到“良篮”里,也算送日子了。
迎亲
迎亲之前,男方要把婚车借齐,迎亲之前一天或者当天凌晨,车辆要到位。并且迎亲前一天,主婚车要装扮好(婚庆公司会做的),副婚车的装饰相对简单,可以到婚庆公司把彩带和车贴拿回家自己装饰。如果有摄像的,前一天或者当天凌晨要把摄像师傅接到家中来,因为车队出发的一路上摄像师傅都要摄像的。一般摄像婚庆公司都会安排的。车队出发要按时辰办事,比如接亲时辰是七点到九点的,那么最好七点之前要到达女方家,然后九点之前回到男方家。车队出发时,一路上,要放鞭炮。有一点,新郎在迎亲当天之前要准备好开门包,就是红包,一般要准备几十个,里面分别装5元、10元、20元面值的钱,以备进门求婚时之用。
迎亲当天,媒人提着行灯,拿着元宝篮去女方家。元宝篮里面装着五代蜡烛、白糖、利是包、婆衣(新郎妈妈的衣服)。来到新娘家,由新娘家的两个利是爷爷接下来。迎亲当天凌晨,新娘跟妆的师傅会到新娘家给新娘化妆,跟妆的师傅在这一整天就跟着新娘,随时给新娘补妆,跟妆师傅婚庆公司也会安排的。车队到达新娘家之后,新郎手捧鲜花(婚庆公司会准备的)来到新娘房间门口。一般这时,会有新娘的姐妹、表姐妹或者闺蜜给新郎出难题,不让新郎轻松进房间,比如唱歌啦、做俯卧撑啦、跳舞啦,不一而足。这时,新郎就拿出开门包给这帮新娘的小姐妹,一个一个给,直到这帮小姐妹愿意开门。然后,新郎就捧着鲜花来到新娘面前跪地求婚。
在新郎求婚的同时,新郎方来的亲戚朋友在新娘方亲戚的作陪下,喝茶、吃鸡蛋汤。然后,新娘来到厨房办一个出嫁仪式:新娘坐到灶台前面,新娘前面放一个米筛,米筛上面放上剪刀、镜子、尺子、梳子。然后新娘在利是婆婆的帮助下梳头、洗脸、吃甜茶、吃鸡蛋、吃上轿饭。然后,在厨房里放三条凳子,凳子要一条比一条高的,让新娘子一步一步爬上去(寓意步步高),然后在最高凳子上的时候,新娘子要穿一下前面媒人带过来的婆衣,寓意和婆婆关系融洽、相处友好。新娘下来的时候踩在米筛上面,然后由舅子(新娘的兄弟)抱到主婚车上,在上车之前,两个利是婆婆会把米筛拿到车门口,让新娘踩过,然后再上车,到车上后,新娘还要换新鞋子。新娘家有东西要嫁过去的,要放到车上,有囍字的八挂(挂床头的囍字)、铜火铳、子孙桶、锡烛台、锡酒壶、七子果袋(两只红布袋子,里面装花生、糖、鸡蛋等七样东西)、后袋(里面装鸡蛋、后代银、万年青、定心镜)、小孩的五代鞋,还有两条完整的藕、万年青、被子、枕头、电器、家具、鞋、袜,(女方有鞋子送给媒人和男方长辈的,这个鞋子的尺码男方要在之前问清楚,女方根据男方提供的鞋码买的),然后鞋子嫁过去的时候里面要装满鸡蛋、花生、桔子等东西。还有两袋粟稻子、油麻子放到之前媒人提来的元宝篮里带回新郎家,寓意着发子发孙。然后,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车队出发回程,新娘起身去新郎家了。同新娘一起去新郎家的有新娘的亲属本家,去的人也是凑双的,新郎家也要开脚钿(红包)给新娘的这些亲属们,新郎还要开新舅包,就是给舅子开红包。新舅提一只篮子,篮子里面有花生等熟果,让新娘吃了,寓意新娘和新郎家这边的人都熟了。
车队到达新郎家后,新娘由新郎抱到家里(也有的地方由利是爷爷抱回新郎家里)。到家后,来到楼梯下,新娘要走麻袋,由新郎的女性亲属来传袋,新娘踩在麻袋上上楼,走完一只袋子马上把另外一只袋子传到新娘前面,新娘再走上去,这样一直到床前。来到床前,新娘坐到床沿,由新郎方的利是婆婆主持梳头、洗脸、吃甜茶、吃鸡蛋。新娘家的亲属会在新郎家喝茶、吃鸡蛋、吃点心,然后吃午饭。接下来就是晚上在酒店宴请宾朋,新郎新娘一般在下午三四点钟来到酒店与司仪进行婚礼仪式彩排,然后休息一会儿就是到酒店门口迎接客人了。
义乌结婚习俗虽然很复杂,但每一个习俗背后都浓缩了义乌本地的生活特色。这些都是我们义乌年轻人应该要记住的。
需准备什么
①男方应备的礼品
聘金:一般可分为大聘和小聘,数量都是双数的,而且会用红包裹住。
聘礼:一般可分为六件礼或十二件,根据男方的条件,条件优越者会选择十二件礼送至女方家。
酒席礼:订婚的宴席的价格会用现金的形式进行支付。
媒人礼:男方比女方家稍多。
②女方应备的礼品
挑礼品礼红包若干。
预备甜茶。
准备甜汤圆、点心。
招待酒席。
回赠新郎6件或12件(帽子、领带、衣料、袖扣等)。
媒人礼若干。
订婚风俗
1、奉甜茶:准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捧甜茶献请前来纳聘的男方亲友,并由媒人一一加以介绍,男方亲戚可藉机端详新娘。
2、压茶瓯:甜茶饮毕,准新娘再捧出茶盘收茶杯,男方来客此时应将红包与茶杯同置于茶盘上,即俗称“压茶瓯”。
3、戴戒指:由新郎取出系有红线的金戒、铜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象征永结同心,但通常在戴戒指时均故意将中指屈起,以免日后被对方吃定。
4、燃炮:订婚仪式进行至此,可谓大功告成,此时女方应燃放鞭炮,双方家长互相道贺结成儿女亲家,并将喜饼与亲友共享。
5、订婚喜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家设宴款待男方来客及媒人,宴毕男方应送红包“压桌”给女方,酒宴结束后,整个订婚仪式也到尾声。
6、回礼:宴毕,男方应尽速离去不宜久留,女方应回赠男方几项礼品,如新郎衣料、皮鞋等 12 件,同时亦让男方携回几盒喜饼及礼香、礼烛、礼炮一份。同时,男方回家时绝不可互道再见,因为下聘之事不能再来第二回。
7、告祖礼:男方回家后要行告祖礼,告知已完成行聘纳采之礼,并将女方回敬之喜饼分享亲友。
篇4:安康婚嫁习俗礼仪
婚嫁习俗
旧时的婚嫁,在程序上遵循“六礼”之规,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表现形式在安康地区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基本内涵没有大的改变。安康婚俗基本上沿袭此制。
订亲 又称订婚、订媳妇,是婚姻程序的第一步。订亲分为请媒人、拿八字、过门三道程序。
请媒人是男方有意某家女子时,便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备礼前去求婚。旧时,安康各地的早婚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边远山区和农村,一般当男孩长到十三四岁时,父亲便开始操心其婚事。现在大多是20岁左右。当地称媒人为“红爷”或“红娘”、“媒婆”。
拿八字是旧时“六礼”中的“问名”。求婚后男方托媒人前往女方询问姑娘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这一程序在安康叫“放八字”,也称“放口”。女方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庚贴,写在红纸上交给媒人,转交对方。男方拿到“庚贴”后,连同儿子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卜算,看男女生辰和属相是相生还是相克,叫“合八字”,也称“合相”或“合婚”。若相克,则不能“合婚”。
过门是提亲后,八字又相合,由媒人引导,父母、兄妹和亲族叔伯等陪同姑娘前往男方“看家”,当地叫“过门”、“踩门户”。实际是女方对男方家庭状况,如住房、家具、家境、贫富程度等的实地考察。“过门”之后,女方走时,男方要送一些礼物。如果女方接受,表明女方对男方家庭较为满意;如女方推辞不受礼,则表明女方对男家不中意,婚事也就不便再提了。“过门”这一程序在有些地方是男方到女方家去,由媒人引导,带上“合婚礼”到女家去,女家以礼招待之后,姑娘与男方相见。见后,若男女双方满意,便让姑娘给男方来的客人,一一敬茶,谓之“端茶”。之后,由男方母亲亲自给姑娘带上耳环,临走再送给姑娘红包和礼物。如男方看不中,便不给女方什么礼物。旧时,不少地方保持古老的“纳吉”习俗,男女双方不直接见面,姑娘只能躲在屋内从门缝看女婿的长相;男子只能根据女方兄弟姐妹来推测姑娘的容貌。即所谓:“穿衣裳看袖子,说媳妇看舅子。”
认亲是男女双方同意之后,举行订婚仪式,然后男方带礼物,在媒人的带领下,去女方家拜认直系亲属,为“认亲”。
接亲 又称接媳妇、娶亲。是婚姻程序中极为重要的程序之一。它包括“过报日”、“过礼”、“迎亲”、“发亲”、“办喜事”、“闹房”、“拜客”、“回门”等程序。
报日,也称“送日子”。正式订婚之后,双方便为儿女婚嫁做积极准备。婚期一经择日决定,经女方同意后,便由男方以“喜贴”形式将结婚日期及彩礼,请媒人或亲朋送往女家通报。彩礼旧时包括姑娘结婚时用的衣料、被褥、布料及四色水礼之类。“报日”在“六礼”中叫“请期”。“报日”一般在婚期前一月左右通报对方。
过礼是临近婚期时,男方要在完婚前一天,即女方“花宴酒”之日向女方家送礼物。这种“过礼”,除送两块肉(俗称“礼吊”),两瓶酒、四色水礼而外,还有衣服、床单、首饰、化妆品和离娘帕子(一匹丝织黑帕,现在叫离娘布)等,装入专供“过礼”用的“抬盒”内,用红纸垫入盒底并用红纸条封盒,一边在红纸上写上“封盒大吉”,另一边写“开盒大吉”,由两人将盒抬上,再由媒人和下书先生(选识字、懂礼、能说会道、熟悉民俗礼节的人担任,也是男方的全权代表)带上婚书、请贴以及红包礼(开盒礼、填庚礼、餐厨礼等)前往女家。下书先生将写有“满门请”的请帖和红包礼等交给女方家长,并请女方开盒(给开盒礼),摆出彩礼请女方亲友过目。女方要找一位能言善辩的己亲与下书先生“舌战”,若女方的一些要求男方在“过礼”时未能满足,缺这少那,第二天就不能按时发亲,下书先生代表男方作一些让步,并答应立即弥补。如果下书先生能言善辩,许多问题也就代解了。女方招待男方“过礼”之客,并由女方填写婚书的“庚书”(交填庚礼),由下书先生带回男方。女方要将“过礼”的两瓶酒留下一瓶,换上一瓶水,放入抬盒返回男方。
婚期前几日,新郎带厚礼(启媒礼)到媒人家请媒人来男家款待,帮办喜事,并由下书先生作陪,谓之“启媒”。迎亲前一日,宴请帮办喜事的人员和己亲厚友,名为“支客”。婚期这天,男方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由下书先生携红包(迎亲礼、祝神礼、梳妆礼、上轿礼等)和四色水礼,带领抬嫁妆和迎亲人员一同到女方家接亲。
洞房铺床,一般是婚期前两天夜里,选一名儿女双全、聪明能干、有福气的中年妇女铺床,边铺边念词:“铺床,铺床,枕头鸳鸯;先生贵子,后生姑娘;今年生一个,明年生一双;打开红罗帐,一股桂花香;自从今年起,地久又天长。”床铺好之后,在婚期的前一天晚上,还要选两个有福、全命的人(指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儿女的人)在新房睡觉,谓之“烘床”或“暖床”,象征新人有福、全命。
酬客,又叫办喜事。结婚酬客叫过红喜事,又称办酒席。结婚这天称“正日子”,要设宴款待亲朋和女方送亲的上亲。酬客多有讲究,全过程由总管、支客(又叫执客)张罗安排。
安康旧俗结婚三天喜事,结婚头天请“支客”,为招待帮忙的和男方己亲,不做席,饭菜比平时丰盛;结婚这天为“正日子”,即酬客,上亲、己亲厚友、朋客(朋亲),酒席筵请,十分隆重;第三天为“圆饭席”,和正日子一样丰盛,只招待上亲、己亲。一般朋客不再招待。现在城镇婚礼从简,一般是一天喜事,不搞“圆饭席”。但在山区农村,仍还有三天喜事办“圆饭席”的。现时,城镇多在饭馆、宾馆包席,发请帖请客赴宴。农村仍请厨师在家里备办酒席。
拜客,又叫“开拜”。旧时多在结婚的当天晚上进行,在堂屋正中设一香案,焚香燃烛,地上铺一红毯,由新郎新娘立于屋中,叩头拜客。此礼由支客主持,受拜者是己亲内戚。受拜者坐于上方椅子上,除首受拜父母、祖父母之外,其余受拜的人要送给新郎新娘礼钱,名曰“受拜礼”,但新娘必须送给事前准备好的受拜者一件回礼,如鞋子、袜子之类。每拜一个,端盘子的就上前接礼,也用盘子将回敬礼端给受拜者。
娶亲礼仪
秦巴山区的老户人家十分重视嫁娶之道。男女联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中礼数复杂。安康各地婚俗中,从提亲到迎娶一般要经过请媒、合相、订婚、认亲、报日、迎娶等多道程序。
一为请媒:男方需提四色礼到媒人家请求,一般媒人都是跟男女双方很熟悉的人,便于说和。二为合相: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属相、生辰八字,算一下两人在一起生活能否相合,有无禁忌相克。三为订婚:男方需选择吉日,备好肉、糖、酒、米、面等共记八色礼,每样礼物净重数量需为双数,陪送到女方。四为认亲:男方会根据女方提供的日期,同女方一起带上礼物(双数)到女方的重要亲戚家拜访。五为报日:男方选择好吉日后,备礼请媒人到女方家送去结婚日期,一般送报日的时间都在婚期的半年前左右。六为迎娶:男方备厚礼到女方家里,放鞭炮迎接新娘,抬女方嫁妆。新娘由其兄长背出门槛,若无兄长,可穿一双旧鞋出门,不能回头地走出一段路后才可换新鞋,并且有数人送亲(人数为双数,一般是哥嫂或其他男女长辈,有着父母、姨不送以及姑不接的风俗)一同到男方家里。七为闹房:男方家里热热闹闹,招待宾客,到晚上洞房夜灯火辉煌,亲朋云集,无长幼之别。欢索酒果,通宵达旦。八为送房:夜深时闹房者仍兴犹未尽,主家便请一高寿老太,排开众人,就床沿坐下了,宣布“请新人上新床”,将大伙赶出门外,便算送房成功了。
订婚礼节
订婚
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女子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
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见面,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负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年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主,纯属一种礼之举。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动什么人行。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的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上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方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示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进门先喝茶,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
2、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溥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臊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
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女方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方一人领上给男家人敬酒,让其认媳妇。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媳妇所备衣物和客人所赠之礼品,入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意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 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后,每逢四时八节,末婚男女要互送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节礼叫回门,男家盛情接待。
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 五、七迎鸡免,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一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
迎新准备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社仪式的人。
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在门、洞房门),结婚之是收写礼品名单。
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提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
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
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
钟鼓乐之,奏乐助兴。凭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 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坐,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鳞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篇5:宝鸡婚嫁习俗礼仪
订婚请介绍人
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
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赞同。
篇6:宝鸡婚嫁习俗礼仪
望门。成婚次日晨,新娘在其嫂的陪伴下,要向族户人等点烟敬茶,表示认亲。受礼者,一律要向新娘赠送礼品或封子(用红纸包着的钱)。
送喜。女儿出嫁次日,家长携带礼品前来女婿家,向其父母道喜。
回门。俗称“请女婿”。一般结婚3日后,新婚夫妇到女家接受款待,去时还带一个小男孩,以表早生贵子之意。
换婚。它多出现于贫寒人家。男子常以姊妹相交换为妻,谓之“小姑换嫂”、“姊妹易妻”。这种形式解放前较普遍,不论川原、山区皆有。
招赘婚。父母年老,家资殷富,有女无子,后嗣无人,为了老有所依,招赘改姓上门,养老送终。今仍提倡男到女家,但不一定要改姓。
迎亲习俗
结婚当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
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
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
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
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篇7:西安婚嫁习俗礼仪
西安的结婚风俗
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结婚习俗
西安,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古老,是因为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年轻,是因为她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西安婚俗中的“四样礼”,是男女双方家中长辈十分重视的一个礼节;不管你是70后,还是80后;不管你是办中式的,还是西式的,这“四样礼”都是婚礼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送的好,娘家人满意,送的不好,娘家人生气不说,恐怕还会影响你今后的小日子。
“四样礼”之一:“心头肉”:俗话说“一刀切下、六斤左右,四根肋条、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这块肉是颇有讲究的,据研究考证,大凡一般人家的女娃出生时,皆差不多六斤左右;这六斤可是自娘身掉下的,自然是娘的“心头肉”,养大成人不易,如今一朝出嫁,这“六斤左右”,新女婿总得要还丈母娘的吧。因此,新郎买肉时(菜市场),一定要说明是“送四样礼”用的肉,挑选新鲜的、带肋条、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
“四样礼”之二:“莲菜”(也叫藕):这种藕不是用来做菜的,其形状也要两根并生,长势茁壮,节生小枝,枝再生枝,盘根相错的那种,有大有小,但万万不能有断裂。这种藕有“接连生子”之意,寓意连续“五子登科”。也寓意白白净净,儿孙满堂。同样,你买“莲菜”(藕)时(菜市场),要说明是“送四样礼”用的。
“四样礼”之三:烟:意思是美满姻缘。最好买两条,成双成对,讨个吉利。
“四样礼”之四:酒:意思就是“天长地久”;也最好买两瓶,成双成对,讨个吉利。
婚礼禁忌
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篇8:安康婚嫁的礼仪习俗
旧时的婚嫁,在程序上遵循“六礼”之规,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表现形式在安康地区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基本内涵没有大的改变。安康婚俗基本上沿袭此制。
订亲 又称订婚、订媳妇,是婚姻程序的第一步。订亲分为请媒人、拿八字、过门三道程序。
请媒人是男方有意某家女子时,便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备礼前去求婚。旧时,安康各地的早婚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边远山区和农村,一般当男孩长到十三四岁时,父亲便开始操心其婚事。现在大多是20岁左右。当地称媒人为“红爷”或“红娘”、“媒婆”。
拿八字是旧时“六礼”中的“问名”。求婚后男方托媒人前往女方询问姑娘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这一程序在安康叫“放八字”,也称“放口”。女方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庚贴,写在红纸上交给媒人,转交对方。男方拿到“庚贴”后,连同儿子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卜算,看男女生辰和属相是相生还是相克,叫“合八字”,也称“合相”或“合婚”。若相克,则不能“合婚”。
过门是提亲后,八字又相合,由媒人引导,父母、兄妹和亲族叔伯等陪同姑娘前往男方“看家”,当地叫“过门”、“踩门户”。实际是女方对男方家庭状况,如住房、家具、家境、贫富程度等的实地考察。“过门”之后,女方走时,男方要送一些礼物。如果女方接受,表明女方对男方家庭较为满意;如女方推辞不受礼,则表明女方对男家不中意,婚事也就不便再提了。“过门”这一程序在有些地方是男方到女方家去,由媒人引导,带上“合婚礼”到女家去,女家以礼招待之后,姑娘与男方相见。见后,若男女双方满意,便让姑娘给男方来的客人,一一敬茶,谓之“端茶”。之后,由男方母亲亲自给姑娘带上耳环,临走再送给姑娘红包和礼物。如男方看不中,便不给女方什么礼物。旧时,不少地方保持古老的“纳吉”习俗,男女双方不直接见面,姑娘只能躲在屋内从门缝看女婿的长相;男子只能根据女方兄弟姐妹来推测姑娘的容貌。即所谓:“穿衣裳看袖子,说媳妇看舅子。”
认亲是男女双方同意之后,举行订婚仪式,然后男方带礼物,在媒人的带领下,去女方家拜认直系亲属,为“认亲”。
接亲 又称接媳妇、娶亲。是婚姻程序中极为重要的程序之一。它包括“过报日”、“过礼”、“迎亲”、“发亲”、“办喜事”、“闹房”、“拜客”、“回门”等程序。
禁忌
1、出嫁时间的禁忌:
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这三个月份:六月、三月和七月。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2、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如若在迎亲途中遇上另一队迎娶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
3、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
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新娘进男方家门时,如有门槛,要跨过去,还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结婚当天直到晚上就寝前,任何人都不准接触新床。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篇9: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之婚嫁梳头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之婚嫁梳头礼仪
中国婚嫁梳头礼仪属于旧时的习俗了,不过有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仍然沿用。一般新娘出嫁前需要经历三步:洗澡、梳头、哭嫁。在旧时梳头可算上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出嫁仪式。
以前,新娘出嫁就意味着永远告别家人和家乡,因此新娘都要在婚前哭上三天,还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唱一些歌,这多少释放了点新娘的恐惊感,也为她离家作了预备。现在,婚礼当然已不再如此,但每一个新娘好像都须要一点情感上的支持,人们鼓励她把内心想说的都说出来,这时新娘往往哭上一阵,以抚平心中的忧虑。
女儿出嫁自豪的母亲会面临一个这样的'任务——梳头。新娘洗了澡,打扮一下然后哭上一场就算是从“未婚”过渡到“已婚”了。这时母亲需要交代女儿一些事情,然后帮助女儿洗澡(象征性的),给她梳一个“有福气的女人”的发型。
洗澡
新娘出嫁前第一步:洗澡
洗澡一般并不意味着庆贺什么,但是中国的婚前洗澡却绝不仅是你平常所认为的20分钟泡在浴盆里。水里溶入了文旦(柚子)的气味,或者花草如竹子、松木或艾属植物的芳香,新娘洗完澡,也就洗走了身上的“邪气”,而且还意味着幸运、长寿以及繁荣,除了这些精神上的作用,花草的味道还有助于让皮肤光滑、鲜嫩,许多女人都希望的效果。
梳头
新娘出嫁前第二步:梳头
有些中国新娘穿上传统的红衣裤,再吃上一些美味的饺子,有3枚饺子,一个预示着爱情,一个预示着多子多福,还有一个意味着幸福。给新娘梳头的人都是生活幸福美满的,被称为有福气的女人。阿姨,朋友或家庭其他成员都可充当这一角色,她一边梳一边说一些祝福的话,这一礼仪据说能给新郎新娘带来和谐、财富以及多子多福。
过去梳头新娘要哭唱《梳头歌》:
一梳梳来嫂呀,白发齐眉婶呀。
二梳梳来嫂呀,双喜临门婶呀。
三梳梳来嫂呀,三元及第婶呀。
……
如今,不再唱《梳头歌》了,梳头的婶嫂边梳头边吟道:“一梳白发齐眉,二梳儿孙满堂,三梳早生贵子……”
哭嫁
新娘出嫁前第三步:哭嫁
以前,新娘出嫁就意味着永远离别家人和家乡,因此新娘都要在婚前哭上三天,还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唱一些歌,这多少释放了点新娘的恐惧感,也为她离家作了准备。
现在,婚礼当然已不再如此,但每一个新娘似乎都需要一点情感上的支持,人们鼓励她把内心想说的都说出来,这时新娘往往会哭上一阵,以抚平心中的忧虑。
★关于婚嫁送礼的礼仪有哪些
★阿尔及利亚习俗礼仪
★俄罗斯习俗礼仪
★《婚嫁祝福语》
★澳门文化习俗礼仪
★老人过生日习俗礼仪
★邯郸结婚习俗礼仪
★中式婚礼习俗礼仪
★韩国文化习俗礼仪
★台湾结婚习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