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乐不可支的成语故事及意思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乐不可支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乐不可支的成语故事及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
东汉·班固《东观汉记·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意思:
快乐到不能支撑的地步,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东汉光武帝时,南阳人张堪受到朝廷重用。他从小失去了父母,16岁到长安求学,以品德高尚和学业优良受到人们的赞扬,都称他为“圣童”。刘秀仰慕他的德行才干,当上皇帝后就召他到朝中做官。
不久,刘秀任张堪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率领的讨伐西蜀公孙述的兵马一道前往。蜀道艰难,吴汉的队伍进入郡时军粮只剩下7天,包围成都后久攻不下,吴汉打算从水路悄悄撤兵。张堪听到这个信儿,急忙赶去对吴汉说:“将军万万不可以撤兵啊!如今公孙述已成瓮中之鳖,只要坚持住就一定能打败他。”随后,又向吴汉献上一条计策。吴汉听从了张堪的意见。
次日,吴汉派出少数兵将向公孙述挑战,一个个都是饥饿不堪的样子。公孙述以为汉军已粮断人乏,于是亲自率兵出城交战。不料一交手,汉军士兵突然变得勇猛无比,埋伏在周围的人马一起杀出来。公孙述当场被刺死,汉军攻占了成都。进城后,张堪亲自检点府库,面对着无数钱财和大量珍宝,他分毫不取,登记造册,上报给光武帝刘秀。他还要求部下抚慰在内的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
两年后,张堪奉旨调任渔阳太守,郡治为现在的北京密云县西南。他乘着一辆破车高开成都时,百姓们主动夹道相送。而那车上,仅有行李和几件换洗的衣服,百姓都很感动。到渔阳后,张堪立即着手整顿秩序,严明赏罚,打击犯罪,使全郡社会安定。他还鼓励百姓耕种,组织开垦了稻田8000顷。对邻近渔阳的匈奴,张堪时刻保持着警惕。有一次,一万匈奴骑兵突然进犯,他立即带领渔阳军队迎头痛击,把匈奴打得大败逃窜。
张堪在渔阳前后做了8年太守,郡内安定太平,百姓殷实富足,他们编了一首歌谣赞扬张堪道:“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意思是:桑树修剪多余的枝,麦子长得一穗像两穗。张堪大人在渔阳执掌郡治,老百姓乐得直不起腰来。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有个能文能武的官员,名叫张堪。他从小失去父母,却豪爽地把父母留下的钱财全部赠给侄儿。张堪十六岁到长安读书,由于他品学兼优,人们称他为“圣童”。当时地位很低的刘秀,对张堪非常赏识。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就重用张堪,并一次次升迁他。后来,任命他为蜀郡太守。张堪当了两年蜀郡太守,又调任渔阳太守。在任内,他坚决打击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的坏人,赏罚分明,说过的话一定办到,深受属下和百姓的爱戴。
有一次,匈奴出动一万名骑兵侵犯渔阳,张堪亲自率领骑兵迎敌,结果杀退了敌人。从此,匈奴不敢再来侵犯,边境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张堪利用安定的环境,在狐奴一带开垦大量稻田,鼓励百姓耕种。经过几年的辛勤耕作,这里长满了庄稼,物产丰足,百姓富裕。当地的人们特地编了一首歌,颂扬张堪的政绩:“这里的桑树修整得没有多余的枝桠,麦子饱满得一穗像是两穗,张堪在这里当政呀,老百姓快乐到了极点。”
成语寓意
百姓之所以会乐不可支,就是因为张堪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尽心尽力;张堪之所以会得到刘秀的重用,也正是由于他的尽职尽责。由此可见,对本职工作的尽职尽责,不仅会让大家感到满意,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也会乐不可支的。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乐不可支”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指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用来形容欣喜到极点。
运用示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兰言夫子听了宝云夫子之话,正中心怀,乐不可支,如何肯去拦阻。”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真是把个老先生喜的乐不可支。”
近代·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见载漪手舞足蹈,乐不可支。”
现代·张恨水《啼笑因缘》:“风喜道:‘我乐啊,你不乐吗?……’家树见她真情流露,一派天真,也是乐不可支。”
成语辨析
乐不可支—喜不自胜
“喜不自胜”的意思是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了,形容十分喜悦。“乐不可支”与“喜不自胜”两者都有极度快乐的意思,但有区别:“乐不可支”偏重在快乐,“喜不自胜”偏重在喜悦;“乐不可支”往往表现在体态、行为、表情、声音等各方面,“喜不自胜”主要表现在表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