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散文

2024-08-30 13:50:15

原标题:"故乡的散文"关于说说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故乡散文诗 推荐度: 纸上故乡的散文 推荐度: 故乡的米面优美散文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故乡的散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乡的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散文

故乡的散文1

  进入腊月,年味渐浓。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楼房里,不但少了些许过年的热情与幸福感,反而多了一丝落寞!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童年过年时那些幸福的往事。

  在北方,进入腊月就算进入年的范畴了。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寒气料峭的空气中便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童年时期过年的回忆慢慢浮现在眼前。

  喜欢回望那些遥远而朦胧的东西和感叹短暂逝去的岁月。然而,常常感觉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我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朦胧的东西是美好的,因为它舍去了事物粗糙的外形而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如灯火阑珊映下的美人;短暂的东西是美好的,因为它只截取我记忆中最美的一瞬间,如含苞待放的花儿、如偶然邂逅的友人;逝去的东西也是美好的,因为它留给我不可再有的惆怅,也就有了永久的回味。如童年的欢乐、如初恋的心跳,如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的那一年一度的年味……

  “新年到,穿花衣,跟着爹娘赶大集……”每逢到了腊月,总期盼着年快些来,因为过年不仅可以穿上母亲新买的花衣,还可以享受各种美食和过年的幸福。我们唱着自编的歌谣,在寒假里,跟随父母赶集购年货。时不时掰着手指头倒计时,先盼着过小年,有好吃的,然后过大年,有大肉吃。

  腊八已过,父母就计划着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杀了过年。定好日子,父亲提前在院子里挖个坑作为土灶,放上大铁锅,留待烧水烫猪毛。然后请杀猪匠,通知亲朋好友,把提前劈好的木柴添加在灶膛里,滚烫的沸水在大铁锅里翻腾着,院子里浓烟滚滚,热气腾腾。大肥猪震耳的嘶叫声夹随着灶膛里的'干柴“噼里啪啦”的爆破声窜出我家小院,在村子上空蔓延。

  杀过年猪是我和哥哥最兴奋的事,调皮的哥哥把猪身上的猪泡泡吹的大大的,绑在两米长的竹竿上,满村炫耀,惹来众多小伙伴和乡邻们羡慕的目光。是的,在风雨烈日中辛苦劳作了一年,杀猪过年无疑是对勤劳者的见证和肯定。

  父亲在猪身上挑些最好的肉招待亲朋好友。母亲炖好的滚烫的大块猪头肉在桌子上散发着的香味,亲朋好友高堂满座,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谈笑畅饮。酒喝干了再斟满,一杯接一杯,直喝得脸上红霞飞!家人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肉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送走亲朋,母亲把剩下的肉腌制起来,再选些五花肉,拌上佐料,挂在屋檐下风干,等待着新年的来临。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农村风俗炖猪肉,蒸米饭。母亲早早洗好萝卜,提前一天让姐姐到街上买来粉条。小年这天,母亲早早起床,把锅灶洗刷干净,蒸米饭,炖猪肉,凉拌猪耳朵,让馋了一冬的我和哥哥姐姐们尽快咀嚼到香甜可口的味道。

  腊月二十四,屋檐下渐已风干的腊肉,拉开了新年的序幕。家家户户真真切切地忙活起来。蒸馒头、蒸豆包、炸丸子、炒瓜子,忙个不停,灶膛里的火苗呼呼绽开了火红的花朵。

  父亲拿一根竹竿,绑上鸡毛毯,细心的拂去挂在墙上的蜘蛛网和灰尘。还要爬上屋顶把积聚在烟囱里的灰尘清理干净,梳理畅通,让来年灶膛的火更加旺盛的燃烧。母亲也忙碌着烧满一大锅开水,装满洗衣盆,把床单、被罩、枕巾、窗帘统统地撤下来按在洗衣盆里,挽起袖子,洗刷不停。我和哥哥姐姐也闲不着,拿起铁锹、扫帚,把院子内的积雪清扫运出去。清扫积雪时,哥哥姐姐们你抓一把雪团打我一下,我搓一锹雪扬你一身,直到满头满脸热气蒸腾。这样,年味儿在大人的忙碌和我们的嘻闹中荡漾开来。

  为了迎接新年,我们一家大小忙的不亦乐乎,把门窗,家具,器皿都擦得锃亮。

  小年过后,新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漂泊的游子已经陆续从千里迢迢的异乡赶回家乡。赶集的人更多了,小镇也渐渐热闹起来,忙碌一年的人们背着购置的年货拥挤在人头攒动的大街小巷。哥哥缠着父亲要鞭炮,我和姐姐陪着母亲在街上布摊挑选布料做新衣,一切准备就绪,只盼着新年的到来!

  终于等到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母亲和姐姐包好饺子下了一锅,我们一家品着美味饺子,吃得不亦乐乎。吃完早饭,开始贴春联,母亲用面粉熬好了浆糊,父亲和哥哥张罗着贴对联,我帮着姐姐们贴窗花。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午饭和年夜饭,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我和哥哥跑到外面撒欢儿放鞭炮。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黑白电视里的联欢晚会载歌载舞!有句老话,三十晚上洗洗脚,会在来年交上好运,所以拼命的把脚丫子洗得白净!洗去一年来的尘埃,洗去一年来的疲惫,洗去生活中的烦恼,洗去尘俗中的不幸,洗去一切的忧伤!除夕是要守岁的,守岁是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是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厨房灶膛里火也不要熄灭,放块未燃尽的木炭在灶膛里,让火生生不息,延绵不断。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烟花、鞭炮齐鸣!除夕的天空绚丽璀璨,分不清哪是烟花哪是星辰。虔诚的老人在大门前点燃香烛钱纸,叩拜祈求上苍的庇佑,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乡村新年的夜空更加欢腾了,炮竹声声,连绵不断地响到天明。

  初一早上,父亲取下屋檐下的腊肉,母亲用温水洗净上面的灰尘,剁成一块块,配上佐料,加上萝卜粉丝放在锅里炖,蒸笼冒着热气,从缝隙中挤出来,把空气都搅香了。灶旁的风箱“呼呼”地送着气,菜肴和饺子在铁锅里打着滚。石窝窝里的腊肉骨头被母亲捣成碎块,拌上佐料,揉成肉团,放在清水里蒸煮。蒸了几滚,就成了腊肉骨头丸子。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骨头丸子,夹一个放进嘴里,那份糍粘,那份清香从舌尖一路奔放到胃里,唇齿留香。小院里到处洋溢着年味、香味!这是盼望已久的味道,骨头丸子是团圆的味道,也是吉祥的年味。

  哥哥把挂在院子里树枝上的鞭炮点燃,“噼里啪啦”地爆破开来,有一气呵成的气势!绯红的纸屑如风中的腊梅满天飞舞,不断蔓延在村子上空。母亲说:炮竹声会把一年的晦气驱散。

  待鞭炮燃尽,是该吃团年饭的时候了,我们一家大小团团圆圆的坐满一桌。一年到头最丰盛的菜肴和饺子摆满了桌子,碗里倒满了最好的酒!团年饭当然少不了鱼,寄托着父辈们的希望,希望年年有余,有头有尾!吃团年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吃饱了不能说不吃了,筷子也不要掉在地上,如果不小心打碎了碗,大人们赶忙会说“岁岁平安”。我们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吃完饺子。

  大年初一,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万象更新!吃完早饭,给父母磕头拜年,得了压岁钱。跟随哥哥姐姐赶大集,哥哥买了鞭炮,姐姐买了艳丽的丝巾,我买了蝴蝶发卡。初春暖暖的阳光洒满院子,映着我和姐姐红扑扑的脸颊,映着戴着蝴蝶发卡的我在新年的空气中张扬着跳跃。邻居家的嫂子们穿着碎花小棉袄,纷纷出了家门,聚在一起磕着瓜子拉家常。男人们在打长牌,老人们啪嗒啪嗒地吸着旱烟……不一会儿,村里耍龙灯的来了,人们聚拢过来,迅速围成了一个圈。人们随着清脆高昂欢快的唢呐声扭动着腰肢,新年的气氛像烈酒一般浓烈,欢声笑语不断充盈着我们的小村庄……

  母亲说:初一到初五不能扫地,因为地上的垃圾越多,财富就越多,所以不能扫走,希望在新的一年创造更多的财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初一的汤圆,初二的面。面条象征着长长久久,源远流长,也是长长的思恋。初二这天,也是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便开始走亲串友。一年到头,从播种到丰收,忙碌辛苦了一年,该回娘家看看。路上走亲戚的络绎不绝,你来我往。姐姐带着孩子来到娘家,母亲把腌制的腊肉切好炖熟,招待姐姐和她的孩子。外婆是疼爱外孙的,母亲悄悄从柜子里翻出一大把糖果塞在外孙衣袋里。待姐姐领着孩子回家时,母亲又从里衣口袋里掏出藏在手绢里的零钱,一层层揭开,从中抽出几张一元纸币发给外孙。直到送到村西口,才抹着眼泪转身回来。

  走完亲戚,立春了。勤劳的人们已经坐不住了,纷纷扛起锄头,下地铲起一堆堆草皮,再泼上一层层粪,准备着春耕时的肥料。有句俗话说,只看见人家过年,没看见人家种田。是的,要想过丰盛的年,就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奋斗。

  正月十五,我们当地习俗蒸面灯。母亲和好面,根据生肖蒸了龙灯,兔子灯等。夕阳西下,十五的月亮早已从东边升起,圆圆地挂在村东那片光秃秃的杨树林上,照耀着祥和的村庄。我和哥哥还有村里的小伙伴们端着添满豆油的面灯,乘着朦胧的月色,在寂静清幽的夜晚,三五成群地聚在村头小巷,比谁的灯好看、亮堂。待面灯里的油燃尽,我们才乘着月色悄悄回家,在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送走新年的最后一天。

  从大年初一开始直至到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剃完“龙头”,这年才算过完,年味儿才渐渐地散去。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和奔波。

  一天复一天,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望着父母脸上又增添了一道道皱纹,多了一缕缕白发,才恍觉,我和哥哥姐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并都儿女绕膝。

  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鱼肉餐餐有,新衣天天穿。但我至亲的父母却已经去往天堂!春节过后,娘家虽然有哥嫂,但没有父母的家,年味的感觉似乎比以前寡淡了许多。回想起儿时有父母的年味,心里平添了诸多怀念和留恋。

  每每忆起往昔,儿时过年的韵味儿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株大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经受怎样的波折,每年春节,我和哥哥姐姐们会顺着大树的支脉回溯到根,回溯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我们曾经的农家小院。

故乡的散文2

  时近中午,我到了久别的老家。

  在我的记忆里,这正是村里家家烧火,户户冒烟,忙着做饭的时候。驻足村头,我向那一排排房顶上寻去,想看看那袅袅炊烟,然而却没有看到它的踪影。

  生我养我的这个村子,几百年以来,炊烟或多或少,从没有间断过。我记事起,家家用上了助燃的风箱,到了做饭的时辰,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便从各家传了出来,形成大合唱。随之,一股股炊烟浓淡不一,从各家屋顶的烟筒上滚滚而出,飘散开来,然后形成一团,笼罩在村子的上空。我和村里的小伙伴,每天傍晚放学归来,先是站在村后的小山上,俯瞰那一片炊烟,指划着,寻找着,大声喊叫着,这是俺家的,那是俺家的,然后一齐欢叫着“吃饭了、吃饭了”向村里跑去。后来我外出求学后,在城里住了下来,但老家的炊烟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如今回到老家,到了做饭的时候,却不见了那袅袅炊烟,让我感到诧异。我揣摸着,向村里走去,只见原先的泥泞巷道,变成了水泥路,路的两旁有序的栽植了花草和绿化树。六十岁的大哥,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等着我的到来。大哥告诉我,这几年,村里搞了生态文明和环境卫生建设,还聘请我当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工资,村里变得和城里差不多了。

  村里的变化之大,真是 想也想不到。特别令我惊讶的是,记忆中房前屋后的柴禾园子,变成了一个个小花园。作为农家来说,柴草和粮食同样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没有柴草,做不成饭,也是不行的。因此,从祖辈开始,家家户户的房前或屋后都有一个用来储备柴草的园子。生活困难时期,不但粮食紧张,而且做饭用的柴草也很紧缺。秋后的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扛起竹筢子,背上腊条篓子,转遍村子四周的沟壑田埂,把少得可怜的野草、树叶等一切能烧的东西捡回来,以补充家里柴草的不足。我的父亲外号大拖筢,他做了一个宽三米,长五米的大筢子,在冬闲时节,每天披星戴月,脚踏霜花,弯腰拱背,像老黄牛拉犁一样,拉着大筢子,来回梳理着光秃秃的原野,把几乎看不见的枯草、禾的根须拖回来,以保全家烧火做饭之需。可是这祖传的柴禾园子和柴草不见了,烧火做饭怎么办?看到我惊讶的表情,大哥解释说,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烧柴草做饭已是老黄历了。不见炊烟升起的谜团一下解开了,我心里一阵激动。

  “快回家吧,你嫂子已经做好饭了。”听了大哥的招呼,我加快了脚步,嫂子那熟悉的身影也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当年,嫂子和哥哥结婚后,除了上坡干活外,还替多病的母亲,分担起了家庭的重任。每天的早晨、中午、晚上,嫂子换上一件破旧的灰色大褂子,蒙上头巾,点燃灶膛里的柴草,拉动风箱,为一家人做饭。饭做熟了,嫂子浑身落满了灰尘,成了大花脸。遇上阴雨天气,柴禾湿漉漉的,在灶膛里只冒烟不见火,滚滚浓烟排不出,刹时充盈了满屋,呛地一家人直咳嗽。好不容易做熟了饭,嫂子脸上却挂满了呛出的泪花。

  到了家门口,见到了大嫂,只见她穿着时新的'衣服,干净利落,容光焕发,已完全不是我脑海中的原来的模样。大嫂解释说,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她们这一群妇女从灶火中解放出来了。我进屋一看,乳白色的地面砖铺地,宽敞而明亮。在堂屋里蹲了多年的灶台不见了,代之的是用瓷瓦贴起来的专用厨房,用的是现代化的天然气炉具,清洁卫生,再也不烟熏火燎了。

  傍晚,我登上了儿时与同学们指点炊烟的小山,放眼望去,村子的上空,没有了炊烟的笼罩,碧蓝如洗,干净而靓丽,故乡已经进入了文明生活的新时代。炊烟,远去了,留下了一片蓝蓝的天。

故乡的散文3

  他们说,已经进入冬季了,可不是嘛,看看日历已经立冬多日了。树上的叶子已明显渐少,温度忽然就降下来了。城里的秋天没啥感觉,一眨眼就溜走了,可我还有好多关于秋天的事情没有干完。比如说想去香山看看红叶,比如说想写几篇有关秋天的文字,比如说想回老家帮乡亲们摘柿子。

  说起柿子,那就要数我们家乡的磨盘柿出名了,又大又红又甜。霜降过后,漫山遍野便挂起了红灯笼。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满树红红的果子挂满枝头,远远望去,红彤彤一片,那景色红得耀眼,美得迷人。

  想来,已经多年没下过地了。前日,母亲打来电话说,老家的柿子今年不值钱,苦了乡亲们了,又是施肥,又是打药,又是剪枝,又是浇树的,都指望有个好收成,谁料想收成好了,价格低了,到头来总是无法如愿。想当年,柿子树是最省心省力的,什么也不用管,只等着秋天收获果子即可。如今不行了,什么都离不开农药,鸟儿少了,害虫多了,社会进步了,环境倒退了,只有野菜成了无公害的了。

  如此,我还是最怀念小时候的秋天的,那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两棵苹果树,三颗石榴树,和一架葡萄,后院还种着一架黄瓜和三棵枣树。哥哥总是偷偷摘果子吃,而我总是像看家护院的小狗一样,尽职尽责,咬住他不放,像狗皮膏药一样紧粘着他,喜欢把他的错误给爸爸妈妈打小报告,直到他满口答应并且发毒誓必须每次出去都带上我才肯暂时停止如实向上级汇报的要挟。

  喜欢那时候跟着哥哥他们偷偷掰了人家的玉米或者挖了谁家的红薯在野地里生起火堆烤着吃。喜欢跟他们满坡下岭抓蝗虫,喜欢流着眼泪,满手泥巴尾随他们寸步不离。喜欢在跑不动的时候趴在地上打滚儿,看他又气又恼地跑回来,把我背在背上。我则会在他背上蹭鼻涕,擦眼泪,然后抿嘴偷偷笑。喜欢跟他们在玉米地里捉迷藏,以至于脸上手上到处都是伤痕累累。甚至喜欢跟着他们因为把人家的谷地糟蹋成了打谷场而在野地里藏到月亮爬到头顶冷得全身冰凉也不敢回家,还觉得很刺激。

  而最喜欢的还是在打谷场上,玩枪战的游戏,腰里别一把木头枪,把高高的谷堆当山头,拿一捆秸秆作掩护,用玉米秆做的机关枪把一个个敌人统统突、突、突地就地枪决,扫成僵尸,要多英勇就多英勇,要多机灵就多机灵。不死不行,谁不死哥哥就不给谁抄作业。哥哥就是皇帝,而我则是公主,谁都不敢违背,若有谁胆敢造次,则会立即被封杀,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小朋友敢和他玩。小时候若没有玩伴比现在没有电脑手机还要难受。

  小时候,还有一件让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等到深秋去捡杨树叶,将这片叶子的叶茎穿到那一片叶子里,一片接一片,穿成长长的火车拉回家。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看她一片一片把杨树叶子轻轻塞进灶膛里,看着灶膛里通红通红的火焰往外冒,听到叶子噼里啪啦的燃烧声,就会莫名的兴奋和温暖。如今再也听不到这种声音了,液化气,天然气既经济又方便。可是我童年的快乐呢?是不是也被现代化的文明驱逐的无影无踪?那时候的秋天是清新的,热闹的,充满欢声笑语的。我不知道现在村里的小朋友们还有没有这样的乐趣?还能不能跟大自然有如此亲密的接触?

  故乡的秋天有我太多的童年幻想,我很喜欢在有着大大青石板的山坡上看护着妈妈为我们晾晒的柿子饼,煮熟的红薯片,以防牛羊鸡狗搞破坏,乌鸦麻雀来骚扰。我们用布娃娃假扮稻草人用木棍高高挂起来,然后用石头将棍子固定好。看着布娃娃飘在头顶,我的.心也跟着飘忽不定。我喜欢望着蓝蓝的天空发呆,一坐就是好长时间。我希望看天上的云彩,想象那里一定会有用冰雹做成的房子,用白雪做成的床,用白云做成的棉被,像白色宫殿一样,那里面还住着白雪公主一样的我,还有七个小矮人为我洗衣做饭。类似的幻想数不胜数,一幕一幕像走马灯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以至于经常忘记回家吃饭。饿了就吃晒得半干不软的煮熟了的红薯片,吃到嘴里又筋道又香甜,渴了就吃甜甜软软的柿子饼,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故乡的秋天有我太多梦的起源,那个美得像刘晓庆一样的小学老师,给了我最初文字的认识以及对文字的喜爱。这都源于她银铃般清脆的嗓音和抑扬顿挫的朗颂,她总把课文朗读的绘声绘色,美轮美奂,从小就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培养了我们对文字的热爱。如今,已不知道那仙女般的女老师身在何方?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还会不会记得我,一个当年调皮捣蛋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姑娘?

  收到第一封情书的时候也是秋天吧?那个长得像刘德华一样浓眉大眼的阳光男孩子如今也快人到中年了吧?

  此时,世事喧嚣,人生寂寞,我们的心也日趋浮躁,渐渐失去了原始的快乐,我们的真诚,善良,美好呢?带在身上了吗?是不是也随故乡变了摸样?

  我还是喜欢故乡的秋天,因为那里有我太多童年的梦想,有我太多精神的寄托。那里有我文字的起源,有我最初的爱恋。虽是秋声已过,但是故乡如昔,我的梦依旧光洁明媚,伸手可触;我的心依旧纯净如初,日月可鉴;我的爱永远圣洁美好,不可亵渎。

  月是故乡明,秋是故乡浓,爱你无以复加,从未改变。依稀中,我明明听到妈妈喊三儿回家吃饭的声音。

故乡的散文4

  秋,雕凉小坐江南,风清欢,雨嫣然,篱上苍翠已阑珊。案头花笺枯,故里愁三千,桃花成追忆,相思织婵娟。

  我,在江南,站在八月的巷口,打捞着桂花的馥郁。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只想折一段香送给故乡。

  八月的空间,时有桂花飘过,细细软软,缠缠绵绵,是心声更是岁月留香。

  手中的书被秋翻了一页又一页。阳光站在窗外,微风拂绿矮墙,桌上的书页反射着昨日的匆忙,半张半合,字亦渐凉,秋亦成行。那桂花硬是未开,她似乎在等什么,在等一个能让她芳心摇拽的时刻,而我只在等她的那一段香,送给故乡。

  故乡的桂花是长在八月十五的月亮上的,那粗壮的树杆,茂盛的树盖,总能摇拽我儿时的桂花香,每年的中秋,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我仿佛嗅到了她的清香。那晚我总是枕着吴刚那叮咚的砍树声入眠的,还有那些关于桂花的诗句一起走入我的梦乡。

  故乡的桂花,是长在八月的月饼上的,每年的中秋母亲都会做一些月饼,有些上面还印了好看的花,母亲说那里面有桂花,尽管我那时不喜欢吃月饼,尽管我知道有桂花的可能性不大,我还是偷偷地打开了它,其实那里面根本没有桂花,只不过装着母亲对桂花的一种情结。

  故乡的桂花,是长在秋收的喜悦里的,千里黄豆摇铃,万田青纱追月,每到这个季节,家家户户,大豆归仓,玉米挂满矮墙,这个时候,在外地工作的舅舅总会拎两瓶桂花酒来我家,菜是园子里自家种的,鸡是自家养的,大锅大灶,舅舅说特喜欢我母亲做的家乡菜,现在想来其实那是舅舅的一段乡愁罢了。桂花酒用土色的瓷瓶装着,古朴而不失优雅,我偷偷闻过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想那应是桂花的香吧。酒喝完了,我用它插一些乡间野花,知名的不知名的都有,放在案头别有一番情趣。如今这些瓶子依然在老屋的案头,它曾经装过遥远的花香,装过舅舅的乡愁,还装过儿时我所能触手的花香,那么多的曾经,都留在了岁月的瓷瓶。

  故乡的桂花,其实一直长在书本和人们的谈话中。小时候听母亲讲故事提到桂花树,上学后在文字中见到桂花。我的故乡是没有桂花树的,每年秋意一深,一院梧桐,叶落归根,门前的槐花树满树金黄,风一吹,满地菊黄,只有墙角的那几株秋菊在傲霜,花零丁,寂寞,却分外的艳。

  故乡的`桂花,其实一直都在,她长发大眼,一说话就笑,身材修长,举手投足都带着淡淡的花香,她就是我们的小学老师一一桂花老师。老师的身世可怜,刚出生遭人遗弃,后被养父母捡回,比亲女儿还疼爱,小桂花也挣气,学习总是名列前茅,一口气考上了师范,就在她上学其间父母相继离开了人世,她又一次零丁,但她仍努力学习,毕业后毅然回村助教,要知道她本可以留在县城的。她说她要报养父母的恩情,要把这份温暖传给村里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资助贫困生,无偿补课都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每次学校捐款她总是第一个,而她自己的日子过得很清苦,她是把所有的花香都回馈给了社会,她是一株四季飘香的桂花。

  前年回家看到她满头银发一脸慈祥,那一举手一投足仍带着淡淡的花香。

  我想她已不仅是老师,她更是故乡的一枝永不败的花,一直行走在我遇见的每一段花香。

  茅檐低小,泥路弯弯,那些年走出去是我人生的梦想,到如今,却是我心中最美最暖最不可复制的风景。

  乡愁袅袅,思念娉婷,故乡已是游子心中最春意的永恒。

  把每一天都过成美好,慢一点,再慢一点,就如儿时母亲耳边的叮嘱,拾旧年的花香,来温柔今夕的纯良,乡愁绵长,一头是我,一头是故乡。

  愿月亮升起的那一刻我们都能站在故乡,站在童年。站在暖的路途上,让一切美好不再遥远,让你我不再擦肩。

  不知何时,窗外飘起了小雨,开窗,帘动花香,一树桂花带雨开,淡淡香风细细烟,我愕然,欣喜。与她缠绵,把乡愁写在每一个花瓣,我倾情,她倾城。

  转身诗意婉转:秋雨嫣然,佳节近半,闲闲地折一段香思,寄故乡。愿香思到,你也在,恰好。

故乡的散文5

  十九岁的青春,是在异乡。当十九岁的我,身处在一个不熟悉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地方,也只为了追寻心中的那一份渴望与梦想。家乡,是灵魂尽头的一处柔软,是字里行间的一份骄傲与自豪,更是流浪后的心灵可以栖息的天堂。

  江南烟雨,小桥流水。家乡没有那连绵起伏的山川,但却有很多小小的绿色的山丘,包围着这座美丽又精致的小城。“半城山,半程水,山山水水相依偎。”这是家乡的市歌,那婉转的旋律,是心中最爱的一首曲子。孩提时代,总幻想着去远方,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 界。可是长大了,去了远方后,才发现原来家乡是最美的地方。

  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会好奇,会期待;而那个熟悉的家乡,在不久之后就会怀念。那个夏天,在接受高考失利的现实后,带着悲伤和满腔的希望,拖着行李箱前往另一个城市,去寻觅梦想。回炉重造的日子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尤其是在他乡。复读的学校是一个全封闭的寄宿制学校,因为管理严格,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手机也不给带,只能依靠学校的电话与外界联系。在异乡求学的孩子,心中总会有浓浓的思念。初来之时,总会在夜深人静时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泣,想念着我的家乡。有时候为了打一个回家的电话,在拥挤的人群中默默地排着长队,静静地等候着。第一次打电话回家时,听着那熟悉的声音、暖心的问候和关切的话语,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在异乡的孩子,是一个飘扬在空中的风筝,而家乡、家人就是那长长的丝线,牵引着在远方的我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牵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宋之文的无奈。想家的时候,就会像古人一样,遥望如墨星空里的那一轮皎洁的月,想象着家乡的人儿此刻正和我一起欣赏着那纯洁的月光。春天放学的时候,看着那纷飞的柳絮,心中就会引起思念的愁肠。家乡,是身处异乡时的牵挂与念想。

  家乡是温暖的港湾,是安全的栖息地,而异乡却是一个可以成长的地方。在异乡的日子里,我们努力成为自己的太阳,去学会独立,去学会成长。一个人独来独往,去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脸庞,或微笑,或冷漠,或热情。自己去订车票,自己回家,在拥挤的'候车大厅里看着那些也许是回家、也许又是去异乡的焦急的脸庞,心中不免有同病相怜之感。甚至有一次回家是在节假日,在人来人往的候车大厅里等了四个多小时后才坐上回家的列车。那时,已是满天繁星,看着那飞速穿过的鹅黄的路灯,心中既有对回家的渴望,也有的是对内心的委屈。在异乡,努力地学习着,坚强地成长着。

  身在异乡的孩子会深深羡慕那些家在本地的孩子。当知道宿舍姑娘的家长会来寝室探望时,就会不由自主的在班上多呆一会儿,怕触景伤情,引起那浓浓的思念。有一次宿舍的姑娘送其母亲离开时,当看到那姑娘不舍的眼眸,自己也不由得红了眼眶。亲情是在异乡的孩子不能明说的难过。

  在异乡,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孩子总是会格外的惺惺相惜。一起诉说着家乡的美景美食,一起上课下课,对于家乡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家乡的好,是骄傲;家乡的不好,也不由的他人诉说。当别人说到家乡的优点时,心中会感到开心与欣喜;当别人说到家乡的不好时,就会想与他争辩的冲动。家乡是心中的那一份他人不可侵犯的堡垒。

  六月,终于又回到了故乡。不需要再去异乡,也不需要再乘着列车,拉着行李箱去别的地方。看到那熟悉的房子,看着那绿色的林墙,心中是满满的激动与疯狂。故乡,我热爱的故乡啊,我终于回来了!

故乡的散文6

  记忆中,故乡始终保持着深潭般宁静的形象。在那里,没有机器的喧嚣和人们的吵闹,也没有汽车喇叭的尖鸣。岁月只留给我磨坊那欢快的歌谣“吱扭吱扭……”

  坐在窗前,故乡的形象总是悄然溜进我的脑际,也许正是这种回忆,把我引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袅袅的暮霭中,我踏上了被故乡人踩结实了的土地,微风把我的感情送到每一间新房的窗口、新筑的屋舍,蛛网般的天线以及从家家窗台上飘下来的阵阵花香,酝酿了我愉悦的心情。

  我欣喜地打量着故乡的每一个角落,忽然,看到了那座古老的失去光泽的旧屋——啊,故乡的.磨坊!它饱经沧桑,像一位疲倦的水手静静躺卧在崭新的屋舍旁,在那宁静的港湾歇息。昔日的狂风暴雨已把它刻得有些死板,显得零落不堪,但它却依旧挺一立着。

  我有点慌乱了,没想到这带给我童年快乐的磨坊依然如故。虔诚地推开门,视野里一片狼藉,思绪像呼啸的海风般疾驰而来,跳跃着……所有的一切都像在要为我讲述那个古老的故事。

  从开始记事起,就很喜欢往这里跑,因为这儿很静,少有人来,自然便成了孩子们的天下。我们在这儿过家家,坐在在古老的石磨上向自己的“部下”发号施令……童年时光在这儿留下了一串串难忘的印记。

  仔细地、欣喜地打量着它,看着它雄壮有力的胸脯,我头一次认识了它的气魄。但是,我也知道,它老了,它那深凿的印记是它不遗余力工作的年轮。我注视着,注视着,仿佛在探望一位曾经驰骋疆场而今已至暮年的斗士,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崇敬。

  我轻轻地抚一摸一着暗灰色的砖块和沾有雪白米粉的磨盘,在晶莹的泪珠中闪现着童年快活的片段。这古老的磨坊,在潮一湿一陰一暗的地方,沿着固定的轨道默默工作,毫无怨言。

  这是勤劳、年迈的农民的标志和信物,他们把它看成自己,只要有力气,就要工作。

  古老的磨坊啊,你坚韧、朴实、谦逊!你是中国老农的象征。

故乡的散文7

  秋是爱夏的。有哪个女孩会象夏一样热情、活泼?有哪个女孩能像夏一样善良可爱?夏喜欢穿一件红色的连衣裙,这使她的个性更显得张扬,但秋喜欢这样的夏,在秋心里夏飘逸的就像是一个仙女。秋觉得只有夏才能温暖他漠漠的心情,秋觉得也只有自己的沉稳才可以舒缓夏时有的浮躁,秋想和夏一起走进幸福里去。

  夏喜欢秋沉稳的样子,但夏有种感觉秋给不了她幸福,她从秋那儿只能得到些凄凉,每次当秋想要靠近,夏总是躲开,她不想等到心苦了在离开秋。

  夏要走了,她收拾着自己的行囊想要远离秋。夏想到了叶。叶总是陪着夏,总是用她繁茂的胸怀抚慰着夏的不安分。叶最近有些疲惫,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夏想带走她。听说夏要走,叶嘤嘤的哭了,叶依恋树太久,她舍不得离开树。叶说:如果真的分手先说再见的也应该是树。

  夏望望叶疲惫的样子,不明白感情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非分手的时候才…….

  夏独自踏上了行程,留给秋的是无尽的怀念,秋守着满是夏的回忆苦涩地生活着。他哭了,泪水日渐变得冰凉。他不要再有夏的记忆,他不要再看见和夏有一点关系的人。他想只有这样才可以平静自己,他才会慢慢的靠近幸福。他一次次地怂恿着树,让他离开叶;他一次次地蛊惑风让他破坏草和花的平静生活;一次次地摧残着枝……

  秋怎么会知道开始夏离他不远,秋怎知道曾经他在夏的心里一度是多么美好。夏只是想更清楚秋的.真实面孔,而秋......

  在秋的作用下叶飞了、花枯了、草衰了、枝断了,他破坏着属于夏的一切,也破坏着夏心里秋的美好。秋的心也被撕碎了。他疯狂的跑着追着,可是他越疯狂,夏就越躲他,从此他再也找不到夏袅娜的身影,再也看不到夏灿烂的笑容,再也听不到夏悦耳的歌声。

  秋天的风越吹越浓,吹散了夏的影子,还有秋的幸福。

故乡的散文8

  这么长时间,等待一场雪,一场故乡的雪。

  洁白的飞雪,空旷的大地,宁静的天空。每每在柔和的阳光下,看着远处山头白茫茫的一片,也许是来此感动,也许是自己装神弄鬼。这份神圣空灵的故乡的雪情,总是给了我静静伫立的原由。

  今天写这些文字,不论怎样的瞻前顾后,少不了那些雪,那些和故乡,和童年搅拌在一起的雪。西北的冬天,远远望去,都是些轻盈瘦小的身躯,都是些天真无羁的欢声,都是些淡妆浓抹的回忆。九十年代的一个腊月,带着冬天的印记,我来到了这个世间,二十几载以来,唯有童年里的雪让我真正的宁静。多愁善感也罢,内敛沉寂也好,人生的感悟,总是离不了自己的性格。

  儿时,凌冽的寒风从哪个熟悉的山头飘来,冬天便一览无余了。隔三差五,总能在漫天飞舞的片片雪花里肆意飞奔。雪好像好多好多,有时,天天飘落,也没有停的意思。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白莹莹一边。隔了夜的雪,翌日更显洁白。踏出去,勤劳的邻人已扫了一条暗黄的小路,堆在两边的雪,失去了光洁。跑啊跑,除了这条暗黄的路,好像什么都是白的,本来,什么本就是白的。挂在树枝玲珑剔透的冰雕,形形色色。覆盖在地上雪,遮盖在屋顶的雪,冻结在灌木丛中的雪,随风飘落在山旮旯处的雪········,满眼的白,满世界的白。

  偶尔,三五成群,或滑雪,或打雪仗,或玩雪,也总是无所顾忌。一位大哥哥,威诱我们抓起一把洁白的.雪,使劲使劲地捏,雪很快成了雪团,冰凉刺骨,但我们不能松手,等着雪团慢慢融化,融化成一滴滴雪水,渗出指缝。冰凉刺骨慢慢达到了极致,然后,感觉手心被大火燎了一般,从指稍烤到了掌心。渗出的雪水浑浊着满手的污垢,滴在了雪上。雪终于消耗殆尽,麻麻的伸开五指,火辣辣一片,犹如不复存在的手指,在挣脱着自己,眼中含着泪花,哭笑不得。呐喊声随风飘荡,此起彼伏,意犹未尽的我们,依然沉侵在雪的世界,洁白不容玷污。故乡冬日的傍晚,随风起伏的饮烟,在雪的照耀下,在雪的欢送下,总是如此的安详、恬静。犹若视死如归的战士,静静的消失在无边的旷野。

  今天突发来感,便搓了这二三个字,我总是在昨日的模糊记忆里为自己找安慰,多多少少有些庸人自扰的意思。时至今日,我也被尘世的繁华洗净了这些“污垢”,自是蓬篙人的感叹早已不复存在。就像这些渗出指稍的雪,落地成泥。故乡搅和这童年,幽幽怨怨地离开,风铃般回声飘荡,撞击着远处挂在枝头的雪花,宛如一首来自远古的曲声,亦幽幽怨怨。我曾经说过,童年和故乡不能分割,他们彼此缠缠绕绕,早已忘了彼此。这场雪,愿能滋润滋润这快干渴的彼此,也算是不忘彼此。

  不同交织的感觉,踉踉跄跄,让我倍感不适。多少生与死的突然来袭,多少爱与恨的莫名冲动,多少雪与风的肆意飞舞,多少童年与故乡的快速变换,终将在暮色降临的夜晚,飞过山头,飘荡在凌冽的天空中,雪花仍在伴随着,忘了彼此。

故乡的散文9

  新年伊始,度过了艰巨的期末考试,马上就要过新年了,过年一般都是孩子们的“天堂”。

  在过年之前,我曾设想过很多新年计划。如与父母好好的到处游玩、全家吃顿团圆饭,还是好好的玩一天电脑。我沉思了,经过三番四次的思索,我决定回家乡。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多么温馨的感觉。

  我真的很怀念故乡,特别是冬天,不管怎么玩都别有一番风趣。童年中最快乐的就数玩雪了!那些雪花飘飘淡淡的落下,总是使人陶醉。使人联想到世界各地,人在此,心却早已随着雪花飘飘自我。那感觉真爽!其实,过年有很多种玩法,有时去亲戚家拜年,正好又可以与小侄儿、下外甥等人玩。把人埋成雪人,在雪地里打滚,看着那一双双冻得通红的小手,赶紧去烤火,其实心里却是热乎乎的。有时父母会给我们这些小孩少许的钱,隔壁家邻居的小孩——丁涛,总是拿着钱去买零食。我们总是亲密的叫他:国宝,熊猫。像我这样的“猴子”通常都是买鞭炮,爆竹等。还记得有一次,我与伙伴们比赛扔鞭炮,其实都是吓唬别人的。勇敢的人往往点燃鞭炮后,迟疑几秒钟再扔,百试百灵,从未受伤。而我呢!拿起鞭炮就扔,伙伴则嘲笑道:“胆小鬼,扔什么扔,等一下嘛!”“碰”我被鞭炮炸到了,这时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手虽然火辣辣的疼,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叶骥最勇敢,居然叫我把鞭炮扔进他的衣服里面。我愣了愣!要我用鞭炮放进我最好的朋友衣服了,我办不到。他大声嚷嚷道:“别犹豫了,快点,干脆点!”我只好把鞭炮慢慢放进他的衣服里。“碰”的一声鞭炮爆炸了,他被炸出了血,明明痛得要命,可还是装做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那样子真酷!威风凛凛,真英雄!

  说到怀念故乡,我也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那篇小说写得具体生动,写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虽然对比过于鲜明,但真的.很不错!比起我来,鲁迅先生更是怀念故乡,比起我来,鲁迅先生更加不幸!毕竟我回家乡的机会很多,则鲁迅先生才回去了一次!

  故乡真的很值得怀念!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故乡不可忘,乡音更不允许忘记,如果我的孩子有朝一日藐视了他的家乡,我第一个把他赶出家门。”对,没错!

故乡的散文10

  我的故乡坐落于227国道线西侧,干旱稀水,故取地方名东上坝村。我租房所在的庄子,二十余户人家,都是王姓,便取名王家庄。村子人少户纯,民风淳朴,勤劳奋进,深受邻村人赞誉。

  在我幼小时,村上人家居住分散,不很集中,村道北侧一丛人家,村道南侧几户人家,村东北边几院人家,村东南头几户人家,十分分散,但都遥遥相望。陌生人到村子找人,总不易找见,拐来转去总迷失方向,村里人见状先引进自家喝水小憩,待陌生人解了渴再引领到需要找的人家。

  村上有四户高墙大院人家,都相距甚远,但又不失亲密交往。有三家是祖上修建留下的,庄墙瓷实宽阔高大,孩子们常搭木梯爬在墙体上面捉迷藏、抓特务、抢山头,疾驰而过,毫不惧色。大院实在太大了,大得有些空阔荒凉,偌大的围墙里仅坐落着数间屋舍,只占去冰山之一角。院墙外面即使有人大声高喊,里面是决然不会听到的。一户是包产到户前生产队的饲养院,搬进后拆除了牲口棚圈,修建了住房,围墙依旧是黄土夯筑而成的高大厚实的土庄墙,深居其中,宽阔安全。

  每至夜晚,村上人便不约而同到高墙大院人家念卷,念卷人皆有村上辈分大有文化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土炕中间摆上小炕桌,备好茶水,念卷人沿炕后墙坐成一排,手捧卷书,手持家什,有板有眼的念起,声音抑扬顿挫,粗细相宜,高低相合,圆润婉转,很是动情,炕下面坐满听众,唱者声情并茂,满怀深情,听者声泪俱下,如痴如醉。唱完一卷,略作调整,或唠家常,或讨论卷书里的戏情,有甚者竟然被卷书里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所震撼所打动所感染,一把鼻涕一把泪,泣不成声,伤心欲绝,悲痛至极。在邻座大爹大妈的规劝下,方止住哭声,控住悲情,慢慢的恢复常态,有说有笑的唠起开心事,卷书里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早已抛却脑后。卷书不太丰富,数量相当有限,案头常摆放七八卷,卷书封面也已皱皱巴巴,伤痕累累,有的已重复粘贴修缮过,依旧传来游去的不得闲置。卷书始终都在不停的流动,村里村外借来借去的,大都是老旧的卷书,不曾有新的卷书出现过。虽然版本有限,故事陈旧,但家乡人久念不厌,久唱不倦,乐此不疲。歇息一阵后,若听众兴致不减,继续听卷的呼声较为强烈,念唱卷书班的人会抖擞精神,声情并茂的再念唱上一卷,直直念唱到夜已深沉,寒气微袭,身心倦困方踏着微微的月光和密集的犬吠声散场回家。

  念唱卷书的场地不固定,常在几户高墙大院的大户人家轮流设场,每至黄昏时分,四家大户人家有意设场的便早早备好茶水座位,将念唱卷书的班子请回自家,一边喝茶抽烟喝寡酒,一边等待村民的到来,待备好的座位已满,念唱卷书的班子即可开始念唱。平日如此,逢年过节也是如此,只是节日里散场的迟,气氛异常活跃热闹。也有不念唱卷书的时日,假如到了农忙时节,村上遇到大事,或者念唱卷书班的人有时不能凑齐,皆不念唱卷书。对于孩子们而言,念唱卷书那是大人的事情,孩子不会太在意,不会太着迷,不会太期盼,偶尔露露脸面仅此凑凑热闹而已,但都不会久留,也不会候场。

  四户高墙大院的大户人家宽敞的院落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和天堂。每天晚饭后,村上的孩子们不约而同结集到念唱卷书人家的大院里玩游戏寻乐子,大人们不大理会,好像孩子们就该玩耍,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不玩耍就不像孩子。玩耍的游戏五花八门,有老的生厌的,有新的现学的,但都玩得尽兴开心认真。也有玩捉迷藏不慎被狗咬伤或被狗惊吓的,也有玩打仗被土块在脑袋上打了血泡的,大多哄哄就又和好玩上了,也有家长找来带走的,但家长都不凶,不骂人,不指责,带走自家处理了事。次日照旧如约玩耍,照旧玩的昏天地暗,精疲力竭,直至大人听完念唱卷书寒气入命,方才意犹未尽的跟在大人屁股后回家,也有玩累了或者玩闹了早早悄悄回家歇息的。在不念卷书的时候,孩子们照例集结玩耍,只是不在高墙大院里,只能在村子周围村道里玩耍,也有在同伴家院落里玩耍的,大人素来不干涉,玩耍的都很快乐都很尽兴。

  庄户人家大都不富裕,家境差距不大明显,养骡的,就不养驴,养牛的,就不置办农具,有车有农具的就不养牲口,农忙时节,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养骡的出骡,养驴的出驴,养牛的出牛,有车有农具的'出车和出农具,没牲口没车没农具的人家就出劳力,左邻右舍自动搭对儿组伙儿,男人挑重活做,女人拣轻活干,老人留守在家照料孩子备好饭,泡地、耕地、播种、收割三五日便结束停当,没有掉队没有落下的,啥农时做啥活,个个争气,个个起劲,家家奋进,户户俭朴,日子过得实在快活。谁家有喜事了,那家有丧事了,不用礼请,不用招呼,家家出人,户户出物,按照村里的习俗,大小事宜,里里外外料理的停停妥妥,井然有序,不伤大雅,不碍民风。村上谁家的孩子在外面惹事受欺负了,村上也会家家出人商讨解决,了解清事情的真相后,该赔偿便赔偿,给认错就认错,毫不含糊,毫不马虎。若是占理受委屈了,一点也不迟疑也不讹诈,秉公办理,绝不退让绝不手软。左邻右舍,公婆儿媳也有拌嘴骂架闹矛盾的,但都不结仇不记恨不过夜,拌过嘴骂过架闹过不愉快结束就消失,没人提及,没人顾忌,饭点了,一家人围桌吃饭,爹是爹,娘是娘,哥是哥,嫂是嫂,儿媳是儿媳,叫声亲切而脆响,没有半点含糊,说说笑笑中便又和好如初。邻居也不忌讳,闹过就闹过了,该谝慌的谝慌,该打牌的打牌,该蹭饭的蹭饭,笑声不断,话语不绝,丝毫不别扭不生分。村里来了小偷,一呼百应,老妇幼齐上,小偷闻声而遁,不敢再犯。闲暇时间,老妇幼同乐,念卷书,听故事,做针线活,打牌聊天玩游戏,从不,素来没有人过。也有喝酒助兴的,喝大了倒头就睡,喝晕了的玩笑不断,猜拳声不绝,不乱方寸不乱规矩,也没有胡咧咧骂东吼西砸摊子的,尽兴了便各自回家歇息。

  后来,县乡村搞新农村建设,家乡人竞相参与,两年时间开通了村主干道,拆除了不符合规划的危旧房,在规划区修建了新瓦房,在原址新建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计新颖的新农村。在修建中,家家积极行动,户户踊跃参与,倾力修建高标准住宅,没有退缩的,也未甘心落后的,白天夜里,常有小轿车出入,常有大小商贩往来做生意,新建的新农村美丽如画,处处充满设生机和活力。

故乡的散文11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不错的帖子,问你看过最心酸的一句话是什么,当然有很多很多不错的答案,但最让我触动的是有一个人说:“我考了那么多的试原来是为了离开家,从此故乡再也没了春和秋,只剩下匆匆来去的冬夏。”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我热泪盈眶,我仿佛看到了这么多年的自己。我也许久不曾见过故乡的春秋了,久到让我有时候都错以为故乡只有匆匆来去的冬夏。

  我是一个在乡间田野间长大的孩子。在我12岁之前,我的记忆里一直都是清甜的稻花,金黄的麦田,田间的泥鳅,花间的蝴蝶......那些日子太长太长,长到我已经把这种日子视为理所当然。渐渐的我有些厌倦,我想离开,我想去大山外的城里看看。12岁的时候,我终于得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机会,为了我的未来,为了我能上大学,父母决定送我去城里读书。我很开心,很兴奋。那时的我不知道,我跨出家门的'那短短一步,此后的许多年里我用尽全力也再不曾迈回去。从此我的故乡也没了春秋,只剩下匆匆来去的冬夏。

  我在城里读了初中、上了高中。整整六年,我再也没见过故乡的桃花满园,没闻过梨花芬芳,没见过春日里翩翩起舞的蝴蝶,没见过丰收的稻谷和金黄的麦田,没见过人们丰收的喜悦。甚至连冬日的梅花也见得少了。他们告诉我,说我长大了,是啊,我长大了!我长得好大了!

  去城里读书的第一天,我就告诉我自己,我要加油,我要留在城里,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我努力学习,我拼命成长。春去秋来,我已经记不清了,记不清我做过多少张试卷,写过多少支笔;记不清我付出的努力,记不清我倔强的坚持。那些冷硬冰冷的时光里,我什么也没有,我唯一拥有的就是宿舍那张小小的床。它承载了我整整六年沉重的思念和记忆里所有的悲欢。

  终于,我毕业了。我经历了高考,做完了或许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几张试卷。它们是那样的轻薄,但它们却承载了我这么多年来厚重的青春和我对故乡绿水青山的愧疚。我回家了,我终于得以和故乡有一段短暂的重逢时光,不用再来去匆匆。我终于近乎完整的经历了它的夏天,它是那样的炽热和热情。我看到午后热辣的阳光肆无忌惮的洒在故乡老旧的土墙上,那么直接,那么的无所顾忌,那么的生机勃勃。我多想多想再看看她春日里绽放的新花,看看秋天纷飞的落叶,看看初冬的点点白霜。可是,我还要去上大学啊。是啊,我终于上大学了!

  我终于上大学了!我终于实现了儿时最简单最宏伟的愿望。我很开心,父母也很开心。但我明白,从此我或许连故乡匆匆的冬夏也不会再拥有。我长大了。我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我的学识不断的积累,我已经成为我那个农村小家庭里最有文化,文凭最高的人。我实现了我们那个小山村里许许多多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但我却永远失去了我的故乡,失去她美丽的四季,失去她丰厚的馈赠,失去她永远明亮动人的容颜。

故乡的散文12

  大概是因为岁数大了,时常怀念故乡。

  我的故乡四面环山,三面环水,是个不足十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六十年代以前,城里都是平房,几条主要街道呈井字型纵横交错,虽不宽,但很整齐。县城虽然只有三四万人,但也是方园百里内数得着的集镇了。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城东南一个叫山东会馆的地方,房子东侧不足二百米就是葱郁的青山。县城四周的山,除了东北角的高丽山以外,都不很高。因为是盆地,小城风不大,但是有雾的天数比较多,尤其夏季,时常是大雾弥漫,乳白色的浓雾将山野、河流、小城全笼罩住;雾小的时候,淡淡的雾气轻纱般在半山浮游,飘飘渺渺的,非常美丽。冬季也有雾,但只局限于早晨的江面上,太阳一出,很快就散去了。降雨也比较多,即使现在,看天气预报时我发现,长白山地区经常有降水。冬天雪比较大,雪后家家户户就把雪堆在路边,路上跑的都是马爬犁,有雪也不要紧。雪硬了,人们就在上面走。春天积雪融化路上经常跟小河似的,没化的雪像稀泥一样稀软,到了晚上,街上又冻上了一层薄冰,水少的地方是薄薄的冰,水多的地方上面是一层薄冰,下面是黑黑的水。早晨上学的男孩子们都喜欢在冰上走,还故意把冰踩碎,不小心就把鞋湿了。

  常言说靠山吃山,因为住在山区,山菜野果特别多。春天是吃山野菜的季节,刚开化的时候吃荠菜、婆婆丁和小根蒜,五六月份就能采到大叶芹、剌嫩芽、猫爪子、蕨菜、薇菜了,尤其是蕨菜和薇菜,真是人间美味。而秋天则是采蘑菇、打松籽、捡核桃、摘山葡萄软枣子的季节。山里的美味多,上山采这些东西的滋味更美。当你在山沟里发现一大片蕨菜,当你在草丛中找到一块又一块蘑菇,当你在林中看见一架软枣子,没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事了!

  我的故乡是松花江的发源地,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环抱着故乡的土地,它们的几十条支流在山间奔流。故乡的地下水特别丰富,有时在山沟里挖一个坑,就出现一个泉眼,县城的西面有西江,东面北面有东江与北江。西江边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离开家乡前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我都时常到江边漫步。上初中以后我学会自己洗衣服,夏秋之季每周日都要到江边去。洗衣服的人很多,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江边的石头上、小树上、草地上晾晒着洗过的'床单衣服之类,花花绿绿的。江水澄清见底,凉瓦瓦的,脚泡在里面很舒服。

  我的故乡是中国人参之乡,人参产量与质量在全国都屈指可数。每到秋天,县土产公司都要收购大量人参,因此要雇用大量人工涮洗人参。把人参上的泥土涮洗掉,这在故乡有个词,叫涮水子。涮水子一般从中秋节前后开始,地点就在西江边,我曾无数次看见这个景象。女人们沿江边一字排开,只见她们手中的刷子不停挥动,雪白的人参娃娃在她们胸前跳荡。十、一以后,天已经有些冷了,水很凉,有时江边还会结上一层冰碴,妇女们似乎不觉得冻手,边涮边说笑着,那是一个十分动人的情景。她们的手都冻得通红,但绝不裂口。这就是人参的功效了。

  故乡美丽而又富饶,离开故乡越远越是想念。

故乡的散文13

  故乡的风,拂过我的秀发,飘逸着醉人的芳香,我从弄堂口走过,油纸伞下,清涩的初恋,被风吹得支离破碎。

  哦,故乡的风哟,拂过我的心,山间地头的蒲公英飞扬着我童年的几多梦想,回眸间,阳光折射得灰飞烟灭。

  风起时,我酣然入睡,长板凳石板条,承载着几多童趣,几多思念,被风吹皱,四季的旋律演绎着缤纷的情愫。

  故乡的风哟,你是春的缔造者,你是季节的弄潮儿,你是人间的造物主。你总是蕴着温馨和湿润,在无叶的枝条添点点新绿,在枯竭的草丛撩燃星星绿源,在无花的枝头缀朵朵花嫣。故乡的风哟,常把嫩绿的春吹得醉人,把青碧的夏吹得腼腆,把金黄的秋吹得潇洒,把灰褐的冬吹得深沉。

  故乡的风哟,常常把白云吹得悠闲,把细雨吹得多情,把松涛吹得欢乐,把竹林吹得浪荡,把桔柚吹得天真羞涩,把田野吹得神采奕奕。故乡的风哟,吹弯了举在秋天头顶的利镰,吹佝了父亲的腰,吹白了父亲的头发,把父亲吹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故乡的风哟,常常把涧流溪水拔得亮响,把燕子描成谱点巧妙地落在几痕电线上,燕语清脆;把老牛吹得“哞哞”,声声沉重而悠长,激越而悲壮。一个旖旎的故乡扎下了深深的第一犁,故乡的风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故乡的风哟,吹得“布谷”声声,吹醉夏夜蛙声一片,黄昏雀啾一掠,晌午蝉鸣一树;吹欢一巷犬吠,一笼鸡鸣……

  故乡的风哟,常常把山伢子的纸鸢吹得比天还高远,把老爷爷的胡子吹成一种得意,把老奶奶的眼神吹成一种惬意。故乡的风哟,吹弯了太阳和月亮,常常把山妹子的.裙角和歌声揉成山哥哥的一种思念,一种梦幻。

  故乡的风哟,吹燃了满山的红杜娟,吹纯了漫岭的油茶花,吹得山花浪漫层林尽染。故乡的风哟,吹翻了潘多拉的魔盒,疯了人间;掀翻了荞老爷子的酒坛,醉了人间。

  故乡的风,是一种难舍的情怀,是一种古老的意念,人世百态风物宜长。故乡的风哟,常常把多情的小伙子吹成一树红枫,把待嫁的姑娘吹成一种相思,人比黄花廋。待到风起时,大红的花轿浪在山间小路,爆竹把新娘子的心炸得开成了花,昨日梨花带雨,今朝人面桃花,吹拉手把整个山村吹得红红火火。

  故乡的风哟,故乡的风……

故乡的散文14

  静坐屏前细思量

  苦思冥想痛断肠

  昨日风雨今日殇

  思前想后无主张

  甜歌灌满我耳旁

  眼前人来车又往

  烦烦烦

  仰望星空问月亮

  月亮爷爷遥相望

  告诉我快回梦乡

  梦乡有座温馨房

  房内有位好情郎

  你快去里望一望

  保准叫你心坎亮

  我即刻收拾背行囊

  坐上宝马回梦的乡

  山清水秀好呀风光

  天上人间有何两样

  耳边的歌声还在唱

  悦耳动听特别嘹亮

  爽爽爽

  我终于找到了方向

  我朝思幕想的地方

  透过车窗向前方望

  远方有座漂亮的房

  鲜花青竹围城的.墙

  这分明是我的天堂

  我心中美丽的故乡

  瞬间来到我心房

  迎来一位好儿郎

  英俊潇洒帅摸样

  真像古代小皇上

  彬彬有礼对我望

  我觉心里滚发烫

  甜甜甜

  美丽的梦想终于实现

  我们相互拥抱爱不完

  亲亲我我互诉心中言

  甜歌绵绵回响在耳畔

  枝头上的喜鹊渣渣唤

  我终于找到爱的源泉

  原来爱就是这么简单

  何必日夜在红尘熬煎

  我要穿越时空回梦园

  让黑夜永不会再孤单

  让迷茫的心找到归宿

  找到回家的路我爱的家园梦的故乡

故乡的散文15

  故乡就像老酒一潭,总是有品不完的香醇,而且随着时光的荏苒,让我记忆尤新,记忆如同就在眼前。

  小桥流水,老树昏鸦,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记忆里旋转。

  父母的唠叨,爷爷的叮咛,乡邻的善意都夹进书本里专研。

  故乡的孩童,稚嫩的笑脸,空旷的校园,先生的高高举起的教鞭,都在我的心里、梦里幽梦帘帘。

  故乡的干净的小院,清新的菜园,蛮诱人的李子树,篱笆墙上牵牛花的那一抹幽蓝,以及一头葵花出墙来,那随日而转的娇艳的笑脸

  掏粪工张老头的牛车吱嘎吱嘎地走过,孩子们像见了瘟疫一样逃窜,捂着鼻子飞跑,嘴里不住地“真臭啊”大喊,往往这时候,先是给地主扛活后来当了社会主义的生产队一名掏粪工的张老头都会哈哈大笑,把个牛车打个飞跑,牛车上铁罐里的污物几乎要外渐。

  月光下,一曲信天游响遍了整个村屯,这意味着生产队来了大喇叭,下乡放电影的来了,于是乎,村里男女老少齐聚小学校园看漏天电影。记得,村里还来过说书的、唱戏的、耍猴的、演杂技的,在那个贫瘠年代,这些个取乐噱头,都是老乡们享受的精神生活的大餐。

  那都是谁家的`小女孩儿,怎么都是那么的好看?天真无邪地叽叽哇哇地耍玩,尽管是在冬天,也没有严寒能阻挡住孩子们天真的追赶。打雪仗、滑冰车、打陀螺、捉迷藏玩得好嗨!

  故乡的映像不断地在我的记忆力翻新,故乡的想念,像汩汩的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那么多动人的故事在我的世界里缱绻缠绵,那么多的山水都如画如诗的一幅幅一篇篇,我在竭力地装帧我故乡的画卷。无论是一次的野外涉水,亦或是一次的旅游登山,都曾经给我留下那么多的流连。走进记忆的河段,九曲十八弯,山水依恋,故乡眷恋,举目远眺星空,夜难眠

  那记忆,怎么都是那么亲,渐想渐暖。

以上故乡的散文的内容,由互汇语录网搜集整理分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