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趣练习题及答案(锦集11篇)

2024-11-09 21:18:45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童趣练习题及答案(锦集11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趣练习题及答案,本文共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趣练习题及答案

篇1:《童趣》练习题及答案

《童趣》练习题及答案

童趣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归纳文中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捉虾蟆,鞭数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没有鞭死虾蟆,只是驱之别院,这又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①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日;草间;癞虾蟆吞二虫,后被我驱之别院。

2、因为我正在出神地观察二虫斗草间,也含有为小虫复仇的'心理;我是爱小动物的,驱之别院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意对即可)

3、①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

②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篇2:童趣练习题及答案

童趣练习题及答案

1.从基础做起,注音:

明察秋毫( ) 壑( ) 癞( ) 鞭( )

2.沈复,字______________,长洲(现在______________)人,清代____________,童趣 练习题1。

3.据原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鹤唳云端,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第三自然段: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个小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见二虫斗草间。

6.让学生听录音,概括出文中描绘了几件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8.弄清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2)又留蚊于素帐,徐喷以烟。(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以虫蚊为兽。( )

9.弄清加粗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细察其纹理( ) (2)昂首观之( )

(3)使其冲烟飞鸣( ) (4)常蹲其身( )

(5)观之,兴正浓( ) (6)驱之别院( )

10.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1)明察秋毫 (2)藐小

(3)怡然自得 (4)庞然大物

11.简答题: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举例说明)

(2)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并说明原因,语文试题《童趣 练习题1》。

12.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趣事,请你学着运用记叙、描写的'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说出自己童年的一件或两件趣事。

参考答案

1.háo hé lài biān

2.三白 江苏苏州 文学家

3.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徐喷以烟 青云白鹤观 怡然称快

4.略

5.(1)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2)常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3)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6.帐中嬉蚊 神游丘壑 鞭驱虾蟆

7.(1)见/……必/……故/……

(2)……则/……/果然……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作/……

(5)见/……庞然大物/……,盖/……

8.(1)自己 (2)慢慢地 (3)用鞭子打 (4)把……当作……

9.(1)代藐小微物 (2)代夏蚊 (3)代蚊子 (4)代自己 (5)代二虫

(6)代虾蟆

10.略

11.(1)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举例略)

(2)略(言之成理即可)

12.略

篇3:《童趣》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童趣》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徐喷以烟

③怡然自得 ④鞭数十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3】.写出两个本文产生的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小题4】.文中所写的几件事无不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如观蚊如鹤.神游草丛等,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80字左右)

答案

【小题1】(4分)①所以;②慢慢地;③愉快的样子;④用鞭子打。

【小题1】(6分)①心里所想像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②舌头一伸,两只虫子都被它吞到肚子里去了。

【小题1】(4分)明察秋毫.庞然大物,造句略。

【小题1】(6分)答案略。要求体现想像力,语言生动,叙述通顺。

篇4:《童趣》练习题参考答案

《童趣》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为加粗字注音。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童趣》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代文学家。他的字

是 ,号是 。

3.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项为之强: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果如鹤唳云端 兴正浓

4.翻译下列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

5.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6.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7.请从文中找出两条成语。

8、体会作者所回忆的童年趣事,你认为对孩子而言什么是最宝贵的?对成人而言什么是最宝贵的?

参考答案:

一、1.yí pánɡ lài há ma jiānɡ?

2.《闲情记趣》 沈复?清代?三白 梅逸

3.脖子,颈项 安适、愉快的样子 未染色 正 用鞭子打 赶走?果真 兴趣

4.(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

(2)把草丛当作树林

5.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观蚊如鹤的`画面)

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神游山林的乐趣)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观癞蛤蟆吃虫和便打蛤蟆的情景)?

6.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7.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8. 想象力,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是重要的。

篇5:《童趣》同步达纲练习题及答案

《童趣》同步达纲练习题及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miǎo( )小

② bá ( )山倒树

③ 童 zhì( )

④ 丘 hè ( )

⑤ qū( )之别院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② 项为之强( )

③ 鹤唳云端( )

④ 以土砾凸者为丘( )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

① 项为之强_______

② 故时有物外之趣_______

③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_______

④ 能张目对日_______

⑤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_______

⑥ 捉虾蟆,鞭数十_______

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默写。

① 夏蚊成雷,_____,心之所向,_____,_____。

②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_____,忽有_____,_____,盖一癞虾蟆,_____。

六、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 “群鹤”指的是什么?“我”是怎样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文中表现了怎样的童趣?通过哪些事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⑴。”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⑵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⑴ 彘(zhì):猪。

⑵ 特:只是。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A、曾子之妻之市 之:______

B、顾反为汝杀彘 反: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欺侮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成功的教育。

B、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会不相信母亲,这样做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C、母亲欺骗儿子,而儿子不得不相信母亲,这不是大人该做的事情。

D、母亲欺侮孩子,而儿子却不得不相信母亲,这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答案】

一、① 藐 ② 拔 ③ 稚 ④ 壑 ⑤ 驱

二、① nǐ ② jiāng ③ lì ④ lì

三、① 通“僵”,僵硬的意思。 ② 指超出事物本身。

③ 慢慢地 冲着 ④ 张开

⑤ 正 ⑥ 用鞭子打

四、① 形容人精明细致,能洞察事理。 ②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③ 体积庞大的东西。

五、①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②兴正浓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六、① 指的是夏天成群的蚊子。“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② 文中主要表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童趣,揭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通过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几件事表现出来的。

七、① A、往、到 B、回来

② B

篇6:《童趣》练习题

《童趣》练习题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 ) (2)鹤唳( ) (3)土砾( )

(4)丘壑( ) (5)癞蛤蟆( ) (6)藐小( )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以丛草为林( )( )

(5)方出神( )

(6)兴正浓( )

(7)驱之别院( )

(8)则或千或百( )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六、用课文原句填空。

1 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拔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倒之“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八、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篇7:童趣的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句中加粗的字注音,童趣 练习题2。

①项为之强。( )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 )

③盖一癞虾蟆。( ) 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

2.根据下面提供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 ②超出事物的本身。( )

③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 ④未染色的帐子。( )

3.你能根据下面句子中数词的使用情况,总结一下这几个句子使用数词的规律吗?

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盖一癞虾蟆。

4.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5.填空

①默写句子。

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山倒树而来。

②文学常识。

《童趣》节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 代文学家。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7.选文第②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①②段间有什么关系?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10.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

(二)

游趵突泉记(节选)

曾有独起卓立、首耸发竖,若与山峰竞其高下,如趵突泉者哉?……呜呼,同一水耳,谁实使之然邪?岂润下之名水不乐居,故以至柔之质而发为至刚之概,以自见其奇邪?抑水亦有不平于中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势不可遏,如荆卿悲歌,渐离击筑,壮士发冲冠时邪?

1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①同一水耳。( ) ②壮士发冲冠时邪?( )

③排空直上,势不可遏。( ) ④渐离击筑。(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曾有独起卓立、首耸发竖,若与山峰竞其高下,如趵突泉者哉?

②以自见其奇邪?

13.是什么力量使趵突泉成为这样呢?作者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14.作者写泉水不可遏制的情势时,联想到历史上哪些人的壮举?

15.令人遗憾的是,三百年前趵突泉的这一奇观已不复存在,我们怎样做才有可能让其恢复昔日风采?

(三)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语文试题《童趣 练习题2》。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抚节:打着拍子。抚,通“拊(fǔ)”,击打。节,一种打拍子的乐器,用竹子编的。

16.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秦青弗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 ②饯于郊衢 ③未穷青之技 ④自谓尽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8.翻译“薛谭乃谢求反”。

19.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20.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请简要谈谈。

三、写作

21.请用一段话,写你童年时代的某种生活体验。(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①jiāng ②lì tū ③há má ④shù

2.①怡然自得 ②物外 ③秋毫 ④素帐

3.省略了量词,数词直接修饰限制名词。

4.①见到微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细密之处。②夏天的蚊子嗡嗡地像雷声一样,我便把它们模拟成在天空中飞舞的仙鹤。

5.①兴正浓 忽有庞然大物 ②《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沈复 清

二、(一)6.树林、野兽、土山、大沟。

7.兴正浓 方出神 呀然一惊 神定

8.第①段的环境描写为第②段做了铺垫;第②段在第①段的基础上叙事,在内容上与第①段是承接关系。

9.他恼恨之极,用鞭子打它表示惩罚。一是因为癞虾蟆伤害了两条无辜的性命,二是因为破坏了自己的情趣。他没有处死癞虾蟆,说明他处置有度,同时说明他有恻隐之心。

10.答案提示:如看成群的蚂蚁爬树,私拟行军的队伍等,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11.①罢了 ②头发 ③控制 ④乐器

12.①你曾经见过突起直立、高昂其头,似与山峰争个高低,像趵突泉那样的吗?②来表现它自己的奇特吗?

13.“岂润下之名水……壮士发冲冠时邪?”

14.荆轲悲歌高渐离击筑,以及他们怒发冲冠。

15.增强环保意识,珍惜水资源。(意思对即可)

(三)16.没有 17.D

18.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19.知识无穷,学无止境。(或学习必须谦虚,不可浅尝辄止)

20.有。是他知错能改,变骄傲自满为虚心求教的态度。

三、21.写作提示:抓住某一生活片断,突出童趣即可。

篇8:《童趣》的基础知识练习题

《童趣》的基础知识练习题

1.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鹤唳云端 童稚

项为之强 土砾

miǎo 小之物 páng 然大物

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

2.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______ 、_______ 、________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②“_________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和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阅读《童趣》,回答问题。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明察秋毫 ( ); ②物外之趣 ( ); ③昂首观之 ( ); ④鹤唳云端 ( );

⑤项为之强 ( ); ⑥凹者为壑 (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文中“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儿童怎么样的心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学 奕

孟子

奕①之为数,小数②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③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①奕:古代一种围棋。 ②数:技艺。 ③奕秋:善奕者,名秋。 ④为:谓,说。)

6.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 ) 鸿鹄将至( )

7.用“∕”划分朗读节奏。

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

8.解释加点的字。

①通国之善奕者也;②惟奕秋之为听;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9.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10.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11.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略 阅读理解 3.略。4.略。5.略。

拓展运用 6.huì;hú。

7.使奕秋∕诲二人奕。 8.擅长;只、单;弓箭;共同。9.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11.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篇9:《童趣》阅读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云趣。

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 (2分)

(1)余忆童稚时( zhì ) (2)见藐小之物(miǎo)

(3)拟做 (nǐ) (4)怡然称快(yí)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张目对日 (太阳 ) (2)昂首观之(抬,仰)

(3)鹤唳云端 (鸟鸣) (4)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明其作用(2分)

小题5:用原文填空 (3分)

只有“明察”“细察”,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写观察本领的句子是 ,写观察习惯的句子是 ,写观察收获的句子是 。

小题6:你曾有过“物外之趣”吗?回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zhìmiǎonǐ yí (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1)日 ( 太阳 ) (2)昂(抬,仰)

(3)唳(鸟鸣) (4)观(景象)(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总领全文(2分)

小题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空1分共3分 )

小题1:略(3分)

小题1:试题分析:做给加点字注音的题目要注意形似字,更不能字读半旁音。“稚”不能误读成“维”;“藐”不能误读成“貌”;“拟”不能误读成“似”或“以”;“怡”不能误读成“殆”或“台”等。

小题1:试题分析:“日”太阳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日光”;“昂”抬,仰“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高”;“唳”鸟鸣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眼泪”;“观”景象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看”。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之”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所向”名词短语,指想像的景象;“则”连词,那么;“或”连词,或者;“果然”副词,真的,果真。最后把语言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可知,答题要到全文内容中寻找,二至四段每段一件事。第二段写观蚊如鹤之趣;第三段写神游山林之趣;第四段写鞭打蛤蟆之趣。这三种趣事都是因为“我”小时候“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结果,都是“物外之趣”。文章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故时有物外之趣”来写,所以,文中的主旨句是:故时有物外之趣,在文章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小题1:试题分析:填写时除了要注意“明察秋毫、藐小、纹理、物外”等词语的正确书写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口语“观察本领的句子、观察习惯的句子、观察收获的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物外之趣”指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只要留心生活一定会有“物外之趣”的。叙写时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和整个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如:有一天,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到院子里去玩,忽然看见那儿有一堆蚂蚁在搬食物,我突发奇想,拿出了一个“尖叫”水瓶,灌满了水,去撒蚂蚁,它们被我困得无处可逃,十分有趣。

篇10:《童趣》阅读答案

童趣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 (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篇11:《童趣》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A.余忆童稚时()B.鹤唳云端()

C.徐喷以烟()D.青云白鹤观()

小题2: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分)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2分)

小题4:选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2分)

小题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我B、鸟叫C、慢慢地 D、景观

小题2:示例:明察秋毫、怡然称快

小题3:①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②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小题4:将夏蚊拟作白鹤之趣。(观蚊如鹤之趣)⑵

小题5: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小题1:

试题分析:“余”在古文里除了用于第一人称,还有“剩余”的意思;“观”在古文中有“看”“认为”“景物”等意思,本句中是“看”。

小题2:

试题分析:两个成语,知道一个“明察秋毫”,即写出,另一个可根据成语大多是四字词的特点,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小题3:

试题分析:“项”指“脖子”(有诗“曲项向天歌”);“强”,通“僵”,意为僵硬;“故”,所以;“时”,经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所感受到的乐趣。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中写到,孩子将眼前物想像另一番景象,孩子已经忘了眼前什么物,而身临其境在想像的景象中,倍感趣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

小题5:

试题分析:很多趣味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来自欣赏者自己的内心。好奇、想像力丰富是孩子具有的特点,所以孩子很容易获得“物外之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