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乡土游戏(精选19篇)

2024-11-10 15:51:19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乡土游戏(精选19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乡土游戏,本文共19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乡土游戏

篇1:钱币游戏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钱币游戏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有友情要出租》讲的是有一只大猩猩没有朋友,很孤单,于是他想到通过“出租”友情的方式为自己寻找玩伴,即他陪别人玩1个小时,对方就付给他几块钱。小姑娘咪咪对此很感兴趣,向大猩猩“租”了友情,两个人玩在了一起。既能交到朋友,还能收获“钱”,这把大猩猩高兴坏了。可后来咪咪要搬家了,不能再来玩了,大猩猩开始想念她。直到有一天正好碰见咪咪在搬家,大猩猩原本想对她说他要免费“出租”友情给她,可咪咪再也不能回来了。大猩猩还在等待他的下一位朋友。

这本图画书深受幼儿喜爱,他们不仅模仿书中的猩猩出租友情,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出租图书、玩具等游戏。受此启发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钱币游戏。

数钱币

活动初期,幼儿每人分别带来了总价为30分的硬币。看到各自拿来的硬币,大家围在一起兴冲冲说开了。

“我带的是4个5分、3个2分、4个1分。”“我带的是2个5分、5个2分、10个1分。”“我有10个钱币。”“我有1 7个钱币。”“我的新,你的旧。”“我带的是30分。”“我带的也是30分。”

在观察和争论中,幼儿不仅发现大家带来的硬币的不同之处:面值、数量、大小、生产年份、新旧程度,也发现了相同之处,即总钱数相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钱币,幼儿还把自己观察到的详细记录了下来。有人按拿到的顺序把每一枚硬币都画了下来,还写上了面值、生产年份;有人先把硬币分类,把每一类硬币放在一起,再一一画下来;还有人先分类,再把记录单按类分好格,再依次画下每一类的面值,再按类统计个数,俨然一幅初级的.统计图表。

装硬币

大家带来的硬币有用盒装的、用塑料袋装的、用纸包的、用瓶装的。很快幼儿就发现了问题:“用纸包硬币不行,不结实,纸一破钱就丢了。”“手拿着也不行,没法参加别的活动。”“用袋子装也不太好,袋口一松,钱就掉了。”“没盖的瓶子也不好,瓶一倒钱就掉了。”

“那怎么办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幼儿,孩子们自有主意。修修说:“用有盖的瓶子装,盖还要紧,但不能用玻璃瓶,一摔就碎。”安安一听立即反对:“我的瓶子就是玻璃的,摔也摔不坏,因为它是钢化玻璃的。”说完真的把瓶子摔在地上,演示给大家看。“哇,真的摔不坏!”通过安安的验证,幼儿知道了钢化玻璃很结实。“可以用塑料瓶,摔不坏。”“也可以用铁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我的瓶子没盖怎么办?”好好犯难了。“那你做个盖不就行了。”子硕说。“对,用纸就可以做盖。”小雨说着找了一张废纸团好后塞在了瓶口,还真行!

就这样,幼儿通过讨论,自己发现了用具的问题,并通过争论、比较、试验,认识到哪些用具适用,并想办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租图书

硬币的问题解决了,幼儿开始玩出租图书的游戏。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一起讨论出每本书的租金分别为1至4分,并做好价签。起初因为他们手里的硬币都有独立的1分和2分,所以在租1分和2分的书时游戏进行得很顺利。但很快就遇到了问题:要租4分的书,没有4分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幼儿一起讨论解决。开天首先发言:“可以用两个2分,2分加2分不就是4分了吗?”受他的启发,闹闹恍然大悟:

“还可以用1个2分,再给2个1分,这样合起来也是4分。”“对呀!”大家一下兴奋起来。畅畅却坐在那里愁眉不展,我走到她身边一看便明白了原因:畅畅手里只剩下3个5分。

“那畅畅应该怎样租4分的书呢?”我问道。大家一时没了主意,我抓住时机启发道:“我去商场买了8元的果冻,手里没有8元钱,但有10元钱,能不能买果冻呢?…能,可以找钱呀!”“对,咱们租书也可以找钱呀!”修修茅塞顿开,“可以给5分,找1分就行了!”“5减l等于4。 ”

“救”钱币

“老师,我的硬币掉到墙缝里了!”小西着急地告诉我。我看到夹缝里的硬币,并没有直接帮幼儿取出,而是把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了幼儿,立即组织大家抢救,幼儿立即来了兴趣。开天拿来尺子,可太短够不着。安安想用手,可手太大,进不去。圆圆想出一个主意:用吸铁石吸。大家觉得这个主意很好,有几个孩子立刻去科学区拿来吸铁石,可怎么也吸不起来,是不是因为吸铁石离硬币太远了?他们又使劲往下够,吸铁石和硬币只隔了一层薄薄的墙皮,可还是吸不起来。

幼儿有些不明白了。他们用吸铁石吸起了地上的大头钉、订书钉,为什么吸不起硬币呢?开天拿着吸铁石和一枚硬币反复尝试。其他幼儿也开始尝试,还真吸不起来,这可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难道硬币不是铁做的吗?”“还真可能。”“那会是什么做的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怎样才能知道硬币是什么做的呢?”我引导大家开动小脑筋。幼儿想到了问家长、查图书、上网搜等不同的办法。第二天,他们兴奋地带回了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的硬币都是分币,是用铝合金做的,所以磁铁是吸不起来的。幼儿还通过科学区的实验操作感知到:有些1角、5角、1元的硬币是能被吸起来的,因为它们是铁镍合金做的;但有些又不能被吸起来,因为它里面的成分不含铁,不同年份的硬币成分可能会不同。

租借玩具

活动末期,幼儿又想出了租借玩具的点子。该怎样租借呢?好好说:“就跟借书一样,每样玩具都写上价钱呗。”“可写多少呀?”大家又开始了争论。媛媛说:“花线2分钱1根。”丽丽说:“太少了,应该给5分!”修修说:“花线得两个人玩,5分不好给。”小西说:“可以一个人给2分,一个人给3分呀。”开天说:“一个人给的多,一个人给的少,这样不公平,还是应该一样多。”“那你说怎样才能一样多呀?”月月追问道。“可以租4分,一人2分不就一样多了吗?”“对呀!”修修赞扬道。这番争论让大家意识到,出租的价格要考虑到人数。

闹闹看到大积塑箱子说:“箱子里的玩具多,是4个人玩的,一人1分,应该租4分。”康康说: “4分少,一个人才出1分。”修修说:“这箱玩具我们都喜欢玩,应该贵一点。可以一个人出2分,2分加2分是4分,4分再加2分是6分,再加2分就是8分。”开天说:“花线和大箱子都是一个人出2分,不公平,大箱子的玩具比花线的好玩多了。”“那你说多少钱?” “你可以一个人出3分呀,那样就公平了。…一人出3分,4个人出多少呀?”大家开始算起来。“3分加3分是6分,6分加3分是9分,9分加3分是……”小西边说边掰手指,可掰到9个时,只剩1个了,他没了主意。手指不够了,怎么办?修修说:“把两个人的手放在一起就够了。”开天说:“可以不用手指,用小棍呀。”说完就从科学区拿来一把小棍,先拿出3根放在一堆,又拿出3根放在一堆,一共放4堆,“1、2、3、4……12,12根就是12分,应该租12分。”

活动反思

钱币游戏来源于幼儿的出租游戏。硬币一带来,幼儿就围在一起观察、比较,并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在管理钱币时,教师没有统一要求幼儿使用哪种用具,而是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通过争论、比较、试验,认识到哪些用具适用。当硬币掉进缝里,老师没有直接帮幼儿取出,而是把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了幼儿。这正如张雪门课程所说,要在幼儿的生活中一步一步开展课程。

幼儿在租借图书的过程中,1分和2分硬币很快用完了,想要租3分和4分的书,手里没有这些面值的硬币怎么办?问题激发了幼儿思考,促使他们联系原有经验进行迁移,想到了用5分钱出租后找钱的方法,并逐步建立起相关的数学经验。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数学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不枯燥的。

行为课程还提出课程内容应是动态、变化的,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所以,当租借图书的活动持续进行一段时间后,幼儿对5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熟练掌握。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租赁游戏扩展到班内的所有玩具,这时幼儿不仅意识到出租的价格要考虑到有多少人玩,还要考虑到价格与大家对玩具喜好之间的关系。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促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促进思维的发展。

篇2: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之灭火游戏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之灭火游戏

在户外玩大型玩具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他们尽情地跑上跳下,钻到左蹿到右。一天,有个孩子忽然喊道:“起火了,上面起火了。”几个孩子立刻聚集到一起,在初步了解“灾情”后便各司其职灭起火来。这个假装举着水管开始灭火,那个大喊“水不够了,我要去楼下多拿点水”……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灭火游戏中来,一个简单的大型玩具瞬间演变成了孩子们英勇救火的场所,这说明孩子们不仅游戏水平在提高,创造性在提升,合作能力也在发展。但是从这以后,每次户外活动都会闹“火灾”,甚至孩子们一碰面就问对方:“你们那儿着火了吗?”然后一起大呼小叫地跑去叫“消防员”来“灭火”。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陷入了矛盾:老这样“着火”对孩子们好吗?我要不要阻止灭火游戏呢?

一天,一位来接孩子的奶奶经过大型玩具时被忽然的一声“着火了”吓得停住了脚步,然后急切地问:“哪里着火了?”环视半天,得知是孩子们在玩游戏,她略带不满地边走边说:“着火了也那么开心,现在的孩子都在玩什么呀!”这位奶奶的话一直回荡在我耳旁。我想,努力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帮助孩子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我们的生活是我应该做的。

回到活动室,我组织孩子们交流“灭火”行动,孩子们纷纷述说着自己在“灭火”中的表现:“是我最先发现四楼着火了。”“我去提了好多次水,终于把火灭了。”“我是消防队长,我冲在最前面。”……我说:“你们玩得很开心,对吗?”孩子们纷纷点头。我继续问:“如果老是着火,这是件好事吗?”孩子们安静了下来。而后,有不少孩子开始摇头:“不好,大火会把房子烧坏的。”“火还会把人烧伤、烧死。”“着火时会冒好多黑烟,看起来很可怕,还会把人熏死。”……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要严防火灾。而后,我又和孩子一起学习了生活中的防火知识。

再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恢复了最初的样子,不再玩灭火游戏了。我发现有一个孩子坐在一旁,沉默不语。我走过去坐在他身边,问:“昊昊,怎么了?你好像有点不开心。”昊昊说:“不玩灭火游戏了,我也不能做消防队长了。”原来这个小家伙还在惦记着“救火”的事!

接下来的两天,我反复回顾孩子们前前后后的表现。在引导孩子们的经验由“消防员的天职是救火”到“生活中要严防火灾”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消防员的`认识和经验还是较粗浅和片面的,当游戏戛然而止时,孩子们的游戏愿望和需要其实还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我寻思着要带领孩子们去参观消防队。在家长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被获准参观位于我们社区的消防队。

那一天,孩子们兴奋不已,在消防员叔叔的带领下观看了消防安全防范短片和自救短片,在短片中学到了遇到火灾怎么办、地震时怎么办等知识。孩子们还参观了消防员叔叔的宿舍和训练场地,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消防车,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了消防员叔叔使用和拆卸各种消防器材、救援装备的过程,消防员叔叔还为大家做了一次精彩的消防演习,他们连贯熟练的动作、井井有条的秩序让孩子们连声赞叹,钦佩不已!

一个多月过去了,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又玩起了新的游戏。但是,灭火游戏还在延续,在班级的建构区,几个孩子正在用雪花片制作一辆消防车,而且经过好几次改良组装,“消防车”有了水管和升降梯,还真像那么回事!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让人惊喜!

篇3:游戏的魅力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游戏的魅力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天早上,我突然接到航航妈妈的电话:“老师,有件事请您帮个忙!”“什么事?”我连忙问。“我家航航头发长了,昨晚我想带他去剪头发,他怎么都不肯去。”“那之前他的头发是怎么剪的?”我诧异地问。“一直都是在家里剪的,每次都要大动干戈,要两个大人按着才能剪。”她继续说道,“现在航航上幼儿园了,我发现他很听老师的`话,所以我想请您跟他说一下,让他晚上去理发。”我说:“我知道了,等一下我和他聊一聊。”

下午区域活动时,我看到航航正在娃娃家烧菜,于是我走了过去,问:“你是谁呀?”

“我是爸爸,看,我在烧菜呢!”航航得意地晃了一下锅铲。

这时,隔壁“理发店”的“理发师”辰辰正在吆喝:“谁要理发?快来理发呀!”

听到辰辰的吆喝声,有几个孩子走进了“理发店”,可在娃娃家分别扮演爸爸妈妈的航航和楚楚似乎无动于衷。于是我想试探一下:“你们也去理发吧,妈妈可以去烫一下头发,爸爸头发有点长了,去剪短一点吧!”楚楚欣然接受,但航航拒绝了我:“可是我不想剪头发!”

“为什么不想剪头发呢?”我想听听航航的想法。

“因为我怕耳朵被剪掉!”航航皱着眉头说出了原因。

原来是这样。了解了原因,我便对航航说:“你以前没去理发店理过发吧,理发师本领很大的,绝对不会剪到顾客的耳朵的。不信你可以去试试。”听了我的话,航航有点半信半疑,我就没再勉强他去“理发店”。

在游戏评价环节,我特意把讲评的重点放在了“理发店”。

“谁是今天的‘理发师’?”话音刚落,辰辰就举起了手。

“‘理发店’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我问辰辰。

“今天淇淇、依依来理发了,我还帮她们打了蝴蝶结,可漂亮了!”辰辰自豪地介绍着,“楚楚也来烫头发了!”

‘硪,今天来理发的都是女孩子,那你会帮男孩子理发吗?”

“当然会!”辰辰猛点头。

“那你请一个男孩,帮他理发,让我们大家看看呗!”男孩子们纷纷举手示意。

“这么多孩子都想理发,要不我们来看看谁的头发有些长了,需要理发了,就请谁。”我故意这样说,希望能请到航航。果然大家都觉得航航的头发有点长了,需要理发了。于是,辰辰帮航航围上理发围布,假装轻轻地帮航航洗头、按摩,然后帮航航梳头发,再用塑料剪刀剪头发。航航闭着眼睛,一副很严肃的样子。

理好发后,我问:“航航,舒服吗?理发师的剪刀碰到你的耳朵了吗?”航航点点头又摇摇头。

“我再看看还有哪些小男孩也需要理发了。”我边看边把几个头发有点长的男孩的名字报了出来,然后对他们说:“小男孩头发长了要理发,要做一个爱清洁的孩子。今天回家让妈妈带你们去理发,好吗?”孩子们大声地说:“好的!”

第二天早上,航航冲进活动室对着我大声说:“老师,你看,我的头发剪短了!”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小班幼儿的认知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航航因为怕耳朵被剪掉而不愿意理发。因此我借助游戏情景进行随机、正面教育,让航航改变原有认知,克服害怕心理,自愿去理了发。由此,我也体会到:教育孩子不能操之过急,要多鼓励,少批评。

篇4:游戏的妙用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游戏的妙用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小朋友们正在认真地玩插塑玩具,可我一想到等一会收拾玩具时,乱成一团的情景就发怵,一说收拾玩具,他们就会争抢乱糟糟的;老师自己收拾有又顾不上看孩子,容易出事。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小鸡吃米”。于是,我对正在玩玩具的.小朋友们说:“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游戏,就做'小鸡吃米'的游戏,老师当'鸡妈妈',小朋友当'小鸡',桌上这些插塑玩具就当'小米','鸡妈妈'分给每个桌的'小鸡'一只塑料筐,'小鸡们'把玩具拾到筐里,就等于把小米吃了,咱们比一比哪只'小鸡''吃'得快,好吗?游戏开始!”小朋友们听到口令马上动手干起来,不足三分钟,桌上的'小米'全被“吃光”。

从那以后,我常和小朋友们玩“小鸡吃米”的游戏。每次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篇5: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每当幼儿园的走廊、操场、活动室想起木头人的儿歌时,你看到的是孩子们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全身心的都投入到这个游戏中,这个一游戏就像对孩子们施了魔法一样,孩子能做上千遍万遍也不厌倦。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念完儿歌后,必须像木头人一样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即使是再调皮的孩子,为了体验这个游戏的乐趣,他们也要控制自己并遵守游戏规则,无形中提高了自控能力较弱的幼儿,这个游戏还有一个趣味的多变性,说完儿歌后可自己创编一个动作保持不变,这对孩子们来说具有挑战性,要让自己和别人的动作不一样,想方设法的进行创编,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蕴含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孩子们都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我们的游戏越丰富,孩子的个性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就一起用更多更丰富的游戏来陪伴孩子们的成长吧。

篇6: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用纸箱做游戏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用纸箱做游戏

这个学期,我带的是小班。最近班级里存放了两个长l米、宽O.8米、高1.5米的大纸箱。几个孩子被大纸箱吸引了,调皮的锐锐推了纸箱一把,看到纸箱倒地,孩子们乐不可支,他们顺势趴在地上说:“我们来钻山洞吧。”我见状连忙给予肯定:“用纸箱来钻山洞真是个好办法。但是现在能钻吗?”宁宁说:“把洞口的纸板剪掉就行了。”“你们要用到剪刀,有点危险,需要我帮忙吗?”“好啊。”趴在地上的孩子立刻都站起来,看着我将一只箱子的底部和顶部剪掉。看到纸箱露出了空洞,孩子们兴奋异常。我把纸箱放倒在地上,将原来的长边当成高度靠着玩具柜平放。婷婷迫不及待地一头钻了进去,等她爬出来时,由于箱体另一侧缺少支撑,纸箱一下子侧卧倒地了。孩子们见状大笑不已。我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山洞’不倒?”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用椅子顶住,有的说用桌子顶住,有的说请人站在箱子旁边。为了一一验证这些方法是否可行,他们摆椅子、放桌子、站在箱子旁边,忙得不亦乐乎。经试验,这些方法果然不错,都能固定箱子,他们满脸喜悦。最后,他们发现只要用大的东西挡住纸箱,纸箱就不会倒。“哦,这是你们自己发现的秘密,看来很有道理。”我表扬了孩子们一番。

随后,我指着走廊问孩子,如果把箱子移到那个地方玩钻山洞,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箱子稳定不倒塌。孩子们还是想到用东西挡,但由于场地小,这些方法被一一否定。最后我拿出一条绳子问:“如果请它来帮忙,可以怎么用呢?”林林受了启发说:“可以用绳子把纸箱绑在柱子上,那样纸箱就不会倒了。”许多孩子不理解他的想法。我照着林林的主意去固定纸箱,孩子们试了试,还真行!

孩子们还牵挂着另一只大箱子,我提醒他们想想可以用它来干什么。珠珠说:“我钻山洞出汗了,好热啊!可以在那里洗个澡。”旁边的孩子也附和着。我问他们怎么洗澡,有的孩子说用纸箱做浴缸,有的孩子说用纸箱做淋浴房,最后赞成做淋浴房的占多数。“怎么把它做成淋浴房呢?”我问。成成说:“把中间的纸剪掉,下面做个门,再装个水龙头就可以了。”我按照他们的意图裁剪好后,问:“用什么材料做水龙头比较合适?”孩子们环顾四周,发现有很多雪碧瓶。玉玉提议用雪碧瓶来做水龙头,大家一致赞成。将水龙头安装好后,简易的淋浴房就做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了上来,思思和陶陶同时钻了进去。旁边的孩子不同意她们一起洗,陶陶说:“我是妈妈,带宝宝一起洗澡。”孩子们只好同意。“妈妈”带着“宝宝”刚洗完,一群人就争先恐后地往里挤,没有挤进去的豆豆急得大喊要排队。于是,我拿出小脚印粘在地上,说:“豆豆说得对,排队洗澡可能会快些。”孩子们听了马上寻找脚印站立,开始排队等候。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有的孩子在淋浴房里洗了很长时间都不出来,弄得心急的孩子直跺脚,有的进去拉,有的来告状。看着大家吵吵嚷嚷、争论不休,我建议道:“我们的水龙头是节能环保型的,很特殊,倒计时从1O数到l后就没有水了,换人进去洗澡才会重新有水流出来。”这个建议很管用,排队等候的孩子耐心地边数边等,游戏变得有序了。

在这次纸箱探索活动中,我意识到问题是探索的动力、起点,也是活动的主线。问题可以是幼儿发起,也可以是教师发起,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除了提出合适的问题,还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幼儿各种各样的回答和解释,从中发现教育价值,推动游戏的发展。

此外,教师适时的介入能让活动顺利进行或得到进一步拓展。小班幼儿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遇到矛盾还没有能力独立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比如,大家都争抢着往淋浴房里钻时,如果教师用命令式的口吻让他们一一排队,表面上幼儿也会遵守,但他们内心的愉悦会减少很多。教师用粘贴幼儿熟悉的'小脚印的方法暗示了正确的做法,效果比较好。教师要敏感地觉察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发现他们的意图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有的幼儿玩不到时会寻求教师的帮助,有的为了能让自己有机会玩会找个“合理”的理由,有的会搬出规则来给自己争取机会,无不体现出孩子的智慧,教师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行为方式,多提供支持陛的游戏环境,使他们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篇7: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班级的地上铺着一块由几组英文字母拼成的泡沫地毯,在地毯上看书、玩积木还是摸爬滚打都十分舒服,小朋友们都很爱护地毯,从不穿鞋子踩上去,看到拼缝裂开或者有字母翘起来时都会主动去拼好。

一天游戏的时候,有人向我汇报,叶佳睿在拆地毯,我回头一看,地毯上的好多字母都已经被抠出来了,而且扔得到处都是。我正想制止他继续“破坏”地毯,与我搭班的老师却阻止了我,说:“等一等,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只见叶佳睿手里拿了一个字母“j”一会和“l”比一比,一会又和另一个“j”比比,最后把手中的“j”放在了地毯上另一个“j”的旁边。再看地毯上被抠出来的其他字母,它们也都是成双成对放在一起。呀!原来他在动脑筋,把一样的字母配对呢,我真是错怪他了。我走到叶佳睿的身边,他一看到我马上兴奋地指着字母告诉我:“老师,这个和这个是一样的!”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你真聪明,我们再来找找,还有什么是一样的。”很多小朋友也跟着我们一起找了起来,我没有给他们任何提示或要求,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就把地毯上的字母和色块按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了分类或配对,有的小朋友还能简单地说出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分呢!

这次偶发的事件,让我学会了“等一等”。在这以后。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和冲突时。我没有马上成为调解员,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去解决矛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不是立刻成为救援者。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们提出疑问时,我不着急成为授业、解惑者。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去发现。“等一等”让我学会了观察孩子,对他们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给孩子们有了更多思考与尝试的机会,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相应提高。

“等一等”虽然是个很小的动作。但要适时地做到却不容易。学会“等一等”,说不定在等待后,你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惊喜呢!

篇8: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今天刚来幼儿园不久,郭子仪小朋友就被妈妈抱着走进幼儿园,抱在怀里的郭子仪还在又哭又闹,他的妈妈嘴里不时说“不听话就让老师关小屋”。孩子听了她的话哭闹的更加厉害。

我赶紧走过去抱过孩子,询问孩子哭闹的原因。郭子仪的妈妈生气地对我说“早上不吃饭,我说不吃饭就让老师关小屋,他就开始又哭又闹”。我明白了孩子是怕自己在房子里。为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我明确地告诉他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小朋友,绝不会让小朋友自己呆在一间房子里。得到老师的承诺,郭子仪不再哭闹,和其他小朋友去玩了。

“关小屋”这件事我还从别的家长中听到,当时没有在意,通过今天郭子仪哭闹这件事情,使我明白必须要对孩子进行勇敢教育,让他们坦然对待困难,勇敢面对很多事情。同时还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希望家长平时不要恐吓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老师,天上飞来了什么?”

今天的风很大,天空中不时会有刮起的土和小草。从厕所回活动室的路上,郭海洋突然指着天空大声地喊起来:“快看哪,天上什么飞来了?”。我和小朋友都随着他指的的方向看去。只见从北方有一个很大的白色东西向南方飞来,随着那个白色东西越来越近,小朋友有的说是飞机,有的说是大鸟,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说是飞碟。白色的物体离我们很近了,终于看出了是一个很大的白色塑料布,小朋友们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回到活动室,很多孩子还在讨论着那个白色的塑料布。我见他们还对那块塑料布那么感兴趣,就问他们塑料布怎么会飞到天上去呢?通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风大了就会吹起来,很大的风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甚至还会把大树房子吹到等很多危害;但小一点的风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发电,吹干衣服等。我又问孩子们塑料布和塑料袋飘在空中好不好?有的孩子说很好看,可有的孩子说不讲卫生。针对这些我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让他们懂得塑料袋旧电池等这些东西,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不能随便乱扔,看到垃圾要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篇9: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女孩,她们生活在快乐的孩子之中,生活在追求新潮的现代节奏中,生活在充满朝气的阳光中。她们总希望把自己打份得漂漂亮亮的。幼儿园老师为了给自己增添一点“亮点”,喜欢佩带各种饰物:别致的戒指、高雅的项链、时尚的腰带、漂亮的胸针、可爱的发卡……这些装饰,为幼儿教师增添许多美丽,但“幼儿教师是否可以佩带饰物?”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许多争议。

我有几点感触谈一下: 1、保证幼儿的安全、健康。 2、从对孩子的良好影响。3、尽量不要分散孩子注意力方面

以上就是我的3点个人感觉,希望跟大家共同讨论!谢谢

篇10: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位美国幼儿教育学家说,美国幼稚园只训练孩子合群、适应环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训练是手的动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笔等。日本学校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算盘来进行计算教学,因为计算机无法使学生理解,得出与答案有关的基本运算过程,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算盘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锻炼了手指。

手指的锻炼直接刺激大脑中央的手指运动区,间接引起其它运动区的兴奋和活跃。当手指锻炼得愈来愈灵巧时,头脑的思维也就会相应的更敏捷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智慧的工具和镜子,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学中的算盘能让儿童双手通过指尖训练,达到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潜能。

篇11: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例,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处变不惊,用机动、灵活的方法,及时地引导幼儿联想,巧妙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如教师正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练习听信号走”,天上南飞的大雁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兴奋地议论着,对老师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教师可暂时中止活动,加入到幼儿行列中,同幼儿一起观察南飞的雁群,并引导幼儿说出雁群的队形,同时告诉幼儿雁群为什么要排成队飞,并告诉幼儿大雁纪律性很强。不能掉队等,还可以教给幼儿“候鸟啊、”南迁“等词汇,让幼儿了解大雁为什么要南迁等有趣的.现象。待雁群飞过,再灵活地组织幼儿活动,如向大雁学习,遵守纪律,听老师的信号走成雁群的队形或其它队形,这样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

篇12: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要当一个好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大学等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帮助他改掉缺点。

但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一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家长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殊不知,却易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和崩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篇1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一:孩子是我们的监督者

记得我第一次下幼儿园见习时……

早上,我起了个大早来到幼儿园,跟主班老师打过招呼后,便来到洗手间洗手,这时第一位到园的孩子也来到洗手间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师”。“哎”我心里高兴的应着。不一会儿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说:“邓老师昨天才说要节约水资源,洗手时不能开那么大的水,你还开那么大,哼!”我听完她的话后又惊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后,我连忙整理一下脸部尴尬的表情。蹲下来对孩子说:“不好意思,我昨天没来听课,不过谢谢你告诉我,我以后一定注意的。你真聪明,老师说过的`话都记着呢!”这时小女孩高兴的对我说:“不用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儿园里你的一行一举都有这么多的孩子在监督着,可不容得有一丝的错误和马虎啊!

见习生活中,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教育随笔二:不要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长却因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许多成长的机会,

比如,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孩子吃的橘子、鸡蛋、苹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为的是孩子吃起来容易,更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可是不知道这些父母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为孩子提供这些方便的同时,不仅剥夺了孩子亲手实践的机会,而且剥夺了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会因此养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进取的不良品性,从而耽误孩子的一生。

教育随笔三:多给孩子讲故事

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3-6岁,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说儿歌,多朗诵散文,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听故事。

早上,孩子们到园的时间等等不一,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让早到的孩子感到无事可干。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带或音乐磁带。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将听故事这一环节穿插在午饭、睡觉前后和放学前,个多月下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们在午饭期间边听故事,边做饭前的准备工作,一举多得。

孩子们从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规,自觉性提高了。

孩子们敢大胆举手讲话,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

讲故事有诸如以上的好处和功效。我们当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篇14: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晨间活动以后,我组织幼儿收好活动材料,用琴声提醒幼儿回座位准备参加下面的活动。这时,我发现小歌一直弯着腰蹲在地上,还时不时地钻到桌子底下去,我一时并不明白她在做什么,便降低八度重新弹了一遍琴。小歌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就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走到我面前,伸出小手说:“老师您看,我捡到了一些小棋子。”原来晨间活动时,有些小棋子滚到桌子底下去了,没有被捡回来,仔细的小歌发现了,便去捡拾。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了小歌,夸她爱护玩具,做事仔细、认真。没想到,这次教育效果出人意料地好。随后我还趁机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了各种玩具和材料的“家”,如,积木的“家”是黄色的正方形的小木盒,塑料雪花片的“家”是绿色的塑料筐,小动物的“家”是小房子形状的橱柜,碎纸屑的“家”是小纸盒,垃圾的“家”是绿色的垃圾桶,等等。这以后,凡有积木、图书、小瓶盖,甚至是一片小纸屑不小心掉在地上了,孩子们都会自觉地把它捡起来,并把它送回“家”;不仅如此,家长们还告诉我,孩子在家里也愿意收拾自己的玩具了,而且还要求家长不乱放物品,帮助家长为各种物品设计专门存放的“家”。

我想,如果当初我对小歌拾到小棋子不加关注,现在也许不会有这么多的“小歌”出现了。

我们的工作繁琐,可谓千头万绪,因此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掉以轻心,或不屑一顾,或草率处理,然而在幼儿教育中,恰恰这些小事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这些小事很可能就是培养良好品质、习惯的教育契机。事实上,很多品质和习惯的培养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关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把握住教育时机,因为小事也能做成大文章。

篇15: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次,我在某幼儿园看到教师让幼儿用牙刷清洗石头,一开始,幼儿兴致勃勃地刷着石头,还讨论怎样才能把石头洗干净,但很快幼儿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不多久,他们便对这个活动失去了兴趣,去其他区域游戏了。当时我就在问自己,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幼儿能从中获得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活动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大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能让幼儿了解到石头的一些物理特性等,但如果认为这就是“活动的意义”,可能就失之肤浅了。

什么是活动的意义?对于幼儿而言,活动的意义应是指能让幼儿获得经验提升,或日获得关键经验。幼儿之所以很快对“清洗石头”这个活动失去兴趣,原因在于这个活动并不能让幼儿原有的经验得到提升或获得什么关键经验,如此,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提供刷子、海绵、布、松果、贝壳、树枝等材料,就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比如,幼儿可以比较哪种工具适合清洗哪种物体,观察干、湿物体的区别,讨论物体的沉浮问题,等等。

判断活动有没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幼儿在活动中能否获得高质量的经验,还必须看幼儿获得的经验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也就是经验的广度与深度问题。经验的广度指幼儿的经验在量上的增加,经验的深度则指幼儿能够把新旧经验相融合,内化新经验,使经验结构发生变化。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既要像网络那样相互牵连、向外扩展,又要像爬楼梯那样不断向上,同时还要像梯田那样具有层次性。总之,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应具有立体感。

活动要有意义,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有意义。单独追求过程或者结果,都有可能让活动失去意义。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幼儿园里的一些活动把重点放在结果上,忽视过程,幼儿被填塞了许多他们并不理解的知识。例如,科学活动中,幼儿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解水的三种形态;美术活动中,幼儿看教师调配颜色,或机械地剪某种形状的纸片;语言活动中,幼儿不断重复学习某种句式或某些字词……这类活动因缺乏过程意识、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而对幼儿的发展缺乏意义。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另外一种现象,即不管活动的结果,为过程而过程,让过程成为了形式。例如,种植园地中,教师随意让幼儿用工具进行活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毫无目的地活动;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走马灯似的变换活动内容……有行动不一定就会有充满意义的结果,但有意义的结果一定是通过有价值的过程而得到的。要使活动有意义,就必须把知识还原到过程中,让幼儿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操作、探究、交往、体验等方式获得经验。例如,在“装米”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理解“圆锥形的工具往小口容器中装东西效率最高,也不会把东西洒在容器外面”的生活常识,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环节:首先,让幼儿用A4纸自由地往矿泉水瓶中装米,教师在旁边用相机记录幼儿的各种装法;接着,教师播放先前幼儿装米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哪些装法速度快、装得多;然后,幼儿按照讨论的方法来装米,教师继续观察、记录,并再次组织幼儿讨论,慢慢引导幼儿得出“把纸卷成圆锥状来装米效果最好”的结论;最后,幼儿又一次装米,检验刚才得出的结论。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把需要幼儿获得的经验还原到了过程中,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究、交往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活动目标得以自然实现,活动的意义自然生成。所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依然是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各种活动时的重要指针。

追求活动的意义,教师是重要的保障。在谈到瑞吉欧教育经验时,我们总会被他们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能力所折服。瑞吉欧的教师总是让幼儿在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实际上,我们也能够成为他们,只要我们多听、多看、多记录、多思考,成为日本幼教先驱仓桥物三先生所说的“非显性的存在”,善于与幼儿“周旋”,那么幼儿就可能在有价值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充满意义的结果。

篇16: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班的安琪小朋友,他平时就喜欢动,上课无法安静地坐着,不是躺在地上就是歪在板凳旁边,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喜欢拿玩具玩,与小朋友说悄悄话。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不遵守场合纪律和秩序。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很烦恼。

通过我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大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好动,也许是小班的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心里对老师有种恐惧感的原因吧,他们就比较听老师的话,不怎么动,但是大班的孩子是没有几个老实的,都比较喜欢好动,除了那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之外。

我们班就孩子好“动”这个问题开了一个小小的家长会,我们请了一部分在学校里比较好动的孩子的家长来参加了这个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们老师专门对家长们介绍了一下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师让孩子们坐好认真听课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很长时间内无法安静地坐下,或者是在座位上歪歪斜斜扭来扭去的。再一个就是上课的时候总是拿些小玩具,做些小动作,或者是与旁边的同学说话。老师问的问题还没说完就忙着插嘴,吵吵闹闹,不能安静地玩玩具。在群体游戏中,不能认真遵守游戏秩序,总是抢着上场,不按顺序来。有时候还打扰别人做游戏。喜欢去欺负一些老实的小朋友,喜欢踩在板凳上跳来跳去的。

通过这次小小的家长会,我们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比以前懂事多了,上课也变得认真听讲了。为此我特别和安琪的家长沟通了一下,通过家长和老师一起的努力,安琪小朋友比以前有纪律多了,上课的时候总是认真坐在板凳上把手背在后面认真听老师上课,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比以前强多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欣慰,这次小小的家长会真的很有收获。

篇17: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然后用大人的方式来处理,甚至于在孩子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都让我们放大后处理了。人们都说,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孩子的眼睛是纯洁无暇的,世上的任何事情,如果能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那么世界真是美好的!

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思思和阳阳小朋友在追逐皮球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矛盾,结果碰在了一起,阳阳的鼻子被地擦破了一点皮。当时我的心里是又生气又紧张,分别将他们两个人训了一顿,并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玩,还打架?取消游戏资格,站在一边。

阳阳委屈地说:“我是和思思好好玩的,我们一起滚皮球,想看看谁跑得快,先抢到皮球。我们刚才都很快,同时抢到皮球的,因为皮球圆圆的,没抱住就摔倒了。”思思说:“对,都是那个地不好,硬硬的,把阳阳的鼻子都弄破了。”听到这里,我又觉得好笑了,是啊,孩子们并没因为鼻子的问题而不高兴,他们还沉浸在共同游戏的乐趣中,一起游戏所带来的乐趣远远大于鼻子被碰破这点儿小事;更何况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诸如此类的挫折的,俗语说;吃一鉴长一智。孩子们都这样想了,我干吗还要训他们呢?我要做的事就是告诫他们,以后玩耍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怎样玩得更好,更快乐!

篇18: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天上午,孩子们陆续在喝水、送水杯,这时,从教室前面传来“当当当”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孙宇仑和马增凯一边喝水一边碰杯,他俩碰得正开心。旁边一些小朋友见他俩敲得好玩,也跟着相互碰杯,还有几名幼儿用水杯敲桌子玩。大热的天,小小的屋子被这乱糟糟的碰击声吵得更加燥热。于是,我大步走到孩子们身边,看到老师严肃的表情,他们停止了敲击,连忙低下头喝水。我一边看着孩子们喝水送水杯,一边思索着该如何解决刚才的问题,很快孩子们都喝完水坐回位子上。

接着,我用拟人的口吻说:“刚才小水杯悄悄地对我说,它今天非常不开心,小朋友都把它撞疼了。它想和那些爱护它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谁愿意做小水杯的好朋友?”孩子们高高地举起小手,我又问:“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这个朋友呀?”“轻轻拿,轻轻放。”“不碰撞水杯。”“两只手拿住水杯,不往地上掉。”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满意地点点头。我想,教师在面对和解决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实施教育,避免说教,不仅易于幼儿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更好。

正当我为自己刚才巧妙的教育策略感到得意的时侯,我听到孙宇仑小声说:“小水杯一起唱歌为什么不开心呀?”难道是我错怪了孩子,是不是孩子们还有其他想法?此时,我意识到教育幼儿爱惜水杯、养成良好习惯是教师的教育目的,虽然自己没有指责幼儿,也采取了适宜幼儿理解的教育方式,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的意愿,自己还缺少倾听的教育环节,应该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我又问:“哪个小朋友还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孙宇仑说:“刘老师,我听到小水杯碰在一起,像小铃铛一样好听。”马增凯也紧跟着说:“对,对,我也很喜欢。”曹诗玉说:“我用手指弹它能发出小撞钟的声音。”……

其实,很多时候幼儿独特的、有创意的想法,常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细想起来,在他们大胆、童真、稚气的想法背后,岂不隐藏着智慧的火花?就像今日,我差点错过孩子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做乐器的新奇想法。或许,我们不能接受幼儿喝水时相互撞杯的行为,但是,若没有这个机会,他们怎会有若干个发现?怎会有音乐家们用厨房餐具、废旧物品演奏出的精彩?

身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发现他们富于创造性的想法,并适时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和支持。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条件,我提议在班中找一找,除了小水杯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做乐器,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这下孩子都积极地开始寻找,不一会儿,有的拿来饮料瓶,里面还放了几颗串珠,有的拿来积木、塑料玩具,有的找来纸盒、铁桶等等,每个幼儿都找到自己的“乐器”,而后大家一边敲打着自己的“乐器”,一边齐声唱起熟悉的歌曲。此时,我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教室里也回响着生活中最美妙的乐章。

由此我深深感悟到,成人眼中美好的事物,孩子不一定觉得美好,而成人觉得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也许就是宝。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用你的眼光来替孩子做决定,应该给孩子表达表现的机会,为孩子提供选择。这需要我们教师多一点爱心,多一些理解与接纳,多一些赏识,才能与幼儿共同碰撞出快乐的音符。

篇19: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俗话说“上战,不打无准备的仗”。其实上课也是如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孩子,了解孩子,吃透孩子,只有你实实在在懂得孩子才能知道他们会说什么,会对你的提问作出怎样的回答,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回应,最终使师幼互动更精彩。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对每一个提问进行多种的预设和回应,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抓住时机,展现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因为孩子是活的,教案是死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聆听幼儿的每一个回答,在听的基础上还要学会辨析,辨析哪些内容是应该回应的,哪些内容是可以不回应的,怎么回应。所以课堂教师真正地聆听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判断,给予回应,机智的教学能让活动变得更加精彩。崔岚老师说:教师在教学中千万要真倾听,不能假倾听!

最后,勤于后续思考,加强积累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让这次的失败变成下次的成功。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后的思考能让你变得更加进步,课后的思考能让你变得更加自信。吴佳瑛老师在每一次的活动后总是及时地进行反思,回想一下哪句话说对了,哪句话不应该这么说。我想吴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也正是因为她的执着与认真吧。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一次的课后思考,久而久之你的教学活动会变得更加精彩,你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快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