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长征中的炊事班》阅读答案(共12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中的炊事班》阅读答案,本文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长征中的炊事班》阅读答案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直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 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战士们都异口同声地赞扬我们的炊事班。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 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们知道了,他们推荐钱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也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 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到他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老谢,给我点水喝!” 这时水开了,我忙把锅盖掀起来,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我急忙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被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
篇2:《长征中的炊事班》阅读答案
1.把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2.炊事员们为什么不让给炊事班补充战士?是炊事班不需要人吗?
3.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4.在炊事员的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高尚品质?
5.用“ ”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6.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
7.你还知道哪些长征时的故事?请写出一个。
篇3:《长征中的炊事班》阅读答案
1.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泡泡脚是不行的。
2.连队人本来就少,补充了怕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而不是缺人。(意思对即可)
3.炊事员都牺牲了。
4.处处为别人着想,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意思对即可)
5.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作用:更加突出了长征途中战士们的艰辛。(意思对即可)
6.语言朴实无华,似乎在与人交谈似的讲述了炊事班的感人故事。
7.“略”
篇4:长征阅读答案
《长征》(节选)语段训练
阅读《长征》节选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选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从该部分的'几段文字看,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电视文学剧本主要抓住人物活动来表现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
B.电视文学剧本一般不需要借助景物来表现人物或中心意思。
C.电视文学剧本要有情节。
D.电视文学剧本一般没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
5.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篇5: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
⑴_____⑵_____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
2.从山和水两方面写。
字用得精练形象赏析(以下两组任选一组):
“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
——本则阅读完整答案收录到以下答案集中,请选择查看:
篇6: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理解性试题附答案
说明:以下是本课课内阅读训练中理解性试题部分,由多则阅读训练整理而成,并由小语老师提供完善的参考答案,供本站会员参考。
篇7: 《七律长征》阅读及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及答案
《七律 长征》语段
(一)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写长征的诗篇,完成16—19题。 (8分)
七律 长征 过草地
毛泽东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十月 一九三五年八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6.请分别用四个字描述这两首诗的语言特点。(2分)
[答]《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 《过草地》:_______________
1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两首诗都用到“暖”“寒”二字,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毛泽东的诗写于1935年10月,那时已走过了草地,但在他的七律中没有提及过草地的内容,你认为这是作者有意省略还是无意疏漏,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首诗都提到了笑:“三军过后尽开颜”、“谈笑低吟道明天”,这笑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0.有人说诗歌的语言极为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该诗原来的句子“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要这样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2.这首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你仿照第一
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各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2分)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比喻对偶借代 B.比喻对偶夸张
C.对偶夸张拟人 D.夸张拟人借代
14.作者将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放在一起写,这样合适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得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篇8:七律长征阅读及阅读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问题一:
6.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10.抒情 七律11.C
问题二:
1.诗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2.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3.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
”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自然险阻的豪迈精神
3.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闯过长征中一道又一道难关后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乐观主义和革命必胜信心.
4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拓展阅读: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篇9:《七律·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10.抒情 七律11.C
篇10:《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和简析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和简析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发表时间: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首联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风貌?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
2、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具有哪些含义和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了“不怕”“远征难”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2.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简析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篇11:舟中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原文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说成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2、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白头、情不尽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之情。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篇12:《舟中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