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丁中兴历史典故

2025-03-28 10:11:44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武丁中兴历史典故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武丁中兴历史典故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用到过典故吧,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丁中兴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武丁中兴历史典故

  武丁中兴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代国君,也是商王小乙的儿子。原本逐渐式微的商朝,在武丁的知人善任及励精图治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民生富裕,史称「武丁中兴」。

  相传武丁年少时候,曾奉父命到民间探访民间疾苦,他隐瞒王室身份,和百姓们一起劳力耕作,借此了解小老百姓的生活艰苦和稼穑的辛劳。小乙帝逝世后,儿子武丁即位。即位后三年一直不理朝政,人民都说:「天下都听不到君王的声音啊」。

  有一天,武丁梦见得到圣人辅助,那圣人名叫「说」。隔天醒来,他就派人到处求访「说」。终于,在傅岩找到了「说」。原来这个「说」正负责修筑道路。百官把「说」带来让武丁看,武丁一看正是梦中之人,甚为欢喜。交谈之后,发现他果真是位有贤有德者,于是就任命他为宰相。因为是在傅岩这个地方找到「说」,人们就称他为傅说。傅说向武丁陈述治国方略,其中有传颂千古的名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除了傅说,武丁还接连任用了一批贤能大臣,如:甘盘、祖己等,替商朝打造巅峰盛世。

  还有一位辅助武丁的奇女子,人称妇好,她是武丁的第一个皇后。她曾经多次亲自带兵出征,最多的一次曾经统帅一万三千人大军,浩浩荡荡共征服了二十多个国家,是武丁时代开疆拓土的头号女功臣。不论在当时或是以现在眼光来看,妇好在军事上的才华,堪称中国历史上首位女军事家。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而卒,祀为高宗。

  历史背景

  在商代之前期,其统治状况有起有落,其都城位置亦移徙无定。据载,在第十九王盘庚之前,国家凡“五盛五衰”,都城凡“六迁”。到了盘庚即位时,才把都城迁到殷(古称“北蒙”)。

  盘庚迁殷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部斗争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都有了相当成就。

  殷商后期,由于武丁的前两代商王小辛和小乙统治无方,商王朝的统治一度衰微。据说,武丁即位以后,决心使商王朝的统治强盛起来,可是却没有得到有才能的人为辅佐。于是,在三年的时间里,武丁对于政事不闻不问,一切政务都由冢宰决定,而自己则在暗地里观察国家的风气。

  历史贡献

  武丁统治时期,在丞相傅说的辅佐下,对内大治,对外征伐。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商王朝开始不断地对外用兵。从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可以发现,武丁时期,曾经对于四方用兵,武丁时期征伐的部落有西北向的土方、鬼方、羌方,江淮流域的虎方等。商人后裔在追述武丁的事迹时,也说武丁曾经奋起武威,攻伐荆楚。可见,在武丁时期,商王朝的势力已经达到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商通过几十年的文治武功,结果使大商国家大治,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安定,四方诸侯宾服,出现了繁盛的局面。武丁在位一共59年,死后被尊为“高宗”。

  后续影响

  武丁在位59年开创的盛世,一般认为维持到他的儿子祖甲时。期间,哥哥祖庚当王,享了10年左右的清福,弟弟祖甲继之,又干了33年,国家持续强盛,民众安居乐业,对外的征伐不大,西戎的一次也是大胜而归。粗算一下,武丁至祖甲,大约百年,应该是商代最黄金岁月,文治武功都达至巅峰,完全可以称得上华夏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大盛世。

  祖甲以后,商又历经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最后传至帝辛(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商纣王)时,亡了国,大约130余年。实际上,这段时期,商并不象古文献中所说的那么衰落,包括恶名远扬的商纣王时代。甲骨文便可佐证,其中并没有发现祖甲以后有什么大的异样呀,国家还是那个国家,也许不能和武丁时相比,但整体实力还是强大的。

  对外关系方面,祖甲末期后,商王畿西南(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一些氏族方国开始叛商,加之东夷时叛时服,还有西方羌人的不时侵扰,形势并不乐观,征伐也从未停止。不过,在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期,大的征伐并不多,也可能是记载不详吧,但在帝乙、纣王父子继位时期,尤其是儿子,对外征伐非常激烈,基本上也都取得了胜利。

  东夷,武丁时便有征讨(夷方、虎方等),直至商亡也未断过。商之初与其关系怎样,没有记载,不好确定。一些历史书籍,常会想当然地认为,商本来自东夷,刚开始应该关系不错,其实偏颇得很。东夷,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只是中原人对东方之人的统称,充其量也就代表了东方一群互不隶属的氏族方国的集团,后来随着东方外延的不断伸展扩大,东北,朝鲜半岛,甚至日本也包括进去了。在民族性上,东夷无论是后来不同的国家之间,还是初始的氏族方国之间,都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至于商是否有东夷之称,实际上也是一个疑问,因为甲骨文从来没有提及过。武丁时所说夷方。

  而商也许来自东方(最流行的说法),仅此而已,作为一个氏族,他是独立的,后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一个王朝,搭建了华夏初始的轮廓(不管有没有夏)最后有武丁来完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