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与海的第2章的读后感(共9篇)

2024-09-04 14:39:15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老人与海的第2章的读后感(共9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老人与海的第2章的读后感,本文共9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老人与海的第2章的读后感

篇1:老人与海的第2章的读后感

老人圣地亚哥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可他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永不服输的光芒。虽然他知道,他可能很快就要破产了,可他还有勇气去捕鱼。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了,而他没有放弃,也并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在努力更改它的命运。在第八十五天,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的情况下,他仍然把鱼钩上来了。正是老人身上的那种不屈不挠的品质让他不会轻言放弃,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对幸福有渴望,让他遇到困难,不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具有这样百折不挠品质的人,还有我非常欣赏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在很小的时候因为生病引起高烧,致失明和聋哑,可她仍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用比一般人多倍的努力来训练自己。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考入了哈佛大学,当上了的女作家。前几天我去看了一台全国残障儿童全国比赛暨颁奖晚会,让我印象最深的节目是由聋哑儿童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这个节目需要音乐和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对于我们都很难完成,更何况是聋哑人?她们肯定失败过很多次,只有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才能成就最后的成功。这些,和老人圣地亚哥不是很像吗?

在生活中,我们作为学生也会面对很多困难,其实这些困难比起圣地亚哥、海伦凯勒和那些残障儿童,还是要容易一些。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活,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消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我们总会成功的。

篇2:小王子第2章读后感

一天,我生病了,妈妈硬拉着我去打针,我一路上推三阻四。妈妈大声说:“你还是不是六年级学生!”听了这话我走进医院。当我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进注射室时,气势减了一大半,当我看见护士拿的针头时,我心里只剩下凄凉。

针头扎了进去,眼泪流了出来。好痛!妈妈见我这样只是叹了口气。拿来一本书,轻轻放在我的腿上。《刘胡兰》?

读完此书,一股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刘胡兰,1931年出生在一个中农家里。1940年她上了村小学。1947年1月2日上午,锡山的军队把她抓进了庙里。敌军特派员张全宝审讯刘胡兰,让刘胡兰说是受了GCD的骗,以后不再给GCD干事,而刘胡兰假装没听见。张全宝那出刀,整个会场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刘胡兰从容地走向铡刀,把头放到刀床上。顿时鲜血像火山喷射岩浆,溅落四方……

这时我真正知道了妈妈让我读这本书的真正意义。我的胆小和刘胡兰的大无畏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刘胡兰为了人们,为了中国GCD,英勇地死在了铡刀下,而我的胆小,让我表现在针头下。刘胡兰当时只有15岁,正值青春年纪。难道她没有想过自己吗?我想她想过,但为了人民,她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而我还是那么怕针头妈妈叫我打针是为我好怎能让妈妈失望呢,不,我不能!我不能让妈妈失望,应为这也是为我好。我要鼓起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不能退缩。我已经12岁了,不可以怕针头。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人,即使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也终会成为以成功者,一个英雄。

我特非常喜欢刘胡兰。也想成为刘胡兰一样,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人。

我要把本书好好珍藏起来,因为是这本书让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退缩,胜利就在前方!

篇3:简爱第2章读后感

简爱第2章读后感

那是1月15日早上9点,贝茜下楼用早餐,简。爱叠好睡衣后,走向窗台,打开窗户,就掰了早饭剩下的一点面包去喂窗外的一只小知更鸟,贝茜上楼来说,简小姐,你在干什么,你起床后洗脸了吗?“没有呢?贝茜,我才收拾好屋子。”“你这个小鬼,这么冷的天你开窗干什么?”贝茜一把将她拖到洗脸架前,飞快的替她洗了脸,把她带下楼,说是有人找我。“谁会找我呢?”把门打开,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男人站在屋里,一脸的严肃。

里德太太坐在位子上,示意我走近她,我早着她的话做了。她对那个陌生人说,这就是那个女孩子。那人问我,“几岁了?”“10岁。”“你叫什么名字?”“简。爱”“你是谁个好孩子吗?”里德太太摇了摇头。那我必须和你谈谈了……

最后,那个男人给了她一本《儿童指导》,然后就马上上车了。

她回到房间,突然听到一个清晰的嗓音在喊我,“简小姐,你在哪?该吃午饭了!”贝茜在叫我。“你这个捣蛋鬼,叫你为什么不答应?”“得了,贝茜,别骂我。”“你要去上学了,是不是?”我点了点头。“离开我你不难过吗?”“你不常常骂我吗?”“好了,我告诉你个好消息。”“太太,和孩子们都出去了,你可以和我一起吃饭,我帮你收拾行李。太太说你快离开了。”“好的。”

1月19日早晨,我早就起来了,借着月光,洗了脸,穿好了衣服。贝茜帮我做早饭,可我什么也吃不下去。月亮以下沉,天空很黑,贝茜打着灯,冻得人直哆嗦。不一会就传来了车声。

那一路走的很长,吃不下东西,最后,到站了。学校里走出了两个人,接她进来。把她带入宿舍。第二天,只听见铃声喧嚷,姑娘们已起身穿衣,她和五个姑娘同用一个脸盆洗脸,跟随着大家走下楼梯,走进冰冷的教室。首先由米勒小姐读了祷告,随后同三位老师分别讲述《圣经》,过后,我们又排着队走进另一个房间吃饭。桌上有两盆东西,散发难闻的气味。原来是粥糊了,开始了进餐。吃完饭后,开始授课,12点后,老师说“你们一定饿坏了,给大家准备了面包和奶酪当点心。”在学校里,她遇到了一个人,那人叫彭斯,有一次,彭斯被老师打了,依然很坚强。简。爱很不理解。就问她“你难道不生气吗?”彭斯说“必须坚强!”又说“你还小,不懂,等你长大了,会改变这种想法。”“那怎么样才对?”“《新约全书》上说,要爱你们的仇敌。”彭斯讲完这些话后,低下头,从她的神态上知道它不想谈下去,宁愿自己沉思默想。()

这一章,写出了简・爱到了学校的种种事情,她并不看好某些事情,和不理解某些事情。

篇4:朝花夕拾第2章读后感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来。平静地弯腰,凝视,回忆,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他记起快乐的童年,迷信却仁爱的阿长妈,严谨朴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现在普遍为人所知的人物。我们清楚地知道阿长妈喜欢摊着“大”字睡觉,给“我”讲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礼数;知道藤野先生与“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形象大相径庭,“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夹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他叹息鲁迅不再学医,他是真心希望新的医学能传入中国,这个“希望”使得鲁迅更感受到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我们也是如此。

鲁迅在文中赞美他们,没有歌功颂德,而是还原他们最本真的一面。我看到了鲁迅笔下情感丰富、心地诚挚的阿长妈、藤野先生,不过对于我,他们再怎么真切,最多只可算是书中人。而对于鲁迅,这些平凡之人都是他生命簿册中最浓重的几笔。他的敬意和感激,从每一句话里流露出来,细节是那样清晰,人物从回忆里走出来,从纸上树立起来,变得有血有肉,袒露着真实性情。这样的情感不是普通人能企及和完全吸纳的。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鲁迅先生从不掩饰好人们的瑕疵。宽厚的阿长妈讲话、睡觉时令人讨厌的声响、姿势,加上她恰巧又是个愚昧迷信的文盲,这些劣处并没有被掩藏,而是大方地摆在读者面前,与后面的‘三哼经’对照着看,着实被阿长妈感动了一把。的确,人是多面性的,较为完整的人才能打动人心。鲁迅自身也一样,激昂斗士的形象下,仍有一颗细腻的心保存着所有温馨的回忆,这些不多见的回忆又提升了鲁迅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写评注的老师才会说“《朝花夕拾》让鲁迅得以完整”。

其实我们无法彻底体验鲁迅先生本人所有的想法和感情,就像旁人也无法真正挖掘出我们自己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能做的,只有尽力理解,置身于从一段段朴实机敏的文字中找到真相。

说到完整,像一栋房子,回忆只是屋顶烟囱的部分,大块的实体砖瓦还是他那些广为人知的犀利带着讥讽的文风。

人们常说鲁迅是一个批判,揭露现实的文学家。这两个词说来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气、执着和怀疑的精神。医术特差却霸道十足的荒唐“名医”,表里不一、阴冷自私的衍太太是两个标准的反面人物,前者的名气或许不及后者的响,但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类人到今天还时常出现在眼界内。你我一定都碰到过类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且还招摇过市的人,尽管心生厌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不关己就好。鲁迅不是“懒惰”的人,一方面,“名医”间接害死他父亲,另一方面那股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促使他以文字的方式不动声色又激烈深刻地剥掉了“名医”那层虚晃无用的外壳。我们的心在得到共鸣的同时,也惭愧于平日里的漠然无衷。

看到“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的时候,不禁笑出声来,这话套用的有几分黑色幽默不说,还把矛头指向某些中国传统的“虚伪”的孝道,一针见血。我记得自己当初读到这篇文言文时,并没多大感受,不曾想到这一跪一答竟已成了虚招式。也许我也该对习以为常的事重新抱有怀疑的态度。

在看清无数黑暗的事实,长时间愤慨疾呼后,鲁迅并没有丢失童年或者其他时候遇到的纯良之人,而这些人,这些回忆,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恐怕正因如此,他意识到,自己拥有的除了对“批判”的一腔热血外,还有那些正慢慢模糊的美好印象——这一生同样不可缺少的东西。比起战斗的勇士,做个拾花者或许更为长久,拾起自己和世人们曾经遗漏的落花,珍藏起来,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我们。

篇5:论语第2章读后感100字

《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论语读书感悟

篇6:根鸟第2章读后感200字

梦,虚幻飘渺;梦,美好纯洁。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梦,每个大人心中也有梦。梦,赋予人类美好、高尚的定义。或许,这里并不缺少梦,也许,这里已经充满梦。但拥有梦的人真的拥有追逐梦的坚强吗?打开《根鸟》这本书,与他一起开始一段追梦的历程,更是一段成长的历程。

根鸟是一个有梦想的孩子,十四岁的他第一次独自一人外出打猎,无意中发现被射下的白鹰脚上的布条。于是他开始了一个有着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飞动的白鹰、名叫紫烟的少女,虚无缥缈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梦境。为了找寻这个独特的梦,根鸟在秋天走完最后一步后离开了菊坡,开始了以梦为马,长达三年的出走、流浪、成长的历程。在这期间,他受尽了嘲笑与羞辱,在追寻逝去的梦的老人板金先生的帮助下,他在犹豫中战胜自我,为了梦向他人乞讨;他学会了靠双手创造财富;懂得了自尊、自立;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对自己信念的执著。然而,他也有怀疑过自己梦想的时候,当他学会放纵、堕落和自暴自弃时,他突然醒悟,想要追回逝去的一切,便再一次背上行囊,继续他的历程……

合上书本,我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看到了一个充满幻想、执着的主人公跟鸟。他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以梦为马,勇敢向前。根鸟只是一个脆弱的少年,但他面对挫折,疾病和劳累却毫不退缩,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他战胜了!到底是什么让他有如此惊人的毅力?我从心底疑惑着,同时也暗暗佩服根鸟。是梦,支撑他的只是一个梦,一个具体化了的梦,一个纯净而又美丽的梦!他的梦虽似乎遥遥无期,不可实现,但他却毅然地走下去。实现梦是他的全部,他没有理由不勇往直前,不寻找梦啊!

篇7:根鸟第2章读后感200字

《根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跌入了峡谷。她通过白鹰向外界求助。一位叫根鸟的少年正好看见了白鹰脚上的字条。他要找到紫烟!

一天夜里,那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和名叫紫烟的少女竟出现在了根鸟的梦中!根鸟出发了,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荒漠上坚定的板金;大山中单纯可怜的青壶;村落中善良的秋蔓……都教会了根鸟许多。

荒漠、草原、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仿佛令人身临其境。紫烟多次出现在根鸟的梦中,一次次坚定着根鸟的决心。根鸟又好像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

一路上恍惚、迷茫、摇摆、清醒、执着、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经历了重重困难、磨练,根鸟花了三年,整整三年!他终于来到了这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本书的结尾并没有交代根鸟是否找到了紫烟,曹文轩老师留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或许,紫烟根本不存在;或许,这只是根鸟的一个梦……

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根鸟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根鸟努力地寻找紫烟,就像我们追寻着我们的理想;根鸟一路上遇到的板金、秋蔓就是追梦路上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长脚、黄毛则是遇到的艰难险阻。

篇8:根鸟第2章读后感200字

根鸟的命运,曲折离奇,两次的往返,仅是无尽的失望。漫山遍野的百合,散发着幽幽的清香,映衬着亭亭玉立的少女的脸庞。菊坡的神秘开始、青塔的苦涩、鬼谷的惊心动魄、米溪的温柔气息、莺店的粗暴野蛮,无一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就是阻挡不住根鸟的意志、愿望、坚定、与执着!不经意间察觉,根鸟已经为了这张布条,经历了四个春秋,历尽千辛万苦,但是,他依然坚定地卖迈着自己的步伐!板金的同行、秋蔓的温柔、金枝的鼓励,无疑,是对根鸟的支持!长脚的阴险狡诈、戏院老板的野蛮专横、更加激励了根鸟的信念!

四年后,一个成熟的男子汉,骑着白马,迈向百合的山谷。当白色而神骏的鹰,盘旋在根鸟的上方,他将自己饱经风霜的脸,埋在百合花丛中,嚎啕大哭……是的,他为此付出了太多,最后,他胜利了!作品将人性的善与恶,人间的爱与恨巧妙而精准地浓缩在天地之间,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篇9:傅雷家书第2章读后感500字

在<>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日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信和第七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我常对你妈说:‘只要是孩子工作忙而没写信或者是信在路上丢了,倒也罢了。

我只怕他用功过渡,身体不舒服,或是病倒了。’谢天谢地!你果然是为了太忙而少写信。”其中的数字令我很震惊“一个月零三天” “好几夜三点”这个可怜的父母,几乎每天在等孩子的信还在害怕孩子的安危。

这种日子怪不得以后父亲脑子笨了许多,目力体力也不行,睡眠近十多天又不好了。大概是精神苦闷的影响。生就惶惶不安的性格,我认为这个父亲很有趣孩子在远方而他写的信中却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比如:明天同妈妈去杭州小住几天,上回还是一九五六年九月陪你去玩了一次,我和妈妈特别高兴的是你身体居然不摇摆了,今年暑天,因为身体不好而停工,顺便看了不少理论书,我们在此过戏剧节,忙里偷闲,晚上还要去看昆剧,我们已看了八次之多,解放以来是破天荒的。实在是

节目精彩,演技精良,出神入化,无一不佳。大概再有一星期昆剧汇演也要结束了。但仔细想想也是想念说一次就够了,说太多只能证明没有价值,而且毕竟是自家人就说自家话,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而体现家的感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