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鲁冰花观后感(集锦19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鲁冰花观后感,本文共1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鲁冰花》观后感
这个星期张老师组织我们大家观看了电影《鲁冰花》,电影中的主人公古阿明的经历深深的打动了我。
古阿明的家里非常的贫穷,从小失去了妈妈,和他的爸爸姐姐生活在一起。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踢球时会打碎教室的玻璃,但他又是一个非常聪明又有想法的人,他会把画好的'太阳涂成蓝色,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要画成蓝色时,他说这样他的爸爸在田里干农活时就不会再中暑了。从这里我看出古阿明又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电影中的美术郭老师非常欣赏阿明的画,想让他去参加画画比赛。后来又被别的同学替代了,他非常伤心难过,失去了信心,一下就病倒了。老师也带着他的画离开了学校。
最后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得了一等奖,郭老师带着奖状来看古阿明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看到这边时我哭了,我觉得古阿明太可怜了,他要是活着该多好啊!
电影放完了,我感觉电影的歌声老在我耳边响起,以前唱起时觉得好听,现在唱起时又多了一份感动。班里好多同学都感动的哭了,我想他们应该都和我一样想的吧,我们要珍惜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篇2:鲁冰花观后感
星期二的晚上,我们班看了电影《鲁冰花》,主要反映的是师生情的故事。
主人翁古阿明家很贫穷,他妈妈死于肝病,所以他也被传染了。古阿明是一个很爱画画的孩子,之后学校来了一位美术老师教他们画画,正因为古阿明很爱画画又画得好,所以美术老师推荐他去参加美术比赛。但是他们班的林志鸿是乡长的儿子,所以其他的老师都让林志鸿代表学校去比赛。美术老师一气之下打了校长和教导主任,被开除了。古阿明受到双倍打击,最后肝病复发而死。
看到那里,我真想捐出1000元给古阿明治病,因为古阿明家很贫穷,但他却很好学,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同时又感到忿忿不平,影片中的校长、教导主任太势利,古阿明在学校时总是看不起他,得知他之后得了奖,又来巴结他的家人。真期望我们的生活中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杯具,世界变得更完美一些。
篇3:鲁冰花观后感
《鲁冰花》这部电影讲述的不仅是凄美的乡村故事,而且呈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人们对钱权的攀附,活生生的扼杀了个蛮有画画天分的儿童。这是社会的悲哀,是人类的悲哀。我们要控诉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社会里,儿童的天性得不到较好的发挥,而在现实中依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儿童有自己的权力,他们有权力发挥自己,有权力受别人的尊重。儿童是社会发展的人,为了我们以后的社会能够越来越好,请尊重儿童,让儿童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为他们预备的环境中,完成他们的工作,让他们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这部电影同时也表现出了现实社会的不足之处,是现实社会的个缩影。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完善我们的国家社会,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篇4:鲁冰花观后感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这首歌是电影《鲁冰花》的插曲,正是这首旋律优美的歌带我走进了《鲁冰花》的世界……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他叫古阿明。从小他酷爱画画,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的画技突飞猛进,帮助他的是新来的美术老师郭老师。在选举同学们参加县美术比赛时,郭老师强烈推荐古阿明,但其他老师为了巴结乡长,一致推选乡长的儿子,古阿明落选,郭老师愤怒辞职。就在此时,古阿明的身体发生了变化,眼神越来越黯淡,脸色越来越差,一天晚上,悄悄离世。
郭老师把古阿明的画寄给了美国,不可思议的是,居然取得了“世界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这位天才儿童却再也看不到了。
篇5:鲁冰花观后感
电影《鲁冰花》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乡村故事,主人公阿明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懵懂学童,自幼丧母,和只比大自己两岁的姐姐和老实的茶农父亲相依为命。阿明虽然调皮,可是对绘画很有天分,然而他的出众才能只有从城里来的美术老师郭老师赏识,其他的老师都趋炎附势,为了讨好乡长,不给优秀的阿明参加画展的机会,反而推荐毫无灵气的乡长的儿子参加画展。郭老师一怒之下就辞职了,自己把阿明的作品寄给国际儿童画展。数月以后,阿明的绘画获得了国际大奖,当郭老师回到乡村告诉阿明一家这喜讯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山坡上一座凄冷的小小坟头。由于一次重病,天才的阿明已于一个月前去了另一个世界。
鲁冰花这首歌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唱,但那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部电影。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感慨很深,影片当中的郭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看这部电影,在前半部分我们被阿明调皮捣蛋的形象惹得大笑,但再后半部分却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因为看到阿明的才能只有在死后才被大家认可,一个天才就这样逝去了。在这部电影中,最令我敬佩的是郭老师的育人方式和那不依附权贵,不趋炎附势的品格。他提倡孩子绘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从生活中取材。相反的,最令我痛恨的就是其他的老师对已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的孩子就极力讨好。电影中所说的民主也是伪民主,选举乡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人公阿明说过一句话:有钱人的孩子,什么都会。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这样。为什么钱就是如此“万能”呢?惊人可以抹杀人的才能,生命……机会在那个时代,只是留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再优秀的人才只要你没权没势也不能得到重用。
在电影的尾声,古阿明走了,但是他对绘画的爱好,却依旧一直印在我们一生中,阿明的乐观败给了贫穷和失意,阿明的趋势给电影留下了无限的惆怅和遗憾。
作为未来的幼教老师,我们要懂得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亮点,充分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篇6:鲁冰花观后感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一妈一妈一,夜夜想起一妈一妈一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啊——啊——”这首由古阿明和他姐姐一起唱的歌深深地在我的心里留下了脚印。即使是在看完这场电影很久后,这两个孩子唱歌情景依然在我大脑里回荡……
在这场电影里,古阿明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在学校常常会因为捣蛋而遭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但他有一个一爱一好,那就是画画。他喜欢自一由自在地画画,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心里的想法,而不拘于一格。记得在他放学时。他会高兴地用泥巴在水牛身上涂画。因此,他的画充满想象力,大胆新颖,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记载在纯白的画纸上。但在那传统的村庄里,这样的画是不被认同的。他们只会觉得那种规规矩矩的,死板的画才应该是灌输在教育中的。
所以,由此可以想象得出,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孩子是缺乏天真一浪一漫、个一性一和想象力的,他们只会生活在大人们的浅规则里,以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把自己的儿童天一性一扼杀在摇篮里。
不过,电影里出现了一位由镇上来的新的美术老师。他是一个思想进步,不拘于保守,能发觉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的人。对于古阿明的画,他不仅非常喜欢,而且积极创造机会让阿明锻炼,并施展才能。
但新的思想和旧的思想相碰在一起,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占据优势的。尽管旧思想的顽固和强大,这位老师依旧坚持不懈,带着古阿明的画画参加国际大赛。从而证明了村庄原来的教育思想是错误的……但,英年早逝,可爱的古阿明没有等到老师的回来就先走了。因此,将来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一味以孩子们的外表行为就断定他们的好坏。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好坏孩子之分的,如果有,那也是分这位老师是否拥有一颗一爱一心,一双慧眼,一个一温一暖的怀抱。同时,教孩子的我们,在孩子的`生活里只是充当着协助,朋友的角色。而不是像村庄里那些老师那样,给他们下达命令,要他们按照要求去做,让他们变成一个自己不会思考的‘机器人’。我们应时时刻刻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问题,研究用什么方法才是最适合他们成长……
希望大家积极关心现代的教育,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篇7:鲁冰花观后感
含着眼泪看完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语,没有宏大的场景,用朴实的语言和朴素的镜头讲述了一个有绘画天分的小孩和从省城调来的郭云天老师之间的故事。
姐姐古茶妹读小学六年级,成绩优秀,从小勤劳懂事;弟弟古阿明调皮捣蛋,成绩最后一名,但是画画特别好。妈妈在阿明小时候因为得了肝病没钱及时医治耽误治疗去世了,只留下姐弟两个和种茶树的爸爸相依为命,爸爸虽然疼爱儿子,但是脾气暴躁,常常因为阿明调皮而揍他一顿。
一天放学坐着竹排回家的姐弟两个在河边遇到了在河边写生的郭老师,一番交谈之后,得知阿明会画画,郭老师就让他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创作。阿明小小的人儿,但是观察很仔细,郭老师对他的评论深表赞许,还把自己的画儿题名傻瓜送给阿明。第二天在学校阿明才知道原来昨天叫做“傻瓜”的人,竟然是从省城调来的新美术老师。新来的郭老师并没有因为阿明冲撞他而像其他老师那样揍他,而是笑呵呵的让他离开。阿明觉得新来的老师好奇怪。
阿明参加了郭老师的美术班,每次画画都画得又快又好,郭老师特别赞许,准备推荐他参加县里的绘画比赛,但是其他老师因为惧怕乡长,一致推荐乡长的儿子参加比赛。而此时阿明也跟他妈妈一样患了肝病,得知自己无法参加比赛,气愤的把家里的画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画画了。参加比赛的乡长儿子得了个第二名,这在学校史上也是极大的荣耀,于是其他老师就开始嘲讽郭老师没有眼光,郭老师气不过,和老师们动手打了起来。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里,郭老师来到阿明家跟他们此行,还把自己的画纸和彩笔送给他,叮嘱他一定要坚持画画。临走之前,他还专门跟阿明要了他的一副签名作品《茶树虫》。
阿明去世了,带着他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郭老师带着他的画拿到国外展览,得了第一名……
老师一向被给予很多的光环,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孩子,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天分,给每一位孩子给予关注,给他一片自由的空间,这样每一位孩子都会成才。
篇8:鲁冰花观后感
每次同学们问我有什么好的电影介绍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她们:看看《鲁冰花》吧,虽然这部电影有点老,但是真的很好看啊,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会哭的淅沥哗啦。记得第一次认识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高一,当时老师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部戏好老,不想看。可是,一个多小时后,很多的女生都哭了,男生们也不见得有多淡定。
但是一年一度的绘画比赛中,虽然郭老师坚持选阿明,但众老师教推选乡长之子参加比赛。郭老师愤怒而辞职返回台北。临走时,带走了阿明的一幅画《茶虫》。没过多久,阿明因身染重病而亡,但他始终保持对画画的热爱,一直到死也在想念曾经的郭老师。故事的结局是,郭老师拿走的古阿明画的那幅《茶虫》在国际绘画比赛是荣获一等奖。郭老师回到这个乡村,把属于他的荣誉带回来了。可是,阿明却永远都看不见了。
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云天和古阿明了。作为一个美术老师,郭云天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热爱艺术并懂得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人;作为老师,他仍然带有这种艺术家的气质,而这却让他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在我看来,这样的追求完美不与世俗妥协的老师永远只能是少数,这样的老师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尤其当他知道自己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时,无法帮助真正有天赋的古阿明参加比赛时,他毅然选择了离开,保持自己仅有的原则。古阿明,一个出生在农村的穷人家的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对画画的热爱,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尽管自己很优秀,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是自己却不是乡长之子,最终还是被现在抛弃~~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当时满怀希望的古阿明去找郭老师,问他评选的结果,看到老师无奈的表情,古阿明知道自己被抛弃了,他失望并痛苦地低下头,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低着头对郭老师说:“我知道,有钱人的孩子比较聪明一点~~”当时,我真的觉得这句话好心酸,因为,我真的觉得现实中有太多这样事情,我明白古阿明的无奈与无助。
篇9:鲁冰花观后感
我和孩子一同观看了电影《鲁冰花》,观看后心情十分沉痛,古阿明对美术的热爱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使人鼓舞,但是在古阿明生活的年代这种美好的愿望偏偏被抹杀了,因为古阿明的家庭贫穷、社会地位低而受不到别人的赏识;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郭云天是一位真正的教师,是一位懂艺术的好老师,一位正直的好老师,而这却让他与世俗格格不入,这样的好老师值得我们尊重。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我们家长要关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不要打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要结合孩子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但是我们又面临着对孩子教育的痛苦选择,我们国家教育资源不均衡,优秀大学资源更是缺少,逐步形成现在的社会就业有偏见:有技能无文凭可以有饭吃;无技能有文凭能吃好;有技能又有文凭是人才。
教育子女是门学问,教育观点又各不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作为家长应充分配合老师教育孩子,为孩子做好服务;应该为孩子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形成要竭尽所能;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要关注孩子的习惯、行为以及人格的培养,关注孩子每天是否进步,关注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我们要相信孩子,关注孩子。
篇10:鲁冰花观后感
经过一轮紧张、激烈的考试后,还得上几天课。在上第一天,我们的课程是看电影及写作。
写作过后,我们看电影。电影名叫《鲁冰花》,是一部部开头搞笑但结尾悲惨的教育片。《鲁冰花》里有一对家境贫苦的姐弟,他们母亲早逝,父亲很暴躁。靠种茶花、养畜生为生。弟弟叫古阿明,是个可爱的四年级学生。姐姐很懂事,上六年级。他们读的小学里,校长、组长、主任都很严肃。有一位从台北来支教的美术郭老师,非常正直善良,认识了古阿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亦师亦友。阿明画画很棒,很有丰富的想像力。一次画画比赛,郭老师想拿阿明的画去参赛,老师不同意,()都让乡长的儿子林志鸿去参赛。郭老师打了校长一巴掌,拿阿明的画参加,辞职回台北。最后,古阿明参赛得到全世界第一,遗憾的是:阿明因遗传母亲的肝病,死去了。
看完后,我班好几个女生哭了,包括我。我觉得:那些校长、主任、组长为了自己的钱财、利益,都纷纷纵容乡长的儿子林志鸿,看不起古阿明,总是骂他、打他。而郭老师,他公平公正,欣赏孩子。其实,郭老师也喜欢志鸿的画,只是觉得阿明的画具有童真。志鸿的画虽然画得像,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想像力。这部影片,反映出社会中一些人们的道德。口口声声说要帮助贫困人民,但还是为了利益,背着良心做坏事,人们快点醒悟吧!而我班的女同学,也十分善良。影片中有《鲁冰花》这歌儿的插曲。坐在我旁边的芷童,眼角挂着眼泪,坐我前面的谢钰瑶眼圈红了,她们边唱边哭泣:“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篇11:《鲁冰花》观后感
《鲁冰花》观后感
有一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鲁冰花》。讲述了一个叫阿明的小朋友,上四年级,十分喜欢画画。但是他的家很穷,只靠种茶树来维持生活。他的妈妈在很早去世了。一天,阿明的小学调来一个叫郭云天的美术老师,校长把他安排到美术班教课。阿明也参加了美术班,郭老师也很喜欢阿明的每幅作品。一年一度的美术比赛即将到来,郭老师和校组长发生了争执:他们在争论四年级组到底是选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是选乡长的儿子,还是选阿明?双方各不相让。校长于是就提议老师们进行投票,最终阿明2票,林志鸿10票,阿明落选了。阿明知道自己落选了,他一气之下决定不画图了。郭老师也在生气,离走了。临走前让阿明把他画的茶虫留作纪念,并拿去参加世界性比赛。最终阿明得了世界第一,可是阿明在这之前,因为肝病发作死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阿明家境贫寒,却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有空就画图,虽然只有八色蜡笔,但还是画得很认真。我们有那么多的画笔和颜料,一定要珍惜这么好的条件。在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郭云天老师,他有独特的想法,不管怎么样都相信阿明是天才,尽管有很多人说阿明是笨才。我希望身边的老师都能像郭老师一样理解他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心愿。
篇12:鲁冰花观后感
今天,我们小荷文学社组织观看了一部感人的电一影:《鲁冰花》。
这部电一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台北一个叫茶水村的小村庄,住着许多种茶叶的茶户,小男主角古阿明就住在这个村子里,他很一爱一画画,美术老师很喜欢他。学校很不公平地选派乡长的儿子去参加国际美术比赛,让古阿明失去了参赛的机会。美术老师为此十分愤怒,得罪了校方,被开除了。老师临走前,古阿明送给他一幅画,后来这画在国际比赛上得了第一名。消息传来的时候,古阿明却已患肺病去世了……
这部电一影太感人了,我们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心里的感动实在无法形容。现在我没事儿就会哼起《鲁冰花》的插曲:“夜夜想起一妈一妈一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我感动于古阿明的天真和聪颖,愤怒于教育的不公,欣赏美术老师的思想和勇气,伤感于古阿明的早逝……我觉得组织这样的电一影观摩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受到了教育。
这部电一影拍得很好,希望你有时间细细地观看。
篇13:鲁冰花观后感
故事的结局让我们震撼,同时也让我们陷入深思。这么优秀、这么灵一性一的学生怎么就没被人发掘,没被人认可呢?是世俗的眼光?是人一性一的丑陋?是社会的制度?是教育的观念?还是这个世界根本就无法容忍天才?我们的教育制度确实要改革了,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就是就是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出问题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掘孩子们的潜能。要鼓励、支持孩子们的兴趣一爱一好。孩子是最靠近上帝的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世界都是最纯真、美好的,晶莹剔透,一点污染都没有的。他们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群,我们应该敬重、一爱一恨他们的天一性一。
古啊明、古茶妹他们都是很有灵一性一、极富创造思维能力的孩子,但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虽然郭老师发现了古啊明的天赋并认可他,但郭老师那微薄的力量终究抵不过世俗的偏见。天才得不到认可,世俗的偏见、生活的艰辛、恶劣的疾病,让古啊明夭折了。刚出芽的好苗,就这样被侵害掉!即使古啊明后来被社会认可了,但已人去楼空,为时已晚。古啊明终究无法感受到被认可的成功感!
这部电一影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反省!
篇14:鲁冰花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看了一部影片,叫《鲁冰花》。
这部影片很感人,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台北一个叫茶水村的小村庄,住着许多种茶叶的茶户,小男主角古阿明就住在这个村子里,他和姐姐、爸爸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很一爱一画画,第一次画了一幅《天狗吞月》,由于想象力丰富,就被老师夸奖,并逐步让老师喜欢他。后来,学校要选送一名学生去参加国际美术比赛,但学校很不公平地选派乡长的儿子林志鸿去参加,让古阿明失去了参赛的机会。美术老师为此十分愤怒,得罪了校方,被开除了。老师临走前,古阿明送给他一幅画叫《茶虫》,后来这幅画在国际比赛上得了第一名。消息传来的时候,古阿明却已患病去世了……
在这部影片中贯穿着一首好听的歌曲,叫《鲁冰花》。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一妈一妈一,天上的眼睛眨呀眨,一妈一妈一的心呀鲁冰花……我有时会被古阿明的古怪调皮而惹得哈哈大笑,但是看到最后却很伤心。
和古阿明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吃得好,穿得好,学一习一环境也很好。以后,我只有努力学一习一,才对得起爸爸一妈一妈一和老师。
篇15:鲁冰花观后感
电影主要讲述了小男孩“小水滴”在“燕河湾”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在书中,他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有勤劳的燕子夫妇和它们的孩子们,有喜欢把蛋生在湖面上的小鸭子黑儿,有淘气的小黄狗宝儿······
我看见在小水滴的故事里,有小水滴、小水滴的爸爸妈妈、小水滴的爷爷奶奶和小水滴那桃子一样美好的四个姑姑、小水滴滴外公外婆和生活在燕河湾的每一个人,在“八颗明珠”的故乡,翻开了属于“大地的书页”;策划了一场盛大的“花事”;架起了“鹊桥”;敲响了“花钟”;迎接了“第一次远行“的八方宾客;踏上“中国节”之轨;品尝“月光蛋糕”;吟唱“秋天的歌谣”……我看见无数张开翅膀的天使在飞舞,仿佛“一束光,”永远在“童话村燕河湾”的上空闪耀。
我们还和小水滴一起,了解了每个节日的各种各样的民间习俗,还惊喜的发现原来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同小水滴一起听奶奶讲故事;货郎、木匠、石匠、放蜂人和老瞎子带给我与小水滴认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一起听妈妈唱童谣,听小人儿书;一起种下一棵棵寄托了思念的鲁冰花。
当我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小水滴就是作者鲁冰。鲁冰把自己的童话和各种民间传说巧妙地写进了童年的回忆里。就像他家乡的鲁冰花,一直开在了他的童年。
《鲁冰花》,一个充满温馨而美好的童年回忆;“燕河湾”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话树”;小水滴,一个充满奇妙的名字……
篇16:鲁冰花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看了钟肇政的《鲁冰花》。书中的郭云天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老师伟大的师者形象不时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鲁冰花》所讲的主人公是一个关爱学生的郭云天老师和一个绘画天才古阿明。在鲁冰花盛开的时节,郭云天由大城市来到风景秀丽的水城乡小学担任美术教师。他发现班上的学生古阿明是个绘画小天才。阿明家境贫穷,调皮捣蛋,学业不好,但对色彩和周围事物有极敏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少年的绘画天赋激起年轻大学生的怜惜之情。在主持学校美术训练班期间,郭云天极力培养古阿明,并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当学校推选代表参加比赛的时候,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去趋炎附势,推荐毫无灵气的乡长之子参加比赛。愤慨之下,郭云天辞去教职返回台北,自己把阿明的绘画作品寄给国际儿童画展。数月之后,阿明的绘画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当郭老师兴冲冲地回到乡村告诉阿明一家喜讯时,却发现阿明已身染重病而亡……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郭老师是一个非常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长处的老师。这让我想起了教我画画的吴老师,他也非常关心爱护学生。比如有一次,一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摔得流血了,吴老师立刻背上他,回到教室,帮他处理了伤口,并关心地问他痛不痛。吴老师教我们画画时,更是十分耐心,他不但细心地给我们讲解画画的技巧,而且还针对我们不同的学生特点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他从不会大声地批评我们,只会不断地鼓励我们,让我们有了更大的信心,他的关爱伴随着我们不断成长……是呀!我觉得老师们真伟大。他们默默地做到“春蚕到了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开”。他们更是无私地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篇17:关于《鲁冰花》观后感
本来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对于错。坚持着的就是一种向往。淹没了那份纯真。
《鲁冰花》台湾的导演早在前就懂得孩子的纯真,快乐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看看我们小学到高中在到高考,枯燥、乏味的课本,还在循环往复的侵蚀着一带又一代的孩子们。
为什么但凡有些资本的家长都要选着让孩子去国外,或许他们对中国的教育并不是很有信心。当然就我自己来说,上的这十几年的学,我不认为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鲁冰花》中看到真正是伯乐的老师的话语权,是有多么的微弱,以至于真正想要去实现梦想的阿明,都不得不放弃。就像现实中的社会一样,权利往往决定很多事儿,像升职,工资,分红,等等。就这样人们或者屈服于权利或者选着离开、逃避。
也许有一天教育局会发现,其实并不需要老师教,只要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他们在意的事儿。
篇18:关于《鲁冰花》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要去看电影。来到学校,我迫不急待地想,啥时出发呀?我都等的不耐烦了!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要出发了!我马不停蹄的赶往目的地——电影院。
到了电影院,我们陆续走进电影院的入口,找了个位置坐下。过了一会儿,电影院的灯都关了,荧幕上亮起来了,哇!原来题目是“鲁冰花”!开始了,台下鸦雀无声。首先我见到一位叫古阿明的小孩和他的姐姐茶妹在摘茶叶。哦,原来他们家穷,在打工赚钱。他们做完了,到茶场主人那交货取钱了。取了钱,就在一路笑声中回家了。在路上,他们见到了一位大叔叔在画画,由于那位小弟弟古阿明也喜欢画画,所以也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了……后来那叔叔把画送给了他,他高兴极了!古阿明还要他签名,那叔叔开了个玩笑,在画上签了“傻瓜”两个字,弄得全场同学哄堂大笑!
后来,大叔叔成了他们的美术美术天才就这样陨落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同学都在檫着泪水,大家都在惋惜,都痛恨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们。。。。。。我真希望古阿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那样他如果有困难,我们这些热心的老师同学一定都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治好病,帮他实现梦想!这影片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太死板,要大胆的展开富有想象力的翅膀!
篇19:关于《鲁冰花》观后感
一对质朴的姐弟俩,一个淳厚的毕业大学生,一段来自乡村的感人事迹,就这样慢慢的叙述中让我们在这里面看到了儿时或多或少有着我们的影子,而这些影子就是我们为之感动心酸的地方,是那种久久不能散去的存放。
很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能在现在看来还有些俗套的故事情节,让人看了第一眼就能想到结尾,但是本片秉承着台湾片特有的小清新,那种来之那个美丽半岛特有的气息,没有俗气,好像没有杂质,也就是在这种小清新中我们产生了对于过去,对于小时候懵懵懂懂的记忆。
谈到那个老师就让我想到了我上小学时候也就是跟剧中男主角差不多年龄的时候,对于我们老师的尊敬,一直都很赞同一句话,你的人生就在于你遇见了谁,当一个人,即使在很小很小的时候,能遇见一个懂自己,喜欢自己的人是多么畅快的事,而这个老师显然就是那个小男孩的知己,他不拘束于世俗,在众多老师中总显得那样的“特立独行”,而这种行为却在一束束的孩童们阳光般的笑脸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可能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老师的形象,伟岸,让人平生敬畏。他不担心别人的眼光,他只在乎孩子们的童真的想法,他不想抹杀每一个孩童般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我所走过的老师都缺少的东西,可能年代的问题,两相对比,总有种沉不住气,闷闷的感受。
年代的问题,时代的问题,可能现在的小孩子很难体会出剧中家庭中对于生活的艰辛,可是就是在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都带有时代赋予的坚强,这是家庭和时代在潜移默化的给予社会点什么。难道当最后小孩子哭,你就可以认为他们的懦弱吗,难道当辍学在家的姐姐奔波于生活的摇摆中,你就可以认为她的堕落吗,我想在那个时候,不用多说,只需要聊聊的几笔音乐上的渲染,产生的效果就如同是交响乐上的激昂的鸣唱,他们那个时候的内心想必犹如挣脱牢笼的苍鹰,渴望能如悲剧男主角一样,能有一天触碰到梦想的天堂。
翻着记忆的流连,翻出了沧海桑田,我们的记忆不会那么沉重,但是环绕在我们身边诸如郭老师,校长,家长,是不是永远在我们的儿时的记忆中留下那浓妆艳抹的一笔呢?
我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