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听于漪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集锦14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于漪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本文共1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听于漪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当八十多岁的于漪老师,来到福山多功能厅时,会场上的所有目光聚焦到了她的身上。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于漪老师从容地走上了台前,开始了今天的报告。仔细聆听着于老师热情洋溢、饱含深情、满载智慧与经验的报告,无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于老师从教59年,她一直扎根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于老师当之无愧。
这次报告中,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楷模的先进事迹,传达着她对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的敬意。她很谦虚。她淡泊名利。所以在机会和荣誉面前,她总是那么淡定。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确是如此上心。她关注着与会的来自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师的代表,用心思考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来说,她就是那个创造奇迹的人——81岁高龄的她如今还能心怀教育事业,还在不断学习,不断地将教育真谛通过她的报告传达给广大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讲师德,塑师魂”,不断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这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老师说:“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这句话时刻警醒着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广泛阅读,潜心钻研,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厚重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教出好的学生。读书可以让人不断汲取营养,让人得到更多的精神境界的升华。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站在高起点上去认识事物,引导教育学生。时代在变化,观念在更新。把握时代的节奏,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因势利导,如何合理的正确引导,快速有效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与新时期的学生在思维和观念上接轨。现在教师的工作不能只考虑教学成绩,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更需要注重教师的个人教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于老师说:“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饱含着智慧与哲理。教师这个岗位,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孩子。“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此刻又萦绕耳畔,要做好这件事,难于上青天。即使如于老师这般的教育泰斗,也在不忘坚持学习。对于我们年轻一代而言,更应该沿着前人留下的脚印,用实际的行动,不断学习做个好老师。
篇2:听于漪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11月11日下午,我有幸听了于漪老师的报告,81岁的高龄,确是丝毫不含糊的语言。作为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的报告,真的是深受启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读书时候的校训,我想这句话用在于老师身上丝毫不为过。
学高为师,在于老师的侃侃而谈中,我们很清楚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学习。于老师说教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也已经过去,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使“一桶水”不断的净化,变成源头活水,使学生喝的都是甘露。一位名师,高龄81,但依然把学习当成是生命中的主旋律。依然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让我感到惭愧。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才要不断学习,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同时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
身正为范,如果说不断学习是主线,那么“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的高尚。”这句话就是另一条主线。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要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人民教师,始终牢记教师的神圣职责。于漪老师的报告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
我愿意以于漪老师为榜样,跟于漪老师学做教师。让于漪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反省,不断前行。上好每一节课,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把爱心奉献给学生。
篇3:听于漪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读于漪老师的书,因为她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她是心中揣着一团热情之火对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堂课的。我从头至尾认真读了她的报告,心中重新燃起了作为人师的光荣使命感,同时更坚定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的决心。
正如她所说“每节课都将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本着对每一个学生的爱,本着对明天的国民素质的关切,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她的身体力行让我们看到了身为人师的典范。她的报告回答了很多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的疑惑。怎样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对待不同的学生?怎样我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境界正是于漪老师所描述并亲身做到的那样: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启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学过程应当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开启智慧,于漪老师的所说的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她所倡导的“活的教育学”将会成为我不断奋斗并实践的目标。于漪老师说的我们有不少教师正在沦为“高学历的野蛮人”,我们要进行文化积淀,这是良好素养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这也是我们从事了一段时间工作的人容易遗忘和懈怠的。
读完报告,深感自己和于老师所提出的人师的要求相去甚远,要改进和努力的内容很多,总结起来我要攻下两个高地,一个是学科知识的高地,另一个是学科教学的高地,这将成为我今后的努力方向。不断学习提升文化底蕴,提升教学自信力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个善思善学的学者型教师
篇4:听于漪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一位成绩卓越、光环耀眼的著名特级教师,却总是在说这样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但一辈子学做教师!虚怀若谷,这是何等谦虚的胸怀。于漪老师的报告,总也听不够,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敬佩之情不由不再一次油然而生。
感动于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说起自己的学生,说起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时,居然可以如此的充满活力,神采飞扬。于漪老师是名人,她的成就来自于数十年的勤奋不怠,潜心专研,这份执着令人敬佩。有一段关于她的评论,特别让我回味:“在于漪老师下的功夫中,苦读苦练,天天明灯为伴过午夜的板凳功固然令人钦佩,但她的田野功,反思功更为可贵。”是啊!课前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创造的.有益经验十分重要,而及时并持之以恒地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也至为重要。在于老师春风般的话语中,我体会到,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于漪老师就是一本经典名著,最精华的那部分绝对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过时。也许她的精湛的专业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被超越,但是她的信念、她的精神、她的品行、她的执着、她的作风以及时时流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篇5: 观看于漪老师录像心得体会
于漪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这些天拜读了《岁月如歌》一书,在这部自传中,于漪老师讲述了她生平的点滴,如何从镇江中学读书出来,到转业教语文去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从中我感受到了于漪从教一生,她始终对于生活怀着的美好憧憬,对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满腔爱。之前我读过别人写于漪老师的书,那是对她的经历敬佩不已,现在读着她的自传,倒觉得她为人十分平和,很谦虚。作为有着桃李满天下美誉的老师还能有这样一份宽广的胸怀,真是让人赞叹。在这本书中有她的成长体验,有从教多年的经验与体会的总结,也有她对语文学科性质与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认识,更有她对教育教学探索的真知灼见。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随着本书一步步走近于漪,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于漪老师对于学生是热爱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很讲究要继续发扬师德,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美好的师德呢?读了这本书我对于几个细节印象深刻,她自己剩下了2两的粮票,给病中的学生买了一件当时的奢侈品――面包。为了买着稀罕物,老师饿了肚子,只是为了让病中的学生舒服一点,这是对待孩子如大姐,如母亲般无私的爱。学生也没有忘记她,当于老师生病的时候,这位学生赶过来慰问老师,这是何等的感人!师对生无私,生对师感恩,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和谐吗?
于漪老师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她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想法。她会为了一节课准备上几个小时。同时于老师也能紧跟教育形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她在“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一节中讲到了对目标的认识,对学科性质的认识,课堂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等等。这些都是她切合社会的发展对于原有的定义有了根深的拓展,这就是她的眼光比别人的更远。她同时也是善于总结思考的,书里提出了她的一些建设性的想法。其实这两点就是平时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备好自己的课不用多说,有没有紧跟现在的形式呢?这个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建设,里面的一些想法我吸收了没有?二期课改的一些精神我清楚吗?区教研活动的大形势,新提法我知道吗?都值得自己想一想。
我曾在上海市新教师宣誓大会上见过于老师,当她进场时,大家都向她投入了敬重的目光,相互传递着今天于漪老师也来了的好消息。我父亲说,当他读小学的时候,于漪老师就很有名了。我大学时看的那本写于漪老师的书也是精彩纷呈,这一些都说明于漪老师身上有着许多光环,但是翻开她的书,却见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另外,多彩活动催我成长以及一辈子学做教师,都是她表明自己学习的心态,平淡的文字里没有丝毫炫耀之情。同时她也注重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多读书就是她的乐事。反观,虽然小学教师并不需要像高中老师那样深厚的中文底蕴,但我觉得应该有更正的人生品格,齐全的学科知识,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不妨和他们多交流,多学习。
成功的老师都是相似的。今朝光环的后面是一日日平凡的付出。教师是一个平淡中见真知的职业,希望将来我的成长,能让学生汲取更多的养料。
篇6: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她认为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的确,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作为教师的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于漪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篇7: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很喜欢。听着于漪老师那时而舒缓时而又激扬的陈述,这个旋律开始不停地在耳边萦绕。
心想,在于老师心中,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首歌。
于漪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全部。
于漪老师还说,做了一辈子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讲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颜。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问自己的问题。
突然再次看到梁衡评价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永恒的美丽。”
我想,于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我想,她首要的或许是真。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然于老师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诠释这句话。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自己不断学习,探求知识的真谛,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学花名堂。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最后,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明白,“真”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正是这份明了,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其次,于老师一直在追求着善。
我们总说,真和善总是很难融合,我们有句俗语叫做善意的谎言印证着二者的难以统一。但在于老师身上二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因为于老师已经洞悉了真和善其实是相对的概念。从她的很多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对于学生,于老师当严则严,这是真,但永远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并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给他们以宽容,不放弃,不鄙弃。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这足以融化金石的爱就是善的集中体现。而正是严中有爱,从而达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统一。
美并不存在与具体的事物或结果之中,她往往在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呈现,她更多的是在追求真和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于老师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可以做的是来做,并认真去做,用一颗爱心关注学生,用一双慧眼关注教育,用责任之心感受社会。
于漪老师就是用这样的真和善呈现着教育的美,用真和善诠释着教育这首歌,也许有心酸,甚至泪水,但在一条河的转弯之处,欢乐在缓缓地流着。
篇8: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于漪老师说“教育事业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诱惑、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通过学习于老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对待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宽容他们的过失,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可以让幼儿得以信任。
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她闪光的教育思想和充满智慧的教育行为,将时时鞭策着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研究!
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
我将向于老师学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篇9: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12月4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会后侯校长以文件形式发送到学习群让所有教师一起学习并记好笔记。在认真品读了于漪老师的事迹后,我发现这位年逾古稀的老教师身上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最令我感触深刻的是于漪老师90岁高龄的她依然主持着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工作,于漪老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8年,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着的心深深打动了我,作为年轻的我没有理由不热爱我的事业,不爱我的孩子们。学习文章中《信仰》一段话中于漪老师是这样说:要终身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让我坚定了做好教师工作的决心。
于漪老师全方位的育人观不仅以教师满腔的爱感化学生,而且包含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地教育学生,让每个她教过的学生都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于漪老师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
于漪老师说过:育人要育心,我们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爱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他们。爱学生,就是要为每个学生着想,教好每个学生。学生是我们的后代,都要千方百计把他们培育成才。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要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营造民主平等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在我们周围有一些特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愿与同学结伴玩耍。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以不同的引导,善于用自己的爱心去维护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我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漪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学生,理解和信任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和学生交流,多鼓励和表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让学生生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漪教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从于漪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漪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于漪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漪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
篇10: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多年。92岁的她,从教近60多年,退休近3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她的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以下是我学习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
1、高尚的人格魅力
“智如泉涌,形可以为表仪者”可以为人师。于漪老师始终把这句话当作自己事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她认为作为人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着健全的高尚的人格。于是,鲁迅、闻一多等德才兼备的大师们就成了于漪老师心中的楷模。她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以这些大师为榜样,一步步向前攀登,不断向自己挑战,不断超越着自己。
为了随时随地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于漪老师心中长存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第一把尺子于漪老师量出了自己所有同事的优点和长处,她如饥似渴的汲取着这些养分,不断的博采众长。这一点需要有多么谦逊的品格才能做到啊,于漪老师做到了。她用第二把尺子不断地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于漪老师每上完一节课都会随时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是需要多么惊人的毅力呀。这正应验了那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正因为于漪老师把这个细节做好了,日久天长,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成了于漪老师教学中一面很好的镜子,从这面镜子中,照出了自己的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前进道路上,少走了很多的不必要的弯路。
2、永不满足的工作精神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满足意味着结束”。在于漪老师的工作经历中始终没有满足过。她对自己的课一直不满足,她一直不断地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两千多节课,于漪老师是怀着一颗多么谦虚的心听下来的!两三千字的作文评语啊,于漪老师是怀着一颗多么热爱孩子的心完成的!因为不满足自己的现有的成绩,于漪老师才始终在不断的完善着自己的人格,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升华着自己的境界,锤炼着自己的感情。
3、丰厚的文化底蕴
“智慧要如潮水、泉水一样喷涌而出”,于漪老师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天马行空,左右逢源,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而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对教育对知识的孜孜以求,没有对教学敏锐的感悟力和洞察力,于漪老师是上不出这样的课来的。
于漪老师在她的讲话当中,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让人分明的感受到她的文化功底。聆听她的讲话,可以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简直是一种享受,让人如坐春风。我们都如此喜欢听她谈话,她的学生能不喜欢听她谈话和她交流吗?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啊!怎能不喜欢听她谈和交流吗。
只有于漪老师认为:做一个老师,更需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习,因为现在的社会,它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很多地方是可以交融的。为了丰厚自己的底蕴她不断的去汲取多种领域的知识,包括物理学、美术学。于漪老师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始终学做教师”对这样一位让人敬仰的老前辈来说尚且如此,我们这些教师还有什么资格拿自己工作中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还有什么资格言怨天尤人?我愿意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向于漪老师学做教师。让于漪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反省,不断前行。
篇11: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从没想过自己的学生怎样学才能快乐。而于老师确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自己的教学真是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那样严谨。每次上完课也进行教后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只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成功之处上,总是用尺子来量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取得的成功之处,把这些记录下,而很少对课堂中出现过的,模糊的知识点在课后向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发掘。今后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锲而不舍。
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于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于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她执教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差生,她总是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她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
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
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
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于漪老师绝对是心怀天下的。她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中国心、民族魂。我们花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我们国家有好的后代,出栋梁之材。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在讲台,心系祖国。她说:“一个人,当他是‘我’的时候,是最渺小的;冲破了‘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时候,人才如登上了泰山之顶。”我们应该铭记她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仅要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做我们中国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
篇12: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于漪老师这一辈子,就在为实现这一高尚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努力,于漪老师把她的一辈子定格在这高尚事业上,她把教育千斤重——伟大的教育事业,与我们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为此,我要向她学习,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蕴藉修养、为人低调和谦谦君子合格的人民教师;用光明磊落一生,为国家培养具独立人格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去探究知识的真谛、探求教育的真知,象她那样要学会摆脱急功近利、摆脱浮躁心态,让自己始终处在教育真知的美丽、诗意的想象与求证中,不断地教育难题,不断地收获.——因为我选择了做老师
于漪这个名字,对于教师而言是耳熟能详了.80多岁的高龄,依然充满着睿智、活力,炯炯有神的双眼中,总能让人感受到希望和力量.通读了学习于漪的材料后,感触很深,原来做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原来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教育家.
于漪老师一直谦虚地说:“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但是还在学着做老师”.这句话对于仍处于职初期的我有着莫大的鞭策.在做教师的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向前辈们讨教的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地前进.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需要更认真细致的备课.虽然平时备课也很认真,但是没有那么细致深入的备课,所以做不到深入浅出,这是语文教学中我要改进的地方.
在班主任教学中,于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一点机智和方法.孔夫子说“因材施教”,那么教育问题学生必须先了解问题学生的症结何在,对症下药方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起到教育的效果.耐心地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或许是我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改进的.
篇13: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正文:听李镇西老师报告有感 李老师说:“理想与责任,体现于培养现代公民,给每一个人以尊严。”“尊严”是个比较严肃的词语,李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写到:“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所以说,尊严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给与的,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但能不能保守得住还是要靠个人的修行了,作为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尊严,对学生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关爱,随着教龄的增长,我对“爱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也尝试着去做得更好,这需要一个心理认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一种品性:善良!心存善意,才会真心待人接物,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就赢得了自己的尊严。说到“善良”,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学校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向善!明天的论坛主题就是:向善,我们能做到……我认为,一个心存善良的人,他能做到的将会不胜枚举,而每件事情都体现出他善良的品质,“爱”在他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爱,既是他的教育手段,也是他的教育内容,这样的教师在精神上就征服了学生!相反,一个没有善意的教师,将会怎样面对一群天真纯洁的孩子,而那些学生对他的反馈又将是什么?李老师今天也提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着呢!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身正为范,就借李老师的话结尾吧:以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吧!篇14:低调的奢华--听于漪先生教育思想报告会
低调的奢华--听于漪先生教育思想报告会
方海东
没有张扬,即使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没有得意,即使是全国的教师都会对她崇敬。就这样,两个小时的时间,以82岁的高龄,坐在讲台上,没有一次休息,没有喝过一口水,她在我们面前演绎了一段低调的奢华。这就是于漪先生给我的印象。
旁边有老师感慨,于漪先生的思想报告是听一次少一次了,虽然我觉得这样的言语有点灰色,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便在原来的认真听讲中,再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听这样的讲座。一句句真挚而又平凡的句子,却不断在而别震撼的响着,总是有那么多的故事可以在朴实中演绎……
感动: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先生如是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是写在于漪先生讲述的时候的背景图上的,从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虽然它在不断的滚动播放着,但是在整场报告的过程中,它一直在我的眼前闪现。
她说,不争名夺利,不追求利益,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姑且不论这么崇高的思想,只是这样的心态已经属于及其淡定的了。看着现在的我们,评比名师、追求利益,面对工作,异常烦躁。总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总有许多让人遗憾的表象。
一辈子做教师,比起很多要跳槽的人来说,这样的决定不仅仅是定力的作用,更是一种信念的坚持。当教育事业成为一个老师的毕生的飞物质追求,当教育信念成为了一老师的信仰。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在教育事业事业上实践成果的呢。感受着这些方面心态,忽然就觉得自己的心灵在于先生的平和中安静下来了。
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即使自己在他人的眼里,已经踏上了中国教师的顶峰了,但还是这么低调的说“一辈子学做教师”。相对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名师们,自以为是的大言不惭来说,真的是两个极端的笑话了。这时,我能想通曾经的一位老师坐在讲台之上给我们讲座的时候说的那句话了:“今天,我是向各位汇报我的这些年的经历的。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只是一路行走的几许痕迹而已。”
有人说:“只有走的越高的人,才会越低调。”正如小时候数学老师说过的那句话:“只有半桶水才会不断的摇晃证明自己有水在,而满满的一桶水,不用摇晃,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在努力地过程中,我们的心态也决定了自己未来的一桶水,还是半桶水。
感知:学科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知道吗?
于漪先生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有老教师这样对她说:“学科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知道吗?”于是,被震撼了的她开始努力,下定决心不仅仅要知道学科教学的大门,而且还要登堂入室。
想起很多老师谈起的:“高级之后,发现自己没有方向了。”“评上了高级之后,我什么都不想做了……”之类的话语和观点很多。总觉得高级职称之后,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终点了,不再是以往有拼搏的人了。看着有些教育局为了激发老师们继续努力,不惜重金推出各样的评比,还有更高的职称要求等等。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挽救”这些年轻的`才三十多的老师,不要荒废人生。
其实相对于漪老师来说,我们这些所谓的“高级教师”,着实有点自以为是了。其实,评为高级教师,最年轻的就只有30出头,教过十多年的书,那么就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了。是否想过那么多的学生的眼神的渴望?是否真的是会上课了?
要知道,高级也不过是十多年的教龄,相对一个老师来说也不过是一个稍微懂点的而已了。何况,高级职称评审也仅仅是过关性的考核,根本算不上什么高手行列。但是,我们的心理定位是否有点问题了呢。
看着于漪先生的话:学科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知道吗?我也想问自己:学科教学的大门在哪里,我知道吗?如果知道,就入门,然后准备登堂入室吧。
感思: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
人,虽然并不一定违背热胀冷缩的原理,但是人心却是一定遵守这个原理的。很多人,一旦到了一定的位置的时候,就开始膨胀起来了。有的人是因为自己在行政管理上到了一定的位置,然后就开始膨胀了,于是对别人颐指气使,或者是居高临下的看别人。总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总觉得自己脱离了那个底层的群体。有的人是因为自己在专业之上有了一点成绩,于是就以专家自居,总是觉得自己的观点决定了其他人。觉得符合自己观点的,就是合理的。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也使得自己忘乎所以了。殊不知,这样的膨胀却让人看出了他的弱小。人说,人只有在缺少的方面,才会不断的努力去遮掩。膨胀也正是如此。
于漪先生说:“我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这句话,让我们今天很多膨胀了的人,着实应该清醒一下。它告诉了我们在日常看问题的时候,应该有的两个视角:第一多多看别人的优点,第二多多看自己的不足。
通常在自我膨胀的人的眼里,看的最多的是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不足。相反的观点,就是看到了问题所在。看到别人的不足,那么只有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优点,那么别人都是不足了。这样的人生,和相反角度的人生来比,则是完全不同方向的。
于漪先生的人生态度,着实值得我们感思。一切不仅仅是在于一种态度,更应该是一种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信条。她的态度,也应该成为我们奉行不悖的准则。